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尾矿污染特征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彪 张晓文 +3 位作者 李密 唐东山 吕俊文 谭文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2,共5页
近年来,随着核工业的不断发展,核燃料需求量不断增长,铀矿开采产生的铀尾矿数量持续增加。由于铀尾矿具有放射性核素和重金属含量高、污染范围广和危害隐蔽性的特征,如何高效、安全的处理铀尾矿已成为核工业领域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本... 近年来,随着核工业的不断发展,核燃料需求量不断增长,铀矿开采产生的铀尾矿数量持续增加。由于铀尾矿具有放射性核素和重金属含量高、污染范围广和危害隐蔽性的特征,如何高效、安全的处理铀尾矿已成为核工业领域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铀尾矿治理方法发现:充填法能减少铀尾矿的占地面积,但会使井下的氡析出率变高且容易污染地下水;覆盖法治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容易和其他方法结合组成综合法,但是成本较高;生物化学法对目标元素的去除效果较好;而综合法虽然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技术还不成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铀尾矿治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可为今后铀尾矿污染治理及治理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污染 治理方法 放射性
下载PDF
铀尾沙胁迫对水稻和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瑞兰 汪琼 +1 位作者 易俗 向言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64-1068,共5页
以杂交晚籼稻(培两优288)和普通小麦(湘麦11)为材料,用100%砂基(T00)、75%砂基+25%铀尾沙(T25)、50%砂基+50%铀尾沙(T50)、25%砂基+75%铀尾沙(T75)、100%铀尾沙(T100)作培养基分别培育水稻和小麦幼苗,测定了种子发芽率、幼苗二叶一心时... 以杂交晚籼稻(培两优288)和普通小麦(湘麦11)为材料,用100%砂基(T00)、75%砂基+25%铀尾沙(T25)、50%砂基+50%铀尾沙(T50)、25%砂基+75%铀尾沙(T75)、100%铀尾沙(T100)作培养基分别培育水稻和小麦幼苗,测定了种子发芽率、幼苗二叶一心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铀尾沙对水稻和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水稻和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以T50最高,MDA含量以T50最低,T100最高;水稻和小麦幼苗的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随铀尾沙含量的增多而升高。说明铀尾沙对水稻和小麦幼苗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沙 水稻幼苗 小麦幼苗 叶绿素 MDA SOD POD CAT
下载PDF
南方某铀尾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姚高扬 华恩祥 +3 位作者 高柏 汪勇 占凌之 蒋经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3-966,共4页
选取南方某铀尾矿库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稻田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号点位^(238)U含量在土壤40 cm深处达到最大值,其余各采样点^(238)U、^(226)Ra、^(232)Th和^(40)K含量... 选取南方某铀尾矿库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稻田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号点位^(238)U含量在土壤40 cm深处达到最大值,其余各采样点^(238)U、^(226)Ra、^(232)Th和^(40)K含量均在土壤表层达最高。土壤0~1 m深范围内,随深度增加放射性核素含量呈递减趋势,且在表层土壤下降速率更大。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不均匀可能受人为因素、当地降水量、土壤酸碱度、土壤颗粒粒径以及与铀尾矿库的水平距离等多种因素影响。采用江西省土壤放射性核素背景值,通过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对铀尾矿周边稻田土壤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污染指数为53.45,属危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库 稻田 放射性核素 比活度
下载PDF
某铀尾矿库周边土壤中铀元素的空间分布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盼军 王哲 +2 位作者 易发成 牛韶军 周海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6-960,共5页
