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地表热环境效应——基于LCZ的视角 被引量:20
1
作者 蔡智 韩贵锋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7-627,共11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高温的强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覆盖范围屡创新高,热舒适性已成为影响大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典型山地城市并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市渝中区为例,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指数与地表温度之间...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高温的强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覆盖范围屡创新高,热舒适性已成为影响大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典型山地城市并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市渝中区为例,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指数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参考Local Climate Zone(LCZ)方案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分类,旨在引导改善城市热环境的规划设计与优化调控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容积率、建筑密度、下垫面不透水面率、平均高度4个形态指数与地表温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天空开阔度与地表温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迎风面积指数与地表温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在城市空间形态类型方面,建设用地比自然地表温度更高。紧凑类型比开放类型地表温度更高,并且表现出低层>中层>高层的趋势。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用地布局,将低层空间让位于绿地、水体等自然要素,建筑向竖向高层发展;在相同建设强度的情况下,高层低密度城市形态更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热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局部气候分区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基于GRAPES数值模拟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对局地微气候影响研究——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冯娴慧 高克昌 钟水新 《南方建筑》 2014年第3期10-16,共7页
为研究城市绿地布局对所在城市区域的局地气候的影响效应,采用华南中尺度区域模式GRAPES大气模拟方法,在ArcGIS10.0和ERDAS9.2平台上进行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转换,使其接入GRAPES大气模拟界面进行局地气候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 为研究城市绿地布局对所在城市区域的局地气候的影响效应,采用华南中尺度区域模式GRAPES大气模拟方法,在ArcGIS10.0和ERDAS9.2平台上进行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转换,使其接入GRAPES大气模拟界面进行局地气候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对局地风场的形成影响显著,并与其分布紧密相关,城市绿地能够与周围建成区之间形成局地风场的圈层效应,强化周边区域的风速,利于空气污染的稀释。试验结果还表明,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对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影响微弱。据此分析,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应当考虑其对城市局地风场形成的影响,通过一定规模面积的绿地布局能够增强城市气流输送,并激发城市中尺度次级环流,进而改善周围环境温度,对局地气候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基于局地气候改善的优化绿地布局方式是保留并建设位于城市上风向的大规模氧源绿地,同时在城市一定范围区域内,集中布局面积不小于70ha的绿地,而非进行点小面广的星星点点式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 城市微气候 局地微气候 大气数值模拟
下载PDF
街区尺度屋顶绿化热效应及其与城市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1
3
作者 姜之点 彭立华 +2 位作者 杨小山 姚灵烨 朱春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120-7134,共15页
研究探讨大面积屋顶绿化如何改善城市冠层内部三维空间的热环境,改善效果与城市形态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基于三维小气候模型ENVI-met 4.2,开展街区尺度屋顶绿化热效应研究。在南京市选择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特征的8个典型样区,每个样区设... 研究探讨大面积屋顶绿化如何改善城市冠层内部三维空间的热环境,改善效果与城市形态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基于三维小气候模型ENVI-met 4.2,开展街区尺度屋顶绿化热效应研究。在南京市选择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特征的8个典型样区,每个样区设置2种朝向(街道与主导风向平行或相交)、3种屋顶绿化情景(传统光屋顶、简易型绿化、复合型绿化),共对48种情景进行了微气候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街区尺度屋顶绿化产生的"冷岛"可从屋面扩散到地面空间,缓解城市冠层热岛效应。白天14:00时,8个样区屋顶1.5 m高处的降温强度最高可达0.64℃,样区平均降温强度最大值为0.44℃;地面1.5 m高处的降温最大值为0.55℃,样区平均降温强度最大值为0.25℃。建筑高度、高宽比、容积率与屋面、地面降温强度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建筑密度与屋面降温强度显著正相关,但与地面降温强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总的来说,紧凑低层建筑区和开敞低层建筑区实施屋顶绿化后产生的降温效应明显高于紧凑和开敞高层建筑区;建筑高度和密度相同时,街道走向与主导风向呈45°夹角比与主导风向平行具有更高的降温强度。研究结果能够促进对亚热带城市地区建筑-植被-大气相互关系的深入认识,并为屋顶绿化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绿化 热效应 城市形态结构 局地气候区
