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空间变迁背景下的地方感知与身份认同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被引量:84
1
作者 朱竑 钱俊希 吕旭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4,共7页
身份认同是文化和社会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逐步确定自己在这一社会文化秩序中的个体角色,从而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义。而地方认同则是对某个地方作为社会角色自我感知的一部分的认知,通过地方... 身份认同是文化和社会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逐步确定自己在这一社会文化秩序中的个体角色,从而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义。而地方认同则是对某个地方作为社会角色自我感知的一部分的认知,通过地方的意义来形成对个人或社会群体文化与身份的认同。以地方与身份认同作为主要的研究维度,将广州独特的"艺术村"小洲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空间演变背景下,本地村民与艺术家这两类具有不同文化倾向的社会群体基于地方的身份认同,探索艺术家与村民之间在认同上的冲突、断裂与融合。研究剖析了小洲村艺术家及原村民在社区演变的过程中文化身份认同和地方认同形成与变迁的情况,并分析其认同构建的原因和特征。研究的结果显示,小洲村的本地村民与艺术家的地方认同感在本质上看还处在一个消极的割裂与断层的状态,两个社会群体对于地方意义的感知与认同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的互动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小洲村 城市空间 地方 认同
下载PDF
包容共享、显隐互鉴、宜居可期——城市活力的历史图景和当代营造 被引量:74
2
作者 王建国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6,共8页
中国城市正在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城市活力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论文辨析了城市活力的概念内涵,较为系统地回溯了城市活力的历史成因和来源,分析了国际相关学者对于活力的专业理解,重点论述了城市显性活力、隐性活... 中国城市正在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城市活力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论文辨析了城市活力的概念内涵,较为系统地回溯了城市活力的历史成因和来源,分析了国际相关学者对于活力的专业理解,重点论述了城市显性活力、隐性活力的特点和当代呈现方式、城市活力营造的五种途径,以及数字化城市设计在当代城市活力营造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最后提出今天的城市正呈现两大发展走向,亦即,正在从多维空间城市走向泛维数字城市和从集体意志的城市走向个体泛在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显性活力 隐性活力 场所营造 算法时代 宜居城市 数字化城市设计
下载PDF
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特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被引量:59
3
作者 唐文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02-1207,共6页
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研究为认识居民与城市游憩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南京夫子庙为案例研究发现,南京居民的夫子庙游憩地方依恋具有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中对夫子庙的情感性依恋大于功能性依恋。时间和... 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研究为认识居民与城市游憩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南京夫子庙为案例研究发现,南京居民的夫子庙游憩地方依恋具有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中对夫子庙的情感性依恋大于功能性依恋。时间和经济状况是居民游憩地方依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对夫子庙的地方依赖程度主要受居民经济状况的影响,地方认同程度主要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夫子庙主要满足了中等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和中等收入阶层游憩者的消费需求,是一个大众化的休闲游憩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游憩 地方依恋 南京夫子庙
下载PDF
发达国家基于形象的城市发展战略 被引量:40
4
作者 钱志鸿 陈田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8,共6页
基于形象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施的一项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其核心思想是 ,将城市视为一种可以经营和营销的特殊商品 ,运用营销学理论 ,按企业运作理念 ,通过采用广告活动、策划重大事件和建设城市实体景观等措施 ,... 基于形象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施的一项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其核心思想是 ,将城市视为一种可以经营和营销的特殊商品 ,运用营销学理论 ,按企业运作理念 ,通过采用广告活动、策划重大事件和建设城市实体景观等措施 ,塑造和营销内涵丰富的城市形象 ,从而达到吸引资本投资、产业进驻、生活居住和旅游观光、振兴城市经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资源与产品 城市形象 城市营销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创意产业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容与途径 被引量:36
5
