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施蛰存小说城乡叙事的风景书写
1
作者 路棣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施蛰存的城乡叙事小说呈现出双重空间的视角转换,透过主体之眼,大量的风景书写突破了传统桎梏,在现代文本中承担起新的叙事功能。风景作为内在心理的外在表征,与“乡下人”“城里人”始终处于紧密的对话关系中。“雾”“春阳”发挥其隐... 施蛰存的城乡叙事小说呈现出双重空间的视角转换,透过主体之眼,大量的风景书写突破了传统桎梏,在现代文本中承担起新的叙事功能。风景作为内在心理的外在表征,与“乡下人”“城里人”始终处于紧密的对话关系中。“雾”“春阳”发挥其隐喻修辞效果,都市风景背后隐含了权力压迫与殖民主义的遮蔽策略;借助柄谷行人的“颠倒”与“认识性装置”,窥视出都市畸形现代化与城乡同质化倾向,进而从文化角度发掘施蛰存的风景话语隐含着与“新感觉派”的内在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城乡叙事 风景书写 空间
下载PDF
论“城乡中国”转型期中原作家群的城乡叙事
2
作者 张乐林 刘芊绵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7-61,共5页
城乡关系的文学书写,构成新世纪乡土小说转型的重要主题和鲜明特征。中原大地是“城乡中国”生成演变的一个代表性场域。无论中原乡土视野里的城市想象,还是城市视域里的中原乡村景观,抑或走向城乡和谐的乡土叙事,中原作家群的城乡叙事... 城乡关系的文学书写,构成新世纪乡土小说转型的重要主题和鲜明特征。中原大地是“城乡中国”生成演变的一个代表性场域。无论中原乡土视野里的城市想象,还是城市视域里的中原乡村景观,抑或走向城乡和谐的乡土叙事,中原作家群的城乡叙事呈现了“城乡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原乡土的现代性变迁,并为这一沧桑巨变绘制了文学影像,保留了精神典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作家群 城乡中国 城乡关系 乡土叙事
下载PDF
新的“组织起来”:当代电视剧中的城乡叙事话语
3
作者 林玮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8期74-82,I0003,共10页
中国的城乡关系以融合为发展趋势,立足点主要是城市。而以农村题材电视剧为例,可以看到还存在以乡村为中心的城乡关系。在近十年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有三种城乡融合的叙事话语:一是以乡村认同为基础的政治融合,二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 中国的城乡关系以融合为发展趋势,立足点主要是城市。而以农村题材电视剧为例,可以看到还存在以乡村为中心的城乡关系。在近十年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有三种城乡融合的叙事话语:一是以乡村认同为基础的政治融合,二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知识融合,三是以精神文明为基础的秩序融合。“组织起来”是延安时期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经验,而从当前电视剧中的城乡叙事可以看出,新的“组织起来”正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于城乡融合发展维度中的新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叙事 电视剧 “组织起来”
下载PDF
文学视域下的城乡空间再造及其意涵——重读孙惠芬《吉宽的马车》
4
作者 孙立武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孙惠芬的《吉宽的马车》讲述了赶马车的农民申吉宽如何一步步被“逼”向城市,并与许美娜发生爱情的故事。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故事的发生来呈现城乡这一二元对立下的冲突,尤其是小说对工棚、发廊、“鸡山”、迪厅、乡村饭店等场所的呈现。... 孙惠芬的《吉宽的马车》讲述了赶马车的农民申吉宽如何一步步被“逼”向城市,并与许美娜发生爱情的故事。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故事的发生来呈现城乡这一二元对立下的冲突,尤其是小说对工棚、发廊、“鸡山”、迪厅、乡村饭店等场所的呈现。这些位于“城乡接合部”的空间场所不仅仅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更是作为暗含着身体规训、情感认同及现实防御的复杂空间架构,它隐含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亟需解决的认同危机以及认同危机之下的群体困境。空间作为小说的一个切入点,可以重新反思城乡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流动性”“劳动”等问题,即在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混杂性的文化视野下重新审视“城乡接合部”或者“城乡的二元对立”,目的在于消除偏见,回到一种总体性的视角下重新认识这一“异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惠芬 《吉宽的马车》 认同 空间意象 城乡叙事
