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天娥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城乡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从"城乡一体""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到"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演进的基本过程。城乡关系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新中... 城乡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从"城乡一体""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到"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演进的基本过程。城乡关系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演进经历了优先发展工业、城乡发展相对失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从"以农补工"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演进过程。新时代城乡融合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实现了城乡关系发展质的飞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城乡融合,要正确认识城乡融合的深刻内涵,遵循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方向、有重点地有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新时代 城乡关系
原文传递
城乡关系视角下豫剧《朝阳沟》新解
2
作者 张乐林 刘芊绵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豫剧《朝阳沟》揭示了银环“上山下乡”的现实动因与艺术逻辑,其城乡关系书写既意蕴复杂又富有时代特征。《朝阳沟》审美化的乡村风景显现着农村对于城市的优越,其内涵超越了古典的田园文... 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豫剧《朝阳沟》揭示了银环“上山下乡”的现实动因与艺术逻辑,其城乡关系书写既意蕴复杂又富有时代特征。《朝阳沟》审美化的乡村风景显现着农村对于城市的优越,其内涵超越了古典的田园文化旨趣,而有着风景政治学的当代价值指向。情感化的伦理叙事真实地呈现了一个响应“上山下乡”号召的城市知青如何受到乡民温暖而有力的关爱,得到日常身心的安顿。国家认同使银环把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自觉地融入国家发展的需要,决心当一个“农业科学家”。对农业现代化的想象是《朝阳沟》城乡关系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沟 豫剧 城乡关系 伦理叙事 国家认同
下载PDF
空间单元与空间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及其进路 被引量:2
3
作者 汪静 雷晓康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54,共11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安排,是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新阶段。空间理论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解释话语。在空间议题下,城乡融合发展将空间单元作为基础场域,为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空间矛盾,纾解城乡发展空...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安排,是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新阶段。空间理论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解释话语。在空间议题下,城乡融合发展将空间单元作为基础场域,为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空间矛盾,纾解城乡发展空间的非均衡性和不平等性提供了诠释框架。不同的空间单元共同构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样态,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叠加的空间约束,表现出空间区隔、空间资源错配、空间秩序失衡等空间矛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在空间转向下重构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秩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治理,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空间治理 乡村振兴 城乡关系
下载PDF
要素流动视角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症结与突破 被引量:24
4
作者 罗明忠 刘子玉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8,共9页
构建要素自由交互与平等交流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所在,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发现劳动力要素双向流动梗阻、土地要素流动城乡有别、资本要素双向流动动力不足... 构建要素自由交互与平等交流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所在,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发现劳动力要素双向流动梗阻、土地要素流动城乡有别、资本要素双向流动动力不足以及数据信息要素交换传递不畅是影响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的症结。因此,需要以新思维,寻求新突破,以城乡一元化思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双循环”为抓手,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以县域城镇化为重点,完善城乡要素统一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要素统一市场 乡村建设行动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与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被引量:19
5
作者 范根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5,共12页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批判资本主义城乡关系异化以及对前人的城乡理念进行"扬弃"的结果。其主体内容包括城乡融合的逻辑必然、本质内涵和实现条件,最终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批判资本主义城乡关系异化以及对前人的城乡理念进行"扬弃"的结果。其主体内容包括城乡融合的逻辑必然、本质内涵和实现条件,最终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成功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从理论层面、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演进脉络与政策框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丹 唐茂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2,共5页
工农城乡关系都是我国基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之一,我国工农城乡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互惠型到割裂型,又从恢复型到汲取型的演进过程,近年来正在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工农城乡之间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关系系统,也是长期... 工农城乡关系都是我国基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之一,我国工农城乡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互惠型到割裂型,又从恢复型到汲取型的演进过程,近年来正在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工农城乡之间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关系系统,也是长期以来累积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关系形态的综合体系,需要从重塑文化基石、完善市场基础、健全制度安排、丰富话语体系、构筑空间格局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政策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一体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济关系 社会关系 生产要素 资源共享 产业结构