下载PDF
南京夏季城市局地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小山 姚灵烨 +3 位作者 金涛 姜之点 彭立华 叶燕华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0-167,174,共9页
城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简写为LCZ)是一套用于城市气温研究的客观、标准、通用的局地热气候分类方法。基于LCZ方法对南京城市气温进行观测,分析了2016年夏季时段(7—9月)分布于南京城区至郊区的12个不同类型LCZ地块的气... 城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简写为LCZ)是一套用于城市气温研究的客观、标准、通用的局地热气候分类方法。基于LCZ方法对南京城市气温进行观测,分析了2016年夏季时段(7—9月)分布于南京城区至郊区的12个不同类型LCZ地块的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包括热岛日变化特征、平均热岛强度、日最高/最低温度差异、升温/冷却率差异。结果表明:各LCZ地块的热岛强度在日落后迅速增加,日落后3~5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这一现象与各LCZ地块的升温/冷却率变化特征相对应;城市化强度越高的LCZ地块热岛强度越大;午间部分地块出现城市冷岛现象;水域区(LCZ G)在白天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夜间则会产生热岛效应;各LCZ地块的夜间平均热岛强度差异明显,日最低气温差异显著高于日最高气温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局地气候分区 现场实测 局地尺度
下载PDF
城市绿地的小气候效应空间差异性——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任学慧 田红霞 付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4,共4页
基于大连市气候指标与绿地进行的相关分析,并根据其城市小气候观测结果发现:城市绿地的气候调节效应在市区范围影响微弱,然而在市内局部区域上表现突出,即绿地对城市小气候调节效应存在着空间差异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原因在于绿地自身... 基于大连市气候指标与绿地进行的相关分析,并根据其城市小气候观测结果发现:城市绿地的气候调节效应在市区范围影响微弱,然而在市内局部区域上表现突出,即绿地对城市小气候调节效应存在着空间差异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原因在于绿地自身不够完善———绿地面积少、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绿地 小气候 调节效应 大连市
下载PDF
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形态差异化调控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游晓婕 李琼 孟庆林 《风景园林》 2021年第5期74-79,共6页
深入研究城市热岛的空间形态差异性对认识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微气候具有重大意义。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地域圈层的空间类型识别热岛空间格局,以局地气候分区法(LCZ)为基础提取典型热岛街区进行数据分析,并从用地类型、地表覆... 深入研究城市热岛的空间形态差异性对认识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微气候具有重大意义。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地域圈层的空间类型识别热岛空间格局,以局地气候分区法(LCZ)为基础提取典型热岛街区进行数据分析,并从用地类型、地表覆盖、建设强度3方面总结空间形态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由中心向外围呈现出"内外双高"的波浪形热岛空间格局;提取出4种典型热岛街区,分别为高密度居住类、工业类、高密度服务类和设施农业类;建筑密度的两极化、工业用地占比高、不透水地表比例高和植被覆盖率低是造成研究区强热岛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形态差异化调控策略,丰富城市热岛空间形态差异性研究成果,为中国湿热地区的城市生态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生态规划 规划对策 局地气候分区法
下载PDF
局地气候区视角下的城市热环境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耿树丰 任嘉义 +2 位作者 杨俊 国安东 席建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21-2227,共7页
城市化发展带来热岛效应,影响区域气候变化,地表温度可以反映地表增温程度,更能直接影响人类居住舒适度。运用Landsat8 TIRS热红外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反演地表温度,以建筑数据、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GIS空间分析、决策树分类等方法划分... 城市化发展带来热岛效应,影响区域气候变化,地表温度可以反映地表增温程度,更能直接影响人类居住舒适度。运用Landsat8 TIRS热红外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反演地表温度,以建筑数据、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GIS空间分析、决策树分类等方法划分局地气候区,从区域角度定量分析不同类型气候区地表温度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天津、石家庄密集型建筑分别占比27.54%、21.95%、25.09%,且以中低层为主,城市公园包含了主要的绿地和水体。(2)在空间分布上,市中心地表温度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显著,森林、河流是主要低温区。(3)不同气候区的地表温度存在差异,建成区总体高于自然地表;其中建筑区域内表现为紧密型低层(LCZ3)平均地表温度最高,稀疏型高层(LCZ4)地表温度最低,北京、天津、石家庄分别相差1.53℃、2.30℃、2.22℃;植被和水体能够降低地表温度,裸土和铺设路面的地表温度始终较高。因此应充分考虑建筑布局,合理利用植被和水域分布,减少热量聚集,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局地气候区 地表温度 建筑环境 京津冀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响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洪亮平 华翔 蔡志磊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25,共8页
