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城市人居环境规划方法的生态转型 被引量:59
1
作者 王如松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讨论了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国际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学研究动向 ,以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转型方法。重点介绍了城市人居环境规划中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趋势 ,并从观念与目标的转型 ,规划与设计的转型和技术与材料... 讨论了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国际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学研究动向 ,以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转型方法。重点介绍了城市人居环境规划中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趋势 ,并从观念与目标的转型 ,规划与设计的转型和技术与材料革新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转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人居环境 生态规划 转型方法 系统化 自然化 经济化 人性化
下载PDF
江苏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差异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刘钦普 林振山 冯年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3,共4页
文章首先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因素为基础,建立江苏省主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指标类、指标组、单项指标。根据36个单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把江苏省13个省辖市人居环境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是南京... 文章首先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因素为基础,建立江苏省主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指标类、指标组、单项指标。根据36个单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把江苏省13个省辖市人居环境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是南京、无锡、苏州;第二类是连云港、常州、南通、徐州、镇江、扬州、盐城、泰州;第三类是淮安和宿迁。最后分析了该省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设最佳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人居环境 空间差异 主成分分析 江苏省
下载PDF
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及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56
3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2 位作者 党云晓 戚伟 刘倩倩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50-1259,共10页
流动人口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加强其定居意愿特征分析对制定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中国40个主要城市的宜居城市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特征及... 流动人口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加强其定居意愿特征分析对制定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中国40个主要城市的宜居城市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特征及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评价分异明显,呈现出"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自然环境舒适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城市安全性"的递减特征;(2)中国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等4个维度城市宜居性感知对其定居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强度依次递减,但二者关系并不完全呈简单的线性特征。(3)相对他人收入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住房价格感知和地理区位等参照变量,以及年龄、性别和职业等个体与家庭属性也是影响中国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地理探测器 中国
原文传递
人居环境理论视角下的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双 赵万民 胡思润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7-42,共6页
以武汉市城中村人居环境系统特征为例,发掘城中村在其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所承担的特殊城市社会功能。纯粹市场化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忽略了其已有的良性社会功能,因而在发挥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忽视大量弱势群体的公平发展机会,不利于营... 以武汉市城中村人居环境系统特征为例,发掘城中村在其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所承担的特殊城市社会功能。纯粹市场化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忽略了其已有的良性社会功能,因而在发挥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忽视大量弱势群体的公平发展机会,不利于营造多样化、富于活力的城市社会生态环境。应以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新审视并适时调整市场化改造城中村的策略及相应规划技术,以适应转型期城市空间的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人居环境 复杂系统 社会功能 武汉市
下载PDF
第三世界城市非正规性研究与住房实践综述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晖 龙元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2008年第6期65-69,共5页
城市的非正规性因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实践而被认为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正处在过渡和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非正规性就业状况、社会组织、经济行业、行为规则及社会活动等也大量存在,它们都将在空间留下投影,构成... 城市的非正规性因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实践而被认为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正处在过渡和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非正规性就业状况、社会组织、经济行业、行为规则及社会活动等也大量存在,它们都将在空间留下投影,构成多层次、复杂的城市空间的非正规性现象。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对此类环境的理解极其片面,将它看作是脏、乱、差的同义词而常以单一的大拆大建方式进行改造,适合国情的理论武器和实践对策还是个空白点,现实呼唤新的思维。事实上,城市的非正规性具有丰富的意义,它代表着一种高效率、可持续的城市环境特征,并以非正规住房为主要物质形式存在于大量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有鉴于此,本文综述了第三世界城市非正规性研究的缘起与发展,以及非正规住房实践和相关的政策演变,并阐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研究的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非正规性 非正规住区 自建住房
下载PDF
城镇扩展过程中的聚集均衡与新型城乡形态的农村聚落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孟祥林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12,共6页
