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53
1
作者 冯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5-646,共12页
基于四次人口普查数据 ,本文探讨了杭州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首先提取了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数据 ;然后根据人口分布的曲线特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比较 ,发现杭州市的人口分布服从Clark模... 基于四次人口普查数据 ,本文探讨了杭州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首先提取了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数据 ;然后根据人口分布的曲线特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比较 ,发现杭州市的人口分布服从Clark模型的修正形式———加幂指数模型 ;借助模型参数进行城市增长及其空间动力学分析 ,发现反映信息熵的约束参数波动升高、渐次逼近于 1,从而揭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城市演化过程中自组织能力的加强以及郊区化的发展 ,城市空间复杂性程度增高 ,城市内各功能单元的效用增强 ,城市的空间结构进一步趋向新的有序状态。本文借助前沿科学思想及郊区化理论 ,尝试提出一个分析城市人口时空变化规律的完整范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 城市人口密度 城市空间结构 郊区化 信息熵 杭州市
下载PDF
基于百度地图热力图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81
2
作者 吴志强 叶锺楠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40,共8页
在百度地图热力图工具所提供的动态大数据基础上,尝试利用数据的实时优势建立基于空间使用强度的城市空间研究方法。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对人群的集聚度、集聚位置、人口重心等指标在连续一周中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发... 在百度地图热力图工具所提供的动态大数据基础上,尝试利用数据的实时优势建立基于空间使用强度的城市空间研究方法。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对人群的集聚度、集聚位置、人口重心等指标在连续一周中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发现在工作日时段内上海中心城区的人群集聚在时间上比周末持久而在空间上比周末分散,同时中心城区的人口重心移动在工作日呈现出逆时针的周期特征,而在周末则没有明显的规律。研究表明百度地图热力图数据在经过适当的挖掘和处理后能够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更为动态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地图热力图 大数据 上海中心 城区 城市空间结构
下载PDF
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 被引量:157
3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03-916,共14页
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首先分析都市区人口增长特征,并提炼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空间模型,发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郊区化,在90年代幅度加大;80年代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增长过程的相... 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首先分析都市区人口增长特征,并提炼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空间模型,发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郊区化,在90年代幅度加大;80年代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增长过程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特点;而90年代则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异质性特征日渐突出.继而,通过数学模型的回归研究北京都市区人口分布及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单核心模型的同归表明,Clark模型在拟合北京城市人口分布方面占据优势,而Smeed模型拟合都市区人口分布的效果更好,参数变化说明当前郊区化的主体仍属'近郊化'.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1990年都市区双中心结构刚刚发育,2000年多核心结构比较明显但并不成熟;主要的次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20年来,基于人口分布的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市区人口 人口增长 人口分布 增长特性 空间模型 分布模型 人口密度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2
4
作者 肖笃宁 高峻 石铁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6期813-820,共8页
城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 ,空间结构上属于紧密汇聚型 ,功能上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 ,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生态建设 ,城市景观规划是其最直接的应用。首先论述了城市景观质量... 城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 ,空间结构上属于紧密汇聚型 ,功能上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 ,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生态建设 ,城市景观规划是其最直接的应用。首先论述了城市景观质量与价值评价 ,包括景观美学评价与景观视觉容量。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规划原则是该文论述的主题 ,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扩展的廊道效应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 ;以上海和广州市的绿地系统为例进行了重点介绍 ,最后对于城乡交错带的景观变化进行分析 ,用景观格局及其动态来描述城乡交错带的城市化过程特点 ,介绍了上海和沈阳的典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城市管理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景观质量 景观规划
下载PDF
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 被引量:142
5
作者 孟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57-1466,共10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选择北京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在近万份实际调查问卷数据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变迁的角度审视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和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北京城市居民单程通勤时间为38分钟,其中...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选择北京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在近万份实际调查问卷数据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变迁的角度审视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和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北京城市居民单程通勤时间为38分钟,其中通勤时间超过40分钟的人群比例为43.7%,可见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程度比较严重;同时,从居住地和工作地的角度都可以发现北京居民职住分离现象在区县尺度和街道尺度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总体而言城市中心区域职住分离情况好于郊区,在郊区中重点开发的卫星城镇工作机会较多,在这些区域就业者的职住分离问题并不严重;而一些重点建设的大型居住社区由于功能过于单一,这些区域的居民职住分离问题十分突出。集聚分析表明,北京市存在明显的就业和居住集聚区,并且两者在空间上的错位比较明显;对城市居民的通勤流向的分析表明,向心流还是主体通勤方向,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逆向通勤,表明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正在逐渐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分离 城市空间结构 空间分析 北京
