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降低环境污染 被引量:586
1
作者 石大千 丁海 +1 位作者 卫平 刘建江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35,共19页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5年19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本文结论表明:(1)...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5年19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本文结论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平均而言可以降低城市环境污染9%—24%,基于PSM-DID方法的估计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明显差异。在考虑了2013年后的环境保护政策影响之后,虽然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有所减弱,但其降污效果依然十分显著。(2)机制验证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通过创新驱动产生技术效应、配置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通过上述三大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3)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加剧了环境污染,而大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减污效应明显,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4)城市特征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可以显著增强智慧城市的减污效应,且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减污效应的释放中发挥的作用最大。本文对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升级城市建设形态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生产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环境污染 城市规模 创新驱动 熊彼特创新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 被引量:225
2
作者 陈建军 陈菁菁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性服务业,其与制造业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中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如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研究依旧单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产业协同定位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彼此间的垂直关联,构建了基于空... 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性服务业,其与制造业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中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如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研究依旧单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产业协同定位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彼此间的垂直关联,构建了基于空间维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的产业分布为例,通过建立两方程联立模型,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定位关系,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逆影响的大小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存在差异,由此决定了产业发展顺序的差异,大城市要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首先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集聚,而中小城市则首先要推动制造业的集群,才能吸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交易成本也对协同定位效应产生重要作用,降低该成本,将促进城市和地区的产业协调发展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定位 城市规模 交易成本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 被引量:199
3
作者 方创琳 关兴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1-1022,共12页
中国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的作用。但城市群高密度的聚集导致高强度的相互作用,在拉动... 中国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的作用。但城市群高密度的聚集导致高强度的相互作用,在拉动城市群高速度成长的同时,造成了高风险的生态环境威胁。如何客观评价城市群高密度集聚的效果?基于这一问题,本文从投入产出效率视角,构建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指标体系,采用CRS模型、VRS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综合测算了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总体较低且呈下降趋势,2002年、2007年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为0.853和0.820,分别达到最优水平的85%和82%,平均综合效率下降了0.033;基于Bootstrap-DEA纠偏后的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更低,但更可靠有效;城市群投入产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表现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区域空间格局,呈现出与中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相似的特征;2002-2007年中国城市群规模效率指数微弱上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综合效率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及纯技术效率指数下降趋势显著。该研究旨在为评估我国城市群高密度集聚的效果提供定量的测算依据,进而为提高中国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与空间集聚效率奠定科学的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投入产出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Bootstrap-DEA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城市河流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概念框架 被引量:103
4
作者 岳隽 王仰麟 彭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22-1429,共8页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重要的生态廊道,其功能的正常实现与否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当前城市河流的研究概况,发现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城市河流展开多尺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是实现“自然-人类-水体”可持续发展的...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重要的生态廊道,其功能的正常实现与否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当前城市河流的研究概况,发现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城市河流展开多尺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是实现“自然-人类-水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城市河流的特点,提出了更为综合的、景观水平上的城市河流研究的概念框架。特别针对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城市河流的研究尺度、格局分析、干扰程度等重要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在景观水平上构建城市河流的可持续发展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景观生态学 尺度 格局 过程 功能
下载PDF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24
5