为查明某铀尾矿库周边土壤中铀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对该铀尾矿库进行了现场采样,利用便携式XRF元素分析仪进行了原位测试,并采用SPSS软件对铀元素的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铀尾矿库周边土壤中铀元素含量的平均... 为查明某铀尾矿库周边土壤中铀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对该铀尾矿库进行了现场采样,利用便携式XRF元素分析仪进行了原位测试,并采用SPSS软件对铀元素的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铀尾矿库周边土壤中铀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中国及其所在省土壤中铀元素含量背景值的4倍和2.3倍,而样品中铀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达到61.84%,属于强变异,且样品中铀元素含量的统计频数属于正偏态分布,这说明该铀尾矿库对其周边土壤产生了一定的污染效应。在统计分析基础上,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地质累积指数法,并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对该铀尾矿库周边土壤中铀元素污染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主要污染区域集中在该铀尾矿库坝址区0~500 m范围内及尾矿库NE侧的应急处理池周围0~100 m内,该评价结果可为铀尾矿库治理及植物修复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土壤污染 空间分布 污染评价
下载PDF
铀尾沙对油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严明理 冯涛 +3 位作者 向言词 刘丽莉 王海华 肖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215-4222,共8页
采用沙培盆栽试验,以铀尾沙所占比例分别为0%(CK)、25%(T1)、50%(T2)、75%(T3)、100%(T4)的培养基质,研究了铀尾沙对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出苗率、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 采用沙培盆栽试验,以铀尾沙所占比例分别为0%(CK)、25%(T1)、50%(T2)、75%(T3)、100%(T4)的培养基质,研究了铀尾沙对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出苗率、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铀尾沙对油菜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3种油菜的生物量均随铀尾沙处理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后降的现象,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在T2时生物量最大,芥菜型油菜在T3时生物量最大。MDA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在T2时MDA含量最低,芥菜型油菜在T3时的MDA含量最低,并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随铀尾沙处理量的增加,3种类型的油菜SOD、CAT、POD、APX和GR活性逐渐增加,GSH含量也持续升高。铀尾沙对油菜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产生了一定的诱导作用,而这3种油菜也对铀尾沙也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沙 油菜幼苗 生长 生理特征
下载PDF
铀尾矿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丽超 罗学刚 +1 位作者 彭芳芳 赵鲁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31,共7页
采用常规微生物活性评价法和Biolog方法研究了铀尾矿区不同污染程度、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尾矿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降低,而土壤基础呼吸和代... 采用常规微生物活性评价法和Biolog方法研究了铀尾矿区不同污染程度、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尾矿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降低,而土壤基础呼吸和代谢熵则明显升高,在取样深度方面,15 cm处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指标值基本都低于30 cm处。与对照相比,矿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有所降低,其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与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与AWCD值和McIntosh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在深度上,上层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高于下层,随污染程度的增加,对碳源的选择性利用上也存在差异,在深度方向上则变化不一。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尾矿区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污染 土壤微生物活性 群落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铀尾矿中铀、钍及部分金属的模拟淋浸实验初探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莉 王津 +2 位作者 刘娟 陈永亨 李锦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8-685,共8页
