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毒株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
作者 蔡雨豪 张婷婷 程扬健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10-216,共7页
引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已经在全世界大规模传播了3年,并衍生出许多变异毒株。目前,在全球造成大规模... 引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已经在全世界大规模传播了3年,并衍生出许多变异毒株。目前,在全球造成大规模传播的Omicron变异毒株具有极高传染性和较低毒性的特点,并已经演变出BA.4、BA.5、XBB等亚型,其对疫苗引发的免疫具有逃逸性,但疫苗加强针的施打可恢复一定程度的中和能力。针对Omicron变异毒株的新代疫苗和治疗药物正陆续问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抵御措施和治疗方法。本文对Omicron变异毒株的特征、人体的免疫机制、现今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以及感染后遗症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浅析,并对未来应对SARS-CoV-2的方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cron变异毒株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免疫系统 疫苗和药物 后遗症
下载PDF
蚊媒黄病毒传播机制及疫苗与药物研发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余茜 刘建英 程功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2期347-372,共26页
蚊媒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在宿主和蚊虫媒介之间传播循环。由蚊媒传播的病毒达数百种之多,每年可造成数亿人感染,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如出血热、关节炎、脑炎和脑膜炎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蚊媒病毒大部分为RNA病毒,其中黄... 蚊媒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在宿主和蚊虫媒介之间传播循环。由蚊媒传播的病毒达数百种之多,每年可造成数亿人感染,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如出血热、关节炎、脑炎和脑膜炎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蚊媒病毒大部分为RNA病毒,其中黄病毒科的蚊媒病毒流行最为广泛,包括登革病毒、寨卡病毒、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目前虽然已有针对少数蚊媒黄病毒的有效疫苗,例如预防黄热病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疫苗,但仍然没有针对大多数蚊媒黄病毒的有效预防性疫苗和抗病毒疗法。因此,全面了解蚊媒黄病毒在脊椎动物宿主与蚊虫之间的感染与传播的机制,可能为抗蚊媒黄病毒的疫苗与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目标,从而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预测和控制蚊媒黄病毒在自然界传播和流行,为应对蚊媒黄病毒造成的公共卫生威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描述了蚊媒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性,接下来介绍了蚊媒黄病毒的传播途径与媒介模型,并进一步全面总结了目前对蚊媒黄病毒在宿主和媒介之间传播机制及病毒在蚊虫媒介中的感染机制的研究,同时针对蚊媒黄病毒的新型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策略,对未来针对蚊媒黄病毒的机制研究与抗病毒策略开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媒黄病毒 蚊虫媒介 感染与传播 致病机制 疫苗与药物
下载PDF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监测与预防 被引量:135
3
作者 胡绪敬 《中国计划免疫》 2001年第5期300-303,共4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仍然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它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文章介绍了最近在非洲、欧洲、大洋洲、美国和我国出现的流脑流行情况 ,在上述地区和国家中脑膜炎球菌血清群、血清型与血清亚型的分布 ,脑膜炎球菌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仍然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它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文章介绍了最近在非洲、欧洲、大洋洲、美国和我国出现的流脑流行情况 ,在上述地区和国家中脑膜炎球菌血清群、血清型与血清亚型的分布 ,脑膜炎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了有效地控制流脑的流行 ,必须加强对流脑的监测与预防。为此 ,提出了在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中 ,不仅监测流脑一般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还应监测它的年龄组发病率。还必须检查脑膜炎球菌血清群的变迁与该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以及该菌在健康人群中的带菌率与人群的抗体水平。给儿童注射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为了增强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幼儿的预防效果 ,有的国家正在使用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与载体蛋白结合所制成的结合疫苗。关于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究近况在此文中亦做了介绍。当缺乏疫苗时 ,给病人密切接触者口服抗菌药物作为辅助的预防措施 ,对于减少流脑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 监测 预防
原文传递
重组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活酵母疫苗经小鼠口服给药后的免疫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慧 郑文岭 +1 位作者 彭翼飞 马文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研究以活酵母为输送载体的狂犬病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能力和免疫疗程。方法:小鼠首先灌食高浓度空白活酵母INVSI,并于灌胃后8h和12h分别采集小鼠空肠和回肠组织并提取小肠浸出液培养,计算活酵母经肠胃环境后的存活率;分别取... 目的:研究以活酵母为输送载体的狂犬病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能力和免疫疗程。方法:小鼠首先灌食高浓度空白活酵母INVSI,并于灌胃后8h和12h分别采集小鼠空肠和回肠组织并提取小肠浸出液培养,计算活酵母经肠胃环境后的存活率;分别取狂犬病糖蛋白(glycoprotein,G)分泌型表达茵株pYes-InG和胞内表达型菌株pYes-G灌胃小鼠,灌胃结束后12h采集小鼠血清和小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原物质G在小肠上皮细胞的分布,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性抗体的滴度。结果:活酵母经灌食消化8h后在小肠中的存活率最高达36.11%,12h后降至0.59%;口服分泌型pYes.InG重组酵母的小鼠小肠组织和血清中能检测到抗原物质G和低量的中和性抗体,ELISA分析显示,小鼠经过3-4次免疫接种,免疫效果基本恒定,而口服胞内表达型pYes-G重组酵母的小鼠小肠组织和血清中均未检测到目标物。结论:分泌型重组酵母pYes-InG经多次口服可对狂犬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它诱导产生的中和性抗体浓度低,免疫应答慢,虽不适合用于控制突发性狂犬病的传染以及治疗狂犬病患者,但从免疫机制、免疫方式、安全性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考虑,仍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用狂犬病疫苗 药物输送载体 口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