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集聚区的演化过程 被引量:28
1
作者 顾朝林 庞海峰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6,共5页
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城市集聚区空间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城市人口分布Kernel密度对中国城市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中国城市集聚区自1949年的京津、辽中和长三角3个城市集聚区开始发育,到2003年其空间格局已形成&qu... 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城市集聚区空间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城市人口分布Kernel密度对中国城市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中国城市集聚区自1949年的京津、辽中和长三角3个城市集聚区开始发育,到2003年其空间格局已形成"长三角—山东半岛—苏鲁皖边界"、"京津冀—中原—晋中"和珠三角等三大城市连绵区、11个城市集聚区和9个城市集聚发育区。从中国城市密集区的空间演变过程可以推测,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发育新的城市集聚区的可能性和数量都较为有限,城市密集区的演变趋势主要表现为:原有处于发育阶段的城市集聚区的进一步形成;原有城市密集区之间通过空间拓展出现空间衔接,并形成地域范围更大的城市连绵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集聚区 城市连绵带 演化过程 客讷尔(Kerael)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 被引量:189
2
作者 方创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25-1034,共10页
通过对中国城市群识别标准与现状格局的基本判断,提出了城市群形成发育的现状格局是由15个达到发育标准的城市群和8个未达到发育标准的城市群组成的"15+8"的空间格局,分析了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呈现出的高密度集聚、高速度... 通过对中国城市群识别标准与现状格局的基本判断,提出了城市群形成发育的现状格局是由15个达到发育标准的城市群和8个未达到发育标准的城市群组成的"15+8"的空间格局,分析了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呈现出的高密度集聚、高速度成长、高强度运转的"三高"特点,认为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存在"四低"问题(发育程度低,投入产出效率低,紧凑度低,资源环境保障程度低)、"四争"问题(不顾条件盲目跟风争相纳入国家战略、争建国家试验区,不顾红线争相扩权强势、引发大规模的变相圈地造城运动,不顾深度合作争相重复建设、出现徒有虚名的高度一体化,不顾资源环境承载力争相提出高目标、滋生区域剥夺行为)、"四过"问题(过多的政府主导与行政干预、过高的发展前景估计、过密的集聚负效应和过大的发展差距)和"五缺失"问题(缺失统一的城市群识别标准、缺失规范的统计数据、缺失明确的归口管理机关、缺失公认的规划编制办法与执业制度、缺失权威的城市群规划法律地位);进而提出了中国城市群的总体发展战略与建设目标,认为未来中国城市群将形成由23大城市群、6大城市群集聚区和"π"字型城市群连绵带组成的国家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最后提出了城市群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与对策建议。建议组建国家级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和地方级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机制和公共财政储备制度;修订《城乡规划法》或出台《区域规划法》,增补城市群规划的内容,制定城市群合作公约,出台《城市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城市群规划实施管理条例》,建立城市群规划执业制度;出台城市群规划技术导则,引导城市群科学规划,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依托快速国土轴,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的7918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群形成发育 城市群新特点 城市群新问题 城市群新格局 城市群发育新趋向 中国
下载PDF
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2
3
作者 林先扬 陈忠暖 蔡国田 《热带地理》 2003年第1期44-49,共6页
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它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级性现象,是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当今城市群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家持续... 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它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级性现象,是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当今城市群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家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城市群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它的研究与探索是城市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它有助于人们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把握城市的发展。文中简要回顾了国外城市群研究阶段与主要成果与观点,着重对我国城市群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进一步探讨了城市群研究的新趋向,以利于推动我国城市群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化 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
下载PDF
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关联网络演进——以我国20世纪90年代城际铁路客流为例 被引量:100
4
作者 戴特奇 金凤君 王姣娥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9,共10页
我国城市群在铁路客流空间相互作用的层次上所体现的空间分布和网络结构演化体现了城市群的重要方面。通过对1991和2000年我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间铁路客流的经验性研究发现,城际铁路客流不但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而且各个主要城... 我国城市群在铁路客流空间相互作用的层次上所体现的空间分布和网络结构演化体现了城市群的重要方面。通过对1991和2000年我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间铁路客流的经验性研究发现,城际铁路客流不但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而且各个主要城市群的铁路客流衰减变化规律及其网络结构有所不同,应用重力模型等方法不能较好地刻画这一变化。本研究借助“轴-辐”理念进一步从网络关联的角度考察了我国1990年代铁路客流变化,发现存在明显的区域重组、中心极化和空间关联升级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所体现的城市群结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流 空间相互作用 城市群
下载PDF
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被引量:57
5
作者 薛东前 王传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102,共8页
城市群演化包含了诸多内容 ,如人口、产业、城市类型、城市职能等 ,而空间过程是最直接、最综合的表现。文章从城市群体结构、城市群空间、城市土地利用三方面 ,分析了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 ,研究了其演化的动力机制 ,描述了其基本特征... 城市群演化包含了诸多内容 ,如人口、产业、城市类型、城市职能等 ,而空间过程是最直接、最综合的表现。文章从城市群体结构、城市群空间、城市土地利用三方面 ,分析了城市群演化的空间过程 ,研究了其演化的动力机制 ,描述了其基本特征和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群体结构 城市群空间 土地利用 人口 产业 动力机制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7
6
作者 刘叶 刘伯凡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8,共13页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制造业依旧呈现疲软状态。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破除制造业的发展困境,成为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城市群"为空间研究范畴,构建了产业协...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制造业依旧呈现疲软状态。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破除制造业的发展困境,成为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城市群"为空间研究范畴,构建了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生产效率间的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并利用我国22个城市群2003—2011年的相关数据,检验了城市群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显示:(1)面向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产生了正向影响;(2)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的改进,是面向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途径;(3)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不同城市群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本文认为,加强城市群(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结构调整以及地方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推动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改善制造业企业组织管理效率,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效率等,是提升当前中国制造业效率的有效途径。此外,鉴于不同城市群内产业协同集聚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拥有较多技术先进企业的城市群,应注重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而拥有较多技术落后企业的城市群,应更加注重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 协同集聚 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77
