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促孕液对小白鼠生殖器官发育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元亮 王小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6-433,共8页
以苯甲酸雌二醇为阳性对照 ,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 ,观察了中药促孕液对 2 1日龄雌性小白鼠卵巢发育、对成年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和阴道上皮结构以及阴道上皮脱落细胞角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促孕液能显著促进幼鼠卵巢发育 ,使其提早出现... 以苯甲酸雌二醇为阳性对照 ,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 ,观察了中药促孕液对 2 1日龄雌性小白鼠卵巢发育、对成年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和阴道上皮结构以及阴道上皮脱落细胞角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促孕液能显著促进幼鼠卵巢发育 ,使其提早出现性成熟后的形态学特征 ;也能促进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和阴道上皮增生、分泌 ,提高阴道上皮脱落细胞的角化率 ,但其作用强度明显弱于雌二醇 ,提示促孕液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这种作用是促孕液治疗母畜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性不孕症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卵巢 子宫内膜 阴道上皮 结构 角化率 生殖器官发育 中药 促孕液 子宫内灌注剂
下载PDF
雌激素调节阴道常驻菌诱导的阴道上皮细胞免疫应答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许啸声 沈健 +1 位作者 刘延 唐海婷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7-503,共7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调节阴道上皮细胞对2种阴道常驻菌的天然免疫状态的影响,揭示萎缩性阴道炎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以阴道上皮细胞株VK2/E6E7为模型,在不同雌激素环境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阴道奇异菌和弯曲乳酸杆菌进行体外刺激,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雌激素调节阴道上皮细胞对2种阴道常驻菌的天然免疫状态的影响,揭示萎缩性阴道炎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以阴道上皮细胞株VK2/E6E7为模型,在不同雌激素环境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阴道奇异菌和弯曲乳酸杆菌进行体外刺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1a、IL-1b、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趋化因子IL-8的分泌水平。结果阴道奇异菌诱发阴道上皮出现显著天然免疫反应,且IL-6和IL-8分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特性,菌液浓度为4×10~6 CFU/m L,刺激12 h时IL-6为(176.562±11.991)ng/L,IL-8为(1 049.883±121.348)ng/L;而阴道弯曲乳酸杆菌并未诱发阴道上皮细胞株产生明显的天然免疫反应。在雌激素环境下,阴道上皮细胞对阴道奇异菌刺激所产生免疫反应的强度显著变弱:但IL-8的分泌时间显著延迟到刺激后4 h,且IL-6和IL-8的最大上升幅度显著下降(IL-6,P=0.001 9;IL-8,P=0.008 7)。结论奇异菌能够诱导阴道上皮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同时,雌激素能调节IL-6和IL-8的分泌,从而调节后续的保护机制,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过度生长,维持阴道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阴道炎 阴道上皮 天然免疫 雌激素
原文传递
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雌激素样活性的子宫增重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佟俊旺 李君 +2 位作者 范雪云 姚三巧 王颖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4,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国内广泛使用的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在体内的拟雌激素样作用。[方法]在不产生严重中毒的剂量以下,给刚断乳的雌性昆明种小鼠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连续3 d,氰戊菊酯25,50,100mg/... [目的]研究国内广泛使用的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在体内的拟雌激素样作用。[方法]在不产生严重中毒的剂量以下,给刚断乳的雌性昆明种小鼠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连续3 d,氰戊菊酯25,50,100mg/(kg·d),氯氰菊酯20,40,80mg/(kg·d),甲氰菊酯4,8,16mg/(kg·d),观察它们对小鼠子宫和阴道的影响。[结果]高浓度氰戊菊酯组,小鼠阴道开口率(20%),阴道黏膜上皮细胞高度(2.84±0.35) μm,子宫重量(9.58±1.01)mg,脏器系数(0.79±0.09)%,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高度(1.25±0.16)μm,基质层厚度(5.28 ±0.72)μm及腺体数量(2.98±0.32);高浓度氯氰菊酯组,小鼠阴道开口率(20%),阴道黏膜上皮细胞高度(2.78±0.30) μm,子宫重量(9.94±1.10)mg,脏器系数(0.83±0.10)%,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高度(1.25±0.14)μm,基质层厚度(5.06 ±0.62)μm及腺体数量(3.16±0.43);高浓度甲氰菊酯组,小鼠阴道开口率(40%),阴道黏膜上皮细胞高度(3.01±0.33) μm,子宫重量(10.07±1.52)mg,脏器系数(0.85±0.18)%,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高度(1.29±0.15)μm,基质层厚度(5.34 ±0.58)μm及腺体数量(3.21±0.34)。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各浓度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子宫和阴道无明显影响,未显示出拟雌激素样活性。而小鼠阴道黏膜上皮细胞高度可以作为检测化学物拟雌激素样活性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农药 小鼠 雌激素活性 子宫增重实验 阴道黏膜上皮细胞
下载PDF
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原代鼠阴道上皮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雅钗 黄向华 宋淑霞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58-761,共4页
