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61
1
作者 雷广海 刘友兆 陆效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3,共7页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原则,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原则,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秩相关系数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和方式不同;(2)不同城市,苏南、苏中和苏北之间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和地域差异,其中,省会南京最高,苏北的宿迁最低。最后,对造成这种时空差异的现象从区域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等方面进行了驱动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集约度 时空变异 驱动力
下载PDF
“流空间”视角下高铁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基于DPSIR-PLS模型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朱新华 钟苏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62-2273,共12页
在"流空间"视角下,结合DPSIR概念模型与PLS-SEM结构方程模型构建高铁对城市土地利用影响的解释框架,解析高铁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高铁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关键路径是"高铁-生产要素-土地利用状... 在"流空间"视角下,结合DPSIR概念模型与PLS-SEM结构方程模型构建高铁对城市土地利用影响的解释框架,解析高铁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高铁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关键路径是"高铁-生产要素-土地利用状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地方政府响应",即高铁通过作用于各项生产要素改变城市土地利用状态,影响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并推动地方政府采取相应响应措施。以站点数量、线路数量及总里程为表征的高铁因子与包括人、土地、资金及技术等在内的各类生产要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生产要素对城市土地利用状态以及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均有正向影响;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正向促进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而土地利用状态对土地效益并无显著作用。基于此,在未来高铁建设与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发挥高铁在要素配置上的正向效应,以高铁建设为契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推动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升,并辅以各项激励措施,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系统优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城市土地利用 流空间 DPSIR-PLS模型 交通基础设施 长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城市土地集约使用条件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季倩倩 《地下空间》 CSCD 200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城市土地集约使用条件下地下空间开发的原则 ,并讨论了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可持续开发的战略和地下空间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 集约使用 地下空间
下载PDF
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城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析——城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内涵初探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玉茜 姜仁荣 杜茎深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第9期61-64,共4页
基于对城市国土空间概念特征的梳理和对国土空间利用、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剖析,将城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内涵界定为:城市边界划定范围内国土空间的利用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特定利用结果,包括利用结构、功能、布局、强度等,对城市社会... 基于对城市国土空间概念特征的梳理和对国土空间利用、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剖析,将城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内涵界定为:城市边界划定范围内国土空间的利用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特定利用结果,包括利用结构、功能、布局、强度等,对城市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目标的支撑能力。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评价标准应涵盖统筹协调、集约高效、生态文明、安全宜居、传承共享等五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国土空间 利用质量 内涵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武汉市城市用地变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罗名海 《规划师》 2004年第12期93-95,共3页
武汉市城市用地变迁基本上遵循了跳跃式发展、轴线推进、环状填充、圈层扩展等4种基本方式和规律,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期跳跃式发展形成的沌口、关山组团与主城之间的空地已被成片填实,导致城市密实地圈层式发展... 武汉市城市用地变迁基本上遵循了跳跃式发展、轴线推进、环状填充、圈层扩展等4种基本方式和规律,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期跳跃式发展形成的沌口、关山组团与主城之间的空地已被成片填实,导致城市密实地圈层式发展,武汉“组团式”的理想发展模式正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武汉市 变迁 跳跃式发展 发展模式 组团
下载PDF
陕西省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景宜 袁宁娟 屈康庆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研究陕西省城市空间扩展变化特点,因为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衡量指标。方法根据陕西省10个地级市1991~2003年土地面积的统计资料,通过计算城市用地扩张系数,定量分析了城市用地扩展的趋势。结果①陕西省10个地级... 目的研究陕西省城市空间扩展变化特点,因为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衡量指标。方法根据陕西省10个地级市1991~2003年土地面积的统计资料,通过计算城市用地扩张系数,定量分析了城市用地扩展的趋势。结果①陕西省10个地级市1991年到2003年的建成区面积由1991年的326km。增加到2003年的488km^2,增加了49.69%,年均扩展率为3.42%,增幅明显。②咸阳、延安、渭南、安康和商洛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足,西安、宝鸡和榆林3市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展较为合理,铜川和汉中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展速度太快,造成城市建设占地过多、土地利用效率过低的现象。结论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城市用地扩展速度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相适宜的原则,实现城市土地的最优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陕西省 空间扩展 城市化