作者 胡彬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5,15,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意产业作为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型产业,在发达国家中迅速兴起并成为世界财富创造的新源泉,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复兴、城市空间结构的功能重塑和城市治理制度与政策的全面创新。对创意产业的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意产业作为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型产业,在发达国家中迅速兴起并成为世界财富创造的新源泉,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复兴、城市空间结构的功能重塑和城市治理制度与政策的全面创新。对创意产业的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将对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政策取向提供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城市发展 地域营销 城市品牌
原文传递
罗西与《城市建筑》 被引量:26
6
作者 童明 《建筑师》 2007年第5期26-41,共16页
《城市建筑》是阿尔多·罗西最为重要的一本理论著作,本文通过针对书中一些主要概念的解读,试图介绍并解释罗西有关建筑思考的深邃思想,并相应讨论现代建筑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 阿尔多·罗西 城市建筑 建筑自主性 类型 城市区域 主导要素 时间 场所
下载PDF
居民城市公园游憩涉入与地方依恋——以江苏省常州市红梅公园为例 被引量:33
7
作者 陆敏 顾雪芝 姜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29,共8页
以常州红梅公园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游憩涉入的3个维度(吸引力、自我表现及中心性)与地方依恋的2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运用Mplus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运用Bootstrap法对地方... 以常州红梅公园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游憩涉入的3个维度(吸引力、自我表现及中心性)与地方依恋的2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运用Mplus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运用Bootstrap法对地方依赖在游憩涉入与地方认同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测。研究表明,居民在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中,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只有自我表现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中起着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城市公园 游憩涉入 地方依恋 结构方程模型 中介效应 常州市
下载PDF
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织补城市肌理——以济南古城为例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杰 邓翔宇 袁路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7-52,共6页
通过在济南古城的实验性设计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营造城市特色和生活空间的重大课题,指出城市肌理的延续、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的探索、富有特色的城市场所的建设应成为城市建设工作的原则。
关键词 城市肌理 城市建筑 场所 城市特色 古城 城市建设 生活空间 市场 济南 快速发展
下载PDF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云刚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6,28,共6页
相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几个主要分支学科而言,政治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缓慢。本文认为这主要不是由于中国缺乏政治地理研究的素材,也不单纯是由于中国缺乏研究政治的环境。从学科的角度看,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束缚了政治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几个主要分支学科而言,政治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缓慢。本文认为这主要不是由于中国缺乏政治地理研究的素材,也不单纯是由于中国缺乏研究政治的环境。从学科的角度看,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束缚了政治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地理学分析尺度的下移、建设性实证研究的缺乏、相关学科理论支持不足和地理学本身"远离政治"的惯性影响。本文在粗略梳理了西方政治地理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的三个方向:城市政治地理、地方政治地理和新地缘政治学,期待中国政治地理多尺度、多样化的实证研究尽快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学 城市政治 地方政治 缘政治 中国
下载PDF
锚固与游离 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一期 被引量:27
10
作者 章明 张姿 秦曙 《时代建筑》 2017年第1期108-115,共8页
场所精神,既存在于锚固于场地的物质存留中,又存在于游离于场地的诗意呈现中。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一期示范段项目)就是基于这一理念的城市更新实践。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滨水公共空间 后工业景观地貌场所精神 锚固 游离
下载PDF
