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监测城市基础设施健康的星载MT-InSAR方法介绍 被引量:45
1
作者 林珲 马培峰 王伟玺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21-1433,共13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InSAR基础上提出的多时相InSAR(MT-InSAR)方法,利用同一地区的多景SAR影像对时序稳定点(PS)进行精确分析,极大地降低了大气延迟等带来的测量误差,使得形...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InSAR基础上提出的多时相InSAR(MT-InSAR)方法,利用同一地区的多景SAR影像对时序稳定点(PS)进行精确分析,极大地降低了大气延迟等带来的测量误差,使得形变监测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到毫米级,可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连续监测。本文通过对MT-InSAR技术发展的综述,总结了目前MT-InSAR技术在基础设施健康监测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应用领域,并对未来MT-InSAR在城市应用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多时相InSAR 永久散射体 城市基础设施 形变监测
下载PDF
成都地铁3号线衣冠庙立交桥桩基托换设计 被引量:19
2
作者 许东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1-827,共7页
地铁线路与市政桥梁互相冲突不可避免,需要同时保证地铁建设与既有市政桥梁结构的安全。依托成都地铁3号线高新大道站衣冠庙立交桥桩基托换工程,在分析地铁车站设计结合桥梁桩基托换的设计难点、重点的基础上,依照地铁车站设计与桥梁托... 地铁线路与市政桥梁互相冲突不可避免,需要同时保证地铁建设与既有市政桥梁结构的安全。依托成都地铁3号线高新大道站衣冠庙立交桥桩基托换工程,在分析地铁车站设计结合桥梁桩基托换的设计难点、重点的基础上,依照地铁车站设计与桥梁托换结构一体设计的原则,提出"托换结构与车站围护结构、主体结构结合,主动与被动托换相结合"的方案。结果表明,立交桥桩基托换设计方案,在不中断桥梁上部通行,车站在其下采用明挖法施工的条件下可以保证桥梁的结构性能及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铁 城市立交桥 桩基托换设计 变形控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汉龙 华巧寿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2年第4期23-25,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 ,对该地区特有的饱和的正常压密软粘土地基处理 ,真空 -堆载联合预压法是一种极其高效、经济、安全的新技术。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城市道路 软粘土地基处理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 收缩变形 挤出变形 固结 工后沉降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志平 温馨 +3 位作者 张勋 王瑞 张亚国 穆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6-388,共13页
海绵城市作为城市雨洪管理、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手段,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灾害问题突出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具有现实意义。为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通过梳理黄土水分入渗规律、湿陷机理及湿陷性黄土地区海... 海绵城市作为城市雨洪管理、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手段,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灾害问题突出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具有现实意义。为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通过梳理黄土水分入渗规律、湿陷机理及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趋势和不足,总结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安全有效推进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旺盛但科技支撑薄弱;海绵设施“渗、滞、蓄”功能需求与黄土的水敏性和湿陷性矛盾突出;海绵城市建设冒进式开发与总体供给不足,规划水平有待提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高海绵城市开发质量,当前面对的挑战体现在:差异化地层条件、渗流边界和应用场景下湿陷性黄土场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套技术研发;湿陷性黄土场地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估理论构建;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方法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城市洪涝 城镇化 海绵城市 雨水入渗 湿陷变形 风险防控 问题和挑战
下载PDF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内力与变形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毛巨省 唐筱慧 +6 位作者 高涛 李涛 秦杏春 贺维庚 陈新焱 高立新 池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给出了森公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和变形监测方案,对基坑变形规律进行了现场监测研究,重点对基坑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和钢支撑的轴力变化进行了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反映围护结构的顶部变形情况,能直接反映围护结构的变形特性,是... 给出了森公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和变形监测方案,对基坑变形规律进行了现场监测研究,重点对基坑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和钢支撑的轴力变化进行了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反映围护结构的顶部变形情况,能直接反映围护结构的变形特性,是评价围护结构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有钢支撑作用的情况下,围护桩变形最大的部位位于距桩顶2/3基坑开挖深度处;钢支撑轴力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加,其大小变化与开挖方式、开挖速度以及天气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铁 深基坑 变形监测
下载PDF
不同pH水环境下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信贵 易念平 吴恒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248,共7页