下载PDF
建立生态标准体系 加强城市国土空间管理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军 成金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年第8期29-32,共4页
城市空间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恶化、生态资源减少、国土空间布局失衡等问题的困扰。建立城市生态标准体系,对城市生态环境要素和生产生活方式做出系统化、具... 城市空间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恶化、生态资源减少、国土空间布局失衡等问题的困扰。建立城市生态标准体系,对城市生态环境要素和生产生活方式做出系统化、具体化规定,推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保障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是有效协调城市空间需求压力与有限国土资源矛盾的内在要求。结合城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统一的城市国土空间生态标准体系与考核办法,建立城市生态系统监测与信息采集系统,组建由多部门协同运作的综合组织机构对城市生态建设进行评价与考核,完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加强城市国土空间管理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标准体系 城市国土空间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城市地价空间系统的分形特征提取模型与实证 被引量:5
8
作者 耿槟 朱道林 梁颖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7-1224,共8页
针对城市地价空间系统的特点,运用Moran's I指数,Getis-Ord General G指数和盒维数模拟原理构建地价空间系统分形特征的提取模型.采用北京市414个住宅用地出让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3500m范围内,北京市居住地价空间... 针对城市地价空间系统的特点,运用Moran's I指数,Getis-Ord General G指数和盒维数模拟原理构建地价空间系统分形特征的提取模型.采用北京市414个住宅用地出让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3500m范围内,北京市居住地价空间系统存在较强正自相关的分形特征,随着空间尺度增大空间相关性逐步降低;北京市居住地价空间系统呈现低度集聚分布模式,即地价较高样点趋于和地价较高样点相邻,地价较低样点趋于地价较低样点相邻规律;北京市居住地价空间系统分形维数处于2~3之间且均为分数,维数越大地价空间系统越复杂.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地价空间系统的确存在分形特征,城市地价空间系统分形特征的判定为深入分析地价空间分布,以及进一步的地价空间分形插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价 空间系统 分形特征 提取模型
原文传递
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9
作者 易横府 杨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S01期63-64,共2页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那么就要对城市国土空间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国土空间管理提供数据依据。文章利用地理国情监测、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对国土空间进行监测,并...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那么就要对城市国土空间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国土空间管理提供数据依据。文章利用地理国情监测、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对国土空间进行监测,并产生了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提出了采用影像匹配方式形成整景正射影像、采集交通网络数据、利用FME模板实现唯一标识赋值、数据库尖锐角检查等处理技术,保证国土空间数据处理更高效,提升土地利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国土空间 监测数据 FMF模板
下载PDF
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景观途径研究——以绵阳市城市发展规划区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廷旭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5-70,79,共7页
以绵阳市城市发展规划区为例 ,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在探讨城镇规划发展区土地利用生态景观的空间结构基础上 ,提出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景观途径 :编制科学适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建立土地用途管制体系 ;开展土地整理 ,实施综合... 以绵阳市城市发展规划区为例 ,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在探讨城镇规划发展区土地利用生态景观的空间结构基础上 ,提出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景观途径 :编制科学适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建立土地用途管制体系 ;开展土地整理 ,实施综合开发 ;建立复合稳定的城郊土地生态系统 ;优化城乡土地配置 ,建立城镇地价体系 ;运用现代技术 ,建立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管理系统 ;加强可持续的资源环境观念教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土地 城市发展规划 绵阳市 土地配置 土地用途管制 地价体系 土地整理 途径 观念教育 现代技术
下载PDF
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国辉 郭忠兴 汪险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4,82,共8页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构建以相邻省份的共同边界线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空间权重的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并利用我国200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各省份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结果表明:(1)我国二、三产业经济...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构建以相邻省份的共同边界线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空间权重的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并利用我国200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各省份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结果表明:(1)我国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性;(2)在考虑空间溢出性的条件下,城市土地边际生产率包含城市土地直接边际生产率和城市土地间接边际生产率,同时各省份的城市土地间接边际生产率一般低于城市土地直接边际生产率;(3)从城市土地平均边际生产率的大小来看,较高区域依次是福建、上海和河北等地区,较低区域依次是宁夏、新疆和海南等地区。因此,中央政府可依据各省份城市土地平均边际生产率高低差别化配置城市土地,从而提高城市土地总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边际生产率 空间溢出性 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