下载PDF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 被引量:252
7
作者 张海鹏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共17页
建国初期,服务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逐渐建立起城乡分割的体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城乡分割的体制不断被打破,城乡关系不断走向融合。总结和回顾中国城乡关系70年演变历程,可以提炼出一系列宝贵的... 建国初期,服务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逐渐建立起城乡分割的体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城乡分割的体制不断被打破,城乡关系不断走向融合。总结和回顾中国城乡关系70年演变历程,可以提炼出一系列宝贵的经验:不断向农民赋权,坚持改革的渐进性,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坚持尊重基层创新和转换思想观念相结合,以及给改革和改革者留出足够的空间。虽然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已见雏形,但是,城乡关系当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户籍制度改革亟待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当尖锐,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以及乡村衰退日益加剧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化率,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优先推进城乡发展中需要一样化的内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重点突破;加快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攻克城乡融合发展的薄弱环节;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
原文传递
乡村复兴: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 被引量:226
8
作者 张京祥 申明锐 赵晨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转型总结为三个主要阶段,探讨了衰败、异化两类乡村蜕变形式,并对当前政府推动的乡村建设实践进行了剖析。文章通过中西之间的对比,认为当前中国乡村的发展面临着压缩城镇化与乡村转型的双重背景,西方乡村转型...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转型总结为三个主要阶段,探讨了衰败、异化两类乡村蜕变形式,并对当前政府推动的乡村建设实践进行了剖析。文章通过中西之间的对比,认为当前中国乡村的发展面临着压缩城镇化与乡村转型的双重背景,西方乡村转型背景下的生产主义与后生产主义在中国语境下同等重要。基于此,文章超越了简单线性的乡村转型和当前乡村建设实践,提出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乡村复兴"概念,从内外两方面界定了其基本内涵。文章进而指出,乡村的复兴应该在产业、资本、管治、文化等方面具备多元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 乡村复兴 城乡关系 生产主义 后生产主义
原文传递
论乡村空间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 被引量:190
9
作者 戈大专 龙花楼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2-1286,共15页
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破解乡村空间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发展空间受限、权属关系不明和组织体系不畅等系统性问题,成为乡村空间治理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乡村空间"物质-权属-组织"综合... 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破解乡村空间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发展空间受限、权属关系不明和组织体系不畅等系统性问题,成为乡村空间治理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乡村空间"物质-权属-组织"综合治理的视角出发,尝试解析乡村空间治理在推动乡村空间重构、权属关系重塑和组织体系重建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乡村空间治理优化城乡格局、改善城乡互动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结论如下:物质空间治理可作为乡村空间结构和功能优化的重要手段,空间权属治理有助于保障乡村空间不同参与主体的发展权利,空间组织治理可提升乡村空间的组织效率;乡村空间治理导向的"人口-土地-产业"转型过程为"深化空间治理-活化乡村空间-优化人地关系-改善城乡格局"的分析思路创造条件;乡村空间治理推动城乡发展格局不断演化,城乡互动关系改善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破解乡村发展困境的重要依据。最后,本文构建了乡村空间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互动分析框架,并探讨了乡村空间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在关系及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城乡融合 空间治理 乡村空间重构 乡村振兴 城乡关系 空间规划
原文传递
我国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区域比较分析 被引量:149
10
作者 曾磊 雷军 鲁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3-771,共9页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一体化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影响城乡融合诸多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用以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特征及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一体化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影响城乡融合诸多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用以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特征及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对我国 31个省 (直辖市 ) 2 0 0 0年城乡关系发展状态进行了静态评价 ,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城乡两大开放系统之间的要素流转情况和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的实际水平。文中对城乡关联度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的提出是对城乡关系及其量化评价研究所做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综合评价 城乡关联度 层次分析法 中国
下载PDF
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112
11
作者 郭远智 周扬 刘彦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19-2832,共14页