模拟广东某地区降雨的几种要素,对该地某铀矿区的两种粒径(<0.45 mm和>6 mm)的铀尾矿,分别采用1 h及24 h的初始浸泡时间、pH=3.0及pH=6.0的淋浸剂,以开放体系,进行7周的半动态淋滤实验,初步考察铀尾矿中铀钍的释放规律及其与金属... 模拟广东某地区降雨的几种要素,对该地某铀矿区的两种粒径(<0.45 mm和>6 mm)的铀尾矿,分别采用1 h及24 h的初始浸泡时间、pH=3.0及pH=6.0的淋浸剂,以开放体系,进行7周的半动态淋滤实验,初步考察铀尾矿中铀钍的释放规律及其与金属元素Al、K、Mg释放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对铀尾矿释放铀能力的影响作用依次为:粒径>pH>浸泡时间;对钍释放能力的影响作用依次为:pH>粒径>浸泡时间.(2)pH、粒径和浸泡时间的改变将影响U与Th、Al、K和Mg的释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释放行为
下载PDF
某铀尾矿库周边水环境中铀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齐文 高柏 +3 位作者 陈井影 郭亚丹 冯明明 张凯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56,共4页
选取某铀尾矿库周边潜水以及下降泉为研究对象,研究放射性核素铀在铀尾矿库周边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垂直方向上,下降泉中铀的浓度远大于地下潜水中铀的浓度;在水平方向上,距离尾矿区越远,下降泉中铀的浓度呈下降趋势。铀在... 选取某铀尾矿库周边潜水以及下降泉为研究对象,研究放射性核素铀在铀尾矿库周边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垂直方向上,下降泉中铀的浓度远大于地下潜水中铀的浓度;在水平方向上,距离尾矿区越远,下降泉中铀的浓度呈下降趋势。铀在潜水和下降泉的分布特征可能受到铀在水溶液的存在形式、化学反应、微生物氧化以及降雨稀释作用下,核素发生了溶解、迁移和沉淀等系列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区域潜水中的总α和总β水平均低于我国放射性指标的指导水平,符合我国饮用水标准,居民饮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库 地下水 下降泉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某铀矿区周边土壤^(238)U和^(226)Ra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蒋文波 高柏 +3 位作者 张海阳 林聪业 王娟 易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99-1805,共7页
为查清某铀矿区周边土壤污染源项的污染强度及范围,对需要治理的污染源进行量化,对该铀矿周边土壤0.0~0.2,0.2~0.4,0.4~0.6,0.6~0.8,0.8~1.0m土层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和^(226)Ra活度进行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水平土壤正态分布、箱型... 为查清某铀矿区周边土壤污染源项的污染强度及范围,对需要治理的污染源进行量化,对该铀矿周边土壤0.0~0.2,0.2~0.4,0.4~0.6,0.6~0.8,0.8~1.0m土层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和^(226)Ra活度进行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水平土壤正态分布、箱型图、Q-Q图),其表明放射性核素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有效性影响,利用^(226)Ra/^(238)U反映风化程度.结果表明:在0.0~0.2m土壤深度,^(238)U和^(226)Ra浓度最高,分别为813.44~5059.20,737~4536Bq/kg,随深度增加^(226)Ra和^(238)U浓度呈减小趋势,0.6~1.0m深度^(238)U和^(226)Ra浓度均超美国核管会(NRC)铀矿和水冶设施退役中残存放射性核素的土壤去污标准浓度(370Bq/kg),因此,针对研究区的土壤治理,厚度选取应不小于1m.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属重度-极重度污染、强生态风险危害的土壤面积占比最高,随距铀矿区距离增加,^(226)Ra和^(238)U污染程度降低,潜在生态危害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238)U ^(226)Ra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土壤
下载PDF
铀尾矿中不同形态铀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裴晶晶 胡南 +3 位作者 张辉 戴仲然 丁德馨 於照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73-3080,共8页
采用正交试验、连续提取法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液固比、浸出时间、酸雨pH值、PO 4^3-、CO3^2-、Ca^2+和腐殖酸浓度对铀尾矿库内铀尾矿中不同形态铀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易迁移态铀释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Ca^2+>酸雨pH值>... 采用正交试验、连续提取法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液固比、浸出时间、酸雨pH值、PO 4^3-、CO3^2-、Ca^2+和腐殖酸浓度对铀尾矿库内铀尾矿中不同形态铀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易迁移态铀释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Ca^2+>酸雨pH值>CO3^2->腐殖酸>浸出时间>PO 4^3->液固比,前4个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且CO3^2-与酸雨pH值的相关性最强.