下载PDF
城市公共空间用地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雅馨 石忆邵 《上海国土资源》 2019年第2期15-19,共5页
城市公共空间用地是城市公共经济活动的重要舞台,它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其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可达性和可用性评价等,而从用地视角展开的相关研究甚少。选取我国25... 城市公共空间用地是城市公共经济活动的重要舞台,它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其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可达性和可用性评价等,而从用地视角展开的相关研究甚少。选取我国25个主要城市,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对城市公共空间用地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显示:除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与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具有显著相关性外,城市其余公共空间用地与城市竞争力的总体相关性均不强,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很有限;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与宜居城市竞争力、和谐城市竞争力、生态城市竞争力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部分城市公共空间用地与城市竞争力的相关性为负值,表明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用地可能出现被城市扩张所蚕食或侵占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经济 城市公共空间 土地利用 可持续发展 综合竞争力
下载PDF
论城市地权属性对空间格局及建筑型制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麦产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3-78,共6页
研究目的:厘清城市土地不同的权属状况对城市空间成长及城市建筑的可能性所具有的钳制,增进当代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建筑设计的自觉性与科学性。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比较和具体案例相结合,既从城市格局及建筑型制的形成与发展对地权依... 研究目的:厘清城市土地不同的权属状况对城市空间成长及城市建筑的可能性所具有的钳制,增进当代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建筑设计的自觉性与科学性。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比较和具体案例相结合,既从城市格局及建筑型制的形成与发展对地权依赖的历史逻辑展开,又具体剖析了若干中外典型城市。研究结果:城市土地权属的不同性质或社会状态,对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和建筑形制的选择等有重大影响,前者决定、制约后者。研究结论: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建筑创作中,应当努力追求城市空间格局形成、城市建筑型制探索与城市地权属性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权属 城市空间 建筑型制
下载PDF
论我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过低和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建高 刘娜 《中国名城》 2019年第9期4-12,共9页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高昂、交通拥挤拥堵等“城市病”的出现和蔓延,都与城市建设用地政策密不可分。城市空间形态受制于各类具有强制力的规划建设标准。通过人均城市用地的国际比较、对既有标准形成的城市空间在自行车时代和私家车时代与...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高昂、交通拥挤拥堵等“城市病”的出现和蔓延,都与城市建设用地政策密不可分。城市空间形态受制于各类具有强制力的规划建设标准。通过人均城市用地的国际比较、对既有标准形成的城市空间在自行车时代和私家车时代与市民基本交通空间需求矛盾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密度较低的主流观点不能成立,事实上中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最近20年变化不大,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市民使用自行车、家庭汽车等基本交通工具的需求。人均用地过低造成城市人口过密,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城市化需要也可能以提高市民居住环境质量为中心,扩大城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堵 城市用地 人口过密 交通空间 生活质量 成因对策
下载PDF
三元论下城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仿真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志军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5-238,共4页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日益改善的重要途径。针对传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存在优化成本较高、时间较长等问题,提出基于三元论下的城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结合三元论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日益改善的重要途径。针对传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存在优化成本较高、时间较长等问题,提出基于三元论下的城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结合三元论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配置策略与单个微粒的映射关系,以土地利用经济收益、社会收益以及生态收益为优化目标,以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土地使用状态、土地类型转换机制为约束条件,组建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模型。采用微粒群集成优化算法对土地利用空间模型进行优化,通过种群内部粒子速度和位置的不断更新,找到最优解,实现城镇土地利用空间模型优化。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模型有效缩短了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时间,降低了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成本,并且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论 城镇土地 利用空间 优化模型
下载PDF
城市土地定级方法若干问题研究──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濮励杰 彭补拙 +1 位作者 褚维德 倪绍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3期515-522,共8页
通过对我国城市土地定级方法的全面分析,认为以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结合级差收益测算的城市土地定级方法较为适合我国现今地产市场欠发育的中西部城市,并对城市内部空间不连续区域的定级方法作了探讨.以新疆库尔勒市为实例分析.