在综述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从减缓气候变化、应对极端气候和适应地域气候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技术政策、措施和工具。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讨... 在综述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从减缓气候变化、应对极端气候和适应地域气候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技术政策、措施和工具。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讨论了各层次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内容,并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编制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规划 减缓气候变化 应对极端气候 适应地域气候
原文传递
城市居民区植被降温效率分析与最佳降温效率阈值确定
9
作者 孙嘉欣 冯莉 +2 位作者 张枭 周亚男 冯海蓉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9-1913,共15页
目前城市植被降温效率的研究大多基于大尺度卫星遥感数据来开展,缺少微尺度下植被降温效率的精细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典型居民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可见光数据进行居民区绿地精细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绿地容积率R... 目前城市植被降温效率的研究大多基于大尺度卫星遥感数据来开展,缺少微尺度下植被降温效率的精细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典型居民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可见光数据进行居民区绿地精细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绿地容积率RGPR (Regional Green Plot Ratio)指标,基于逐小时无人机热红外数据,提出一种改进的植被降温效率计算方法—区域植被降温效率RCE (Regional Cooling Efficiency)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居民区植被降温效率,探究不同局地气候分区(LCZ)下居民区地表温度与区域绿地容积率指标的响应关系、降温效率时空变化并进一步确定不同居民区绿地容积率的最佳降温效率阈值。结果表明:(1)居民区植被降温效率日变化曲线整体呈现“山峰”形态,RCE随地表温度增强而增大。在观测时间段内,RCE最小值出现在8:00 (均<1.0℃),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4:00 (均>1.4℃),局地气候分区水平下,紧凑型居民区的RCE高于开阔型居民区,而在开阔型居民区类型中,RCE随着区域内建筑平均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紧凑型的局地气候分区下,RGPR越高,植被所带来降温效果越强;而开阔型居民区,无论建筑高低,植被降温效率存在一定的RGPR阈值,当RGPR达到一定阈值后,RGPR对地表温度的降温效率达到最大强度。本研究可为城市居民区绿地规划、改善城市微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区 微热环境 区域植被降温效率(RCE) 局地气候分区 区域绿地容积率 无人机热红外 降温效率阈值 城市居民区绿地规划
原文传递
城市局部气候分区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以大连市区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金珊合 张育庆 杨俊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0,共4页
以大连市区建筑数据、SPOT 5和Landsat 8遥感数据为基础,运用局部气候带分类、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大连市局部气候带分区类型和特征,进而分析不同局部气候带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大连市建筑类型高度主要为低层建筑... 以大连市区建筑数据、SPOT 5和Landsat 8遥感数据为基础,运用局部气候带分类、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大连市局部气候带分区类型和特征,进而分析不同局部气候带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大连市建筑类型高度主要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和中高层建筑,建筑密度为中密度和较高密度,甘井子区分布大量森林绿地,中山区具有丰富的公园绿地;②地表温度整体偏高,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其中半数以上地区地表温度达到28℃~31℃,并且有超过1%的地区地表温度大于38℃,该区域出现极端高温;③同一建筑高度上,密度越大的建筑区域,地表温度越高;同一建筑密度,多层建筑高度覆盖区地表温度较高。森林绿地地表温度最低,公园绿地和社区绿地地表温度几乎一致,附属绿地地表温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环境 绿地环境 城市热岛 局部气候带 地表温度
下载PDF
以缓解热岛效应为导向的气候适应性城市研究
11
