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3
1
作者 皮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1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1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肌瘤复发率为2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术前检查肌瘤个数、术中发现肌瘤个数与肌瘤复发有关(P值分别为0.031 0、0.001 2和0.002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手术年龄、术前B超检查肌瘤个数、术中检查发现肌瘤个数是术后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65 8、5.365 8和3.447 2,P值均<0.05)。结论:手术年龄、术前B超检查肌瘤个数、术中检查发现肌瘤个数是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减少肌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外科学 子宫肌瘤剔除术 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多发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春风 陈龙 刘凤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肌瘤复发率、复发肌瘤数及术后卵巢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内分泌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及复发肌瘤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肌瘤复发率,减少复发肌瘤数,并且对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项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外科学 动脉/外科学 平滑肌瘤/外科学 子宫/血液供给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GnRH-a治疗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六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褚达明 欧阳玲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的效果。方法对6例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患者采用传统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辅以GnRH-a治疗。对每... 目的探讨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的效果。方法对6例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患者采用传统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辅以GnRH-a治疗。对每例术中切除肌瘤个数等进行统计,并随访术后情况。结果术中平均切除肌瘤数68个(19~135个),平均出血量283 m L(100~600 m L),平均手术时间132 min(50~185 min)。所有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症状改善。2例成功妊娠,孕期及产后平稳,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GnRH-a治疗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患者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外科学 子宫肿瘤/病理学 平滑肌瘤/外科学 平滑肌瘤/病理学
下载PDF
经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215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钟向英 关淇予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20期3073-3074,3076,共3页
目的观察经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482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经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剔除术)215例和对照组(经... 目的观察经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482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经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剔除术)215例和对照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67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年随访复发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剔除术既具有腹腔镜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又能减少术中出血、减轻组织损伤、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平滑肌瘤/外科学 子宫/血液供给 子宫肿瘤/外科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切除与开腹子宫切除临床护理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丹 刘金芝 高华 《临床护理杂志》 2005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切除与开腹子宫切除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将腹腔镜子宫切除58例与开腹子宫切除50例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及进食、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数、愈后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切除与开腹子宫切除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将腹腔镜子宫切除58例与开腹子宫切除50例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及进食、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数、愈后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子宫切除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术后满意度高。结论腹腔镜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护理带来了诸多便利,应不断总结,使护理操作和护理理论在微创技术应用中有一个新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开腹子宫切除术 护理技术 病情观察
下载PDF
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方法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钟富莲 黄赛君 +1 位作者 王咸英 王明波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923-92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大子宫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和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38例大子宫(体积如孕12~20周大小)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除。术中通过上移进腹穿刺点、套扎后旋切瘤体、缩小子宫体等方法完成子宫全切术。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大子宫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和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38例大子宫(体积如孕12~20周大小)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除。术中通过上移进腹穿刺点、套扎后旋切瘤体、缩小子宫体等方法完成子宫全切术。结果38例患者术中根据子宫大小酌情将置镜孔及操作孔相应上移,以扩大镜下视野及操作空间,并采用逐步套扎的方法,逐步旋切缩小宫体,释放出被宫体占据的手术空间,克服了手术空间狭窄,使本组大子宫全切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中采用上移穿刺点、套扎后旋切缩小子宫体等方法能有效地为手术创造操作空间,有助于提高腹腔镜切除大子宫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平滑肌瘤 外科学 子宫肿瘤 外科学 子宫切除术 方法
原文传递
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与手术方式相关性的调整 被引量:2
7
作者 汤玲 张丽 +1 位作者 林爱敏 盛修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目的:了解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各种不同类型性生活质量问题的发生率,以及手术方式与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00倒全子宫切除患者的住院记录和手术后6个月内的性生活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了解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各种不同类型性生活质量问题的发生率,以及手术方式与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00倒全子宫切除患者的住院记录和手术后6个月内的性生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0.07%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恢复性生活。其中手术后3个月,存在性交疼痛、阴道干涩等性生活质量问题的患者占66.75%,手术后6个月时,降至33.27%,但未恢复到手术前(6.1%)的水平。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3~6个月内的性生活满意率、性生活中女方主动率、性欲水平、性交疼痛的发生率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问题非常普遍,缺乏专业人员提供的咨询与治疗,术后3~6个月内的性生活质量与手术方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外科学 子宫切除术/方法 生活质量 性行为
下载PDF