关键词 多因素综合评定 城市土地 土地定级
下载PDF
基于DEA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吉林省9地市为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崇明 胡俊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8-686,共9页
土地的利用效率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期都会有所不同,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吉林省9个地级市在2007~2016年期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 土地的利用效率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期都会有所不同,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吉林省9个地级市在2007~2016年期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吉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偏低,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地区高,东西部地区低的分布格局,在2007~2016年期间土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2)影响吉林省9地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投入方面,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冗余尤为突出,固定资产投资也存在相对过剩;产出方面,财政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足等成为重要的经济影响因素,环境产出效益不足,生态因素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研究期内开始显现。(3)研究对策:通过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同时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是提高吉林省土地利用效率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DEA 时空差异 吉林省
原文传递
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土地利用时空耦合关系——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京涛 周生路 吴绍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5,共8页
城市的扩张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道路建设造成了城市景观的破碎化,使城市景观呈现不同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并且这种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1989、1999和2008年的Landsat... 城市的扩张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道路建设造成了城市景观的破碎化,使城市景观呈现不同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并且这种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1989、1999和2008年的Landsat TM/ETM+数据,以南京市为例对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关系进行了不同层次和尺度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8年近20a来,南京市城市空间形态扩展迅速,建设用地面积从1989年的100.3km2增加到2008年的684.7km2;在不同时期,南京市城市化过程表现出不同的道路交通网络结构和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由道路交通建设造成的局部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和由道路交通建设造成的景观破碎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时间推移,这种特征愈加明显,并且二者在表征城市空间拓展方面具有较高的耦合度;受其他辐射中心的作用,交通干线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强度并未表现出距离指数衰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网络 城市土地利用 空间分析 时空耦合异质性 南京市
原文传递
咸阳市区城市地价与城市空间扩展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忠潮 《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69-75,共7页
城市地价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产物,也是地租的资本化。城市土地级差地租是调节城市用地类型空间结构的杠杆。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的实质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模式的不断调整优化。本文立足于阿朗索( W.Alonso)的城市土地价... 城市地价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产物,也是地租的资本化。城市土地级差地租是调节城市用地类型空间结构的杠杆。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的实质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模式的不断调整优化。本文立足于阿朗索( W.Alonso)的城市土地价值理论,从商服用地与城市中心立体化,住宅用地、工业用地调整及房地产开发建设等方面讨论咸阳市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式、趋势和方略,并指出咸阳市区地价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价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城市空间扩展 咸阳 市区 城市土地资源 房地产 住宅用地
下载PDF
城市生态学导向的空间发展规划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7
20
作者 尤阿辛.福格特 孟广文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1998年第2期23-27,共5页
本文论述了西欧和德国环保思想及方法的转变,存在的问题及对中国的几点启示。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及人们对环境认识的改变,作为环保手段的空间规划日益受到城市生态学的影响,人们正在偿试利用城市生态学理论制订一体化的城市和区域空间... 本文论述了西欧和德国环保思想及方法的转变,存在的问题及对中国的几点启示。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及人们对环境认识的改变,作为环保手段的空间规划日益受到城市生态学的影响,人们正在偿试利用城市生态学理论制订一体化的城市和区域空间规划,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空间规划中仍存在着工业企业、居住、文化等用地与生态目标的冲突。尽管如此,西欧和德国有关空间规划思想、原则、各用地类型比例变化趋势及交通对空间规划的影响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学 土地利用 空间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