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钬激光内切开治疗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附27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楚宁 孙士恒 卢德祥 《黑龙江医学》 2008年第7期512-513,共2页
目的探讨钬激光内切开治疗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06-2007-12间,在我院治疗的27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的患者,在输尿管镜下应用钬激光行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纵行螺旋状内切开,并留置双J管。结果对本组患者术后1周行IV... 目的探讨钬激光内切开治疗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06-2007-12间,在我院治疗的27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的患者,在输尿管镜下应用钬激光行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纵行螺旋状内切开,并留置双J管。结果对本组患者术后1周行IVU复查,狭窄均得到了满意的改善。术后随访患者21例,随访时间3-29个月。其中,3例患者术后3-6个月出现再次狭窄,经输尿管扩张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无再狭窄的发生,排尿期膀胱造影均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结论钬激光行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内切开治疗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 治疗学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
下载PDF
Analyses of the Anatomy of the Ureter near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n the Unenhanced CT
2
作者 Hiroshi Juri Kazuhiro Yamamoto Yoshifumi Narumi 《Ope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6年第2期84-91,共8页
Purpose: There has been no report evaluating the anatomy of the ureter on CT imag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anatomy of the ureter near the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n preoperative... Purpose: There has been no report evaluating the anatomy of the ureter on CT imag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anatomy of the ureter near the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n preoperative CT.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ere analyzed the craniocaudal level of the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the transverse distance from the medial line of the body to the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the direction of the ureter from the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and the length of the ureter from the point of turning medially to the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Results: The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was almost at the level of the upper or middle of the left femoral head. The mean transverse distance on the right and left side was 19.0 and 19.3 mm. The direction of the ureter was almost posterior, lateral, and cranial, but had a wide range of angles. The mean length of the ureter on the right and left side was 24.0 and 23.9 mm. Conclusions: We can evaluate the anatomy of the ureter near the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n preoperative 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TER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CT ANATOMY
下载PDF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姜佑三 董秀哲 +2 位作者 金泰乙 范志强 朴元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 探讨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的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的临床资料。男 6例 ,女 12例。平均年龄 4 3岁。左侧 5例 ,右侧 6例 ,双侧 7例。膀胱壁内段狭窄 12例 18侧 ,膀胱前 7例 7侧 (含 1例双侧者 1... 目的 探讨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的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的临床资料。男 6例 ,女 12例。平均年龄 4 3岁。左侧 5例 ,右侧 6例 ,双侧 7例。膀胱壁内段狭窄 12例 18侧 ,膀胱前 7例 7侧 (含 1例双侧者 1侧 )。输尿管膀胱再植 7例 7侧 ;经膀胱镜或术中输尿管扩张后 ,留置双J管或细硅胶导尿管 6例 6侧 ;狭窄段纵行切开带蒂膀胱黏膜条翻转输尿管末段成形术 7例 12侧。 结果  18例术后随访 2个月~ 2 3年 ,全组无输尿管狭窄 ,治愈率78% ,好转率 2 2 %。其中输尿管扩张后 ,留置双J管或细硅胶导尿管治愈率 6 7% (4/ 6 ) ;狭窄段纵行切开带蒂膀胱黏膜条翻转输尿管末段成形术 7例均治愈。输尿管再植术 3例和输尿管末段成形术 5例 ,膀胱造影无膀胱输尿管返流。 结论 经膀胱镜或术中输尿管扩张后留置双J管和狭窄段纵行切开带蒂膀胱黏膜条翻转输尿管末段成形术治疗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创伤小 ,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 临床特点 影像学检查 双J管 手术治疗 肾积水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输尿管扩张术 输尿管末段成形术
原文传递