作者 韦依婷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研究以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利用局地气候分区(LCZ)理论,在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日间和夜间热环境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格局、土地利用、绿地系统、城市公共服务设... 研究以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利用局地气候分区(LCZ)理论,在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日间和夜间热环境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格局、土地利用、绿地系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剖面五个方面,结合局地气候分区理论,对城市的空间形态与热岛效应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索不同规划设计要素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方案,探寻适用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多视角、多尺度的城市设计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 热岛效应 城市规划 局地气候分区
下载PDF
空间形态高度异质性城市LCZ地图制作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向易睿 张宇峰 石玉蓉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69,113,共9页
城市气候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而日趋严峻。空间形态高度异质性发展的大中型城市,亟需精细化的气候分区以指导城市气候工作。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满足这一需求,而基于免费易获取影像的遥感影像法是制... 城市气候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而日趋严峻。空间形态高度异质性发展的大中型城市,亟需精细化的气候分区以指导城市气候工作。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满足这一需求,而基于免费易获取影像的遥感影像法是制作LCZ地图的主流。以广州为例,本文系统对比了现有遥感影像法制作LCZ地图的性能表现,发现现有方法精度不高,总体精度在70%以下。为此,本文结合分层分类法和图像监督分类法的优势提出一种新方法。新方法综合使用影像原始波段DN值和若干归一化差值型指数,以及神经网络算法分类结果等多种数据信息。对比发现,新方法的总体精度提高,达到84%,Kappa系数为0.82,其中建成类型分类精度的提高最为显著。新方法可用于空间形态复杂城市的气候分区,为城市热岛、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室外热舒适等城市气候相关工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局地气候分区 遥感影像法 高度异质性城市
原文传递
昆山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季群 包云轩 +2 位作者 汪婷 吴俊梅 陈粲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昆山地处长三角超大城市群中,在热岛效应上受到了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的显著影响。利用2014—2017年昆山气象站网逐小时观测资料分析昆山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归一化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t-up Index... 昆山地处长三角超大城市群中,在热岛效应上受到了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的显著影响。利用2014—2017年昆山气象站网逐小时观测资料分析昆山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归一化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t-up Index,NDBI),揭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扩张对该市热岛强度的影响,并通过一套用于城市气候研究的系统的场地分类方法—局地气候分区体系(Local Climate Zones,LCZ),探讨了不同城市用地的热岛强度特征。研究发现:昆山市热岛强度总体呈现夜间强、白天弱的特征。季节变化上表现为秋季最强,冬季次之,春季和夏季较弱;昆山市城市热岛强度处于逐年增长的过程,各镇中平均年际热岛强度增长率最高可达0.19℃·a^(-1)。高热岛强度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延伸,湖陆风效应对昼夜热岛强度的分布及其变化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水体的作用,昆山市NDBI与夜间热岛强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白天的热岛强度呈高度正相关。各镇不同的功能分区对热岛效应有显著影响,且当各镇的平均NDBI每增加0.1时,白天平均热岛强度会增加0.16℃;不同LCZ类型的热岛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地块城市化程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密集低层建筑区(LCZ 3)和工业厂房(LCZ 10)的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开阔低层建筑区(LCZ 6)与茂密树木区(LCZ A)热岛强度表现出相似的变化特征;森林绿地(LCZ A、LCZ B)对热岛效应有缓解作用;水体(LCZ G)在白天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在夜间则会加剧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 城市热岛效应 归一化建筑指数 局地气候分区 城市集约化
下载PDF
局地气候区视角下城市空间形态的热环境效应——以泉州市为例
14
作者 沈中健 宁荍 刘骏阳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局地气候区LCZ为局地尺度下揭示城市空间形态与热岛效应的关系提供了契机。然而以往研究缺乏多维因子对热岛效应的组合作用分析。本文基于泉州市的Landsat遥感数据、建筑普查数据,以空间形态特征为依据开展LCZ分类,比较不同LCZ的热环境... 局地气候区LCZ为局地尺度下揭示城市空间形态与热岛效应的关系提供了契机。然而以往研究缺乏多维因子对热岛效应的组合作用分析。本文基于泉州市的Landsat遥感数据、建筑普查数据,以空间形态特征为依据开展LCZ分类,比较不同LCZ的热环境分异特征,进而借助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LCZ中空间形态因素与热岛强度UHII的相关关系,运用主成分多元回归方法探讨多种城市空间形态因素对UHII的综合影响与联动关系。结果表明:各LCZ的热环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在建筑低矮、地表裸露的人工建成区(LCZ3、LCZ5等),热岛效应较为显著,而绿地(LCZ1)、水域(LCZ4)的热岛效应则较弱,两者的平均UHII分别为-1.788℃、-2.580℃。在各LCZ中,空间形态因素对UHII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绿地比例、水域比例普遍与UHII呈负相关性,建筑密度、不透水面比例、建筑结构指数与UHII呈正相关性。建筑体积密度、建筑均匀指数、建筑平均高度、建筑高度差与UHII的相关性在各LCZ中并不一致,其相关性与LCZ本身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有关。根据分析结果建议采取相应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综合考虑规划策略的降温效率与实施的难易程度,以有效减缓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局地气候区 城市热环境 空间形态