影响潜在迁移态铀释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Ca^2+>液固比>浸出时间>CO3^2->腐殖酸>酸雨pH值>PO 4^3-,前4个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且PO 4^3-与酸雨pH值的相关性最强.影响稳定态铀释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PO 4^3->腐殖酸>CO3^2->酸雨pH值>液固比>Ca^2+>浸出时间,前4个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且PO 4^3-与CO3^2-的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铀释放 铀形态 正交设计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体积含水率对铀尾矿氡析出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叶勇军 丁德馨 +2 位作者 罗润 周星火 李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4-126,共3页
选取我国南方某铀尾矿库的自然尾矿样品,分析了其粒径分布和主要化学成分,设计并制作了测定铀尾矿氡析出率的室内试验装置,采用RAD7氡检测仪测定氡浓度,SM200水分仪测定铀尾矿的体积含水率,并阐述了试验步骤。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 选取我国南方某铀尾矿库的自然尾矿样品,分析了其粒径分布和主要化学成分,设计并制作了测定铀尾矿氡析出率的室内试验装置,采用RAD7氡检测仪测定氡浓度,SM200水分仪测定铀尾矿的体积含水率,并阐述了试验步骤。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体积含水率对铀尾矿氡析出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体积含水率的增加,氡的析出率先上升,当铀尾矿体积含水率达到10%~12%时,氡析出率最高;之后,氡析出率随着铀尾矿体积含水率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铀尾矿 氡析出率 体积含水率 局部静态法
下载PDF
铀尾矿周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芳芳 罗学刚 +1 位作者 王丽超 赵鲁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92-2198,共7页
为给铀尾矿周边污染土壤环境监测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我国某铀尾矿周边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Eco微平板反应系统研究了高、中、低污染区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放射性... 为给铀尾矿周边污染土壤环境监测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我国某铀尾矿周边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Eco微平板反应系统研究了高、中、低污染区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放射性污染从高到低的各级取样点的三类微生物数量大小为细菌〉真菌〉放线菌;与对照相比,各样点的AWCD下降了37.6%~92.0%,AWCD、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与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基本呈反比关系,而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问的代谢特征随着污染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碳水化合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土壤 污染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的流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胜洋 崔宇 +2 位作者 许田贵 谭国炽 汪弘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共5页
对不同灰砂比、膏体浓度、减水剂含量的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进行了坍落度试验和粘度试验,并结合CFD方法对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流动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满足管道输送的最优配比为:质量浓度75%、灰砂配... 对不同灰砂比、膏体浓度、减水剂含量的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进行了坍落度试验和粘度试验,并结合CFD方法对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流动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满足管道输送的最优配比为:质量浓度75%、灰砂配比1∶5、减水剂含量0.6%~4.4%;最优配比下屈服应力53.96~131.38 Pa,塑性粘度0.866~1.325 Pa·s。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的管道阻力损失随质量浓度增加呈非线性增大,随流速增加呈线性增大,随管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随管道弯曲半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砂 膏体充填 管道输送 流动性 坍落度 粘度