胎儿尿道梗阻的宫内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熊钰 李笑天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5-250,共6页
泌尿道扩张表现为肾盂扩张伴(或不伴)输尿管或膀胱扩张,是产前超声筛查能检测到的比较常见的异常之一。上尿道梗阻的常见原因,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男性下尿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后尿道瓣... 泌尿道扩张表现为肾盂扩张伴(或不伴)输尿管或膀胱扩张,是产前超声筛查能检测到的比较常见的异常之一。上尿道梗阻的常见原因,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男性下尿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后尿道瓣膜,而女性最常见的原因是尿道狭窄。产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并结合胎儿MRI和血尿的生化分析。泌尿道梗阻的自然史仍在研究中,因此出生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梗阻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 膀胱输尿管返流 后尿道瓣膜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ventional urosonography without contrast enhancement and x-ray 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 for diagnosis of vesicoureteral reflux in children 被引量:1
5
作者 Nadide Basak Gulleroglu Kaan Gulleroglu Esra Baskin 《Discussion of Clinical Cases》 2020年第4期9-14,共6页
Background:Vesicoureteral reflux is the most common urinary congenital anomaly in children.Given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radiation exposure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need for radiation-free method in the diagnosis... Background:Vesicoureteral reflux is the most common urinary congenital anomaly in children.Given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radiation exposure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need for radiation-free method in the diagnosis and follow-up of the vesicoureteral reflux.The aim of our study is to compare conventional urosonography without contrast enhancement and x-ray 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Patients and Methods:Children with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ith suspected vesicoureteral reflux were included to the study.Vesicoureteral reflux is demonstrated and graded by x-ray 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DMSA i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renal scar.Conventional sonographic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Ureterovesical junction insertion angle was evaluated.The diameter and length of the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were also measured.Results:268 children enrolled to the study.Vesicoureteral reflux was demonstrated in 62 children by x-ray 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Ureterovesical junction insertion angle measurement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 for right and left vesicoureteral reflux presence(right:r:.646,p:.01 and left:r:.446,p:.01).Diagnosis sensitivity of vesicoureteral reflux with conventional ultrasonography is 95.10%and specificity is 81%(Youden’s index 76.1%)for the cutoff value of the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insertion angle is 28.6 degrees.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is 87.2%,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is 94.73%and diagnostic accuracy is 86.29%with conventional ultrasonography.Conclusions:Measurement of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insertion angle,length and diameter by conventional urosonography is an easy accessible and cheap technique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the diagnosis and followup of the vesicoureteral reflux without exposure to ionizing 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icoureteral reflux Conventional urosonography X-ray 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 ureterovesical junction insertion angle
下载PDF