宫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查安宁 郑红霞 《临床护理杂志》 2007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官腔镜检查 子宫肿瘤/外科学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复发性妇科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章文华 吴令英 +4 位作者 白萍 刘丽影 王桂香 马绍康 李晓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复发性肿瘤 妇科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特征 手术指征
原文传递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研究
10
作者 岳信念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5期6061-6062,共2页
目的研究剖宫产同时进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适合手术治疗的16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9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6例未剔除而单纯行剖宫产术。结果 76例单纯性剖宫产平均手术时间(30±5)min,失血量(180±10)... 目的研究剖宫产同时进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适合手术治疗的16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9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6例未剔除而单纯行剖宫产术。结果 76例单纯性剖宫产平均手术时间(30±5)min,失血量(180±10)ml,92例剖宫产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0±5)min,失血量(200±10)ml,经统计学处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时行肌瘤剔除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肿瘤/外科学 子宫肿瘤/外科学 平滑肌瘤/外科学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经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11
作者 许茹娜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2期1783-1784,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8例,分为LM组55例和TVM组53例。LM组行经LM治疗,TVM组行TVM治疗,观察两...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8例,分为LM组55例和TVM组53例。LM组行经LM治疗,TVM组行TVM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肌瘤数目及最大直径、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均有优缺点和局限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平滑肌瘤 外科学 阴道 外科学 子宫肿瘤 外科学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顾正田 黄燕冰 +2 位作者 林乔儿 余莉萍 聂妙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505-507,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手术方式、适应症和疗效。方法 :应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5 2例。结果 :术中共发现肌瘤 6 7个 ,肌瘤直径 3~ 10 cm,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93.7min和 79.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6 .2 d,肌...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手术方式、适应症和疗效。方法 :应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5 2例。结果 :术中共发现肌瘤 6 7个 ,肌瘤直径 3~ 10 cm,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93.7min和 79.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6 .2 d,肌瘤直径≥ 6 cm者比肌瘤 <6 cm者出血量明显增加 (P<0 .0 5 ) ,但手术时间无明显区别 (P>0 .0 5 ) ,术后无 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 ,创伤小 ,恢复快 ,术后患者月经正常 ,不影响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子宫肿瘤/外科学 平滑肌瘤/外科学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分析
13
作者 唐建华 白爱红 +1 位作者 王慧芬 付秀虹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8期4893-489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比较2009-03—2011-0136例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及40例同期开腹行该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比较2009-03—2011-0136例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及40例同期开腹行该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病率等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病率均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低等优点,且与开腹行此类手术相比同样安全有效。不失为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158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67
14
作者 冯力民 夏恩兰 +1 位作者 段惠兰 张玫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并研究其预后与肌瘤切除程度的关系。方法:1990年5月~1994年12月因子宫肌瘤导致异常子宫出血而行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和(或)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177例... 目的: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并研究其预后与肌瘤切除程度的关系。方法:1990年5月~1994年12月因子宫肌瘤导致异常子宫出血而行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和(或)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177例,失访19例,随访158例,平均随访时间29.3月(5个月至5年)。根据经宫颈切除肌瘤多少将158例手术方法分为4类;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包括出血控制程度、残余肌瘤生长速度、是否再次手术,分为完全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结果: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完全满意率达94.9%(150/158),远远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粘膜下肌瘤完全切除治愈率可达100.0%,宽蒂粘膜下肌瘤及壁间肌瘤只要切除≥50%或单纯内膜切除后,虽残留小的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且所剩肌瘤经远期随访多数不再生长。结论:治疗因子宫肌瘤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经宫颈电切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术前对手术切除肌瘤多少的正确估计,有助于对手术预后的准确判断,提高手术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肌瘤 宫腔镜手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尹国武 李怡 +2 位作者 杨华光 牛力春 赵宏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75-477,共3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40例,与同期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TAM)43例进行对照分析,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日等进行对比。结果:LM组手术时间(96.2... 目的:评价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40例,与同期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TAM)43例进行对照分析,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日等进行对比。结果:LM组手术时间(96.24±36.35min),与TAM组(60.12±15.32min)比较,LM手术时间较TAM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62±5.61h)及术后住院日(5.54±1.80d)均较TAM组肛门排气时间(22.45±8.32h)及术后住院日(7.62±2.07d)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LM组术中出血量(124.88±54.46ml)与TAM组(112.67±66.48ml)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施红超 房桂英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子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治疗的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34例患者盆腔CT检查发现盆腔淋巴囊肿,治疗期间合并感染35例。对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子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治疗的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34例患者盆腔CT检查发现盆腔淋巴囊肿,治疗期间合并感染35例。对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60岁、FIGO分期Ⅱ期、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0个、术后24 h引流量≥100 m L的患者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IGO分期及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是子宫颈癌术后出现盆腔淋巴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子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合并糖尿病、囊肿直径>5 mm的患者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较高(均P<0.05)。