下载PDF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1
6
作者 吴启焰 朱喜钢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6-50,共5页
回顾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所走过的历程 ,提出了五个阶段的学说并总结了各阶段的特征。同时也总结了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依据我国高速城市化阶段的客观需要 ,提出了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高速城市化 城市规划 区域化 信息网络化 人文主义
下载PDF
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0
7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4-315,共12页
在介绍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念与研究过程的基础上,从人口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结构以及郊区化研究4个方面,回顾了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最后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在介绍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念与研究过程的基础上,从人口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结构以及郊区化研究4个方面,回顾了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最后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中西差距,并指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新时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伴随着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重点正在转变;中国城市郊区化理论与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理论等需要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人口分布 城市形态 郊区化
下载PDF
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 被引量:122
8
作者 冯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54,共13页
对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323份感知地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并据此分析北京城市居民空间感知的基本类型、构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各种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类型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存... 对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323份感知地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并据此分析北京城市居民空间感知的基本类型、构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各种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类型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存在一定差异;居民居住地域、性别、学历、收入以及出生地的不同,感知地图类型的级别也不相同。感知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居住地域、年龄、收入和出生地方面差异明显,而发展阶段主要与性别、收入和出生地有关,社会角色和经济收入水平在决定居民感知空间发展阶段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文章最后还根据各种地物和构成要素出现的频率,概括了北京城市意象的空间结构,并发现它与现实中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重点极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感知 意象空间 城市空间结构 北京
下载PDF
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 被引量:86
9
作者 宁越敏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9-12,20,共5页
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市为例 ,分析转型时期城市生产服务业和办公楼区位的分布特点 ,及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产业结构 办公楼 生产服务业 上海
下载PDF
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 被引量:76
10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5,共8页
首次利用第 5次人口普查 (2 0 0 0年 )的数据 ,结合前几次人口普查数据 ,对杭州市36年来的人口空间变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时段人口空间变动的特点形成了基于空间集聚与扩散作用的杭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郊区化发展与杭州... 首次利用第 5次人口普查 (2 0 0 0年 )的数据 ,结合前几次人口普查数据 ,对杭州市36年来的人口空间变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时段人口空间变动的特点形成了基于空间集聚与扩散作用的杭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郊区化发展与杭州城市形态的演化关系密切 ,它使“手状”的城市形态不断充实并向外蔓延 ,逐渐演化为“扇状”的形态 ;面对郊区化 ,传统的“集聚式发展”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也面临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郊区化 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 杭州市
下载PDF
基于POI大数据的重庆主城区多中心识别 被引量:118
11
作者 段亚明 刘勇 +1 位作者 刘秀华 王红蕾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800,共13页
我国大量城市在其规划中均提出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但多中心结构演变是否达到规划预期,能否通过有效途径识别多中心结构和功能,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比于人口、用地、产业等传统调查和识别方法,城市大数据的出现为多中心识别... 我国大量城市在其规划中均提出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但多中心结构演变是否达到规划预期,能否通过有效途径识别多中心结构和功能,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比于人口、用地、产业等传统调查和识别方法,城市大数据的出现为多中心识别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基于POI(Point of Interest)大数据的分析比传统方法更加准确高效。论文以重庆主城区40余万条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自然断点法和邻近分析等方法,根据整体及不同类型POI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聚集程度,识别城市总体及不同职能的多中心结构及其影响范围。结果表明:重庆作为山地城市,在自然约束和规划引导下,呈现出明显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也呈现明显的多中心分布特征。重庆的主副中心在内环以内集聚,但不同中心的发育程度及其空间聚集度差异显著。外围新兴的西永、茶园等副中心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要素集聚功能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多中心 POI 重庆
