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道菌群改变与宫颈癌前病变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新宇 梁圆 邓燕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88-593,共6页
目的本实验对130例健康、HPV感染[HPV(+)]及不同级别宫颈病变(CIN)患者阴道菌群进行研究分析,揭示阴道菌群变化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及HPV感染的关系,为阻断宫颈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5年大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 目的本实验对130例健康、HPV感染[HPV(+)]及不同级别宫颈病变(CIN)患者阴道菌群进行研究分析,揭示阴道菌群变化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及HPV感染的关系,为阻断宫颈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5年大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20~65岁患者130例,依据宫颈HPV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组。采用QIAamp DNA mini和Blood mini试剂盒提取阴道菌群基因组DNA。利用PCR-DGGE技术对患者阴道菌群的变化进行分析,Quantity On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凝胶测序法分析特异条带的种类。上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结果在DGGE图谱中,HPV(+)组阴道菌群丰度高于HPV(-)组。CIN组阴道菌群丰度较HPV(+)组升高。测序结果显示,HPV(-)组与HPV(+)组中3条共有强度较大的条带均属于厚壁菌门,HPV(+)组的特征谱带为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显示,HPV(+)组患者发生了菌群失调。结论乳酸菌为阴道菌群中的优势菌;放线菌是HPV(+)的CIN患者的特殊细菌门,该菌属于阴道加德纳菌;HPV感染可引起阴道菌群稳态失调,且宫颈病变程度越重,阴道菌群失衡情况也相应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阴道菌群 人乳头瘤病毒
原文传递
细菌培养法、PGR检验法及革兰染色法检验阴道细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宁咏梅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6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及革兰染色法检验阴道细菌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阴道分泌物分别给予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及革兰染色法行阴道细菌检... 目的:探究与分析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及革兰染色法检验阴道细菌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阴道分泌物分别给予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及革兰染色法行阴道细菌检验,检测的细菌包括加特纳菌、肠球菌、棒状杆菌等。结果:细菌培养法检出率为74.44%,PCR检验法检出率为88.22%,PCR检验法较细菌培养法相比检出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染色检验法检出率为48.89%,细菌培养法法检出率为74.44%,细菌培养法较革兰染色法相比检出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验法检出率为82.22%,革兰染色法检出率为48.89%,PCR检验法较革兰染色法相比检出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检验法相比于细菌培养法及革兰染色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操作简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治疗基础,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革兰染色法 阴道细菌
下载PDF
3种检验方案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蔡萍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6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3种不同检验方案在霉菌性阴道炎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妇女18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采用革兰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及PCR法进行检验,并以重复检验结果为标准,对比分... 目的对比研究3种不同检验方案在霉菌性阴道炎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妇女18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采用革兰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及PCR法进行检验,并以重复检验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3种检查结果对阴道霉菌检出率及阴道霉菌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乙组、丙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7%(43/60)、75.0%(45/60),均显著高于甲组的31.7%(19/6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乙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染色阳性率低,不适宜临床确诊,对指导治疗意义不大;细菌培养法阳性率高,但培养时间较长,延长病程;故建议医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PCR法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 阴道霉菌 PCR 革兰染色 细菌培养
下载PDF
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应用于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伟萍 钟旭军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356-357,共2页
目的分析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28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检验方式不同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细菌培养法予以测定... 目的分析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28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检验方式不同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细菌培养法予以测定,观察组行PCR检测法予以测定。比较2组细菌阳性、阴性检出率及棒状杆菌、加特纳菌、肠球菌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细菌阳性检出率比对照组高,阴性检出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棒状杆菌、加特纳菌、肠球菌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均可检验出阴道分泌物中细菌,但相比于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更具显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细菌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下载PDF
阴道细菌感染与妊娠期孕妇羊水过多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晖 张元珍 +2 位作者 任卫娟 胡金菊 王奕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5-176,179,共3页
目的研究阴道细菌感染与妊娠期孕妇合并羊水过多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3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是否存在羊水过多进行分组,观察组(羊水过多)150例,对照组(羊水量正常)15... 目的研究阴道细菌感染与妊娠期孕妇合并羊水过多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3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是否存在羊水过多进行分组,观察组(羊水过多)150例,对照组(羊水量正常)150例;对两组孕妇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分析,分析细菌感染与妊娠期孕妇合并羊水过多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的阴道感染率为23.33%,对照组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细菌感染和家族史与羊水过多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感染菌株、年龄、孕龄、BMI、孕次与羊水过多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阴道细菌感染与妊娠合并羊水过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应注意预防孕妇的阴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过多 阴道细菌 感染 妊娠
原文传递