为探讨更佳的阴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组织工程化阴道动物模型提供种子细胞,分别应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阴道上皮细胞,观察两种方法细胞生长所需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免疫组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培养方... 为探讨更佳的阴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组织工程化阴道动物模型提供种子细胞,分别应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阴道上皮细胞,观察两种方法细胞生长所需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免疫组化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培养方法均能获得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的阴道上皮细胞,其传代后增殖特性和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角蛋白染色阳性,但酶消化法较组织块法细胞贴壁快、生长时间短、产量大、细胞纯度高、能较迅速获得较多细胞用于组织工程阴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阴道上皮 组织块法 酶消化法
原文传递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上皮及血管的阴道镜像变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华英 李树芳 +1 位作者 戴淼 马俊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43-345,共3页
本文对130例绝经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卵巢切除或保留)术后随访2年的患者,用阴道镜观察阴道上皮与血管的变化,同时进行性激素测定、阴道涂片检查及询问更年期症状等来检测卵巢功能。并将阴道上皮血管变化与卵巢功能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本文对130例绝经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卵巢切除或保留)术后随访2年的患者,用阴道镜观察阴道上皮与血管的变化,同时进行性激素测定、阴道涂片检查及询问更年期症状等来检测卵巢功能。并将阴道上皮血管变化与卵巢功能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与21例育龄妇女作对照研究。结果:33例阴道镜检查显示,阴道上皮表面完整、光滑,阴道无皱襞或皱襞极少,色苍白者称阴道上皮+,血管多数呈网状(30/33),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落的阴道镜表现。80例阴道上皮表面完整丰厚,皱襞多、色淡红者称阴道上皮++,血管多数不清(75/80),是卵巢功能正常的阴道镜像。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阴道镜像阴道上皮及血管的变化,可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高低,扩大了阴道镜的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术 子宫切除 阴道上皮 血管 卵巢功能
原文传递
对宫颈鳞状上皮萎缩进行量化和分级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鋆歆 陈妹琼 +1 位作者 杨光之 彭凌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0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为预防及治疗绝经后阴道萎缩、萎缩性阴道炎及骨质疏松症及更年期症状,对宫颈鳞状上皮萎缩程度的量化和分级进行探讨。方法筛选出1340例绝经后妇女宫颈细胞学标本,TCT(膜式液基超薄细胞检测)制成超薄片及巴氏染色,应用阴道鳞状上皮... 目的为预防及治疗绝经后阴道萎缩、萎缩性阴道炎及骨质疏松症及更年期症状,对宫颈鳞状上皮萎缩程度的量化和分级进行探讨。方法筛选出1340例绝经后妇女宫颈细胞学标本,TCT(膜式液基超薄细胞检测)制成超薄片及巴氏染色,应用阴道鳞状上皮成熟指标(MI)及成熟值(MV),得出不同级别细胞萎缩的参考值范围。结果萎缩病例968例,其中轻度萎缩68例,中度萎缩338例,重度萎缩562例。MV低于50为诊断萎缩性细胞改变的标准。轻度萎缩:40≤MV≤49,中度萎缩:15≤MV≤39,重度萎缩:MV≤14。炎症在不同程度萎缩的病例中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结论基于宫颈液基细胞薄片,根据MV数值对宫颈鳞状上皮萎缩程度进行量化,据此将萎缩的鳞状上皮分为轻、中、重3级,为临床提供了绝经后女性宫颈鳞状上皮萎缩程度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萎缩 液基细胞学 鳞状上皮成熟度 成熟值
下载PDF
Potent trophic activity of spermidine 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in in vitro models
7
作者 Carlo A Ghisalberti Alberto Morisetti +1 位作者 Alessandro Bestetti Gaetano Cairo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13年第3期71-78,共8页
AIM:To test the growth-promoting activity of the polyamine spermidine bound to various polymeric compounds in supramolecular complexes.METHODS:A thiazolyl blue cell viability assa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growth-pro... AIM:To test the growth-promoting activity of the polyamine spermidine bound to various polymeric compounds in supramolecular complexes.METHODS:A thiazolyl blue cell viability assa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growth-promoting potency of spermidine-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in a human skin fibroblast cell line exposed to spermidine and different spermidine-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that were obtained by combining spermidine and polyanionic polymers or cyclodextrin.Reconstituted human vaginal epithelium was exposed to a specific spermidinesupramolecular complex,i.e.,spermidine-hyaluronan(HA)50,and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Ki-67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and histological analysis were also performed on reconstituted human vaginal epithelium to assess tissue integrity.RESULTS:The effect of spermidine and