7
作者 李学鑫 苗长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8,122,共5页
城市群是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科学地测量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与分工的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相似系数法和区位法等传统度量方法的不足,首次提出了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区位... 城市群是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科学地测量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与分工的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相似系数法和区位法等传统度量方法的不足,首次提出了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区域产业结构,不仅可以测度两地区产业结构的总体相似程度,而且还能反映地区产业的专业化、比较优势和区域分工的程度,可以定量地测度两地区产业的总体相似性,两地区不同产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 产业结构与分工 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83
8
作者 欧阳晓 朱翔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1-588,共18页
认识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特征、扩张质量及景观生态效应等综合信息将有助于城市群空间高质量发展规划与决策。选取10个不同发育等级的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城市用地扩张强度指数、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差异指数、景观扩张指数、景观... 认识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特征、扩张质量及景观生态效应等综合信息将有助于城市群空间高质量发展规划与决策。选取10个不同发育等级的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城市用地扩张强度指数、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差异指数、景观扩张指数、景观格局指数,分析1990-2015年期间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时空特征及景观生态效应,并构建人口、经济与城市用地协同发展指数,据此分析城市用地扩张中"人-地"关系协同程度。结果表明:①1990-2015年,各个城市群城市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建成区的范围不断扩大,扩张强度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在2010年之前成熟型城市群的扩张强度最高,2010年之后培育型城市群成为扩张强度最高的类型。②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总体上呈现不均衡布局的趋势,高速扩张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从全国视角来看,东部高于中、西、东北部,整体城市群快速扩张的中心由东向西移动。③城市群城市用地空间扩张模式表现出边缘式和飞地式两种空间扩张模式并存,不同发育等级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成熟型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其他两种类型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初具雏形或尚未形成。④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吞没"了郊区和农村地区,破碎化程度、形状的复杂程度较高,景观格局表现出不稳定。⑤城市群"人口-土地"协同程度逐步增强,"经济-土地"协同程度整体较高,整体上表现出城市用地扩张质量有所提升。新时期城市群城市用地应严格控制扩张规模,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促进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均衡发展,为城市群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用地扩张 人地协同 景观生态效应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与城市群产业发展 被引量:79
9
作者 吴福象 沈浩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2,159,共7页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为此"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通过要素空间集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例,解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以人...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为此"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通过要素空间集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例,解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提高了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在要素集聚和分散的自由流动中城市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最终实现不同层级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建中,应发挥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双向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创新要素 空间集聚 城市群 产业分工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3
10
作者 张浩然 衣保中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115,共7页
合理有序的空间组织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源泉,也是当前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00-2009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位序规模法则、首位度系统考察了城市群空间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 合理有序的空间组织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源泉,也是当前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00-2009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位序规模法则、首位度系统考察了城市群空间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市群规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影响因素后,单中心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在城市群规模较小时尤为明显。这意味着我国城市等级分布差异仍然较小,呈现核心城市偏小,中小城市偏大的扁平化特征。因而,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能够降低交通成本和资源消耗,形成更加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加紧密的产业、技术关联,是促进城市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4
11
作者 宋吉涛 方创琳 宋敦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11-1325,共15页
应用中心地理论,引入中心性指数和分形网络维数等方法以及GIS格网化技术,按照交通原则,即K=4作为参照系,采用2004年基础数据,对由160个地级市和700多个县级市构成的28个城市群及其空间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①中心性指... 应用中心地理论,引入中心性指数和分形网络维数等方法以及GIS格网化技术,按照交通原则,即K=4作为参照系,采用2004年基础数据,对由160个地级市和700多个县级市构成的28个城市群及其空间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①中心性指数越大的城市群,其空间结构稳定性越强;②中心性指数越大,与中心地结构相似性程度越高,空间稳定性越强;③网络维数越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越强;④点列数越长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越强;⑤依据中心性指数大小,可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单核分割型、单核偏离型、单核集中型、双核平衡型和双核偏离型共5大类型;⑥根据半升梯形模糊隶属度函数模拟结果,将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划分为强稳定型、较强稳定型、中等稳定型、弱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共5个等级;⑦根据不同等级的城市群个数,认为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本文最后提出了技术应用、参数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地理论 城市群 中心性指数 网络维数 空间稳定性指数 中国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演化 被引量:72