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当前中国贫困地区乡村发展正逐渐由低层次的脱贫向更高层次的振兴转变,两者的紧密关联使得减贫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探讨两... 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当前中国贫困地区乡村发展正逐渐由低层次的脱贫向更高层次的振兴转变,两者的紧密关联使得减贫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探讨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从多个维度剖析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实践如何助推其乡村振兴。结果表明:①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旨在科学诊断致贫因子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障碍性因素;乡村振兴则重点在于通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②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一致性使得两者存在紧密的逻辑顺承性,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本前提,而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深化和保障,可以说农村减贫的过程也是乡村逐步振兴的过程。③通过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补齐乡村人、地、业等发展短板,贫困地区重塑了要素耦合、结构合理、功能复合的乡村地域系统,从而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振兴,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和农村美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乡村地域系统 城乡关系 贫困地区
原文传递
缩小差距、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106
12
作者 孔祥智 谢东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2,共11页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为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央不断强调推动共同富裕,旨在实现均衡而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关于共同富裕的探讨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解决好以绝对收入标准...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为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央不断强调推动共同富裕,旨在实现均衡而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关于共同富裕的探讨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解决好以绝对收入标准衡量的贫困问题就是实现“富裕”的最基本要求。今后农村的相对贫困是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将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置于城乡融合的框架中解决。其二,缩小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之一,将收入差距缩小在一定水平上,实现发展与共享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和谐,这也是“共同”的要义所在。当前我国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也会影响经济增长,妨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因此,牢牢把握住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弊端,对于当前我国推动共同富裕而言应是重要的战略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下载PDF
“乡贤回归”:城乡循环修复与精英结构再造--以改革开放40年的城乡关系变迁为分析背景 被引量:105
13
作者 姜方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1-78,共8页
上世纪40年代,面对乡土社会日趋衰败的景象,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城乡有机循环与乡土重建这一世纪命题。即便在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乡土中国"已加速迈向"城市中国",我们仍处于对这一命题的破解之中。近年来各地兴... 上世纪40年代,面对乡土社会日趋衰败的景象,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城乡有机循环与乡土重建这一世纪命题。即便在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乡土中国"已加速迈向"城市中国",我们仍处于对这一命题的破解之中。近年来各地兴起的"乡贤回归"工程,可谓是其中一项富有传统特色的新探索。相对于古乡贤而言,新乡贤的来源和构成虽已多元分化,但其回归的背后潜藏着的仍是中国人地缘身份认同的"套嵌向心"式结构。在城乡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政府"招引"下的乡贤回归,既有利于对落叶归根式的城乡有机循环的活力修复,也有利于新乡贤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是当代乡村振兴可资探寻的一条实践路径。作为一种生发于本土、成长于他乡而又强势返场的社会力量,乡贤回归虽在一定程度上再造了乡村精英结构,但并无法真正替代既有的"乡政村治"格局。当前推进这项探索实践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凸显其公益属性和民间认同,充分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相对优势,避免陷入名实分离的实践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回归 城乡关系 有机循环 地缘身份认同 治理精英
下载PDF
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81
14
作者 张竟竟 陈正江 杨德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1,共7页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关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城乡关系的实质为着眼点,对城乡协调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这是从系统的角度...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关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城乡关系的实质为着眼点,对城乡协调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这是从系统的角度科学评价城乡关系所做的初步尝试,目的是为制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提高城乡空间组织化程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协调度 模型 应用 乌鲁木齐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乡村的实践与评价 被引量:85
15
作者 常倩 李瑾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共11页
智慧乡村的主要内涵体现在信息技术与乡村各领域的良好融合,充分发挥人的创新精神,不断优化乡村系统功能,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智慧乡村实践体现出突出的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特征,也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功能... 智慧乡村的主要内涵体现在信息技术与乡村各领域的良好融合,充分发挥人的创新精神,不断优化乡村系统功能,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智慧乡村实践体现出突出的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特征,也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功能互补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对于智慧乡村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既要评价已取得的应用成效,也要重视未来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智慧乡村 城乡关系 信息化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估 被引量:64