作者 白杨 王晓云 +1 位作者 姜海梅 刘寿东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随着城市规模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因城市下垫面结构的急剧变化和城市人为热排放的迅速增加所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和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已成为城市气候和区域气候研究中的... 随着城市规模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因城市下垫面结构的急剧变化和城市人为热排放的迅速增加所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和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已成为城市气候和区域气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更好地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及时追踪国内外最新进展,综述了城市热岛的概念和形成机制,介绍了地面气象资料观测法、遥感监测法和边界层数值模式模拟法等3种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方法,概述了城市热岛效应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认为基于现有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尺度局限于宏观大尺度以及各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在未来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应突破现有的大中尺度,并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多尺度多平台监测以及考虑气溶胶粒子对辐射强迫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城市气候 尺度
下载PDF
合肥市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62
6
作者 吴泽民 吴文友 +1 位作者 高健 张少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117-2122,共6页
运用 3S技术在分析合肥景观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了合肥市区 17.6km2 范围内的城市森林景观特点及与其它景观单元间关系 .结果表明 ,主要景观要素分为建筑与硬质铺装表面、城市森林斑块、一般绿地、道路、水面五大类 .景观背景为建筑及铺... 运用 3S技术在分析合肥景观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了合肥市区 17.6km2 范围内的城市森林景观特点及与其它景观单元间关系 .结果表明 ,主要景观要素分为建筑与硬质铺装表面、城市森林斑块、一般绿地、道路、水面五大类 .景观背景为建筑及铺装表面 ,占总面积的 73.13% ;道路为典型的廊道景观 ,占 6 .89% ;研究区城市森林斑块共计 4 0 8块 ,计 16 1.16hm2 ,占总面积的 9.8% ,平均面积 0 .396hm2 、最大面积12hm2 ,斑块形状复杂、近圆度小 ,其中 4 8%的班块属于面积 <5 0 0m2 的小班块 ,>1hm2 的城市森林班块只占 8.6 % ;水面斑块 14 7块 ,计 14 9.93hm2 ,占总面积的 8.5 4 % ,平均面积 1.0 2hm2 ,最大面积 16hm2 ;一般绿地斑块 2 5 5块 ,计 39.74hm2 ,占 2 .2 6 % ,最大面积 3.86hm2 ,平均面积 0 .15 5 8hm2 .Shannon Weiner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偏低 ,分别为 0 .92 84和 0 .5 76 8.另外 ,城市森林与一般绿地两类景观要素的总优势度达 0 .39.由于这两类景观斑块的尺度变化范围大 ,比较破碎 ,小尺度的斑块所占比例高 ,又主要集中在西区 ,分布不均匀 ,故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受到限制 .文中引用自然森林的内部生境概念 ,确定合肥城市森林斑块出现内部环境的临界面积为 980 0m2 ,研究区拥有城市森林的内部生境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景观要素 尺度 内部生境 景观格局
下载PDF
甘肃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模型研究 被引量:69
7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颉耀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1期16-20,共5页
文章通过计算甘肃省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不平衡指数及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甘肃省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用城镇密度、关联维数分析了甘肃省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指出了目前城镇体系的特征:首位度过大;城市体系规模... 文章通过计算甘肃省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不平衡指数及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甘肃省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用城镇密度、关联维数分析了甘肃省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指出了目前城镇体系的特征:首位度过大;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出现断层,联系不畅;空间布局小集中、大分散;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大城市没有发挥应有的辐射作用;城镇体系结构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显著。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形成的内在机制,最后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甘肃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大分散,小集中,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坚持分散化的道路,完善城镇空间结构;大力促进农村小城镇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规模结构 空间结构 分形 甘肃省
下载PDF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78
8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5-941,共7页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力度则逐年增大。因此,各省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节约农地流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扩张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夜间灯光遥感与城市问题研究:数据、方法、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67
9
作者 余柏蒗 王丛笑 +6 位作者 宫文康 陈佐旗 施开放 吴宾 洪宇辰 李乔玄 吴健平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2-364,共23页
夜间灯光遥感是能够探测夜间微光的光学遥感技术,可获取白天遥感无法获取的信息。由于城市区域的人造光源是夜间稳定亮光的主要来源,夜间灯光遥感影像已被证明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夜间人类活动差异,同时具有覆盖范围大、时效快和易获取等优... 夜间灯光遥感是能够探测夜间微光的光学遥感技术,可获取白天遥感无法获取的信息。由于城市区域的人造光源是夜间稳定亮光的主要来源,夜间灯光遥感影像已被证明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夜间人类活动差异,同时具有覆盖范围大、时效快和易获取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多尺度长时序的城市问题研究。目前,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不少学者对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数据预处理以及应用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但基于夜间灯光遥感与城市问题研究的整理和总结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有关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梳理,从多尺度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城市社会经济指标估算以及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研究3方面入手,系统梳理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根据数据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夜间灯光遥感日数据应用、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生产以及定量验证等角度探讨了夜间灯光遥感所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遥感 城市研究 多尺度 综述
原文传递
城市规模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65
10
作者 李佳佳 罗能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开始日益凸显,如何从生态视角找到适度的城市规模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2003-2013年28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空间计量和门槛面...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开始日益凸显,如何从生态视角找到适度的城市规模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2003-2013年28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空间计量和门槛面板模型研究了城市规模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态效率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区域差异较大,溢出效应较为明显;城市规模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N型曲线的特征,且呈现显著的区间效应,根据门槛内生性分类结果发现,当城市规模低于54.48万人时,生态效率随城市规模的扩张不断增加;当城市规模大于54.48万低于337.22万人时,城市规模扩张对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当城市规模超过337.22万人这一门槛值之后,促进作用开始显著减小,说明基于生态效率的最优城市规模为337.22万人左右;而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都对城市生态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结论,各城市应加强环境合作,减少环境污染溢出;对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应该依托周边大中城市,争取产业合作,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户籍、土地等制度改革,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对于规模居中的城市,应该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前提,推进适度规模的城镇化,真正实现城市从"量"到"质"的转变;对于规模较大的城市,可以建立新城区或城市群,完善城市近郊及周边交通、教育等公共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聚集和发散效应,有效缓解人口过于集中和环境恶化带来的压力。综上,不同规模的城市应采取不同措施提高生态效率,推进城市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空间计量 城市规模 双门槛效应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精细化城市模拟:方法、数据和案例 被引量:59