12
作者 陈浩 陆林 郑嬗婷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27-1437,共11页
旅游地发展演化的研究可以理清旅游地发展的脉络,寻求旅游地发展的内在规律。文章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选取1980、1987、1999、2008年4个时间断面,选取节点发展和交通连接两项指标加以体现城... 旅游地发展演化的研究可以理清旅游地发展的脉络,寻求旅游地发展的内在规律。文章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选取1980、1987、1999、2008年4个时间断面,选取节点发展和交通连接两项指标加以体现城市群旅游空间发展演化过程,以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业绩反映城市节点的发展演化,以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公路交通连接反映城市之间连接的演化。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业绩模型,反映城市旅游节点的发展状况,通过公路交通可达性、公路交通运量的演化反映珠三角区域的城际公路交通连接的演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最主要体现在从以广州为中心的单极格局转化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两级格局,珠三角各城市旅游业均取得了高速发展,城际公路交通连接效率和总体运行能力大大提高。但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存在不平衡性,珠江口东西两岸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港澳珠跨海大桥的修建及以广州为中心的城际轨道交通的建成,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区域空间网络体系将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旅游空间格局 演化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城市群、“圈层”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3
13
作者 张亚斌 黄吉林 曾铮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5-52,共8页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心城市的出现、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区域“圈层”经济形态演变的研究,本文将一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涉及的“微观主体”、“中观层面”和“宏观整体”融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得出如下结论:一...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心城市的出现、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区域“圈层”经济形态演变的研究,本文将一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涉及的“微观主体”、“中观层面”和“宏观整体”融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得出如下结论:一国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应在区域“圈层”经济内部实现产业企业的合理转移、分工和技术扩散来提升“圈层”经济内部产业结构,再通过产业在全国不同区域的合理布局实现不同“圈层”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协同升级,并最终达到提升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圈层”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地理学
原文传递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方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61
14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0-666,共7页
以城市综合实力代替城市人口或城市经济总量,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传统的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得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并对引力模型本身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城市群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内部存在密切的生产要素流,... 以城市综合实力代替城市人口或城市经济总量,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传统的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得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并对引力模型本身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城市群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内部存在密切的生产要素流,进一步得出了基于要素流分析法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最后,综合这两种界定方法,得出了理论上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并与政府划定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进行对比,发现政府划定的城市群空间范围要大于理论计算的城市群空间范围。考虑到城市群的地域邻近性特征,以及政府对城市群发展的推动作用,对长株潭城市群中远期的空间范围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引力模型 要素流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政策影响过程与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61
15
作者 方创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64,共8页
中国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城市群的真正形成与发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历经80年代的发育萌芽阶段、90年代快速成长阶段和21世纪前10 a的持续发展阶段,共三大阶段。城市群形成发育带有... 中国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城市群的真正形成与发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历经80年代的发育萌芽阶段、90年代快速成长阶段和21世纪前10 a的持续发展阶段,共三大阶段。城市群形成发育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性,主要是国家及地方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发挥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性和重点区域发展政策的倾向性两大方面。具体表现为,"六五"计划提出地区域协作和经济区政策开启了中国城市群建设的序幕,"七五"计划提出地三级经济区网络政策搭建了中国城市群建设的初步框架"八五"计划提出地横向联合与城乡统筹政策注入了中国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内容"九五"计划提出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推动了中国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发育"十五"计划实施地城镇化战略指明了中国城市群建设的基本方向"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态,奠定了中国城市群建设的空间格局。与此同时,针对处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发育程度的城市群,国家相继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无数项差异化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城市群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形成发育 政策影响过程 实施效果评价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60
16
作者 方创琳 张国友 薛德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98-2908,共11页