聚集能够产生节约且居民户住址选择遵循地租衰减规律,因此城镇规模的增长就是聚集与扩张的均衡。新型城乡形态下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也需要遵循聚集效应以产生经济节约,从而促进农村局面快速转变,农村城镇化稳步推进。但是农村聚... 聚集能够产生节约且居民户住址选择遵循地租衰减规律,因此城镇规模的增长就是聚集与扩张的均衡。新型城乡形态下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也需要遵循聚集效应以产生经济节约,从而促进农村局面快速转变,农村城镇化稳步推进。但是农村聚落聚集节约与城镇发展有所不同:宅基地是私人财产、居民过分关注当前、区位条件差别较大、居民经济耐力较低等。同时农村工业聚集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包括城镇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聚集成本过高、政府支持有心无力、硬性搬迁被形式化等。探索创新性的农村城镇化模式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效应 城镇扩展 农村聚落 新型城乡形态
下载PDF
住房公积金、城市定居与生育意愿——基于流动人口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一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90-101,共12页
住房公积金与城市定居作为影响家庭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七城市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与泊松回归模型,将城市定居分为定居意愿与城市购房两个维度,分析了住房公积金与城市定居... 住房公积金与城市定居作为影响家庭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七城市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与泊松回归模型,将城市定居分为定居意愿与城市购房两个维度,分析了住房公积金与城市定居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公积金与城市定居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前者不仅提高了流动人口选择生育的概率,而且增加了流动人口生育子女的数量;后者在降低流动人口选择生育概率的同时,减少了流动人口生育子女的数量。此外,通过对住房公积金与城市定居意愿的交互分析发现,住房公积金弱化了城市定居意愿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挤出效应;但住房公积金与城市购房的交互作用只存在丈夫模型中,即住房公积金缓解了城市购房对丈夫生育子女数量的负向作用。结合研究得出的观点与结论,文章最后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积金 定居意愿 城市购房 生育意愿
下载PDF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肖璐 蒋芮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100,共12页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构建了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全国范围内收集到的1618份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城镇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包括落户意愿产生和落...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构建了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全国范围内收集到的1618份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城镇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包括落户意愿产生和落户行为产生两个阶段;落户意愿产生阶段,居留意愿、户籍价值对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具有直接作用,而流动人口入学政策在居留意愿、户籍价值与落户意愿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落户行为产生阶段,落户意愿、客观环境(落户门槛、落户审批和城市发展状况)和主观能力(收入状况)是影响落户行为的直接要素,政策宣传则是影响落户"意愿—行为"转化的重要调节因子。据此,本研究认为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主观能力、满足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是推进农民工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落户 农民工 意愿 行为 转化机制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住区形态变迁对城市代谢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旋旗 花利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965-2974,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急速提高,城市住区形态变迁呈现出大规模、翻新频率快和多样化的特点。研究不同城市住区形态变迁前后的代谢效率变化,对我国的可持续人居环境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运用功能分类法设计了城市代谢系统分类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急速提高,城市住区形态变迁呈现出大规模、翻新频率快和多样化的特点。研究不同城市住区形态变迁前后的代谢效率变化,对我国的可持续人居环境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运用功能分类法设计了城市代谢系统分类框架作为构建城市代谢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继而通过对住区与住区形态的文献调研与形态分析,将典型住区类型分为旧式住区、传统单位住区、普通商品房住区、新式商品房住区与半城市化住区。选择厦门市为研究区域,采用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收集,并用能值分析法计算出不同住区类型的代谢效率,随后用Vensim软件构建了住区形态变迁对城市代谢效率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情景模拟后发现:住区形态的更迭过程基本上都会带来福利效率的提升,但在很多情况下会给城市整体物质代谢效率带来负面影响,交通效率与住房效率的下滑是最主要的原因。旧式住区向半城市化住区转变是仅有一个城市整体物质代谢效率提高的情景。半城市化住区和普通商品房住区向新式商品房住区转变的情景下,城市整体物质代谢效率的下降幅度与福利效率的增长幅度都较为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代谢 住区形态变迁 住区代谢效率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设计的渊源和联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锐 袁琳 郑晓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2,共6页
城市设计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及支持。回顾中西方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设计的渊源与联系,分析中西方代表性院校风景园林学教育与城市设计教育的关联。提出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中国需要在风景园林学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城... 城市设计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及支持。回顾中西方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设计的渊源与联系,分析中西方代表性院校风景园林学教育与城市设计教育的关联。提出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中国需要在风景园林学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城市设计相关内容,并将培养城市设计人才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设计 人居环境 学科发展
下载PDF
软土地区道路加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侯志峰 靳灿章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年第5期230-232,235,M0023,共5页
由于软土特殊的工程特性,在软土地基上展开城市道路改扩建项目难度比一般地区更大,解决新旧路基之间出现的差异性沉降问题是关键。首先分析了软土地区城市道路拓宽可能出现的病害形式及机理,随后以某市政道路为工程依托,利用有限元计算... 由于软土特殊的工程特性,在软土地基上展开城市道路改扩建项目难度比一般地区更大,解决新旧路基之间出现的差异性沉降问题是关键。首先分析了软土地区城市道路拓宽可能出现的病害形式及机理,随后以某市政道路为工程依托,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15.0对新旧路基在不同拓宽宽度、不同路基高度、不同地基土模量下的差异沉降规律进行研究,最后提出降低软土地区城市道路改扩建项目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技术措施及其影响效果,以期为类似的道路改扩建项目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城市道路 路基加宽 不均匀沉降
下载PDF
