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GF-2遥感影像与街景影像的广州市城中村识别 被引量:7
1
作者 崔成 赵璐 +2 位作者 任红艳 逯伟利 黄耀欢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02-1813,共12页
及时准确地获取城中村的空间分布及其环境质量信息对于优化城市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提出了耦合GF-2高分遥感影像和百度街景影像的城中村识别方法。首先,从街景影像中提取越秀区的街道空间品质特征... 及时准确地获取城中村的空间分布及其环境质量信息对于优化城市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提出了耦合GF-2高分遥感影像和百度街景影像的城中村识别方法。首先,从街景影像中提取越秀区的街道空间品质特征;其次,在对高分遥感影像预处理并进行多尺度分割的基础上计算光谱、形状、纹理、场景特征和建筑结构5类共计23个特征;最后,融合两种影像的特征用于构建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城中村识别。结果表明,基于高分影像和基于街景影像的城中村识别整体精度分别为94.5%和85.7%,Kappa系数分别为0.58和0.31,而两者融合后的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为96.1%和0.67;其中基于街景影像获取的度量街道空间品质的5个指标贡献了31.6%的特征重要性。鸟瞰视野高分影像和人本视角街景影像提供的信息综合互补,构建了更有区分度的特征空间,减少了城中村的错分现象。本文证实了高分影像和街景影像在特征尺度的融合提升了城中村识别精度。街景影像中的信息可以融入到高分遥感影像等数据源中,辅助进行城中村等非正规居住空间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2高分遥感影像 街景影像 城中村 街道空间品质 随机森林 影像融合 多尺度分割
原文传递
厦门市同安区街道现状分析及分类设计指引
2
作者 陈彦美 虎媛媛 段妍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1年第10期9-14,25,M0004,共8页
针对长期以来街道建设与管理以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为主导,对人的需求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厦门市同安老城区现状街道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指出了现状街道人行空间过窄、街道空间缺乏整体统筹、空间界面消极等问题,并对老城区的街道进行归... 针对长期以来街道建设与管理以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为主导,对人的需求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厦门市同安老城区现状街道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指出了现状街道人行空间过窄、街道空间缺乏整体统筹、空间界面消极等问题,并对老城区的街道进行归纳分类,梳理出7种街道类型。最后,分别对每种街道类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进行阐述,给出每种街道类型的设计指引,并结合具体街道案例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分类 设计指引 交通性街道 生活服务街道 景观休闲街道 办公类街道 学校类街道 城中村街道
下载PDF
基于内部街道系统的城中村开放空间探究——以武汉风光村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韵玄 王发堂 徐宇甦 《华中建筑》 2016年第8期128-132,共5页
选取具有典型基于内部街道系统开放空间的城中村——武汉风光村作为调研对象,在分析其历史沿革、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于对城中村开放空间形态探究,通过实地调研、记录典型时间人群分布状况等方法,研究以街道作为开放空间的使用状况。... 选取具有典型基于内部街道系统开放空间的城中村——武汉风光村作为调研对象,在分析其历史沿革、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于对城中村开放空间形态探究,通过实地调研、记录典型时间人群分布状况等方法,研究以街道作为开放空间的使用状况。通过街道尺度、街道商业空间、街道外部环境等角度从局部分析其对开放空间活动行为影响,并运用空间句法分析方法从整体分析街巷开放空间特征,探究城中村开放空间自身具有的价值,提出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不能一味拆除,而应保留有价值的部分,延续其开放空间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开放空间 街道 空间句法
下载PDF
基于行为引导的城镇村改居社区街道空间营造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建华 乔丽华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6期62-65,共4页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 Lewin)提出的人类行为公式指出,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村改居社区的建设中,新环境对原村民行为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街道空间设计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人类行为公式来进行村改居...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 Lewin)提出的人类行为公式指出,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村改居社区的建设中,新环境对原村民行为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街道空间设计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人类行为公式来进行村改居社区的改造建设,更好地引导住户实现由村民到市民的转变。研究通过详细调查街道环境特征和居民行为,通过语义差异法分析居民的行为偏好,再结合人口热力数据分析街道活力分布情况。最后,根据居民需求和行为特征提出行为引导和街道特色空间营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引导 城镇型村改居社区 街道空间 街道活力
原文传递
城乡多元共治:城中村流动人口治理的机制创新——基于广州市N街道的调查分析
5
作者 刘天文 《城市学刊》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流动人口治理的路径和发展方向,不仅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还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变迁的缩影。当前,我国城乡关系正处于加速重组阶段,流动人口治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在于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以保证人口的有序流动和构建城市和谐秩序... 流动人口治理的路径和发展方向,不仅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还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变迁的缩影。当前,我国城乡关系正处于加速重组阶段,流动人口治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在于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以保证人口的有序流动和构建城市和谐秩序。通过研究广州市N街道流动人口治理机制创新,发现组织联动机制、资源联动机制、空间联动机制、技术联动机制是实现有效治理的关键。治理机制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整合治理资源和力量来化解治理压力,还逐步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单元联动、多维度合作、多层面治理的多元共治新格局,实现了对流动人口治理体系的整体性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流动人口治理 城乡联动 多元共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