中国城市群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核心区与碳中和的责任区,科技创新驱动对实现城市群的上述主体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中国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 中国城市群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核心区与碳中和的责任区,科技创新驱动对实现城市群的上述主体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中国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并逐步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这一问题,在第23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期间,以"科技创新驱动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与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崛起"为主题,专门设立了"区域协同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城市群发展论坛",通过应邀的国内外50多位有关城市群及科技协同创新知名专家的系统研讨,普遍认为:全球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21世纪的中国新时代,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但城市群发展及规划实施中存在着一系列现实问题不容忽视,未来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把建设创新驱动的智慧型、碳中和型、双循环型和城乡融合型城市群作为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进一步创新研究工作机制,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逐步把中国城市群建成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世界级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驱动 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协同创新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6
17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曾菊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4,共9页
本文根据2003-2011年中国22个城市群城市化"投入"与"产出"数据,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度各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和城市化全要素生产率;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本文根据2003-2011年中国22个城市群城市化"投入"与"产出"数据,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度各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和城市化全要素生产率;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忽略污染排放的城市化效率测度往往会高估城市化的真实效率水平;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总体偏低,主要成因是要素资源投入冗余和污染排放过量;22个城市群在城市化效率水平、效率损失来源及城市化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城市群城市化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长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改善的推动;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对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必须坚持生态城市化理念,充分考量资源约束和环境消耗,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不断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劳动地域合理分工和产业转型升级;重视创新环境培育,提高城市群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差异化的城市化效率提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化 效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城市群的国家级新区区位选择 被引量:56
18
作者 彭建 魏海 +2 位作者 李贵才 陈昕 袁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4,共12页
作为推进区域社会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级新区建设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重要实践;而开展国家级新区区位选择的研究,则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考虑到城市群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引... 作为推进区域社会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级新区建设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重要实践;而开展国家级新区区位选择的研究,则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考虑到城市群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及其对新区建设的基础支撑,以中国现有的23个大城市群为评价对象,构建了国家级新区区位选择的"发展战略导向+建设支撑条件(1+4)"评估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区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就新区建设支撑条件而言,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珠江三角洲、成渝、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海峡西岸、武汉、江淮、中原、呼包鄂、哈大长等城市群地区支撑能力较优;而综合考虑国家区域开发战略导向及其建设支撑条件,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珠江三角洲、成渝,以及辽东半岛、关中、海峡西岸、山东半岛、中原、兰白西、黔中等城市群综合区位最佳,且在基础条件最为优越的城市群可支撑建设1~2个不同功能的国家级新区。而相关评估结果同现有国家级新区分布格局基本吻合,则在一定程度上例证了国家级新区区位选择评估框架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城市群 区位选择 发展战略导向 建设支撑条件
原文传递
区域一体化促进了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52
19
作者 张跃 刘莉 黄帅金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72,共10页
在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形式,如何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促进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区域合作机制视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 在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形式,如何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促进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区域合作机制视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对其异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区域一体化提高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检验表明,区域一体化促进了长三角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且这种促进效应在原位城市要大于新进城市。机制检验表明,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市场整合机制、产业结构升级机制促进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经济联系机制的作用则存在区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特征及其分析 被引量:41
20
作者 林先扬 陈忠暖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83,共5页
城市群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地位和分工状况,体现着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城市群的职能特征是对城市群职能的综合概括,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群的发展状态。笔者运用Morre回归分析法原理和因子分... 城市群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地位和分工状况,体现着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城市群的职能特征是对城市群职能的综合概括,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群的发展状态。笔者运用Morre回归分析法原理和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职能主因子的解析,将它们的职能特征分别归结为:行政中枢和教育文化福利事业职能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主要的职能,科研技术和社会服务职能、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金融职能是其比较突出的职能;制造业职能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最主要职能,物流与交通枢纽职能,商业贸易职能、科教文化事业职能是其比较突出的职能。笔者围绕它们职能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差异,同时从它们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历史基础、文化传统、形成机制以及发展状况等方面展开成因分析。最后,讨论了它们的职能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城市群 职能特征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