spermidine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was first tested in skin fi-broblasts.Spermidine displayed a reverse dose-related mode of activity with mmol/L growth inhibition,whereas 30%stimulation over basal levels was detected at mol/L and nmol/L levels.Novel spermidine-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that formed between spermidine and polyanionic polymers,such as HA,alginate,and polymaleate,were then tested at variable spermidine concentrations and a fixed polymer level(0.1%w/v).Spermidine-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stimulated the cell growth rate throughout the entire concentration range with maximal potency(up to 80%)at sub-mol/L levels.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with spermidine-(-cyclodextrin),another type of spermidine-supramolecular complex.Moreover,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Ki-67 in the reconstituted human vaginal epithelium exposed to spermidine-HA 50 showed that the mode of action behind the spermidine-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was increased cell proliferation.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s of reconstituted human vaginal epithelium integrity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after exposure to spermidine-HA,thus supporting its safety.CONCLUSION:Spermidine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mines SPERMIDINE Growth 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vaginal epithelium Ki-67
下载PDF
孕激素对大鼠阴道上皮细胞的影响
8
作者 陈雯 赖爱鸾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4期2923-2924,共2页
目的:研究孕激素对大鼠阴道上皮厚度、细胞层数以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用性成熟期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285~329 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组)、实验组1(S1组)、实验组2(S2组)、实验组3(S3组),每组10只,全部... 目的:研究孕激素对大鼠阴道上皮厚度、细胞层数以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用性成熟期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285~329 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组)、实验组1(S1组)、实验组2(S2组)、实验组3(S3组),每组10只,全部行双侧卵巢切除术。D组给予灭菌植物油肌内注射,S1组、S2组、S3组分别给予黄体酮1 mg/(kg.d)、5 mg/(kg.d)、25 mg/(kg.d)肌内注射。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取大鼠阴道上段同一部位组织制成病理切片,测量阴道上皮厚度、细胞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染色,计数阴道上皮细胞内细胞核ER、PR阳性的细胞所占比例。结果:大鼠血清中孕酮浓度S3组>S2组>S1组>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皮厚度及细胞层数S2组、S3组多于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孕激素的剂量增大S1组、S2组、S3组阴道上皮的ER-、PR的阳性表达评分不断降低,ER-的阳性表达率D组显著高于S2组、S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中PR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S3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激素可促进卵巢切除大鼠阴道上皮厚度及细胞层数增加,并可抑制阴道上皮中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孕激素 阴道上皮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润滑障碍女性阴道组织的差异表达miRNA表达谱分析
9
作者 张晶 潘连军 马洁桦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4-1082,共9页
目的:阴道润滑障碍(LD)是女性性功能障碍(FSD)中最常见的一种,显著影响女性的生理健康与受孕。探明LD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标,对于预防和治疗LD十分必要。方法:选取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筛选标准的健康对照组和LD组女性各3例,提... 目的:阴道润滑障碍(LD)是女性性功能障碍(FSD)中最常见的一种,显著影响女性的生理健康与受孕。探明LD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标,对于预防和治疗LD十分必要。方法:选取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筛选标准的健康对照组和LD组女性各3例,提取阴道上皮组织RNA进行高通量miRNA测序,筛选差异miRNA并进行聚类分析、靶基因预测、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测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本次高通量测序共测到1673个miRNA。并筛选到64个有望成为LD治疗靶标的miRNA,其中25个miRNA在LD患者较对照组上调4倍以上;39个miRNA在LD患者较对照组下调4倍以上。神经元投射形态发生和AMPK信号通路是最显著富集的GO词条(term)和KEGG pathway。结论:miRNA在LD患者中存在差异性表达,这些miRNA及靶基因可能与LD的发生有关,有望成为LD治疗靶标的miRNA,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以及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性功能障碍 润滑障碍 阴道上皮 MIRNA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酵母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感染阴道上皮细胞免疫反应的比较
10
作者 王钰婷 王玉柱 +3 位作者 刘锦燕 孟玲宁 李卫华 项明洁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193-199,共7页