原文传递
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 被引量:109
12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29-844,共16页
利用分街区人口普查数据,分析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通过计算信息熵、绝对分异指数、相对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等指标,探讨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的重构特征。研究表明:"街区尺度"是展现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 利用分街区人口普查数据,分析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通过计算信息熵、绝对分异指数、相对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等指标,探讨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的重构特征。研究表明:"街区尺度"是展现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具有可操作性的空间尺度;北京各类居住人口、就业人口以及住房状态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除了老年人口、性别比、户均人数和农业就业人口等少数指标以外,1982-2000年北京绝大部分社会指标的空间分异程度在下降;同期,外来人口、各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以及二产、三产就业人口等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在变好,而老年人口、文盲人口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人口逐渐偏离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18年间城市人口的混居性普遍增强,但老年人口、外来人口和农业人口却表现出相对于其他人口混居性变弱而群居性增强的特征。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特征还可以从各社会指标与距离关系的演变中获得直观认识。在中国大城市转型期间,"规模重构"和"空间效应"交互作用,构成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外在表现,其基础动力主要来自于制度、市场和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社会空间 城市空间结构 北京都市区 街区尺度
下载PDF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评述 被引量:110
13
作者 周春山 叶昌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30-1038,共9页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结构面临关键转型,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数量不断增多,深度不断加强。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相关研究的差距。基于对20世纪80...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结构面临关键转型,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数量不断增多,深度不断加强。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相关研究的差距。基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统计,将其划分为3个主要的研究时期:①20世纪80-90年代中期,为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引入期及国内实证研究的起步期;②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积累期;③21世纪初至今,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总结及新城市空间现象研究的多元化时期。在对各个时期主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对比当前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未来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点研究领域应当集中于:转型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式的探讨,新城市空间现象的深入探讨,节约型城市空间增长的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深层机制的分析,中、微观尺度研究领域的开拓,新研究方法的应用等6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研究进展 城市形态 空间模式
原文传递
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 被引量:97
14
作者 孙铁山 王兰兰 李国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9-840,共12页
本研究应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实证刻画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分布演化,揭示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背景下,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郊区... 本研究应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实证刻画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分布演化,揭示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背景下,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郊区化,北京都市区人口次中心数量不断增加,并由近郊向远郊扩展,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趋势,但人口分散的空间范围还比较有限。与人口的分散化趋势不同,2004-2008年,北京都市区就业仍呈现向心集聚的趋势,造成远郊就业次中心的影响不断被弱化,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多中心性有所降低。这说明北京都市区的单中心或强中心结构可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且人口的分散化和就业的向心集聚导致宏观面上人口—就业的空间失衡。北京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需要强化郊区次中心的集聚能力,同时注重人口—就业的平衡布局,这是未来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调整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就业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多中心城市 北京都市区
原文传递
多中心化下的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吸引衰减率验证--深圳市浮动车GPS时空数据挖掘 被引量:95
15
作者 周素红 郝新华 柳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10-1820,共11页
城市与区域多中心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现象,作为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新中心建设和多中心现象在中国尤为普遍。把握城市中心发展客观规律,探讨多中心的相互作用关系,将有助于补充传统基于单中心假设的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和模型的研究,同... 城市与区域多中心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现象,作为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新中心建设和多中心现象在中国尤为普遍。把握城市中心发展客观规律,探讨多中心的相互作用关系,将有助于补充传统基于单中心假设的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和模型的研究,同时,对指导城市商业中心选址和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以深圳为案例,通过海量浮动车(FCD)GPS数据的时空挖掘,在识别出深圳市两个重要商业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和验证了双商业中心的交通吸引时空规律以及相互作用关系。发现城市商业中心的交通吸引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验证了传统的地理空间衰减规律。同时,这种衰减规律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在局部发生扰动,主要扰动因素包括城市其他人流密集的主要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吸引、基础设施对可达性的影响、地形地貌等城市空间布局因素和消费者行为、偏好等人文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城市空间结构 空间衰减率 GPS 大数据 深圳
