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城市美学理论的城市微空间设计研究
1
作者 钟亚雄 罗奇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9期60-62,共3页
随着城市更新时代的来临,高品质、高质量空间成为人们的新需求。城市微空间是与城市居民联系最密切的小型公共空间,对于提高城市空间品质与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城市美学为理论指导,归纳总结城市微空间设计要素,结合南昌市贺龙... 随着城市更新时代的来临,高品质、高质量空间成为人们的新需求。城市微空间是与城市居民联系最密切的小型公共空间,对于提高城市空间品质与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城市美学为理论指导,归纳总结城市微空间设计要素,结合南昌市贺龙指挥部旧址旁的DH02地块微空间设计,提出城市微空间设计策略,进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美学 城市微空间 设计要素
下载PDF
乡土绘画与城市日常生活的审美救赎
2
作者 文静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第4期99-103,140,共6页
乡土绘画的写实主义、表现主义、风情化和地域化发展脉络是和城市审美变迁紧密相连的,对审美主体性的重视,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和文化多元化造成的审美“疏离”,让乡土绘画面临着多重困境。在这样的语境下,乡土绘画仍然以精神的“乌托邦... 乡土绘画的写实主义、表现主义、风情化和地域化发展脉络是和城市审美变迁紧密相连的,对审美主体性的重视,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和文化多元化造成的审美“疏离”,让乡土绘画面临着多重困境。在这样的语境下,乡土绘画仍然以精神的“乌托邦”和“乡愁”景象的虚拟再现来满足着都市大众的精神世界。面对“伪乡土论”和“乡土终结论”,乡土绘画仍然以不断地探索坚守着城市的救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绘画 城市审美 现代性 乌托邦 审美救赎
下载PDF
“扬州”叙事:亦俗亦雅的城市审美风貌
3
作者 周晓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1-65,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扬州叙事呈现出亦俗亦雅的城市审美风貌,雅为先声,俗为主调。以俗为美主要表现为讴歌世俗生活,张扬物质欲望,肯定个人诉求,彰显大众娱乐精神;以雅为美则主要体现为依托扬州城建构精神之旅的文化平台,在对历史的回溯中完... 中国古代文学的扬州叙事呈现出亦俗亦雅的城市审美风貌,雅为先声,俗为主调。以俗为美主要表现为讴歌世俗生活,张扬物质欲望,肯定个人诉求,彰显大众娱乐精神;以雅为美则主要体现为依托扬州城建构精神之旅的文化平台,在对历史的回溯中完成对现实的指认与批判,以沉重的社会人世的沧桑之感和无限悲哀的历史兴亡之叹取代个体放浪形骸的快意以及对人生享乐的追逐。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审美传统以及创作主体的心理需求,共同铸就扬州叙事亦俗亦雅的城市审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叙事 雅俗 城市审美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美育的特色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创新——基于重庆市渝中区“都市文化艺术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5
4
作者 颜婷婷 毕小君 《教师教育学报》 2021年第3期81-89,共9页
学校美育是提高审美、化育心灵的主要途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学校美育是提高审美、化育心灵的主要途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当前学校美育仍然面临重智育轻美育、师资力量薄弱、美育形式单调等问题。重庆市渝中区作为学校美育实验区,对美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了一条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地域文化特色和实践推广价值的美育途径,即:坚持时代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合的校本美育课程理念,打造综合美育课程特色——将课程与活动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开展"学校型"大型艺术活动,突出综合性;注重组织"社会型"大型艺术活动,形成国内外审美互动、艺术家传帮带、生活体验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家校融合、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良好局面;搭建跨界艺术活动平台,在实践劳作、艺术鉴赏、文艺展演中探寻"美"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地中小学校要根据新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自身所在的地域环境来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以"大美育、大课堂、大教学"理念探索创新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学校美育 艺术课程设计 综合美育课程 教学模式创新 都市美育
下载PDF
城市审美经验的缺失:“他者”视阈下的当代城市诗歌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玉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16,共6页
多数农民工诗人与部分都市文化人在城市诗歌创作时,采用"背对城市"的书写态势,以"局外人"的身份和"他者"的眼光去审视城市的发展,进而抒写复杂而痛苦的都市体验,城市所具有的独特审美特征与价值在相当程... 多数农民工诗人与部分都市文化人在城市诗歌创作时,采用"背对城市"的书写态势,以"局外人"的身份和"他者"的眼光去审视城市的发展,进而抒写复杂而痛苦的都市体验,城市所具有的独特审美特征与价值在相当程度上被忽略。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当是创作者、读者以及诗歌评论者的城市审美经验的缺失,而这种缺失又给相应的文学审美创造活动带来了明显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诗歌 城市审美经验 背对城市 “他者”视阈
下载PDF
论都市与中国现代都市文学
6
作者 左怀建 肖鸣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21-424,448,共5页
广义的都市指人口多的大城市,它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首都,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狭义的都市则指现代性特强的大城市,它只能是世界现代性发展充分成熟时期的产物。现代都市文学就是具有现代都市审美意识的文学,现代... 广义的都市指人口多的大城市,它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首都,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狭义的都市则指现代性特强的大城市,它只能是世界现代性发展充分成熟时期的产物。现代都市文学就是具有现代都市审美意识的文学,现代都市审美意识是对现代都市及其人生的审美反映,带有去乡村化审美、去庸常道德化审美、去恶名化审美的特点。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产生,可以分为通俗都市文学、高雅都市文学和雅俗互动互融都市文学三种基本类型。由于中国的现代性发展并不成熟,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成就相对较小,且始终处于现代中国文学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现代都市 现代都市审美意识 中国现代都市文学
下载PDF
当代电视发展视角的都市审美文化及其世俗化特征
7
作者 毕京贞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11期75-79,共5页
在当代特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审美文化,尤其以都市审美文化为代表,开始了从理想主义向世俗化的转变。以电视这一当代重要媒介的发展为视角,从电视剧、电视娱乐节目、电视广告和电视的技术优势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都市审美文化世俗... 在当代特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审美文化,尤其以都市审美文化为代表,开始了从理想主义向世俗化的转变。以电视这一当代重要媒介的发展为视角,从电视剧、电视娱乐节目、电视广告和电视的技术优势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都市审美文化世俗化特征的具体表现,从而对我国审美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审美文化 世俗化 电视媒介
下载PDF
生态学意义上的城市审美观照
8
作者 陈清硕 《中国名城》 2014年第12期4-8,共5页
城市是社会生活的物质载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此城市美是构成社会美的主体部分。城市学从生态学中吸收营养,提出只有按照生态学原理对城市进行设计和管理,才能把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已成... 城市是社会生活的物质载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此城市美是构成社会美的主体部分。城市学从生态学中吸收营养,提出只有按照生态学原理对城市进行设计和管理,才能把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生态城市美和生态城市相伴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美 生态城市审 宜居城市
下载PDF
当前中国城市审美主体的发展状况
9
作者 戚常庆 陈朋 《山西建筑》 2006年第21期29-30,共2页
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当前中国城市审美主体的基本组成,分析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城市美产生的影响,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 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当前中国城市审美主体的基本组成,分析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城市美产生的影响,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美学 城市审美主体 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