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真求解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 被引量:24
1
作者 钟连德 荣建 +1 位作者 孙小端 任福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93,共6页
由于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众多,没有所谓理想的道路条件,而现阶段在我国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不能够获得大量的实测数据,因此,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其通行能力有很大的困难。用一个实例详细地介绍了用标定过的仿真软件COR... 由于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众多,没有所谓理想的道路条件,而现阶段在我国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不能够获得大量的实测数据,因此,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其通行能力有很大的困难。用一个实例详细地介绍了用标定过的仿真软件CORSIM模型求解交织区通行能力的方法、步骤,其中,重点完成了模型freesim-setup中对通行能力有重要影响的8个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据此标定了仿真模型,然后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改变输入条件,得到了不同条件组合下的通行能力值。通过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认为该方法是非常可行的,并且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 交织区 通行能力 仿真模型 CORSIM 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从“协调单元”到“城市编织”——约翰·波特曼城市设计理念的评析与启示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志明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2-85,共4页
通过对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城市设计理念形威背景的介绍,结合亚特兰大桃树中心和旧金山艾姆巴卡迪罗中心两个城市设计案例,指出波特曼特有的双重职业身份和他提出的“城市编织”理念对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具有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设计理念 协调单元 城市编织 城市设计
下载PDF
环形交叉口交织区车流运行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瑞军 林柏梁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3期29-34,共6页
由于环形交叉口入口车辆直行和左转的绕行而避免了流线冲突,交织区存在着大量的分流、合流行为,车流运行特性复杂.通过对环形交叉口交织区的摄像调查,测算并分析在该区域的合流与分流运行行为的速度分布、换道位置分布,合流车与环道上... 由于环形交叉口入口车辆直行和左转的绕行而避免了流线冲突,交织区存在着大量的分流、合流行为,车流运行特性复杂.通过对环形交叉口交织区的摄像调查,测算并分析在该区域的合流与分流运行行为的速度分布、换道位置分布,合流车与环道上前后车的车头时距分布,以及可插间隙的利用等规律,研究发现环形交叉口交织区运行行为具有以下特性:外环道车速比内环道的车速大,合流车的车速最低;分流行为发生于合流行为之后;当可插间隙增大时,合流车速有增大的趋势;对于较小的可插间隙,通常后车时距大于前车时距;多车道环形交叉口的当量车流的临界间隙小于单车道环形交叉口临界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环形交叉口 交织区 合流 车头时距 临界间隙
下载PDF
多车道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拥堵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亮 何志超 +1 位作者 李巧茹 何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拥堵现象,重点考虑临时驶出车辆的影响,结合车辆变道安全间距、变道决策等因素,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多车道交织区离散模型,仿真模拟饱和状态下多车道交织区交通流演变过程,分析交织区拥堵的形...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拥堵现象,重点考虑临时驶出车辆的影响,结合车辆变道安全间距、变道决策等因素,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多车道交织区离散模型,仿真模拟饱和状态下多车道交织区交通流演变过程,分析交织区拥堵的形成机制;通过仿真试验与实际道路交通量的比较,对模型予以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重现交织区车流运行情形,常规驶出车辆与临时驶出车辆对交织区车流影响较大,其中车辆临时驶出具有突发性,对交织区系统流量干扰严重;交织区长度对其通行能力有影响,为使交织区通行能力最大化,其长度应不小于1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交织区 交通流 变道行为 元胞自动机(CA) 交通仿真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交织流率和交织长度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周锐 梁肖 +1 位作者 毛保华 孙海瑞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2年第1期29-33,51,共6页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是引发相关路段及其周围路网拥堵的主要原因。交织流率和交织长度是影响出入口处交通运行的重要因素,并采用仿真方法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具体案例的Vissim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总流量为4 900veh/h,流率比由0.15增加到0.4时,...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是引发相关路段及其周围路网拥堵的主要原因。交织流率和交织长度是影响出入口处交通运行的重要因素,并采用仿真方法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具体案例的Vissim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总流量为4 900veh/h,流率比由0.15增加到0.4时,交织段均车延误增加2倍,交织车速降低将近40%;交织长度选取160~180m时,均车延误为1.3s,平均车速达到45.02km/h,是快速路出入口交织长度的合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交通仿真 交织流率 交织长度 VISSIM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换车道次数与车速、密度的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谢寒 蒋阳升 +1 位作者 蒋若曦 杜海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81,共7页
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换车道行为是通行能力损失的重要原因,常常导致降低道路的安全等级。以往研究证实换车道行为对交通流的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量化实证分析。通过对给定交通条件和道路条件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路交织区4级服务水平上... 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换车道行为是通行能力损失的重要原因,常常导致降低道路的安全等级。以往研究证实换车道行为对交通流的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量化实证分析。通过对给定交通条件和道路条件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路交织区4级服务水平上半部状态(设计速度为60km/h,v/c值为0.81~1.0,密度≤42pcu/(km.ln))下的4个观测点的5min间隔内速度、换车道次数、密度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车道上换车道次数与速度和交通流密度之间的系列最优拟合模型,并将拟合效果与现有模型效果进行了比对,认为文中提出的拟合模型更适合描述4级服务水平上半部下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交通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车道次数 城市快速路 交织区 车速 车流密度