11
作者 龙瀛 茅明睿 +2 位作者 毛其智 沈振江 张永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3,共7页
以地块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并以城市活动主体作为模拟对象的精细化模拟是未来城市模型研究的重要方向,大数据(big data)时代的到来也为其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本文重点对精细化城市模型的主流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 以地块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并以城市活动主体作为模拟对象的精细化模拟是未来城市模型研究的重要方向,大数据(big data)时代的到来也为其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本文重点对精细化城市模型的主流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基于主体建模(Agent-based Modelling,ABM)和传统的微观模拟(Microsimulation,MSM)这三种自下而上的微观模拟方法。之后结合精细化城市模型的高标准数据需求问题,对国际上通行的用于精细化模拟数据合成(population synthesis)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给出笔者近年来在精细化城市模拟方面的多项实践案例,最后提出了以GIS为平台,结合CA/ABM/MSM方法,构建我国精细化城市模型的框架体系和关键技术,以期支持我国大城市地区空间政策的制定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模型 大数据 精细化 规划支持系统(PSS) 北京
下载PDF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58
12
作者 赵雪雁 王晓琪 +2 位作者 刘江华 王蓉 薛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31,共10页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民生问题,探明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对制定合理的医疗卫生政策、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至关重要。文章从省级、城市群和地级市尺度出发,采用GDI、ESDA等方法分析了2006—2017...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民生问题,探明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对制定合理的医疗卫生政策、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至关重要。文章从省级、城市群和地级市尺度出发,采用GDI、ESDA等方法分析了2006—2017年中国优质医疗资源的时空差异,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了影响不同尺度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2006—2017年中国优质医疗资源水平趋于提升、区域差异缩小,且尺度越小,优质医疗资源的差异越大。其中,差异程度随城市群等级的降低而增大,但随城市规模的缩小而减小。②不同尺度上优质医疗资源的空间集聚程度不同,且尺度越大,集聚程度越高。其中,省级、地级市尺度优质医疗资源较高水平区多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城市群尺度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城市群及哈长、中原等区域性城市群。③不同尺度上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关键因子及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且尺度越小,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因子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医疗资源 尺度 区域差异 城市群 人口规模 经济发展水平
原文传递
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城市贸易开放度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56
13
作者 方行明 鲁玉秀 魏静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55,共17页
中欧班列开通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中国发展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文章理论分析了中欧班列开通影响城市贸易开放度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中国2003~2016年286个地级市层面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中欧班列开... 中欧班列开通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中国发展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文章理论分析了中欧班列开通影响城市贸易开放度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中国2003~2016年286个地级市层面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贸易开放度的影响以及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显示,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贸易开放度,且影响程度和城市班列开通数量呈直接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对城市贸易开放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可以显著提升西部地区城市和大城市贸易开放度,而对东、中部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影响并不显著.中欧班列在扩大城市贸易开放度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各城市进一步规范中欧班列发展,推动中国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贸易开放度 城市规模 区域差异 双重差分法(DID)
原文传递
城市形态分维测算和分析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3
14
作者 陈彦光 刘继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8-103,共6页
本文讨论了城市形态分维测算和分形分析的几个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常使初学者感到困惑。主要论述如下内容:分维的性质、特征和基本含义,无标度区的城市地理学意义、判断和界定方法以及城市演化分析中的作用,城市形态分维分析的一般步骤,... 本文讨论了城市形态分维测算和分形分析的几个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常使初学者感到困惑。主要论述如下内容:分维的性质、特征和基本含义,无标度区的城市地理学意义、判断和界定方法以及城市演化分析中的作用,城市形态分维分析的一般步骤,分维与其他参量的关系,等等。作者强调,要想避免研究中出现的伪分形现象导致的错误结论,必须有效利用双对数坐标图识别反映自相似性尺度范围的无标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分形城市 分维 尺度 无标度区
下载PDF
城镇绿地生态功能表现的尺度差异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成 周金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依赖于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4个不同尺度上的合理性。文中重点分析了不同尺度下影响城镇绿地生态功能的因素,并对提高城镇绿地生态效益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镇绿地 生态功能表现 尺度差异 植物种类 稳定性 景观分面格局
下载PDF
我国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关键维度与策略解析 被引量:42
16
作者 唐燕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近年来已上升为我国的热点话题。这一方面与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城市存量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与城市更新行动在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阻力和问题密不可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制度设计,当前我...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近年来已上升为我国的热点话题。这一方面与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城市存量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与城市更新行动在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阻力和问题密不可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制度设计,当前我国各地城市更新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本文在解读城市更新制度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更新制度建设的现实进展和薄弱环节,从“治理尺度—动力机制—管控要素”三方面探讨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关键维度和策略做法,包括建立国家和地方相互支撑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针对城市更新项目的动力强弱实行差异化管控、建构“主体—空间—资金”相适配的系统化更新规则等,为推进我国城市更新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提供思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制度 治理尺度 动力机制 管控要素