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5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孔广起 严景民 +2 位作者 孙少鹏 崔书锦 冉金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方法 总结1999-06/2001-06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52例。结果 52例中治愈49例,术中结石完全排出的30例,其余病例3日内完全排出。治愈率94.2%...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方法 总结1999-06/2001-06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52例。结果 52例中治愈49例,术中结石完全排出的30例,其余病例3日内完全排出。治愈率94.2%。结论 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一种满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 输尿管镜 碎石术
下载PDF
俯卧位CT检查在诊断输尿管膀胱交界区结石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文德 殷亮 徐茂盛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CT检查对输尿管膀胱交界区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进行了俯卧位CT检查的17例输尿管膀胱交界区结石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13例,改变体位扫描后结石位置不变... 目的探讨俯卧位CT检查对输尿管膀胱交界区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进行了俯卧位CT检查的17例输尿管膀胱交界区结石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13例,改变体位扫描后结石位置不变;3例膀胱结石,俯卧位扫描结石由膀胱后部掉入前部;1例为输尿管囊肿并结石。结论俯卧位CT检查能明确输尿管膀胱交界区结石位置,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输尿管膀胱交界区 结石
原文传递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与膀胱输尿管返流关系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叶炯贤 关志忱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0-452,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发育期膀胱输尿管返流 (VUR)与不同鼠龄及膀胱儿茶酚胺含量的关系。 方法 选择 4 5只鼠龄不同的Long Evans鼠分为 3组 ,幼鼠组 15只 ,成年鼠组 15只 ,老年鼠组15只。大鼠仰卧位 ,开腹显露两侧输尿管 ,套管针经膀胱顶穿... 目的 探讨大鼠发育期膀胱输尿管返流 (VUR)与不同鼠龄及膀胱儿茶酚胺含量的关系。 方法 选择 4 5只鼠龄不同的Long Evans鼠分为 3组 ,幼鼠组 15只 ,成年鼠组 15只 ,老年鼠组15只。大鼠仰卧位 ,开腹显露两侧输尿管 ,套管针经膀胱顶穿刺 ,拔出针芯 ,排空膀胱。导管用照明灯加热并连接Haverd泵以 0 .116ml/min的速度注入膀胱亚甲蓝溶液 ,Zess外科显微镜下观察输尿管返流及尿道口尿液溢出情况。测压导管与Bentley生理压力换能器连接 ,测定VUR的发生率以及VUR发生时的膀胱压力 ,容量。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儿茶酚胺含量。 结果 幼鼠组无 1例VUR ,成年鼠组VUR的发生率为 6 0 % (9/ 15 ) ,老年鼠组VUR发生率为 4 7% (7/ 15 ) ,而膀胱儿茶酚胺含量测定显示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含量在幼年时较高而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结论 幼年大鼠膀胱的高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水平可能起到了神经成熟前的代偿功能以防止VUR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 神经纤维 膀胱输尿管返流 VUR 儿茶酚胺 儿茶酚胺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附17例报告)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大宏 陈岳兵 +4 位作者 丁国庆 许力为 刘锋 余大敏 李新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60-762,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男 5例 ,女 12例。左侧 7例 ,右侧 10例。 10例为单纯先天性输尿管出口狭窄 ;1例右侧输尿管出口结石和息肉形成 ;2例为开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再发输尿管出口狭窄 ,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男 5例 ,女 12例。左侧 7例 ,右侧 10例。 10例为单纯先天性输尿管出口狭窄 ;1例右侧输尿管出口结石和息肉形成 ;2例为开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再发输尿管出口狭窄 ,其中 1例并发输尿管下端 2枚结石 ;1例为重复肾输尿管上单位输尿管出口狭窄并发 2枚结石 ;2例为输尿管出口狭窄作经尿道钬激光切开再次狭窄 ;1例为泌尿系结核左肾切除术后右侧输尿管出口狭窄。重度肾积水 12例 ,中度肾积水 5例。均应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 ,其中输尿管膀胱黏膜吻合术 15例 ,膀胱壁袢法 2例。 结果  17例均获得成功。手术耗时 90~ 16 0min ,平均 112min ,术中出血 6 0~ 10 0ml。术后 1~ 3d拔除膀胱外引流管 ,无 1例尿漏 ,术后 1周拔除导尿管 ,术后 1个月拔除双J管。 1例因上尿路结石下移至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再次形成梗阻 ,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治疗 ,无吻合口狭窄。术后半年膀胱造影Ⅲ°输尿管返流 6例 ,Ⅰ°~Ⅱ°输尿管返流 5例 ,无输尿管返流 6例 ;术后 1年Ⅲ°输尿管返流 3例 ,Ⅰ°~Ⅱ°输尿管返流 4例。随访 3~ 2 4个月 ,B超和IVU复查中度肾积水 4例 ,轻度肾积水 5例 ,无明显肾积水 8例。 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返流 术后 狭窄 腹腔镜 肾积水 治疗 结论 下移 开放
原文传递
坦索罗辛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壁段结石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春林 渠渊 +3 位作者 张进生 柴军 刘宁 吴宗山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1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壁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医院泌尿外科采用ESWL治疗的输尿管壁段结石患者110例,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壁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医院泌尿外科采用ESWL治疗的输尿管壁段结石患者110例,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采用常规疗法,试验组患者采取常规疗法+坦索罗辛治疗,观察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效果。结果第1次ESWL术后,试验组清石率为7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36%(P<0.05);排石时间、肾绞痛发作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次ESWL术后,试验组清石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排石时间、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肾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辅助ESWL治疗输尿管壁段结石可有效增加清石率、减轻患者的肾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索罗辛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输尿管壁段结石