原文传递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匝道联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学文 田傲霜 +1 位作者 王殿海 刘诗序 《交通与计算机》 2007年第6期4-7,共4页
以北京市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对分布密集的出入口匝道实施信号联动控制。为减少驶入与驶出车流间的交织冲突,保证快速路主线交通流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出出入口匝道信号联动控制方法。采用Vissim对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该... 以北京市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对分布密集的出入口匝道实施信号联动控制。为减少驶入与驶出车流间的交织冲突,保证快速路主线交通流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出出入口匝道信号联动控制方法。采用Vissim对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主线车辆的运行速度,有效缓解交织区的严重冲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匝道联动控制 交织区
下载PDF
先入后出型城市快速路匝道组合的最佳间距 被引量:6
8
作者 魏代梅 陆键 +1 位作者 陆林军 沈超群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以上海市某先入后出型匝道组合为例,利用校验后的仿真软件TSIS研究了匝道间距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匝道间距的增加,交织区平均速度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匝道间距对主线最外侧车道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对内侧... 以上海市某先入后出型匝道组合为例,利用校验后的仿真软件TSIS研究了匝道间距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匝道间距的增加,交织区平均速度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匝道间距对主线最外侧车道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对内侧车道的影响。借助统计软件SPSS分析了主线设计速度分别为60、80、100 km/h时匝道间距、流量、汇入比、分流比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主线设计速度不同时,影响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因素也有所变化。根据定量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设计速度和交织区平均速度条件下的匝道间距,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值进行了修正,最终给出了合理的推荐值,并与《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中的推荐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定量统计模型计算值较为合理,且更加详细,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匝道最佳间距 统计建模 城市快速路 TSIS 交织区
原文传递
“城市编织”理念的解读及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方豪杰 郭志纲 裴颖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5-41,共7页
通过对"城市编织"理念的深入解读,试图探索一种在该理念下的实践方式,以解决城市在盲目扩张中所产生的无序建设、城市割裂现象愈演愈烈的现存矛盾,使城市重新回归自身的特色与活力。基于孝义市"一河一湖"的实证案例... 通过对"城市编织"理念的深入解读,试图探索一种在该理念下的实践方式,以解决城市在盲目扩张中所产生的无序建设、城市割裂现象愈演愈烈的现存矛盾,使城市重新回归自身的特色与活力。基于孝义市"一河一湖"的实证案例,在对其现状条件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城市编织"理念的运用,对其突出存在的三大问题(古今割裂、南城与北城的割裂、城景割裂)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面对城市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城市编织"理念,探讨该理念在城市设计中对于城市功能的整合,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城市矛盾的解决,城市空间良性发展上的一般性的实践方式。认为在目前城市快速发展、建设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城市编织"理念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编织 城市设计 割裂 一河一湖
下载PDF
基于景观织补理论的城市街道景观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海辉 张渡民 +2 位作者 左国良 刘双 王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761,共14页
中国城市正面临存量精细化建设的新阶段,城市街道景观的破碎化导致了部分街道忽略了其承载市民公共活动的重要功能。以破碎环境织补和连接为理念的景观织补理论对街道景观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总结了街道景观织补理论的特征,使用金字塔场... 中国城市正面临存量精细化建设的新阶段,城市街道景观的破碎化导致了部分街道忽略了其承载市民公共活动的重要功能。以破碎环境织补和连接为理念的景观织补理论对街道景观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总结了街道景观织补理论的特征,使用金字塔场景分析网络(pyramid scene parsing network,PSPNet)分析哈尔滨市1098条街道的街景影像,并以景观织补理论为视角分析哈尔滨市街道景观质量,最终发现研究区域内建筑与天空界面的变化剧烈程度、街道围合度、线密度、建筑可视因子、步行道路、各类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的密度分布相似,均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布态势,而植物界面变化剧烈程度、天空可视因子、植被可视因子、交通标识在图像中的占比、机动车道路在图像中的占比分布相反。本文研究揭示了哈尔滨城市街道景观织补理论特征的分布和内在关系,丰富了景观织补理论研究体系,以期为城市视角下街道景观织补策略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街道景观 景观织补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快速路交织区运行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韶新 苏东兰 +1 位作者 叱干都 王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51-757,共7页