原文传递
城市空间结构增长原理 被引量:46
16
作者 张京祥 崔功豪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8,共4页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城市结构增长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空间现象 ,而一直引起各方面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对西方各学派相关研究方法及成果的系统考察 ,从结构增长、空间组织、增长过程三个方面 ,以...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城市结构增长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空间现象 ,而一直引起各方面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对西方各学派相关研究方法及成果的系统考察 ,从结构增长、空间组织、增长过程三个方面 ,以若干具体的原理 ,对城市空间结构增长进行了全面、深入地阐释 ,研究了新经济环境、技术要素的相关影响 ,揭示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是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过程这一基本原理。本文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丰富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空间增长 原理
下载PDF
利用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区 被引量:85
17
作者 丁亮 钮心毅 宋小冬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106,共7页
用手机数据识别了用户的日间驻留地、夜间驻留地,从中提取出日间在上海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夜间在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分别计算出其通勤范围。根据其夜间驻留地、日间驻留地的分布密度识别出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圈,并将其转换为以街道行政边... 用手机数据识别了用户的日间驻留地、夜间驻留地,从中提取出日间在上海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夜间在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分别计算出其通勤范围。根据其夜间驻留地、日间驻留地的分布密度识别出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圈,并将其转换为以街道行政边界为空间单元的中心城通勤区。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研究表明上海市域空间结构在"中心城"和"郊区"之间还存在一个"中心城通勤区"层次。中心城通勤区以内、以外区域存在较显著差异。中心城通勤区的识别结果可加深对上海市域空间结构的认识,为在市域范围内分层次、分区域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数据 通勤区 城市空间结构 大数据
下载PDF
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出行影响研究的进展--单中心与多中心的论争 被引量:70
18
作者 孙斌栋 潘鑫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28,共5页
通过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来疏解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是城市规划历来的理想,但这种理想正日益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关于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否节省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分析表明,两种截然相反的实证结论源于两种... 通过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来疏解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是城市规划历来的理想,但这种理想正日益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关于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否节省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分析表明,两种截然相反的实证结论源于两种不同形成机制的多中心结构,改善交通出行的多中心结构是以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为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交通出行 单中心 多中心
原文传递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71
19
作者 舒慧琴 石小法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2008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兴建,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归纳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阶段详细研究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阐述了东京都市圈与轨道...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兴建,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归纳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阶段详细研究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阐述了东京都市圈与轨道交通系统的关系,并从经济角度、城市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互动关系方面总结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启示,希望对于国内城市化研究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经济 互动关系
下载PDF
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被引量:72
20
作者 孙斌栋 魏旭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758,共12页
研究以非参数模型计量为基础,从集聚—分散维度和单中心—多中心维度刻画了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演化特征,并与北京都市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区的就业和人口不断向外扩散,同时近、远郊均出现了稳定的再集... 研究以非参数模型计量为基础,从集聚—分散维度和单中心—多中心维度刻画了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演化特征,并与北京都市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区的就业和人口不断向外扩散,同时近、远郊均出现了稳定的再集中,就业和人口的空间多中心性都在增强。而北京只存在人口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就业却呈现集中化和单中心化的态势。因而,上海都市区的就业—人口空间匹配程度高于北京。产业结构差异是造成北京、上海两地就业空间演化特征分异的原因之一,上海制造业比重高于北京,郊区的制造业集聚强化了近、远郊吸纳就业能力,促进了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北京和上海中心城区的就业、人口规模仍在扩张,导致近邻地区被包络在内,原有的次中心逐渐消失,因而,科学确定中心城区的增长边界,有效防止邻近蔓延,应当成为特大城市未来发展的关注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与人口空间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分散 多中心 上海都市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