原文传递
GIS多比例尺空间数据组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云岭 靳奉祥 +1 位作者 季民 于焕菊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0,共4页
空间数据是GIS的基础,如何构建空间数据多比例尺分级体系是城市GIS建设的关键。该文分析了城市空间信息的多比例尺特点,在定义了“单元图形”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GIS屏幕可视化空间信息随比例尺缩小的变化规律,依据此规律,提出了空间数... 空间数据是GIS的基础,如何构建空间数据多比例尺分级体系是城市GIS建设的关键。该文分析了城市空间信息的多比例尺特点,在定义了“单元图形”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GIS屏幕可视化空间信息随比例尺缩小的变化规律,依据此规律,提出了空间数据尺度间隔的“四倍原则”;介绍了“四倍原则”在城市GIS多比例尺数据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和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数据 多比例尺 自动综合 分级
下载PDF
城市规模、集聚与空气质量 被引量:34
18
作者 马素琳 韩君 杨肃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1,共10页
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能源消费需求、工业化水平和产业集聚度变量,建立了拓展的STIRPAT模型,并使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分析了我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2003-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指出不同的城市规模与集聚程度会对空气质量有不... 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能源消费需求、工业化水平和产业集聚度变量,建立了拓展的STIRPAT模型,并使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分析了我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2003-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指出不同的城市规模与集聚程度会对空气质量有不同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城市人口规模、富裕程度和技术水平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规模和技术水平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而富裕程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呈现出倒N型EKC曲线形状;较高的能源消费需求和工业化水平会恶化空气质量,而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产业集聚度会改善空气质量,这表明相关部门可以从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产业集聚度入手,通过各种方法减少能源消费需求、降低工业化水平。来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其次,在总体回归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按照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经济集聚度、人口集中度分析了城市规模与集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欠发达城市和大中城市的回归结果与总体回归结果一致,而经济发达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回归结果与总体回归结果有一定差异,本文认为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科学事业费支出方向、社会消费品结构以及工业清洁能源利用及其利用效率等因素;低产业集聚度和低人口集中度城市的情形与总体较为相近,而高产业集聚度和高人口集中度城市的EKC曲线形状与工业化水平系数与总体结果相反,这两种差异分别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和城市的人口素质有关。因此,城市的相关部门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同时应该注重科技投入结构的改善,注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并且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与人口集中度的同时追求绿色GDP的实现,注重人口的文化教育以提高人口素质,从而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以抵消随人口集中度提高带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城市集聚 空气质量 STIRPAT模型 动态面板GMM
下载PDF
基于市级尺度的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演化 被引量:34
19
作者 张立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5-1171,共7页
基于城市中观尺度,以中国333个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维变量测度中国城乡协调度及空间差异,并对其演变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① 2004~2014年间,中国城市尺度下的城乡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②城乡相关系数整体上在波动中呈递... 基于城市中观尺度,以中国333个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维变量测度中国城乡协调度及空间差异,并对其演变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① 2004~2014年间,中国城市尺度下的城乡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②城乡相关系数整体上在波动中呈递减趋势;城乡收入差异相对较大;城乡增长率逐渐缩小,且呈现倒U型。③中协调区的空间格局占多数,且中协调区和低协调区具有扩大的趋势。④中国城乡协调度存在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协调度表现为上下波动,且增长趋势不明显;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整个研究时段的城乡协调度则呈现倒U型。⑤改革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愈高,其城乡相关系数、城乡收入差异、城乡增长率差异和城乡协调度排名相对愈好。6中国城乡协调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因素多与中国当前政策、经济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 空间格局 演化 城市尺度 中国
下载PDF
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谢洪伟 赵克 +1 位作者 张红艳 蒋宏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0,26,共10页
城市居住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居民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提供老百姓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实现体育共享,就成为实现人的体育权利和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分配的最浅显易懂的伦理诉求。研究认为,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城市居住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居民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提供老百姓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实现体育共享,就成为实现人的体育权利和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分配的最浅显易懂的伦理诉求。研究认为,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二元消费属性来解释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并不能令人信服。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可以认定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身份是既有公益属性又有私人物品属性的特殊公共物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必然与合理性进行探讨,并确定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主体、生产模式及制度安排。最后,从需求和生产可能性等角度构建了判别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适度规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住社区 体育场地设施 公共物品 生产模式 适度规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