目的白念珠菌作为一种二相菌,存在酵母相和菌丝相二态,本实验研究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白念珠菌刺激阴道上皮细胞,比较其引起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阴道上皮细胞株VK2/E6E7为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活的白念珠菌和热灭活白念珠菌SC5314(... 目的白念珠菌作为一种二相菌,存在酵母相和菌丝相二态,本实验研究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白念珠菌刺激阴道上皮细胞,比较其引起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阴道上皮细胞株VK2/E6E7为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活的白念珠菌和热灭活白念珠菌SC5314(感染指数MOI分别为10、50、100)进行刺激,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 h、6 h、12 h感染组细胞的促炎因子TNF-α和趋化因子IL-8的分泌水平。结果活的白念珠菌在K-SFM细胞培养基中呈菌丝相,热灭活的白念珠菌在K-SFM培养基中呈酵母相。两相感染组分泌IL-8和TNF-α水平与未感染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各个MOI条件下,菌丝相感染组释放细胞因子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酵母相;在MOI=10时,菌丝相感染组释放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强于酵母相感染组,而随着MOI的增大,结果相反。结论酵母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均能诱发阴道上皮细胞出现显著免疫反应。同时,在MOI=10时,菌丝相白念引起的免疫反应强于酵母相白念。两相感染组免疫反应强度的差异提示两者引起免疫应答的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菌丝 阴道上皮 炎症
下载PDF
白鲜皮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银屑病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凯 赵宏 +3 位作者 张宇 王丽红 沈宇 王宇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7-166,共10页
目的:对白鲜皮粗多糖(DDP)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抗银屑病作用。方法:DDP经膜分离技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 kDa的组分(DDP-UF),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4种组分(DDP-UF-1,DDP-UF-2,DDP-UF-3,DDPUF-4);并通过红外光谱法,高效... 目的:对白鲜皮粗多糖(DDP)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抗银屑病作用。方法:DDP经膜分离技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 kDa的组分(DDP-UF),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4种组分(DDP-UF-1,DDP-UF-2,DDP-UF-3,DDPUF-4);并通过红外光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扫描电镜(SEM)测定其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选用咪喹莫特乳膏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己烯雌酚诱导雌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与IL-23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变化。结果:DDP-UF-1~4均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DDP-UF-1~4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948,40148,32222,19943 Da;单糖组成及摩尔比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32.45∶11.35∶8.69),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25.68∶23.44∶21.62∶18.86∶3.68),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木糖-半乳糖(18.68∶4.61∶3.89∶1.65∶5.36∶6.21),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11.63∶15.26∶5.32∶2.08∶3.46);扫描电镜(SEM)显示DDP-UF-1~4形态结构为片状或海绵状结构。DDP-UF-1与DDP-UF-3可改善银屑病小鼠背部皮损状态、抑制雌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明显降低血清IL-17,IL-23含量(P<0.05,P<0.01)。结论:DDP-UF-1与DDP-UF-3均具有良好的抗银屑病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IL-23/IL-17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多糖 银屑病 炎症因子 小鼠阴道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海洋生物酸性多糖的抗银屑病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伟 袁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利用鼠阴道上皮模型及鼠尾鳞片表皮模型研究了酸性多糖类海洋药物HAI-0913抗银屑病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I-091325、50、100mg·kg-1可明显抑制雌激素期小鼠... 利用鼠阴道上皮模型及鼠尾鳞片表皮模型研究了酸性多糖类海洋药物HAI-0913抗银屑病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I-091325、50、100mg·kg-1可明显抑制雌激素期小鼠和大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指数(P<0.01),显著提高小鼠尾鳞片颗粒层形成数(P<0.05),与阳性对照药氨甲喋呤(1mg·kg-1,i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HAI-091325、50、100mg·kg-1还可显著提高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P<0.01)。结果提示HAI-0913可能具有抑制银屑病患者表皮细胞增生,提高颗粒层形成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海洋生物 酸性多糖
下载PDF