涉及水土化学作用的研究,以往更多关注水土作用的极限状态———污染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略处在常态,即常温、常压、缓变异的水化学环境中的城市区域土体稳定性研究,在这种环境中,影响土体稳定的要素———土体细观结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涉及水土化学作用的研究,以往更多关注水土作用的极限状态———污染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略处在常态,即常温、常压、缓变异的水化学环境中的城市区域土体稳定性研究,在这种环境中,影响土体稳定的要素———土体细观结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对地面沉降、土洞等宏观现象的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在常态水环境下,土结构的破裂面并不是通过颗粒本身,而是通过颗粒、颗粒集合体与集合体之间粒间连接结。从化学作用角度侧重分析水土作用中的化学作用,通过土细观结构这个桥梁进行水土化学相互作用分析,针对不同pH水环境下土的宏观变形过程进行试验,展示了土体宏观变形特性,证实了土的细观结构是水土化学作用发生与发展的“平台”和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 地下水变异 水土化学作用 土的细观结构 土体变形 模拟试验
下载PDF
城市隧道近接建筑施工的相互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辉 蒋成 +1 位作者 郑朋强 李楠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2,49,共7页
为研究城市隧道近接建筑施工的相互影响规律,采用ABAQUS软件的动态模拟分析方法,自行编程建立能够改变隧道与建筑相对位置的参数化模型,分析相对位置(l,θ)的变化对新建隧道和近接建筑物的变形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离建筑物底部较近的隧... 为研究城市隧道近接建筑施工的相互影响规律,采用ABAQUS软件的动态模拟分析方法,自行编程建立能够改变隧道与建筑相对位置的参数化模型,分析相对位置(l,θ)的变化对新建隧道和近接建筑物的变形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离建筑物底部较近的隧道受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影响较大,在影响隧道变形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随着距离增大,地基附加应力的影响逐渐减小,隧道的变形逐渐趋于一致;当θ一定时,建筑物A点水平和竖向位移随着距离(l)的增大逐渐减小,当θ较小时,位移变化率较小,而当θ较大时,位移变化率则较大;编制基于Matlab—ABAQUS的隧道变形有限元模拟定位程序,采用二次函数对既有建筑对邻近隧道稳定性影响的临界线进行拟合,得到对应的拟合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拟 城市隧道 相互影响 近接建筑 变形
下载PDF
钻孔桩和高压旋喷桩在城市河道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袁晓渊 司黎晶 王子凯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0年第12期48-52,共5页
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建筑物基坑的开挖往往需要降低地下水位,如何避免基坑开挖和地下水位下降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是一个常见的工程问题。丹阳开发区水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采用密排钻孔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桩解决深基坑支护渗水和透水问题... 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建筑物基坑的开挖往往需要降低地下水位,如何避免基坑开挖和地下水位下降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是一个常见的工程问题。丹阳开发区水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采用密排钻孔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桩解决深基坑支护渗水和透水问题,减小基坑周围土体变形,从而降低工程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可供类似城市河道深基坑支护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深基坑支护 沉降变形 止水帷幕
下载PDF
城市桥梁变形监测方案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申冠鹏 袁辉明 《山西建筑》 2010年第9期322-324,共3页
提出依据定期检测的结果,指导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确定监测网的布设、周期、精度以及控制指标等内容,总结了变形监测的实施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供目前广泛开展的城市桥梁运营管理参考借鉴。
关键词 城市桥梁 变形监测 方案设计 实施
下载PDF
浅埋暗挖地下通道软土地层变形规律及预加固措施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俊 梅志荣 +1 位作者 傅立磊 陈永照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5,68,共5页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在不采取预加固措施时厦门嘉禾园湖光路暗挖地下通道的施工过程。结果表明:深度越深地层沉降槽宽度越小,最大沉降值越大;掌子面通过后,地层水平位移曲线开始出现鼓包现象,从拱顶到通道底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在不采取预加固措施时厦门嘉禾园湖光路暗挖地下通道的施工过程。结果表明:深度越深地层沉降槽宽度越小,最大沉降值越大;掌子面通过后,地层水平位移曲线开始出现鼓包现象,从拱顶到通道底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通道侧墙中部靠上的位置;掌子面挤出位移呈现"四周小,中间大"的特征,最大位移出现在掌子面中心。据此提出高压旋喷桩结合长管棚预加固方案。经现场监测,该预加固方案控制地层变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预加固措施 数值计算 变形规律 浅埋暗挖隧道
下载PDF
武汉市中心城区地表形变与洪涝灾害防治新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萍 张双喜 +3 位作者 周吕 李庆隆 肖家豪 蔡剑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5-1024,共10页
武汉市2013年和2016年的城市洪涝暴露了城市基础设施应对洪涝灾害的严重不足。水面锐减导致传统的抽排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如果利用土壤的水容能力,既可以资源化雨洪利用,又能改善土壤圈生态,将是一种新的城市防洪方向,为此,查明... 武汉市2013年和2016年的城市洪涝暴露了城市基础设施应对洪涝灾害的严重不足。水面锐减导致传统的抽排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如果利用土壤的水容能力,既可以资源化雨洪利用,又能改善土壤圈生态,将是一种新的城市防洪方向,为此,查明城市地表形变规律和土壤非饱和信息至关重要。基于2015-04—2016-04 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和110个基准点信息,获得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数据,与长江水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水面变化与地表形变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地面上升达到18 mm/a,主要是土壤水的物理化学膨胀作用,指示了土壤的不饱和状态,其潜在的防洪能力远大于其他方法。另外,城市地面上升呈现带状分布,也指示了雨水的径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INSAR 地表形变 地面抬升 地面沉降