下载PDF
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荣 陈力 +7 位作者 王雪刚 陈宣余 韩伟伟 庞自力 范民 鞠文 曾甫清 章小平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结石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采取输尿管镜技术治疗的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结石患者86例。结果全部患者成功碎石并留置双J管,术后4周拔除。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与尿常规未见同侧肾...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结石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采取输尿管镜技术治疗的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结石患者86例。结果全部患者成功碎石并留置双J管,术后4周拔除。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与尿常规未见同侧肾积水、输尿管开口狭窄和尿路感染。结论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壁间段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结石
原文传递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同侧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大朋 唐炳强 +7 位作者 王礼国 耿红全 徐卯升 林厚维 陈周彤 徐国锋 方晓亮 贺雷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和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bstruction,UVJO)这两个最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病理状态同时存在较少见.本文对单侧UPJO合并同侧UVJO的诊断... 目的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和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bstruction,UVJO)这两个最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病理状态同时存在较少见.本文对单侧UPJO合并同侧UVJO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手术治疗的UPJO合并UVJO患儿.术前常规行泌尿系超声、同位素利尿肾图(DR)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等检查.结果 我院共诊治单侧UPJO合并UVJO的43例患儿,失访2例.11例患儿术前明确诊断;41例患儿先行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其中10例术后复查发现输尿管末端狭窄自行缓解,28例再次接受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患儿行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后复查核素提示分肾功能低于10%,给予患肾切除;38例患儿术复查肾积水程度和肾脏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单侧UPJO合并UVJO的术前诊断非常困难,术中应仔细检查,避免遗漏同时合并存在的病理改变.术前尽量通过超声、DR及MR等影像检查作出明确诊断,进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术前明确有UPJO的存在,应选择首先进行肾盂成形术,术后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积水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原文传递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和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手术前后尿路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培强 黄岩 +1 位作者 张立华 罗向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8期826-827,共2页
目的分析经手术治疗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和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bstruction,UVJO)患儿的尿路感染情况,探讨不同梗阻部位尿路感染的可能原因。方法经手术治疗的... 目的分析经手术治疗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和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bstruction,UVJO)患儿的尿路感染情况,探讨不同梗阻部位尿路感染的可能原因。方法经手术治疗的上尿路梗阻患儿146例,其中UPJO患儿121例为UPJO组(行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型术),UVJO患儿25例为UVJO组(行开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记录患儿手术前、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UPJO组术前、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5.0%、9.1%)均低于UVJO组(52.0%、32.0%)(P<0.05),术前尿路感染持续时间[8(5,16)d]短于UVJO组[23(11,105)d](P<0.05),术后尿路感染持续时间[20(7,300)d]与UVJO组[75(22,16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尿路梗阻患儿中UVJO并发尿路感染的风险较UPJO大,可能原因是梗阻使输尿管扩张导致感染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尿路感染 肾积水 巨输尿管症