PCR、细菌培养法于阴道细菌检验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闫清 《中外医疗》 2021年第5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于阴道细菌检验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设计,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该院5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5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设为研究组;研究组接受PCR...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于阴道细菌检验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设计,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该院5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5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设为研究组;研究组接受PCR检验法,对照组接受细菌培养法;比较两组的检测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检查阳性率为90.00%(45/50),对照组检查阳性率为74.00%(37/50),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5);观察组肠球菌阳性率、棒状杆菌阳性率、加特纳菌阳性率分别为22.00%、28.00%、80.00%,对照组肠球菌阳性率为8.00%(4/50)、棒状杆菌阳性率为12.00%(6/50)、加特纳菌阳性率为50.00%(25/50),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4.000、9.890,P<0.05)。结论在细菌性阴道炎检验中实施PCR检验法的效果更好,而且阳性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临床病症检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 检验 应用效果
下载PDF
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对阴道细菌的检验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陆丽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5期118-120,共3页
目的比较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对阴道细菌的阳性总检出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单位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每组25例。为两组患... 目的比较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对阴道细菌的阳性总检出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单位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每组25例。为两组患者采取适量阴道分泌物,随后为对照组采取细菌培养法进行检验,为研究组采取PCR检验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对肠球菌、加特纳菌、棒状杆菌的检出率以及阳性总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对肠球菌、加特纳菌、棒状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0.00%、20.00%、52.00%,均高于对照组的4.00%、8.00%、36.00%,研究组的阳性总检出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48.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阴道细菌的检验方面PCR检验法具有比细菌培养法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炎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 阳性总检出率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基于超像素和支持向量机的阴道细菌自动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有义 雷柏英 +5 位作者 何亮 曾忠铭 周煜翔 倪东 陈思平 汪天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11,共8页
阴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的阴道炎疾病可能导致异位妊娠、不孕、急慢性盆腔炎等严重疾病,目前形态学人工观察是临床诊断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但容易引起误诊和漏诊。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超像素和支持向量机(SVM)的阴道细菌自动检测方法,对革... 阴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的阴道炎疾病可能导致异位妊娠、不孕、急慢性盆腔炎等严重疾病,目前形态学人工观察是临床诊断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但容易引起误诊和漏诊。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超像素和支持向量机(SVM)的阴道细菌自动检测方法,对革兰染色的阴道细菌图像,采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方法计算超像素;对超像素区域计算形状特征、颜色特征和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最后用SVM对超像素区域进行识别。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挑选了40幅正常图像和60幅有细菌性阴道病(BV)的图像进行实验,其中10幅正常图像和20幅有细菌性阴道病(BV)的图像用于训练分类器,剩下的70幅用于测试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动检测算法获得了89.27%的细菌检出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细菌 超像素 支持向量机(SVM) 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 自动检测
下载PDF
阴道细菌临床检验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顺新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1期126-127,共2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检验方法对阴道细菌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86例阴道疾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采取细菌培养法、革兰染色法及PCR法检验阴道分泌物,并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革兰染色法检验总阳性检出率为75%,PCR法...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检验方法对阴道细菌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86例阴道疾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采取细菌培养法、革兰染色法及PCR法检验阴道分泌物,并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革兰染色法检验总阳性检出率为75%,PCR法检验总阳性检出率为97.06%;PCR法检验结果与细菌培养法无统计学差异性,>0.05;革兰染色法检验结果与细菌培养法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0.01;PCR法与革兰染色法有统计学明显性差异,<0.05。结论PCR检验法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操作简便快捷,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可于阴道细菌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细菌 细菌培养 PCR 革兰染色法
下载PDF
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锐 刘喜 汤希炜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6期87-88,共2页
目的探究PCR检验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与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4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分别采用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检测其阳性率和致病菌种类。结果PCR检... 目的探究PCR检验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与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4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分别采用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检测其阳性率和致病菌种类。结果PCR检验法检出阳性率为40.4%,细菌培养法检出阳性率为30.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验法检出97例阳性患者中,有25例棒状杆菌患者、35例肠球菌患者、37例加特纳菌患者。细菌培养法检出74例阳性患者中,有22例棒状杆菌患者、21例肠球菌患者、31例加特纳菌患者。结论PCR检验法较之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阳性检测率较高,可有效检查致病菌,值得临床阴道细菌检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阳性检测率 加特纳菌
下载PDF