囊肿直径、合并糖尿病情况是子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较长、术前临床分期晚、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多是子宫颈癌术后出现盆腔淋巴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囊肿直径大是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外科学 手术后期间 肿瘤辅助疗法 淋巴囊肿/并发症 感染/病因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前放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曹霞 何国照 杨宇星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9期2899-2900,290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治疗方法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Ⅰb2~Ⅱb2期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组)、33例术前放疗(RT组)和32例单纯手术(手术组)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NACT组、RT组患者的近...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治疗方法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Ⅰb2~Ⅱb2期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组)、33例术前放疗(RT组)和32例单纯手术(手术组)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NACT组、R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病理特征。结果NACT组总有效率为62.86%(22/35),RT组为57.58%(19/33)。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脉管受侵及阴道切缘癌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宫旁浸润率及淋巴结转移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组宫旁浸润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与RT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NACT、RT能缩小局部肿瘤,使宫旁浸润消退,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外科学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术前放疗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鸦胆子油注射液对ⅠB期子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抗肿瘤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杰 朱彩丹 叶朝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注射液治疗对ⅠB期子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抗肿瘤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ⅠB期子宫颈癌患者80例,按照单盲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接受术后单纯放疗的对照组40例、接受术后鸦胆子油注射液联合放疗的观察...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注射液治疗对ⅠB期子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抗肿瘤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ⅠB期子宫颈癌患者80例,按照单盲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接受术后单纯放疗的对照组40例、接受术后鸦胆子油注射液联合放疗的观察组40例,持续治疗30 d。治疗前、治疗30 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免疫,B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巨噬细胞免疫等指标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周血中Th1/Th2免疫指标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免疫比较,B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比较,Th1/Th2免疫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外周血中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16^+CD56^+、CD20^+和CD6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外周血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IL-4和IL-10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鸦胆子油注射液治疗可增强子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外科学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宫颈肿瘤/药物疗法 鸦胆子/治疗应用 免疫疗法
下载PDF
206例IB期宫颈鳞癌患者手术+放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晔 张蓉 +6 位作者 吴令英 白萍 李晓光 李洪君 马绍康 李淑敏 李斌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 探讨Ⅰb期手术治疗宫颈鳞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前7年本院行PivermⅢ型颈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206例Ⅰb期宫颈鳞癌患者资料.其中ⅠB1期103例,ⅠB2期103例;术前放疗79例,术后辅助治疗111例.... 目的 探讨Ⅰb期手术治疗宫颈鳞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前7年本院行PivermⅢ型颈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206例Ⅰb期宫颈鳞癌患者资料.其中ⅠB1期103例,ⅠB2期103例;术前放疗79例,术后辅助治疗111例.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2.7%,随访满5年者106例.全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6.8%和96.3%,ⅠB1、ⅠB2期的分别为94.6%和100%、77.9%和92.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b(FIGO分期)、脉管瘤栓、穹窿以下阴道受累、宫旁阳性和淋巴结转移数〉2个对Ⅰb期5年无瘤生存率有影响,分别为77.9%:94.6%(χ^2=5.58,P=0.018)、74.6%:89.8%(χ^2=10.44,P=0.001)、50%:87.9%(χ^2=7.01,P=0.008)、63.5%:89.5%(χ^2=17.69,P=0.000)和43.6%:89.4%(χ^2=21.47,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HGO分期、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数〉2个对全组5年无瘤生存率有影响(χ^2=4.73,P=0.030;χ^2=9.81,P=0.002;χ^2=6.30,P=0.012);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数〉2个对ⅠB2期5年无瘤生存率有影响(χ^2=6.38,P=0.012;χ^2=3.92,P=0.048).结论 对宫颈鳞癌,脉管瘤栓是ⅠB1期无瘤生存的重要预测指标.术后放疗能减少ⅠB2期复发,但不提高总生存.ⅠB2期术后必须辅助放疗者,术前放疗只用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无瘤生存无影响.ⅠB1期术后只有深肌层浸润者,宜减少术后补充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外科学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术前腔内放疗联合手术治疗Ⅰb2~Ⅱa期子宫颈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莉华 吴瑾 蒋晓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腔内放疗联合手术治疗Ⅰb2~Ⅱa期子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Ⅰb2~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腔内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各40例。单纯手术组行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前腔内放疗组先行腔内放疗,放疗后两周行子宫颈癌根治... 目的探讨术前腔内放疗联合手术治疗Ⅰb2~Ⅱa期子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Ⅰb2~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腔内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各40例。单纯手术组行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前腔内放疗组先行腔内放疗,放疗后两周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结果术前腔内放疗后肿瘤消退有效率为85.0%;术后病理显示病理反应率为77.5%。术前腔内放疗组1、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3.8%和82.0%,局部复发率10.0%。单纯手术组1、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96.3%、80.5%和67.1%,局部复发率27.5%。两组比较,术前腔内放疗组局部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和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腔内放疗能降低局部复发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但对提高生存率尚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宫颈肿瘤/外科学 近距离放射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综合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