下载PDF
湖南某铀尾矿库中铀的赋存形态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连东 冯志刚 +2 位作者 马强 张斌 李石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4,共4页
以湖南某铀尾矿库为例,在采集6份矿渣试样进行铀含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逐级化学提取法进行了铀赋存形态研究,并定置评价了其潜在的环境活性.结果表明,各矿渣试样的总含铀量(按逐级化学提取法测定)在68.40~108.59μg/g,平均值约为85.9... 以湖南某铀尾矿库为例,在采集6份矿渣试样进行铀含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逐级化学提取法进行了铀赋存形态研究,并定置评价了其潜在的环境活性.结果表明,各矿渣试样的总含铀量(按逐级化学提取法测定)在68.40~108.59μg/g,平均值约为85.96μg/g,远高于地表一般岩石、土壤的铀含量,是环境中潜在的放射性污染源;各矿渣试样中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无定型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晶质铁锰氧化物/氧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的铀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13.26%、6.54%、4.86%、4.85%、12.15%、58.35%,残渣态铀是铀尾矿中铀的主要赋存形式;矿渣试样中有约40%左右的铀对环境构成威胁或具有潜在威胁;用逐级化学提取法查清铀尾矿库中铀的不同赋存形态,并定量分析其环境活性及在环境中的释放潜力,可为后续的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库 铀赋存形态 逐级化学提取 活性铀 惰性铀
下载PDF
铀尾矿充填体氡析出规律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范楠彬 叶勇军 +2 位作者 李志 赵娅利 江俊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39,共4页
堆浸铀尾矿用作地下充填法采场的充填料是处理铀尾矿的一种方法。将铀尾矿作为充填料时,其内残留的镭衰变产生的氡气会从其表面析出,污染井下作业环境。基于氡在介质中纯扩散的理论,研究了在尾矿介质孔隙率为0.3、铀尾矿中镭活度浓度为3... 堆浸铀尾矿用作地下充填法采场的充填料是处理铀尾矿的一种方法。将铀尾矿作为充填料时,其内残留的镭衰变产生的氡气会从其表面析出,污染井下作业环境。基于氡在介质中纯扩散的理论,研究了在尾矿介质孔隙率为0.3、铀尾矿中镭活度浓度为3 400 Bq/kg、干燥时铀尾矿的射气系数为0.1、铀尾矿的密度为2.5×103kg/m3的条件下,含水饱和度、孔隙率、覆盖层厚度等物理参数对铀尾矿充填体氡析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覆盖层时,含水饱和度在0~0.25的范围内,随含水饱和度增加,铀尾矿介质表面氡析出率先增加后减小,含水饱和度从0增加到0.12时,铀尾矿介质表面氡析出率从5 Bq/(m2·s)增加到11 Bq/(m2·s),含水饱和度从0.12增加到0.25时,铀尾矿介质表面氡析出率从11 Bq/(m2·s)减小到10.5 Bq/(m2·s);有覆盖层时,铀尾矿介质厚度为3 m,添加孔隙率为0.05的覆盖层,当覆盖层厚度从0增加到0.1 m时,介质表面氡析出率减小67.5%,当覆盖层厚度增加到0.5 m时,介质表面氡析出率减小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铀尾矿 充填法 氡运移 覆盖层
下载PDF
某铀尾矿库下游地下水中U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艳梅 高柏 +4 位作者 马文洁 廉欢 樊骅 张海阳 林聪业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118,共7页
以某铀尾矿库下游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采用PHREEQC软件模拟在不同pH值、pe值条件下U赋存形式及饱和指数(SI)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U主要以UO2(CO3)3^4-、UO2(CO3)2^2-、UO2CO3、(UO2)2CO3... 以某铀尾矿库下游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采用PHREEQC软件模拟在不同pH值、pe值条件下U赋存形式及饱和指数(SI)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U主要以UO2(CO3)3^4-、UO2(CO3)2^2-、UO2CO3、(UO2)2CO3(OH)3^-、UO2(OH)2、UO2(OH)3^-等形态存在,其中UO2(CO3)3^4-所占比例最大,平均高达87.64%。pH值是影响铀存在形态的重要因素,UO2CO3在pH=5时含量最高,在pH>5后,UO2CO3、UO2SO4和UO2^2+含量逐渐下降;UO2(CO3)2^2-在pH=6时达到峰值后随pH值增加而递减,在pH>6后具有高络合常数的UO2(CO3)3^4-占绝对优势。随着pe值的增加,U^6+摩尔浓度不变,而U^4+浓度增加。SI结果显示,在该研究区水文地球化学背景下,随着pH值、pe值的改变,地下水中的UO2SO4、UO2CO3、UO2(OH)2均处于溶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地下水 U 形态特征 PHREEQC
下载PDF