城市居民休闲的地方依恋研究——以广州荔枝湾为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华 严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以广州荔枝湾为例,城市居民对休闲空间的地方依恋可分为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其中,地方认同即情感性依恋强于地方依赖即功能性依恋。城市居民对休闲空间的地方依恋及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的程度随休闲距离的增加而衰减,随年龄的增... 以广州荔枝湾为例,城市居民对休闲空间的地方依恋可分为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其中,地方认同即情感性依恋强于地方依赖即功能性依恋。城市居民对休闲空间的地方依恋及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的程度随休闲距离的增加而衰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减弱,同时,还受到闲暇时间的影响,但并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依据休闲活动的地方依赖度和地方认同度差异,可将城市居民划分为功能需求型、地方冷淡型、地方依恋型和情感认同型4类休闲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休闲空间 地方依恋 广州荔枝湾
下载PDF
城市空间形态中的人类行为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力 关瑞明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96-301,共6页
城市空间的创造 ,为人类提供了一个优化的生活环境 ,人类的各种行为也同时塑造了城市空间 .城市是建筑与文化的集成 ,建筑个性的多样化应融入城市环境的整体性之中 ,才能保证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和生活环境的认知、把握和使用 .因此 ,只... 城市空间的创造 ,为人类提供了一个优化的生活环境 ,人类的各种行为也同时塑造了城市空间 .城市是建筑与文化的集成 ,建筑个性的多样化应融入城市环境的整体性之中 ,才能保证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和生活环境的认知、把握和使用 .因此 ,只有加深对人的认识 ,将城市的空间形态与人的行为模式统一起来加以研究 ,才能推动和完成城市的整体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人居环境 人类行为 人际关系 空间形态
下载PDF
利用文化重建复兴旧城街区的城市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吴春苑 《规划师》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文化重建是最近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师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之一。文化重建的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或强化一个地区或者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的特性来恢复或者提升城市生活的质量。城市设计是旧城复兴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以文化重建为目的的城... 文化重建是最近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师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之一。文化重建的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或强化一个地区或者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的特性来恢复或者提升城市生活的质量。城市设计是旧城复兴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以文化重建为目的的城市设计要想提高成功的几率,就要采用整体城市重建的办法,通过制定政策使文化重建策略成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设计的组织原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复兴 城市文化 公共空间 场所感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大庆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士君 王若菊 +1 位作者 王永超 刘成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3,共7页
以我国目前最大石油城市——大庆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4、1995、2007年3个城市建设关键时间节点,以Landsat MSS、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增长幅度、区位坐标等信息,计算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强... 以我国目前最大石油城市——大庆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4、1995、2007年3个城市建设关键时间节点,以Landsat MSS、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增长幅度、区位坐标等信息,计算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强度、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分维指数、城市增长理性程度等空间特征量,分析大庆市1984年以来城市空间扩张现象和特征,并结合经济社会统计相关数据及区域分析方法,探究其因果关系。研究认为,大庆市城市空间扩张与形态演化具有石油城市发展的典型性和一般规律,表现出建设用地总量大、扩张速度快、强度高、增量分布不均衡、空间形态不规则、紧凑度低、城市中心地迁移方向与用地扩张基本一致等特征。这些现象和特征的主要形成原因包括石油开发战略指向、自然环境约束、交通设施引导、城市规划调控、中心地功能变迁等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城市 城市建设用地 空间扩张 形态演化 中心地
原文传递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地方感知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丁山 吴冬蕾 曹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17,共5页