基于GIS-Network Analyst的重庆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鄢进军 丁真兵 +1 位作者 郑凌予 秦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3-158,共6页
依据大型城市公园绿地斑块、道路网和居民聚居点分布数据,结合航片解译的绿地覆盖数据,利用Arc GIS9.3的Network Analyst工具,分析了重庆市主城中心城区在30min步行距离内街道居民到达城市公园绿地斑块的可达性以及城市公园绿地斑块的... 依据大型城市公园绿地斑块、道路网和居民聚居点分布数据,结合航片解译的绿地覆盖数据,利用Arc GIS9.3的Network Analyst工具,分析了重庆市主城中心城区在30min步行距离内街道居民到达城市公园绿地斑块的可达性以及城市公园绿地斑块的服务指数.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分别有78.8%,55.8%和34.6%的街道居民在步行30min,20min和10min距离内能够到达大型城市公园绿地斑块;从街道居民点的行政归属看,以渝中区、渝北区、江北区和南岸区的居民可达性最好,大渡口区和沙坪坝区的居民区可达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城市公园 街道居民点 网络分析 可达性
下载PDF
Monitoring urban land cover and vegetation change by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被引量:10
13
作者 DU Peijun LI Xingli +2 位作者 CAO Wen LUO Yan ZHANG Huape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6期922-932,共11页
In order to analyze changes in human settlement in Xuzhou city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changes in land cover and vege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Landsat TM images. We developed a ... In order to analyze changes in human settlement in Xuzhou city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changes in land cover and vege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Landsat TM images. We developed a hierarchical classifier system that uses different feature inputs for specific classes and conducted a classification post-processing approach to improve its accuracy. From ou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anges in urban land cover from 1987 to 2007, we conclude that built-up land areas have obviously increased, while farmland has seen in a continuous loss due to urban growth and human activities. A NDVI difference approach was used to extract information on changes in vegetation. A false change information elimination approach was developed based on prior knowledg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areas of vegetation cover have been in continuous decline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lthough some measures have been adopted to protect and maintain urban vegetation. Given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coal exploitation since 1990s, urban growth has become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in vegetation los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vegetation change driven by coal exploitation mainly before 1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ettlement land cover change VEGETATION hierarchical classifier system urbanIZATION NDVI NDVI difference urban remote sensing
下载PDF
政治资本形态对女性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0数据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哲 王茂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9,共5页
利用CGSS2010数据,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女性农民工政治资本形态对其城镇定居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关系"政治资本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影响存在类别差异,前置"强关系"政治资本形态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没... 利用CGSS2010数据,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女性农民工政治资本形态对其城镇定居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关系"政治资本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影响存在类别差异,前置"强关系"政治资本形态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没有影响,而后致"强关系"政治资本形态却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弱关系"政治资本来说,"前置弱关系"与"后致弱关系"形态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都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政治资本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只存在于小城镇、县城、县级市以及地级市,对省城以及直辖市却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定居 政治资本形态 女性农民工
下载PDF
小波时间序列在地铁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武东辉 田林亚 张金华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1,149,共3页
本文结合小波理论和时间序列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小波时间序列模型,并应用于某市地铁沉降的预测中,将其结果与常规时间序列模型对比,表明该模型具有在粗差探测、剔除等方面的优点,同时比常规模型预测更具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波时间序列 城市地铁 沉降监测 数据处理
原文传递
城市道路软土路基的沉降计算问题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伟沪 《安徽建筑》 2008年第5期155-157,共3页
文章通过对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讨论,详细分析了计算方法中产生误差的诸多因素,基于各种计算理论的局限性,为了使计算值更加接近实际,论证了开展现场试验是确定软土地基沉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城市道路 软土地基 沉降
下载PDF
钻孔桩和高压旋喷桩在城市河道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晓渊 司黎晶 王子凯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0年第12期48-52,共5页
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建筑物基坑的开挖往往需要降低地下水位,如何避免基坑开挖和地下水位下降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是一个常见的工程问题。丹阳开发区水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采用密排钻孔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桩解决深基坑支护渗水和透水问题... 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建筑物基坑的开挖往往需要降低地下水位,如何避免基坑开挖和地下水位下降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是一个常见的工程问题。丹阳开发区水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采用密排钻孔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桩解决深基坑支护渗水和透水问题,减小基坑周围土体变形,从而降低工程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可供类似城市河道深基坑支护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深基坑支护 沉降变形 止水帷幕