对快速路交织区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评价可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与交通管控的实施提供依据。基于8自由度驾驶模拟仿真平台,建立16个场景模拟不同交织区长度、不同交通流密度、不同行驶路径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运行状况;基于20名驾驶员的实验数... 对快速路交织区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评价可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与交通管控的实施提供依据。基于8自由度驾驶模拟仿真平台,建立16个场景模拟不同交织区长度、不同交通流密度、不同行驶路径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运行状况;基于20名驾驶员的实验数据,分析车辆运行状态特性,并提出快速路交织区运行风险评价指标;进一步分析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与场景变量的关系,并给出运行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交通流场景下运行风险比低密度交通流场景增大50%;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与交织区长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增大交织区长度有利于降低交织区的运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模拟器 城市快速路 交织区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城巿织补理念的历史街区更新研究——以烟台奇山所城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凯悦 李春颖 +1 位作者 王骏 曲琳平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9期21-26,42,共7页
烟台奇山所城历史街区具备完好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格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突出的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文章基于所城历史和价值特色,结合城市织补理论与所城发展现状问题,将“新梦是对旧事的拆洗缝补”作为思想引导... 烟台奇山所城历史街区具备完好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格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突出的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文章基于所城历史和价值特色,结合城市织补理论与所城发展现状问题,将“新梦是对旧事的拆洗缝补”作为思想引导,创新性提出“拆”“洗”“缝”“补”四个手法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基础上提升片区活力,实现历史街区的更新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山所城 历史街区 城市织补 活力再生
下载PDF
基于改进CTM模型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流仿真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琴 龙科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52-58,共7页
为了探讨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征,针对快速路的4个模块进行了交通流仿真。以经典元胞传输模型(CTM)为基础,根据相邻元胞间流量传输相等的基本原理,引入元胞长度参数,推导出了元胞间流量传输公式,由此提出改进的元胞传输模型。利用改进元... 为了探讨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征,针对快速路的4个模块进行了交通流仿真。以经典元胞传输模型(CTM)为基础,根据相邻元胞间流量传输相等的基本原理,引入元胞长度参数,推导出了元胞间流量传输公式,由此提出改进的元胞传输模型。利用改进元胞传输模型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流进行仿真,主要包括道路环境和交通环境两个方面,即上匝道之间的间距以及主线和匝道流量比,仿真包括构成城市快速路的4个模块:基本路段、合流区、分流区以及交织区,以车辆延误作为分析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基本路段和分流区的延误增加量一致,合流区和交织区的延误增加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元胞传输模型 改进型 基本路段 合流区 分流区 交织区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交织区运行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甜 苏东兰 +1 位作者 赵明 王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7-1642,共6页
为了探究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交通特点,提出交织区运行风险预测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断面线圈数据及自然驾驶试验数据,分析城市快速路交织区运行特点,结果表明交织区车辆变道行为导致其运行风险增大;然后基于VISSIM仿真试验... 为了探究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交通特点,提出交织区运行风险预测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断面线圈数据及自然驾驶试验数据,分析城市快速路交织区运行特点,结果表明交织区车辆变道行为导致其运行风险增大;然后基于VISSIM仿真试验方法,分析交织区运行风险影响因素,建立运行风险预测模型,同时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提出风险分级标准;最后采用无人机采集的交通流数据进行运行风险预测模型误差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快速路的设计管理提供工具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交织区 运行风险评价 交通仿真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交织区汇入行为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远钧 刘春禹 罗霞 《综合运输》 2022年第2期73-80,共8页
构建高速公路交织区汇入决策模型,准确预测车辆汇入行为可以有效地减少汇入风险,缓解因不恰当汇入行为导致的高速公路拥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ART分类树的车辆汇入行为预测模型,基于NGSIM车辆轨迹数据并综合选取14个影响汇入行为的特征... 构建高速公路交织区汇入决策模型,准确预测车辆汇入行为可以有效地减少汇入风险,缓解因不恰当汇入行为导致的高速公路拥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ART分类树的车辆汇入行为预测模型,基于NGSIM车辆轨迹数据并综合选取14个影响汇入行为的特征变量对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由预测结果可知: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泛化程度较高,其分类准确率,真正类率和真负类率分别为98.4%,98.5%和94.7%;与二项逻辑回归模型及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ART分类树模型在预测交织区汇入行为上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与正确率,并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由变量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汇入车辆速度、辅助车道上前车与主体车辆之间的距离、主体车辆的超车时间等对交织区汇入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 决策树 汇入行为预测 交织区 预测精度
原文传递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织补”城市“新”空间的协调性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玲帆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3期157-158,共2页