比较细菌培养法与革兰染色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黎文应 曾海深 孔培超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9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对比细菌培养法与革兰染色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细菌性阴道炎疑似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细菌培养法和革兰染色法行细菌检验,对比两种方式不同类型阴道... 目的:对比细菌培养法与革兰染色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细菌性阴道炎疑似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细菌培养法和革兰染色法行细菌检验,对比两种方式不同类型阴道细菌阳性检出率,以Amsel临床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疾病诊断价值和不同致病菌检出率,另对比两种方式检查时间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细菌培养法诊断阴道细菌的灵敏度为95.65%、特异度为82.14%、准确性为92.50%,阳性预测值为94.62%,阴性预测值为85.19%,革兰染色法诊断阴道细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0%、50.00%、75.83%、84.62%和4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法对加特纳菌、棒状杆菌和肠球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8、4.694、7.336,P<0.05);细菌培养法检查时间为(4.21±1.18)h,长于革兰染色法的(0.44±0.0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18,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革兰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2,P<0.05)。结论:与革兰染色法比较,细菌培养法可准确诊断不同类型阴道细菌,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比较强,患者更为满意。但前者耗时短,能够快速获得诊断结果,可根据临床需求合理选择检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培养法 革兰染色法 阴道细菌检验 诊断效能 满意度
下载PDF
革兰染色检验法、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瑞轩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34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革兰染色检验法、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5年5月我院的90名阴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90名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采用革兰染色检验法、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进行检验,... 目的:探讨革兰染色检验法、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5年5月我院的90名阴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90名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采用革兰染色检验法、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进行检验,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检验的效果。结果:细菌培养法细菌检查率为76.7%,PCR检验法细菌检查率为72.2%,革兰染色检验法细菌检查率为34.4%。细菌培养法与PCR检验法检出率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革兰染色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的检出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PCR检验法具有较高的细菌敏感度和特异性,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满足检验的需要,可以在临床检验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染色检验法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查 效果
下载PDF
PCR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晓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747-748,共2页
目的分析细菌培养法和PcR检验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妇科收治病房的女性患者90例进行研究,采集其阴道后穹窿处分泌物分别使用细菌培养法和PCR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方法下各个细菌类型阳... 目的分析细菌培养法和PcR检验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妇科收治病房的女性患者90例进行研究,采集其阴道后穹窿处分泌物分别使用细菌培养法和PCR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方法下各个细菌类型阳性率情况。结果PCR组细菌阳性率为90%,细菌培养组细菌阳性率为55.5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肠球菌、棒状杆菌以及加特纳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妇科疾病阴道细菌检验时采用PCR检查法,细菌阳性检出率更高,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细菌 妇科疾病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
下载PDF
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丽琴 莫国富 邹毅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6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选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两种手段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方法50例阴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进行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患者认可度... 目的分析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选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两种手段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方法50例阴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进行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患者认可度。结果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88.00%高于细菌培养法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验法对加特纳菌的阳性检出率为59.09%,高于细菌培养法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式对棒状杆菌、肠球菌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PCR检验法的总认可度为98.00%,高于细菌培养法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选用PCR检验法相较于细菌培养法的检验效果更佳,尤其是在加特纳菌检验中效果突出,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细菌性阴道疾病
下载PDF
需氧菌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及复方莪术油栓剂与甲硝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爽 刘瑞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7期1423-1425,共3页
目的研究需氧菌阴道炎(AV)患者阴道菌群情况,观察运用复方莪术油栓剂及甲硝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A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复方莪术油栓剂组100例,甲硝唑组100例。观察阴道菌群情况,对照... 目的研究需氧菌阴道炎(AV)患者阴道菌群情况,观察运用复方莪术油栓剂及甲硝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A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复方莪术油栓剂组100例,甲硝唑组100例。观察阴道菌群情况,对照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AV患者阴道中主要是大肠杆菌,其次是粪肠道球菌和棒状杆菌,再次是金色葡萄球菌。复方莪术油栓剂治疗AV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甲硝唑(7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复方莪术油栓剂较甲硝唑能明显改善AV患者的白带增多、白带异味、性交痛和外阴灼烧。结论 AV是由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需氧性细菌引起的阴道炎症,复方莪术油栓剂的疗效明显优于甲硝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氧菌阴道炎 阴道菌群 复方莪术油栓剂 甲硝唑
下载PDF
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对阴道细菌检验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4期91-92,共2页
目的对比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的检验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随机选取本院进行阴道细菌检验的97例患者,全部患者分别接受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检验,并对不同检验方法对阴道细菌检验阳性率与阴道细菌分布... 目的对比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的检验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随机选取本院进行阴道细菌检验的97例患者,全部患者分别接受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检验,并对不同检验方法对阴道细菌检验阳性率与阴道细菌分布检验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PCR检验组患者阴道细菌检验阳性率87.63%,与细菌培养组患者的75.26%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PCR检验组患者阴道细菌检验阴性率12.37%,与细菌培养组患者的24.74%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PCR检验组患者加特纳菌、棒状杆菌检验准确率分别为34.02%、28.87%,与细菌培养组患者的20.62%、16.49%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PCR检验组患者肠球菌检验准确率26.80%,与细菌培养组患者的27.84%相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PCR检验法对阴道细菌检验的准确率高于细菌培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对比