铀尾矿处置的实践和认识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志章 《铀矿冶》 CAS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回顾我国铀尾矿处置的相关科研工作和工程实践,涉及高固体含量尾矿浆的管道输送,高压矿浆的研制,耐腐蚀管材的应用,以及铀尾矿库的退役治理,并对铀尾矿库渗水等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铀尾矿 处置 水力输送 退役治理
下载PDF
长期放射性环境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安毅夫 孙娟 +2 位作者 高扬 连国玺 杨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3-929,共7页
针对某铀尾渣库,通过深层垂直钻井方式采集了多个点位不同深度的铀尾渣样品,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库区微生物群落的三维空间分布,阐释了长期放射性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变化和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铀尾... 针对某铀尾渣库,通过深层垂直钻井方式采集了多个点位不同深度的铀尾渣样品,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库区微生物群落的三维空间分布,阐释了长期放射性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变化和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铀尾渣样品间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放射性环境显著降低了微生物多样性水平,但仍存在优势菌群(丰度>5%),在门水平上依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而属水平上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酸杆菌属Gp16表现出较强的耐放射性能力.微生物群落RDA冗余分析显示放射性核素^(210)Po、^(210)Pb、U,金属元素Mn、Ca以及pH值、SO_(4)^(2-)等多种环境因子均对铀尾渣中微生物群落分布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长期放射性核素环境下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为发掘潜在生物修复菌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铀尾渣 放射性污染 物种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某铀尾矿渗滤液在黏土层渗滤过程中铀形态的转化
19
作者 赵艳梅 吕俊文 李凌鑫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1-29,共9页
铀尾矿存在着残留的铀,在水流的作用下,会溶解出来,随着渗滤液的流动而在包气带与地下水中迁移,渗滤液中铀的赋存形态会影响着铀的迁移。本研究采用动态柱进行铀尾矿淋溶与渗滤液在黏土中迁移实验,采用PHREEQC软件模拟计算铀的赋存形态... 铀尾矿存在着残留的铀,在水流的作用下,会溶解出来,随着渗滤液的流动而在包气带与地下水中迁移,渗滤液中铀的赋存形态会影响着铀的迁移。本研究采用动态柱进行铀尾矿淋溶与渗滤液在黏土中迁移实验,采用PHREEQC软件模拟计算铀的赋存形态,分析铀的迁移。实验结果表明,淋滤液从尾矿中浸出的铀质量浓度很低,尾矿底部的黏土层对低质量浓度铀的吸附效率不高,而且尾矿渗滤液呈酸性,尾矿中的H+与SO_(2)-4极易随淋滤液的迁移而迁移,黏土对其吸附能力不强。铀在尾矿渗滤液和黏土穿透液中的形态主要有四种,其相对质量浓度顺序为UO_(2)F^(+)>UO_(2)SO4>UO_(2)+2>UO_(2)(SO_(4))^(2-)2,铀的赋存形态在黏土层迁移过程中不会发生明显变化,F-、SO_(2)-4是影响溶解态铀迁移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以为铀尾矿地下水修复与铀土壤污染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渗滤液 铀的形态 黏土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还原的铀尾渣修复技术实验研究
20
作者 孙娟 安毅夫 +1 位作者 连国玺 高扬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2-289,共8页
通过实验,探索了初始pH值、温度、菌液添加量和固液比对铀尾渣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对比了修复前后尾渣中铀赋存形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从铀尾渣中筛选的硫酸盐还原菌能够有效降低铀尾渣浸出水中的铀浓度;修复效果与初始p... 通过实验,探索了初始pH值、温度、菌液添加量和固液比对铀尾渣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对比了修复前后尾渣中铀赋存形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从铀尾渣中筛选的硫酸盐还原菌能够有效降低铀尾渣浸出水中的铀浓度;修复效果与初始pH值、温度、菌液添加量正相关,与固液比无显著相关关系;即使在pH=3或温度为15℃的不利条件时,铀尾渣浸出水铀浓度可分别降至0.04 mg/L和0.019 mg/L,修复效率分别为96.9%和93.6%,仍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修复后铀尾渣中残渣态铀含量提高了14.6%~18.7%,功能微生物丰度上升2.9%~12.2%,难溶解铀的质量占比和还原性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修复具有稳定性。研究结果证明了铀尾渣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渣 微生物修复 生物还原 硫酸盐还原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