以健康城市、高生活质量和优空间品质为发展目标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导向。文章基于“城市织补”理论,在目前城市快速发展、疫情突发的背景下,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存在的双向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归纳两者之间发展的关联,明... 以健康城市、高生活质量和优空间品质为发展目标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导向。文章基于“城市织补”理论,在目前城市快速发展、疫情突发的背景下,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存在的双向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归纳两者之间发展的关联,明确两者发展协调的重要性,研究总结如何以基础设施作为织补点,点状织补城市空间并带动二者转型优化,形成基础设施网,网状织补城市破碎空间,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式良性互馈,推动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空间 协调 城市织补 健康可持续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入口-出口最小间距分析
17
作者 王维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2年第4期39-41,M0006,共4页
分别对由加减速车道长度、过渡段长度、交织长度和安全距离组成的“入口-出口”间距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入口-出口”的最小间距,并给出了最小间距的建议值;同时,对于不同的“入口-出口”间距,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入口-出口 变速车道 交织长度 安全距离
下载PDF
快速路交织区交通换道行为特性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春岩 谷成泽 《时代汽车》 2021年第16期190-192,共3页
为探索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交通运行特性,实现交织区交通的快速高效运行,以快速路匝道出口交织区作为对象,以长春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交通换道特性,建立了交织区交通换道数与流量和交通密度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换道次数随着交... 为探索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交通运行特性,实现交织区交通的快速高效运行,以快速路匝道出口交织区作为对象,以长春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交通换道特性,建立了交织区交通换道数与流量和交通密度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换道次数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口交织区的理论研究提供方法参考,位对交织区的管理与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交织区 交通换道 交通流量 交通密度
下载PDF
快速路“先入后出”分、合流区及交织区通行能力评价案例分析
19
作者 明道轩 常星 白玉慧 《中国市政工程》 2022年第5期96-100,128,共6页
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根据交通需要设计的主辅出入口,当条件受限时经常出现“先入后出”的情况,此时对分、合流区及交织区进行通行能力评价尤为重要。以某市内环线提速改造二期工程中的北线西段为例,介绍一处典型的出入口之间分流区、合... 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根据交通需要设计的主辅出入口,当条件受限时经常出现“先入后出”的情况,此时对分、合流区及交织区进行通行能力评价尤为重要。以某市内环线提速改造二期工程中的北线西段为例,介绍一处典型的出入口之间分流区、合流区及交织区通行能力评价过程,并确定服务水平等级,以验证设计方案在交通运行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分流区 合流区 交织区 先入后出 通行能力
下载PDF
Active lane management for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in weaving areas of urban expressway 被引量:1
20
作者 Haijian Li Junjie Zhang +1 位作者 Zihan Zhang Zhufei Huang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 2021年第2期52-67,共16页
Purpose–This paper aims to use activefine lane management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gestion in a weaving area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raffic control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llig... Purpose–This paper aims to use activefine lane management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gestion in a weaving area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raffic control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ICVs)in the future.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By analyzing the traffic capacities and traffic behavior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weaving areas and combining them withfield investigation,the paper proposes the active andfine lane management methods for ICVs to optimal driving behavior in a weaving area.The VISSIM simulation of trafficflow vehicle driving behavior in weaving areas of urban expressways was performed using research data.The influence of lane-changing in advance on the weaving area was evaluated and a conflict avoidance area was established in the weaving area.The activefine lane management methods applied to a weaving area were verified for different scenarios.Findings–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ICVs complete their lane changes before they reach a weaving area,their time in the weaving area does not exceed the specified time and the delay of vehicles that pass through the weaving area decreases.Originality/value–Based on the vehicle group behavior,this paper conducts a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active traffic management control-oriented to ICVs.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of lanes,improve the traffic capacity of a weaving area and mitigate traffic congestion on express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lane management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Lane-changing behavior urban expressway weaving are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