原文传递
规划控制要素视角下城市热环境的测度与优化——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
15
作者 许亘昱 石玉蓉 张宇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0-1082,共13页
传统的遥感与CFD方法在定量评价及优化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时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规划师缺少精细化管理城市热环境的定量方法。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体系,梳理规划控制要素与城市热环境的关联,定量分析广州中心城... 传统的遥感与CFD方法在定量评价及优化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时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规划师缺少精细化管理城市热环境的定量方法。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体系,梳理规划控制要素与城市热环境的关联,定量分析广州中心城区热岛强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发现不同LCZ的热岛强度存在差异,调整规划控制要素可以对热岛强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比广州中心城区的实测数据,对简化数值模拟方法(Urban Weather Generator,UWG)预测热岛强度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该方法的精度(R2=0.956,RMSE=1.10℃,MBE=-0.28℃)较好,计算速度快,适用于城市地块热岛强度精细化评估。(2)研究选取与规划控制要素相关的11个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发现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功能及占比是影响广州中心城区热岛强度的关键性因素,对热岛强度的控制可在规划初期介入,UWG和LCZ相结合是快速准确评估热岛强度的定量化工具。(3)通过合理规划土地使用、环境容量与建筑建造,引导城市设计,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优化城市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局地气候分区 数值模拟 热岛强度 广州
下载PDF
温度层结对建筑风环境定量影响的大涡模拟
16
作者 李玉洁 徐一平 +1 位作者 苗世光 严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8-532,共15页
基于局地气候区分类,选取了北京门头沟地区4种局地气候区(高层开阔、高层密集、中层密集、稀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大涡模拟方法,数值研究温度层结效应对不同局地气候区风和湍流特性的影响。2019年11月7日晴天小风个例模拟... 基于局地气候区分类,选取了北京门头沟地区4种局地气候区(高层开阔、高层密集、中层密集、稀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大涡模拟方法,数值研究温度层结效应对不同局地气候区风和湍流特性的影响。2019年11月7日晴天小风个例模拟结果表明:1)温度层结对湍涡的形状和范围有显著影响。在近地面水平剖面上,稳定层结下涡旋数量较中性层结情况减少,但涡旋的纵向延伸范围可增大67%;不稳定层结下涡旋数量较中性层结增加,涡旋的纵向范围可缩小60%。在垂直剖面上,相较于中性层结,稳定层结下环流结构减弱且涡旋的纵向范围可缩小40%,不稳定层结下环流结构增强且涡旋的纵向范围可增大20%,该现象在高层密集型地块最为明显。2)4种局地气候区的风速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平行于盛行风方向的建筑物两侧及屋顶附近,热力作用对总风速有增益作用,近地面风速较入流风速可增加1.27~2.18倍。3)4种局地气候区湍动能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建筑物底部拐角处和屋顶,不稳定层结下近地面的湍动能是中性层结的1.2~1.5倍,而稳定层结下是中性层结的0.5~0.8倍,即不稳定层结条件下浮力引起的热力湍流增强混合效率,而稳定层结条件下湍流运动受到抑制。4)相较于其他局地气候区,高层密集区域的建筑物底部风速较大,在不稳定层结下易形成较强的狭管效应,其街区峡谷最大风速是中层密集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界层 大气湍流 局地气候区 层结稳定性
下载PDF
一个日最大热岛强度诊断方程的检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灵烨 杨小山 +3 位作者 朱春磊 金涛 彭立华 叶燕华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88,194,共10页
应用南京城市气温观测数据对一个2017年最新提出的日最大热岛强度诊断方程进行了检验,这是首次用欧洲之外的城市气温实测数据对该方程进行检验。南京气温观测实验基于城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方法进行,该方法是一种用... 应用南京城市气温观测数据对一个2017年最新提出的日最大热岛强度诊断方程进行了检验,这是首次用欧洲之外的城市气温实测数据对该方程进行检验。南京气温观测实验基于城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方法进行,该方法是一种用于城市气温研究的客观标准的局地热气候分类方法。用于本次研究的气温观测数据来源于南京城区7个不同类型的LCZ地块,从2016年7~11月期间挑选出29 d天气特征为晴朗、微风、少云的典型气象日。对比分析了各LCZ地块的日最大热岛强度观测值和基于该诊断方程的计算值,结果表明:该方程的整体精度(r^2=0.46,RMSE=1.08 K,MEAE=0.76 K)接近其在欧洲西北部14个城市的诊断表现(r^2=0.65,RMSE=0.91 K,MEAE=0.58 K),初步表明该方程可用于诊断我国城市的日最大热岛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诊断方程 局地气候分区 现场实测 天空视角系数