围绝经期雌激素补充口服及阴道用药72例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刚 胡晓霞 田矛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12-413,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给予结合型雌激素 (CE)对围绝经期妇女血清E2 、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细胞学及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方法  72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 ,口服给药组 37例 ,阴道给药组 35例 ,分别口服及阴道给予倍美力片剂 0 6 2 5mg...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给予结合型雌激素 (CE)对围绝经期妇女血清E2 、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细胞学及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方法  72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 ,口服给药组 37例 ,阴道给药组 35例 ,分别口服及阴道给予倍美力片剂 0 6 2 5mg及倍美力霜 2 g ,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清E2 、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细胞学评分 (V分 )的变化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用药后口服给药组血清E2 较用药前增加 (P <0 0 5 ) ,内膜厚度用药前后有显著改变 (P <0 0 1) ,而V分改变不显著 ;阴道给药组血清E2 及内膜厚度无明显改变 ,而V分较用药前明显提高 (P <0 0 1)。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全身症状以口服补充雌激素为佳 ,局部症状以阴道给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阴道用药 围绝经期 激素替代疗法 雌二醇 子宫内膜 阴道上皮 口服用药 更年期症状
原文传递
复方煤焦油洗剂治疗银屑病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宗保 毛立国 +1 位作者 刘可春 宋广运 《齐鲁药事》 2009年第12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煤焦油洗剂治疗银屑病的药效学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尾鳞片表皮、鼠阴道上皮实验模型,观察复方煤焦油洗剂对上皮细胞分裂及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豚鼠磷酸组织胺致痒阈模型,观察其抑制瘙痒的作用;采用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 目的探讨复方煤焦油洗剂治疗银屑病的药效学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尾鳞片表皮、鼠阴道上皮实验模型,观察复方煤焦油洗剂对上皮细胞分裂及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豚鼠磷酸组织胺致痒阈模型,观察其抑制瘙痒的作用;采用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复方煤焦油洗剂有显著的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促进小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作用,能显著提高磷酸组织胺对豚鼠的致痒阈,可使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显著减轻。结论复方煤焦油洗剂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正常分化,有明显抑制瘙痒和急性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煤焦油洗剂 药效学 银屑病 小鼠尾鳞片 小鼠阴道上皮
下载PDF
E-选择素、血管黏附分子1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阴道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绚 姚军 +4 位作者 秦秀妹 黄静 于路妹 李志勤 熊蔓萍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阴道上皮组织中E-选择素、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70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女性患者为感染组,选取10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或无生殖道感染的良性妇科疾病女性为对照组,采用免...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阴道上皮组织中E-选择素、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70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女性患者为感染组,选取10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或无生殖道感染的良性妇科疾病女性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阴道壁结缔组织的E-选择素、VCAM1表达水平。分析E-选择素及VCAM1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患者阴道上皮组织中E-选择素及VCAM1阳性信号的平均灰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阴道黏膜组织中E-选择素及VCAM1表达呈正相关(r=0.672,P=0.002)。结论 E-选择素、VCAM1可能参与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 E-选择素 血管黏附分子1 阴道上皮组织
下载PDF
梢地祛银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宗保 张霄岳 +1 位作者 柳新 黄桂华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5期642-644,共3页
目的:研究梢地祛银胶囊对银屑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止痒抗炎作用,为临床用于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鼠尾鳞片表皮模型和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模型,观察梢地祛银胶囊对银屑病模型的治疗作用;以豚鼠磷酸组织胺致痒阈实验、角叉菜致... 目的:研究梢地祛银胶囊对银屑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止痒抗炎作用,为临床用于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鼠尾鳞片表皮模型和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模型,观察梢地祛银胶囊对银屑病模型的治疗作用;以豚鼠磷酸组织胺致痒阈实验、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观察梢地祛银胶囊对实验性瘙瘁和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梢地祛银胶囊能显著促进鼠尾鳞片颗粒层的形成、抑制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提高磷酸组织胺对豚鼠的致痒阈、抑制实验性小鼠急性炎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梢地祛银胶囊可能通过促进颗粒层的形成、抑制表皮细胞增殖与促进其分化、抑制瘙痒和炎症,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梢地祛银胶囊 银屑病 颗粒层细胞 阴道上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