下载PDF
Features of vaginal bacteria community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被引量:1
17
作者 Jian SHEN Min-jun SU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SCD 2015年第4期229-238,共10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vaginal bacteria community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 VVC) and its etiological risk in vaginal health. Methods Totally 237 reproductive-aged women w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vaginal bacteria community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 VVC) and its etiological risk in vaginal health. Methods Totally 237 reproductive-aged women with RVVC in an acute episode were studied. Whereas 230 healthy reproductive-aged women were enrolled as the control. The vaginal pH was evaluated, while vaginal secretions were sampled for Gram's staining and oilmicroscopy. By Nugent score system, the composition of vaginal communities was determined, and other micro-ecological features were approached. To describe other features of vaginal microbiota, the community's bacteria density, species diversity and predominant species were evaluated at 1 000 X magnification. Results The vaginal pH (4.53 ~ 0.30) and Nugent score (4.31 ___+ O. 73) in RVV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vaginal pH (4.11 __+ 0.30) and Nugent score (1.32 _+ 1.29) in control group (P〈O.05, respectively). The density of Lactoba- cillus in RVV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O.05), while the densities of Gardnerella vaginalis, Gram-positive cocci and other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O. 05). Species diversity of women with RVVC significantly exceeded that of control group (P〈O.05). More than half of vaginal communities in R VVC group lost Lactobacillus-dominating and were predominated by other bacteria such as Gardnerella vaginalis and Gram-positive cocci. The prevalence of Gardnerella vaginalis-dominating and Gram-positive cocci-domi- nating communities in RVVC group (37.55% and 19.83%)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1.30% and 1.73%) (P〈0.05). Conclusion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vag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were observed in RVVC women. Such variations in community might relate to vaginal biological barrier compromising and increase the risk to the recurrence of VVC. I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whe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 vaginal bacteria community LACTOBACILLUS Gardnerella
原文传递
多种方法进行阴道细菌检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倩 李梅雪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10期47-48,共2页
目的为了探讨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和革兰染色法这三种方法在阴道细菌检验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海滨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然后分别采用细菌培... 目的为了探讨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和革兰染色法这三种方法在阴道细菌检验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海滨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然后分别采用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和革兰染色法对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检测,观察对比三种方法的细菌检测结果。结果细菌培养法检测62例呈阳性,占77.50%;PCR检验法检测59例呈阳性,占73.75%;革兰染色法检测31例呈阳性,占38.75%。细菌培养法检出率比PCR检验法检出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法和PCR检验法检出率均较革兰染色法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测中,细菌培养法和PCR检验法均具有较好的效果,而PCR检验法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用时较短,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革兰染色法 阴道细菌检验 效果分析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PCR法比较研究健康和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菌群结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静 孙城涛 +3 位作者 王军 刘畅 李向楠 王全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17-819,共3页
为揭示奶牛阴道菌群结构与子宫内膜炎发生关系,本实验选择健康奶牛和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各5头,采集其阴道粘液样品,提取样品总DNA,利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这两类奶牛阴道菌群结构的差异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奶牛阴... 为揭示奶牛阴道菌群结构与子宫内膜炎发生关系,本实验选择健康奶牛和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各5头,采集其阴道粘液样品,提取样品总DNA,利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这两类奶牛阴道菌群结构的差异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奶牛阴道内乳杆菌属(p<0.05)、芽孢杆菌属(p<0.05)和魏斯氏菌属(p<0.01)的细菌数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炎奶牛,而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内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研究结果表明,阴道菌群结构失衡可能是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阴道菌群 子宫内膜炎 奶牛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荣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9期46-47,共2页
目的探究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3例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通过聚合酶链... 目的探究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3例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检出阳性共51例(81%),阴性共12例(19%),细菌培养法检出阳性35例(56%),阴性28例(44%),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培养法阳性检出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对各细菌的检出率均高于细菌培养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阴道细菌检验中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优于细菌培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