原文传递
基于WRF-LUCY模型的冬季集中供暖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蓓 倪广恒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通过改变下垫面影响了区域的陆气过程,同时高密度、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带来大量的人为热排放,加剧了城市局地气候变化。分析人为热及其动态变化对城市局地气候的影响,对探究城市陆气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该研究在中...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通过改变下垫面影响了区域的陆气过程,同时高密度、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带来大量的人为热排放,加剧了城市局地气候变化。分析人为热及其动态变化对城市局地气候的影响,对探究城市陆气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该研究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中考虑人为热估算模型(LUCY),选取北京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在WRF中是否考虑高时空精度的人为热带来的差异,并以冬季集中供暖为例分析了大量人为热集中释放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WRF-LUCY模型的模拟结果在各气象要素变化以及城乡环流中均有较为合理的表现;集中供暖前后的人为热变化导致空气温度骤增且快速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气温的升高幅度在夜间较大,日间较小。该研究为城市局地气候模拟提供了可靠的工具,为城市能耗规划和环境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局地气候 冬季集中供暖 人为热
原文传递
沈阳商业中心区多尺度温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思宏 孙贺(指导) 《建筑节能》 CAS 2020年第10期97-101,共5页
为了比较不同尺度城市形态要素对局部温度的影响,以沈阳太原街商业区为例,模拟了其典型夏季条件下的热环境。结果表明,在局部日照、对流与周边环境温度差异的共同影响下,同一时刻研究区域内的最大温差可达2.68℃,建设强度相同的地块单... 为了比较不同尺度城市形态要素对局部温度的影响,以沈阳太原街商业区为例,模拟了其典型夏季条件下的热环境。结果表明,在局部日照、对流与周边环境温度差异的共同影响下,同一时刻研究区域内的最大温差可达2.68℃,建设强度相同的地块单元平均温度依然相差0.56℃。建筑附近因日照产生的温差仅为0.16~0.33℃,因空气对流产生的温差为0.32~0.72℃,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温差可达0.65~0.88℃。局部温度既受周围城市建设强度的影响,又与微观的对流及日照因素有关,且对流因素产生的温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非均质城市 城市形态 局部气候区 ENVI-met
下载PDF
Green Areas and Microscale Thermal Comfort in Arid Environments: A Case Study in Mendoza, Argentina
20
作者 Salvador Enrique Puliafito Fabián Rolando Bochaca +1 位作者 David Gabriel Allende Rafael Fernandez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3年第3期372-384,共13页
A series of mobile and 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city of Mendoza, Argentina to study the local influence of green areas on the urban canopy layer heat island effect at the micro scal... A series of mobile and 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city of Mendoza, Argentina to study the local influence of green areas on the urban canopy layer heat island effect at the micro scale,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of 2003-2005. These results were associated in representative local climate zones (LCZ), which help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thermal conditions within the city. The physiologically equivalent temperature index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ermal comfort in each LCZ, showing that during daylight, trees and parks improve thermal comfort through shading and evapotranspiration;but at the same time, urban tree corridors delay night cooling by retaining warm air beneath their canopies. Also irrigation showed to positively influence on the extens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cooling effect of rural areas and parks. The cooling influence of an urban park spreads out through the neighborhoods for 800 - 1000 m, with an average temperature decrease of 1.3°C during daytime and >4.0°C at night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I PET Index local climate ZONES Mobile Measurements urban climate COMFOR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