下载PDF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cropland conversion to built-up land in China from 1987 to 2010 被引量:6
18
作者 鞠洪润 张增祥 +8 位作者 赵晓丽 汪潇 吴文斌 易玲 温庆可 刘芳 徐进勇 胡顺光 左丽君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11期1595-1610,共16页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built-up land in China has increasingly expanded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rural settlements construction. The expansions encroached upon a large amount of cropland, pla...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built-up land in China has increasingly expanded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rural settlements construction. The expansions encroached upon a large amount of cropland, placing great challenges on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lthough the impa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cropland have been intensively illustrated, few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to differentiating the effects of growing urban areas, rural settlements, and industrial/transportation land. To fill this gap and offer comprehensive implications on framing policies for cropland protec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compare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cropland conversion to urban areas, rural settlements, and industrial/transportation land from 1987 to 2010, based on land use maps interpreted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ry. Five indicators were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on cropland in China. We find that 42,822 km2 of cropland were converted into built-up land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43.8% of total cropland loss during 1987-2010. Urban growth showed a greater impact on cropland loss than the expans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and the expansion of industrial/transportation land after 2000. The con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expansion decreased; however, rural settlement saw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traditional cropland loss which is generally in high quality.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transportation land expansion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major food production regions. These chang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in China. Future cropland conservation should focus on not only finding a reasonable urbanization mode, but also solving the "hollowing village" problem and balanc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land loss urban growth rural settlement industrial land transportation land China
原文传递
城市传播视域下青年大学生就业和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蔚 《甘肃理论学刊》 2023年第2期120-128,共9页
“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概念提出和建设实践使加强青年和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加深人-地之间的情感联结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城市传播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城市媒体使用、城市地方感构建对大学生就业和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 “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概念提出和建设实践使加强青年和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加深人-地之间的情感联结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城市传播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城市媒体使用、城市地方感构建对大学生就业和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城市认同和城市新媒体使用能显著预测其城市就业和定居意愿;城市本身如果同时是生源所在地,则大学生更有可能选择在该城市就业和继续定居;此外,地方依恋对大学生的城市定居意愿亦有正向的预测效果。应重视强化大学生对城市地方性的认识,促进大学生对城市文化的经历和体验,推动城市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在吸纳大学生就业和定居的作用显现,这为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传播 地方感 地方认同 大学生就业 城市定居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城镇聚落的历史演变与人地耦合 被引量:7
20
作者 佟彪 党安荣 周宏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54,共17页
地处黄河中游的无定河流域,是典型的过渡地带和生态脆弱地区。通过分析流域城镇格局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人地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城镇枢纽地区,在唐代及以前为弓形,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唐末以后为三角... 地处黄河中游的无定河流域,是典型的过渡地带和生态脆弱地区。通过分析流域城镇格局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人地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城镇枢纽地区,在唐代及以前为弓形,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唐末以后为三角形,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以人文因素为主。当代流域城镇格局继承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但城镇发展动力主要是长城沿线的资源开发和城镇建设,这些活动对局部地区的植被覆盖产生了冲击型影响;同时以退耕还林、防风治沙等为代表的生态保护政策也已经显现出积极的效果。建议流域的城镇发展要合理确定人口与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集中在榆横和靖边等主要城镇周边布局,并且以河流为骨架构建生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聚落 空间格局 无定河流域 地理枢纽 人地耦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