下载PDF
从对立到融合——论农民工小说城乡叙事的流变
5
作者 杨彬 艾乐 《昭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7-42,共6页
农民工小说城乡叙事经历了三个阶段:城乡对立叙事、城乡对望叙事和城乡融合叙事。城乡叙事产生流变是多重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因是:我国乡村从凋敝到振兴的历史过程、农民工从城市边缘人到城市新主人的身份转变、以及创作主体叙... 农民工小说城乡叙事经历了三个阶段:城乡对立叙事、城乡对望叙事和城乡融合叙事。城乡叙事产生流变是多重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因是:我国乡村从凋敝到振兴的历史过程、农民工从城市边缘人到城市新主人的身份转变、以及创作主体叙事立场的不同。农民工小说城乡叙事一方面继承了传统乡土叙事的现实观照,另一方面又突破了单向的叙事视角,兼具城、乡双重叙事视角,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小说 城乡叙事 城乡对立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城市文化本位的“城乡叙事”——李佩甫小说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丛皞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161,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的"城乡叙事"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乡村价值"本位观的倾向。李佩甫的小说长期关注"城市化"这一社会历史进程。其作品一方面扎根于中原文化深厚的传统和民间土壤中,另一方面对"城市化"... 中国当代文学的"城乡叙事"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乡村价值"本位观的倾向。李佩甫的小说长期关注"城市化"这一社会历史进程。其作品一方面扎根于中原文化深厚的传统和民间土壤中,另一方面对"城市化"浪潮中的城乡巨变和进城乡村人的精神症候给予了全面焦聚。李佩甫作品精神立场上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很大程度上挣脱了城乡叙事中的"二元论"和"等级观",既正视城乡意识形态本身的差异性,又将变"乡"为"城"视做历史承前启后和不断提升的发展环节,并从这一立场塑造人物情节和建构价值观念。这一倾向不仅塑成了他小说鲜明的"城市文化本位观",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城乡叙事价值维度的开拓也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研究 李佩甫 城市化 城乡叙事 城市本位 乡村本位
原文传递
论迟子建小说的城乡叙事艺术
7
作者 韩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9期107-110,共4页
迟子建小说具有浓郁的城乡情结,她笔下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城市的新奇想象让人难以忘怀,在城市与乡土中穿梭乡村的城市“异乡身份”疏离、乡村“绝美风”的印记、城乡统一的祈盼(对底层民众的人本关怀)形成了城市与乡村的双向互动,流露着... 迟子建小说具有浓郁的城乡情结,她笔下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城市的新奇想象让人难以忘怀,在城市与乡土中穿梭乡村的城市“异乡身份”疏离、乡村“绝美风”的印记、城乡统一的祈盼(对底层民众的人本关怀)形成了城市与乡村的双向互动,流露着对乡土温情的弥散与荒凉、乡土信仰的崩溃与缺失、现代城市文明的建构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城乡叙事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论沈从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接受与转化——以阅读史为考察路径
8
作者 向吉发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1,共15页
以翻译作品为接受路径,沈从文的早期文学观受到了《艺术论》的影响,沈从文的小说结构从托尔斯泰的城乡叙事模式中获得了情感、价值上的支持,沈从文将托尔斯泰的形象目标化、模范化,视为理想作家的范型,用以关切一般写作者,又将托尔斯泰... 以翻译作品为接受路径,沈从文的早期文学观受到了《艺术论》的影响,沈从文的小说结构从托尔斯泰的城乡叙事模式中获得了情感、价值上的支持,沈从文将托尔斯泰的形象目标化、模范化,视为理想作家的范型,用以关切一般写作者,又将托尔斯泰的形象化用为应对外界批评/压力和坚持自我道路的精神武器,同时也“见贤思齐”,用托尔斯泰的形象砥砺自己。托尔斯泰被沈从文赞为“最可爱的”“人道主义的”“伟大文学家”,在沈从文接受对象中具有唯一性,与沈从文的情感、精神需求相呼应。理解沈从文对托尔斯泰的接受与转化,能窥见沈从文小说、思想、精神世界中晦暗不明而又真实存在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艺术论》 列夫·托尔斯泰 城乡叙事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