16
作者 修春亮 许大明 祝翔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0-325,共6页
对东北区内部的沿海大城市地区、中部大城市地区和西部中等城市地区,分别选取大连、长春和白城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各典型城市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以现状行政区划的市区代表城市地域,市区外围的县(县级市)和个别远郊区代表乡村地域... 对东北区内部的沿海大城市地区、中部大城市地区和西部中等城市地区,分别选取大连、长春和白城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各典型城市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以现状行政区划的市区代表城市地域,市区外围的县(县级市)和个别远郊区代表乡村地域,以乡镇为研究单元,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城乡一体化综合指数由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非农化水平、社会公平和福利、交通及日常联系等方面的相对指标构成,通过乡村各微观地域(乡镇、县)各项指标与中心城市的比值加权求和而得。综合指数计算并结合实地考察的初步结论是:各地区城乡联系逐步加强并趋于多样化,围绕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域已经形成了包括高度一体化地域(一级)、中度一体化地域(二级)、初级一体化地域(三级)、传统农村地域(四级)在内的空间序列,其中大连地区4个级别的一体化地域序列完整,高度一体化地域已经形成并逐步扩大,城乡关系趋于逐步融合;长春地区缺失第一级,白城地区只有第三、四级,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一体化 中国东北
下载PDF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历程、融合障碍与支持政策 被引量:82
17
作者 年猛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79,共10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关系随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发生演变,历经由“分割”到“统筹”、“一体化”再到“融合”的过程。尤其是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城乡关系不断被重塑,新型城乡关系逐步被确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关系随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发生演变,历经由“分割”到“统筹”、“一体化”再到“融合”的过程。尤其是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城乡关系不断被重塑,新型城乡关系逐步被确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渐被完善,中国城乡开始步入协调发展时期.但依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农村“病”等问题制约城乡深度融合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建立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城乡一体化治理、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农村适度偏向政策体系等建议,为城乡融合之路的顺畅通行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一体化 城乡融合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乡村文化的变迁逻辑、振兴路径与制度构建 被引量:64
18
作者 高静 王志章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60,共12页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因此振兴乡村的要义在于振兴乡村文化。本文从制度变迁入手,辨析了改革开放40年来,制度安排诱导下的乡村文化在城乡关系从对立到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乡村文化经历了衰落、变异到自觉的时空变迁;提出"自觉到自...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因此振兴乡村的要义在于振兴乡村文化。本文从制度变迁入手,辨析了改革开放40年来,制度安排诱导下的乡村文化在城乡关系从对立到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乡村文化经历了衰落、变异到自觉的时空变迁;提出"自觉到自信"的乡村文化振兴逻辑,认为应尊重文化再生长的客观规律;梳理乡村文化经济性价值,实现从资源到产业的发展通路;重塑文化的包容性,提升其社会治理效应。为了顺利推进这一逻辑进路,应建立城乡互动互通制度和乡村退出制度,以求凝聚乡村文化振兴的合力,重构乡村文化再生长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城乡关系 历史变迁 振兴路径 制度构建
原文传递
中国县域城镇化的基础、趋势与推进思路 被引量:59
19
作者 苏红键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县域是乡村振兴、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本文分析了中国县域城镇化的演进、趋势、特征、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主要结论包括:(1)近年来,县域平均人口维持在45万人左右,县城平均人口从2010年8.50万人逐步增长到2019年10.47万人... 县域是乡村振兴、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本文分析了中国县域城镇化的演进、趋势、特征、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主要结论包括:(1)近年来,县域平均人口维持在45万人左右,县城平均人口从2010年8.50万人逐步增长到2019年10.47万人,同期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的比重从19.24%提高到23.13%。(2)据估计,县城平均人口将逐步提高到2025年约11万人和2035年12万人,县城人口占总城镇人口的比重稳定在17%—18%左右;建制镇建成区平均人口将从2019年0.89万人增至2025年约0.9万人,到2035年降至0.86万人左右,同期建制镇建成区人口占总城镇人口的比重逐步降至15%左右。(3)县域城镇化主要表现出县城人口密度较低、县城流动人口落户意愿较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共服务有待优化、县城建设水平快速提高等特征。(4)未来推进县域城镇化,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多元化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积极提升县城吸引力、吸纳力、承载力、辐射带动力,以此全面提高县域发展质量、构建县域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乡村振兴 城乡关系
原文传递
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中国城镇化 被引量:58
20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9,共11页
借鉴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将城镇化视为一种空间实践,从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乡村关系与城市关系、空间与资本这三个方面剖析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与规律,揭示问题与矛盾,进而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借鉴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将城镇化视为一种空间实践,从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乡村关系与城市关系、空间与资本这三个方面剖析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与规律,揭示问题与矛盾,进而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与空间策略,建议走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灵活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生产 城乡关系 新马 克思主义 城市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