地方感知是人们对特定地域的真实感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文章尝试厘清城市景观设计中地方感知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体构架,阐述目前相关的研究角度及研究成果等,并进一步论述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地方感知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关键词 城市景观 环境艺术设计 地方感知 途径 方法 意义
下载PDF
图论可达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烨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76,共6页
介绍两种分别描述城市空间的度量结构和拓扑结构的图论表示法以及4种"图论可达性"指标,并以北京旧城的一个局部为案例来说明这4种可达性度量对于城市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可达性 图论可达性 邻近中心度 空间整合度 空间句法 重力可达性模型 场所句法 北京旧城
原文传递
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现代民俗学的探索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赣丽 滕璐阳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4,157,158,共13页
对都市的研究建立在对现代民俗学的学术关怀之上,而手工艺恰好是一条便于切入的研究进路。从文化角度把手工艺视作一种贯通古今的生产、生活方式,关注不同人群的创造实践及手工艺之于现代日常生活的意义,应是民俗学学科视角的体现。据... 对都市的研究建立在对现代民俗学的学术关怀之上,而手工艺恰好是一条便于切入的研究进路。从文化角度把手工艺视作一种贯通古今的生产、生活方式,关注不同人群的创造实践及手工艺之于现代日常生活的意义,应是民俗学学科视角的体现。据田野调查的初步成果显示,手工艺在都市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部分手艺人朝向艺术家发展,注重消费体验的新中产崛起,手工艺爱好者组成的趣缘群体表现活跃,作为“文化转译者”的相关从业者数量增多。与此同时,都市手工艺的表现形式日趋多元,种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督促我们进一步反思民俗学的基本问题,并通过对趣缘群体、第三场所的研究拓展现代民俗学的学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俗学 都市 手工艺 趣缘群体 第三场所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城市地貌与地名相关性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鹏丽 李育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70,共6页
以兰州市为例,使用ASTER 30米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提取了兰州市周边所有地名信息;通过收集、整理地名,主要地名类型有:滩、坪、台、山、沟、湾、屲(洼)、岭、岘、梁、岗、咀等;通过地名与地貌分析,发现兰州地名命名及分布在很大... 以兰州市为例,使用ASTER 30米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提取了兰州市周边所有地名信息;通过收集、整理地名,主要地名类型有:滩、坪、台、山、沟、湾、屲(洼)、岭、岘、梁、岗、咀等;通过地名与地貌分析,发现兰州地名命名及分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兰州市的地形地貌,且兰州地名类型的分布随高程呈现出一定规律;每一高程面上的地名数量与该高程面上兰州市的面积变化并没形成对应关系,在1800—1900 m、2100—2800 m高程,地名数量与面积对应较好;通过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地名命名系统和地貌之间的关系,说明在我国文化地理及自然地理等学科的发展中具有融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城市地貌 地名 兰州市
原文传递
深圳市南头古城城市修补的场所营造路径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易轩 吕斌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9-65,共7页
城市修补是基于当前我国城镇存量更新的转型期和面临的挑战做出的战略决策。老城区作为重要的城市存量生活空间,其更新修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老城区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当前城市修补研究范围、路径的不足以及老城区城市修补... 城市修补是基于当前我国城镇存量更新的转型期和面临的挑战做出的战略决策。老城区作为重要的城市存量生活空间,其更新修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老城区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当前城市修补研究范围、路径的不足以及老城区城市修补的需求,将场所营造作为老城区城市修补中空间塑造的重要方法,并以深圳市南头古城为例,从核心要素的分析与提取、空间与精神层面的整体营造、多元主体的关系平台的构建三个层面探索了场所营造的具体路径,以期丰富城市修补的相关理论体系,同时为场所营造本土化模式的应用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城区 城市修补 场所营造 南头古城
下载PDF
阿尔多·凡·艾克的“间隙性”:从剩余空间到意义场所 被引量:9
20
作者 和马町 黄华青(译) 《世界建筑》 2021年第4期31-39,128,共10页
在20世纪中叶战后的阿姆斯特丹,几十年的时间里,阿尔多·凡·艾克将数百处剩余空间转变成为有意义的功能场所。本文从对凡·艾克的阿姆斯特丹游乐场背后的设计进路的分析开始,试图从中凝练某种设计策略,可对当代城市设计、... 在20世纪中叶战后的阿姆斯特丹,几十年的时间里,阿尔多·凡·艾克将数百处剩余空间转变成为有意义的功能场所。本文从对凡·艾克的阿姆斯特丹游乐场背后的设计进路的分析开始,试图从中凝练某种设计策略,可对当代城市设计、规划和建筑实践有所启示。本文从4个方面解析凡·艾克的间隙式设计策略:开放性、间隙性、多中心性以及公众参与。尽管凡·艾克的游乐场最初只是建造在临时的或是弃用的空地上,但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呈现出了远超其原初角色的意义,即作为一处创造性的城市解决方案;而他的"间隙性"也最终成为在荷兰各地的新城及城市空间中广泛应用一种设计策略。基于对凡·艾克"间隙性"设计的过程及成效的理解,作者呼吁采取创造性的、以人为本的、场所营造的策略,以重新凸显碎片化的剩余空间中极小却有意义的干预手段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性 阿尔多·凡·艾克 城市空隙 场所营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