原文传递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126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光 陈美凤 +1 位作者 黄承智 陈连清 《现代医院》 2013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失败的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患者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PL)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26例采用URS+PL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经复查腹...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失败的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患者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PL)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26例采用URS+PL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经复查腹部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显示,手术取石共成功110例,成功率为87.30%;而在手术后2个月复查腹部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显示结石排净者118例,成功率为93.65%。所有126例患者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失访48例,成功完成随访78例,所有接受随访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URS+PL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膀胱壁段
下载PDF
经尿道冷刀切开治疗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狭窄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海严 郑鹏 +6 位作者 程文 位志峰 徐锋 徐晓峰 娄宏斌 葛京平 张征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狭窄冷刀切开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科对26例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狭窄,结合术前CT尿路成像(CT urography,CTU)或静脉尿路造影(introvenous urography,IVU)行经...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狭窄冷刀切开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科对26例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狭窄,结合术前CT尿路成像(CT urography,CTU)或静脉尿路造影(introvenous urography,IVU)行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狭窄冷刀切开术。后改用输尿管镜在导丝引导下即可通过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狭窄处。术后留置F_6~F_7双J管2根,留置导尿管1~3 d。结果 26例均一次手术解除梗阻。手术时间(13. 4±3. 9) min,术中出血量(24. 7±5. 1) ml,术后住院时间(2. 8±0. 8) d。26例术后随访(16. 7±4. 4)月,临床治愈22例,临床有效4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狭窄冷刀切开术安全、可行,可有效处理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狭窄,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狭窄 尿道 冷刀切开术
下载PDF
八正片联合坦洛新片治疗输尿管壁内段结石的效果
16
作者 宋群 杨海蛟 +1 位作者 蒋颖 李卓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八正片联合坦洛新片治疗输尿管壁内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输尿管壁内段结石的患者93例,其中9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2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对照组患者口服坦洛新片... 目的探讨八正片联合坦洛新片治疗输尿管壁内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输尿管壁内段结石的患者93例,其中9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2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对照组患者口服坦洛新片,观察组口服八正片联合坦洛新片,均持续治疗15 d。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结石排净率;统计2组肾绞痛发作率、抗生素使用率、止痛药使用率、结石排净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及尿生化指标(尿酸、尿草酸和尿钙)水平。记录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各时间点结石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肾绞痛发作率、抗生素使用率、止痛药使用率、结石排净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用药3、5 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尿管壁内段结石患者肌酐、尿素氮及尿酸、尿草酸和尿钙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56%,高于对照组的11.11%(P>0.05)。结论八正片联合坦洛新片治疗输尿管壁内段结石疗效显著,可缓解症状,提高结石排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正片 坦洛新片 输尿管壁内段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下载PDF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小江 董隽 +1 位作者 马耿 郭云飞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797-1799,共3页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合并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UVJO)患儿的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UPJO合并UVJO患儿的资料,患儿临床上以胎儿肾积水、泌尿系感染...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合并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UVJO)患儿的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UPJO合并UVJO患儿的资料,患儿临床上以胎儿肾积水、泌尿系感染所致症状等为主要表现,术前所有患儿常规行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磁共振水成像及肾核素扫描检查。结果12例UPJO患儿中先行肾造瘘术,再行肾盂成形,最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儿共4例。行肾盂成形术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儿共5例。仅行肾盂成形术2例。行肾造瘘术及二次手术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12例患儿随访2.0个月-2.5年,未见反复尿路感染及腰腹痛症状,复查泌尿系超声检查提示肾积水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对术前常规检查提示UVJO的患儿,如肾积水严重程度与单纯UVJO所致肾盂输尿管积水不符时,应怀疑UVJO合并UPJO的可能,需行逆行肾盂造影检查(RPG)明确诊断。而对术前检查提示UPJO患者,不推荐常规行RPG检查,常先行肾盂成形术及肾造瘘,术后根据顺行肾盂造影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进一步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盂积水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 尿路造影术