原文传递
城市区域高分辨率线阵CCD卫星影像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胜 张锐 +2 位作者 姜挺 江刚武 王鑫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8,133,共5页
针对存在高大建筑物的城市区域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成像模拟问题,利用3D模型作为模拟数据源,从线阵CCD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成像方式及特点出发,综合考虑成像时的几何变形因素影响,按照线中心投影方式对卫星遥感器进行成像模拟。最后通过实... 针对存在高大建筑物的城市区域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成像模拟问题,利用3D模型作为模拟数据源,从线阵CCD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成像方式及特点出发,综合考虑成像时的几何变形因素影响,按照线中心投影方式对卫星遥感器进行成像模拟。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并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像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模拟 线中心投影 城市区域 3D模型 变形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变形的城市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贺志勇 申冠鹏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76,共5页
国内外不断发生的桥梁跨塌事故,引起人们对桥梁健康监测的日益重视。大跨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通常大而全且成本高昂,探索研究适合城市桥梁的健康监测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某城市桥梁的变形监测和定期检测,尝试提... 国内外不断发生的桥梁跨塌事故,引起人们对桥梁健康监测的日益重视。大跨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通常大而全且成本高昂,探索研究适合城市桥梁的健康监测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某城市桥梁的变形监测和定期检测,尝试提出基于变形的城市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工程实践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投资少,能及时进行桥梁安全与预警,可供目前广泛开展的城市桥梁健康状态评估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桥梁 运营安全 变形监测 健康监测
下载PDF
DInSAR+倾斜摄影应用于形变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强 《测绘工程》 CSCD 2020年第6期37-43,共7页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需要用DInSAR+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城市大地形变测量。应用DInSAR及改进的沉降监测技术取得H市两个时间段地面形变监测成果后,经精密水准测量检验,证实结果可靠。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不断进步,经大量实践,已成为城市形...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需要用DInSAR+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城市大地形变测量。应用DInSAR及改进的沉降监测技术取得H市两个时间段地面形变监测成果后,经精密水准测量检验,证实结果可靠。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不断进步,经大量实践,已成为城市形变监测的又一选择。应用DInSAR+倾斜摄影进行城市形变监测,打破了传统形变测量的手段和理念,实现与基础成果的全景比对或相同点位真三维对比,亦可对城市的点、面、体,局部或全方位进行形变监测,监测成果可互为验证。文中并对试点区使用设备、技术标准、作业方法等进行了设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倾斜摄影 城市形变 监测方法
下载PDF
软土地区多井降水与回灌条件下的土层沉降特征研究
15
作者 肖玉兰 《铁道勘察》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为研究软土地区车站基坑降水与回灌引起的土体沉降及土层变形特征,结合上海市域铁路示范区线水乡客厅站抽水试验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土体在抽水及回灌作用下的水位变化与土层沉降特征,研究表明,(1)抽水过程中,含水层中上部和上部弱透水层... 为研究软土地区车站基坑降水与回灌引起的土体沉降及土层变形特征,结合上海市域铁路示范区线水乡客厅站抽水试验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土体在抽水及回灌作用下的水位变化与土层沉降特征,研究表明,(1)抽水过程中,含水层中上部和上部弱透水层中产生的沉降明显大于抽水含水层下部土层产生的沉降;停止抽水和回灌过程中,抽水含水层中上部和上部弱透水层中产生的回弹明显大于抽水含水层下部土层。(2)抽水期间,地面沉降距离抽水中心愈近,沉降值愈大,远离抽水中心,地面沉降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回灌引起的地面回弹与抽水沉降的影响规律并不相同;(3)土层间变形量和含水体层厚和层间岩土体性质密切相关,回弹模量大且层厚大的土层较回弹模量小,且层厚小的土层回弹性效率高,各含水体均存在非线性回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软土地区 抽水 回灌 地面沉降 土体变形
下载PDF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沉降变形监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彤桐 王丕祥 《森林工程》 2016年第6期89-92,共4页
城市道路大面积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常采用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为了控制施工安全和质量,需要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在所有的监测项目中,地基沉降变形是最重要的一个监测项目.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表明,加载期软土地基沉降速率较快,其沉降量... 城市道路大面积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常采用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为了控制施工安全和质量,需要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在所有的监测项目中,地基沉降变形是最重要的一个监测项目.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表明,加载期软土地基沉降速率较快,其沉降量可达总沉降量的50%以上,预压期沉降过程曲线表现出逐渐收敛的过程;根据两监测断面显示的数据可知,要达到卸载条件,超载预压期至少要在10-12月以上,软土层厚度越大,预压期越长;推测出软基工后沉降、固结度、连续两个月的沉降量同时满足设计要求时,再进行卸载,更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研究成果可为本区域软土地基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软土地基 沉降变形 堆载预压期 工后沉降