原文传递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合并非反流性巨输尿管的诊治经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文文 宋宏程 +2 位作者 张潍平 孙宁 黄澄如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合并非反流性巨输尿管(nonreflux megaureter,NRM)患儿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例UPJO合并NRM患儿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5...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合并非反流性巨输尿管(nonreflux megaureter,NRM)患儿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例UPJO合并NRM患儿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5例.年龄1.8~14岁,平均3.7岁.排除医源性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远端狭窄合并反流患儿.术前均行超声、静脉肾盂造影(IVU)、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CT重建等检查.病变位于左侧8例,右侧5例.术前确诊UPJO合并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梗阻(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bstruction,UVJO)6例.13例患儿中,10例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 procedure,AH),3例确诊UVJO者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 13例患儿中术后经肾造瘘管输尿管造影确诊UVJ0 3例,非反流非梗阻性巨输尿管(nonreflux andnonobstruction megaureter,NNM)3例,1例术后3、6个月复查超声和IVU检查示输尿管远端未见狭窄,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确诊为NNM.10例行AH者中3例术后3个月复查IVU示肾积水加重,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后肾输尿管积水逐渐减轻,余7例AH术后肾输尿管积水逐渐减轻未再次手术.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者中2例术后3个月复查IVU示肾积水加重,行AH治疗后积水情况减轻,余1例术后肾积水逐渐减轻未再行手术.13例术后随访6 ~53个月,平均23.3个月,肾输尿管积水情况均逐渐减轻.结论 UPJO合并NRM的患儿诊断UVJO困难,对于此类患儿可先行AH,术后通过肾造瘘管造影或长期随访诊断是否存在UVJO,在明确远端梗阻致肾输尿管积水加重后再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非反流性巨输尿管 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梗阻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改良乳头插入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闵捷 于德新 +2 位作者 张志强 张涛 王琦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通过改良插入式乳头法对15例输尿管末段狭窄的患者施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组15例患者,术前诊断均为输尿管末段狭窄,其中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5岁。术前超声、IVU、CTU等检查提示上尿路扩张... 目的:通过改良插入式乳头法对15例输尿管末段狭窄的患者施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组15例患者,术前诊断均为输尿管末段狭窄,其中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5岁。术前超声、IVU、CTU等检查提示上尿路扩张积水Ⅳ~Ⅴ级。所有病例均采用经腹腔途径,手术要点包括输尿管游离和离断、输尿管自Trocar孔拉出体外行乳头成形和双J管置入、再放回腹腔行输尿管膀胱再植。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59.7min,术中平均失血量76ml,术后引流管引流量平均170ml;术后随访3~12个月,影像学改善率100%,积水完全消失3例,积水等级降为Ⅰ级10例,降为Ⅱ级2例。2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无需特殊处理的Ⅰ度输尿管反流。结论:改良插入式乳头法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安全、可靠和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 腹腔镜技术
原文传递
IVP后CT扫描诊断先天性输尿管畸形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惠群 岳勇 +1 位作者 陈培青 叶滨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IVP/CT诊断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IVP提示重度肾盂积水,或60min后肾收集系统(CS)不显影,显影极谈;或已显影的CS及输尿管变形、移位者立即行CT扫描,计47例。结果:UPJ/UVJ梗阻(31例)。CS囊状扩张(2... 目的:探讨IVP/CT诊断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IVP提示重度肾盂积水,或60min后肾收集系统(CS)不显影,显影极谈;或已显影的CS及输尿管变形、移位者立即行CT扫描,计47例。结果:UPJ/UVJ梗阻(31例)。CS囊状扩张(22例):肾盂内均为水样密度,肾盏内呈水样密度(6例)或形成液体界面(16例);肾实质为环形或弧形高密度影(22例)。9例UPJ梗阻CS充盈造影剂。5例UVJ梗阻均伴有输尿管扩张可资鉴别。肾实质部分较充满尿液的CS小的多,此为慢性尿路梗阻导致肾盂积水的特征。完全性输尿管重复畸形(16例)。上(半)肾CS:形成液体界面(EUC9例)、充盈造影剂(EVEO6例)或为多囊状扩张(EVEO1例)。上(半)肾输尿管均全程扩张(>2.0cm),其末端于膀胱内形成压迹样充盈缺损(EUC9例)或于膀胱外异位开口(7例)。结论:诊断先天性输尿管畸形,显示其形态学特征,IVP/CT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积水 输尿管畸形 CT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