下载PDF
泥水平衡盾构隧道下穿海河引起河底沉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学武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54,共4页
以天津地下直径线泥水平衡盾构隧道下穿海河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河底加固前后盾构隧道下穿海河引起的沉降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下穿海河过程中隧道上覆土层沉降沿横向近似呈正态分布,盾构施工横... 以天津地下直径线泥水平衡盾构隧道下穿海河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河底加固前后盾构隧道下穿海河引起的沉降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下穿海河过程中隧道上覆土层沉降沿横向近似呈正态分布,盾构施工横向影响范围为30 m;隧道上覆土层沿纵向的沉降可划分为盾构接近、盾构下穿和盾构离开3个阶段;河底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上覆土层的沉降。现场实施效果表明该注浆加固措施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铁 沉降规律 数值计算 泥水平衡盾构 地表变形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对地铁沿线地表沉降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轲 赵俊三 李坤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5期62-66,共5页
为探究时序InSAR技术对地铁沿线地表的沉降监测方法的适用性,以昆明地铁三号线和六号线为例,基于30景覆盖昆明大市的sentinel-1数据,应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对地铁地表沿线500 m范围的区域进行沉降监测,对形变量大于1 mm/y的沉降... 为探究时序InSAR技术对地铁沿线地表的沉降监测方法的适用性,以昆明地铁三号线和六号线为例,基于30景覆盖昆明大市的sentinel-1数据,应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对地铁地表沿线500 m范围的区域进行沉降监测,对形变量大于1 mm/y的沉降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种技术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时序InSAR技术都可以很好的表现地铁沿线地表沉降在空间上的分布,可对已竣工完成正在运营的地铁进行高时间密度的监测分析,对地铁线路及其周边设施的运营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城市地表 形变监测 Sentinel-1
下载PDF
过街地道矩形顶管施工变形监测分析及预防措施探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池玉宇 杨益平 +1 位作者 许自立 陈丽丽 《工程质量》 2020年第8期40-45,共6页
矩形顶管技术具有埋深浅、不中断路面交通、避免地下管线迁建、噪音小、环境污染少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广泛应用。论文结合沿海城市宁波首条矩形顶管过街地道——宁波大学西校区人行过街地道施工实例,对其顶管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监测数... 矩形顶管技术具有埋深浅、不中断路面交通、避免地下管线迁建、噪音小、环境污染少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广泛应用。论文结合沿海城市宁波首条矩形顶管过街地道——宁波大学西校区人行过街地道施工实例,对其顶管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地表变化规律,验证预防变形措施的有效性,为同类型工程技术的开展和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矩形顶管 变形规律 预防措施
下载PDF
Multi-temporal InSAR for Urban Deformation Monitoring:Progress and Challenges 被引量:2
20
作者 WU Songbo LE Yongyao +1 位作者 ZHANG Lei DING Xiaoli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7-294,共18页
Multi-tempor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MT-InSAR)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Earth observation techniques, especially useful for measuring highly detailed ground deformation over large ground areas. M... Multi-tempor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MT-InSAR)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Earth observation techniques, especially useful for measuring highly detailed ground deformation over large ground areas. Much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apply MT-InSAR to monitor ground and infrastructure deformation in urban areas related to land reclamation,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groundwater extrac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and identifies challenges in applying the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inconsistency in coherent point identification when different approaches are used, the reliability issue in parameter estimation, difficulty in accurate geolocation of measured points, the one-dimensional line-of-sight nature of InSAR measurements, the inability of making complete measurements over an area due to geometric distortions, especially the shadowing effects, the challenges in processing large SAR datasets, the decrease of the number of coherent point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ength of SAR time series, and the difficulty in quality control of MT-InSAR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ULTI-TEMPORAL INS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