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海平 张文志 +4 位作者 葛畅 段丽群 李旭 贺瑞 张锋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6年6月~2019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1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6年6月~2019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1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3-85岁,平均53.7岁,随访时间12-20个月,突出节段:L 1-22例,L 2-36例,L 3-48例;评估指标包括术前、术后疼痛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手术时间18-115 min,平均66.2 min;术前VAS评分为(6.06±0.93)分,术后改善至(1.69±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指数为(53.19±6.17)%,术后改善至(23.0±3.18)%,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上腰椎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微创技术
下载PDF
后路减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钙化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易泽洪 肖波 +6 位作者 杨国奇 刘光勇 刘建伟 蔡杰勇 黄亮 马俊 权正学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P)治疗钙化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全椎板切除TLIP技术治疗的钙化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男10例,女9...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P)治疗钙化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全椎板切除TLIP技术治疗的钙化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23~58岁,平均41.2岁。其中L1/2 4例,L2/3 8例,L3/4 7例。合并T12/L1突出1例,其余均为单间隙椎间盘突出。术前、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根据Otani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中3例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经加压包扎处理后痊愈,1例出现对侧神经牵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缓解。1例术后症状无恢复。术前VAS评分与ODI评分分别为(8.1±1.4)分、(57.79±1.90)%,末次随访VAS评分与ODI评分分别为(2.2±1.0)分、(20.53±0.3)%。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Otani分级方法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进步3例,差1例。优良率78.9%。结论采用后路减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钙化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高位腰椎 椎间融合术 疗效
下载PDF
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6
3
作者 胡慧敏 王哲 +3 位作者 罗卓荆 杜俊杰 陶惠人 李新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7-540,共4页
目的:观察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且获得随访的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其中L1/24例,L2/39例,L3/49例。均接受经椎间孔... 目的:观察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且获得随访的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其中L1/24例,L2/39例,L3/49例。均接受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8例行单侧椎板切除减压,4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32.6min,术中出血200~350ml,平均263ml。术中无硬膜损伤。1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牵拉伤,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VAS、ODI及R分别为8.3±0.6分、(52.32±9.17)%、0.211±0.052,术后1年时VAS、ODI及R分别为2.1±0.8分、(20.33±5.72)%、0.324±0.048,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1例可能不融合,融合率为95%;内置物位置佳,无松动、脱出。结论:采用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特点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17
4
作者 梁成民 崔西龙 +2 位作者 于海洋 焦伟 翟云雷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7期640-644,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价其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26例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8~51岁,平均45.7岁;L1,2 4例,L2,3 9例,L3,4 13例。... 目的 :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价其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26例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8~51岁,平均45.7岁;L1,2 4例,L2,3 9例,L3,4 13例。术中对下关节突外缘至棘突根部距离,峡部外缘至棘突根部的距离,椎板下缘至椎间隙上缘距离,神经根起点至上一椎间盘下缘的垂直距离及神经根起点至相应椎弓根内下缘的距离进行测量。对于L1,2、L2,3椎间盘突出症及L3,4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5例)实施改良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3,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例)实施后路开窗减压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29分)评分法评估手术疗效,计算改善率,测量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椎间隙相对高度(R),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术中进行解剖学测量。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平均16个月,切口均愈合,JOA评分由术前10.13±1.49提高到25.21±2.13,改善率为79.9%。实施融合术患者无内固定失败,1例可能不融合,17例骨性融合,术前R为(0.231±0.056)mm,随访时(0.345±0.076)mm,较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增高(P〈0.05);实施后路开窗减压术治疗患者,术前R为(0.243±0.036)mm,随访时(0.212±0.046)mm,术前及随访时椎间隙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节段性腰椎不稳及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L1,2、L2,3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解剖学特点,适合行改良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3,4椎间盘突出症其解剖学及临床特点接近于下腰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应根据术前对腰椎稳定性的判断来选择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解剖学特点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开窗减压术
下载PDF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7
5
作者 方健 田瑞霞 +5 位作者 侯铁胜 宋恒平 楼明义 李庆国 王平均 倪凤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244-246,共3页
报告39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1-22例,L2-33例,L3-43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4年5个月,疗效优2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从发病机理、解剖结构及临床特点讨论了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并提出了术中的注意点及... 报告39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1-22例,L2-33例,L3-43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4年5个月,疗效优2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从发病机理、解剖结构及临床特点讨论了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并提出了术中的注意点及二次以上手术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治疗 X线摄片
下载PDF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5
6
作者 巢金林 史可任 +6 位作者 童立苗 徐玉良 方文 张正文 杨彬 邓云琴 眭川洪 《颈腰痛杂志》 2001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通过 14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研究 ,旨在提高对本症的认识 ,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报告 14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结果 治疗腰 1 ,2 10例、腰 2 ,3 3 2例 ,腰 3,410 5例 ,其中双间隙突出 34例 ;跳跃性突出 2 ... 目的 通过 14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研究 ,旨在提高对本症的认识 ,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报告 14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结果 治疗腰 1 ,2 10例、腰 2 ,3 3 2例 ,腰 3,410 5例 ,其中双间隙突出 34例 ;跳跃性突出 2 7例 ;伴椎管狭窄 31例 ;瘫痪 3例 ;非手术治疗 34例 ,手术 113例 ,优 47例 ;良 8例 ;差 92例。重点讨论了高位腰椎及椎间盘和神经根的解剖特点和临床三大特征及诊断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解剖特点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同会 徐峰 +3 位作者 蔡贤华 杨楚枫 李涛 徐彬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作者医院2010-04/2015-10月收治的3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8-63岁,其中腰(L)1/2 13例,L2/3 19例,L1/2及L2/3双节段突出5例,运用局麻+监...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作者医院2010-04/2015-10月收治的3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8-63岁,其中腰(L)1/2 13例,L2/3 19例,L1/2及L2/3双节段突出5例,运用局麻+监护在C臂机透视行靶向穿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 min,平均出血量约10 ml,37例患者随访3-46个月,平均26.5个月,其中29例患者完整随访1年以上,术后1 d与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优良率89.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入路 靶向穿刺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海鹰 王波 +3 位作者 王会民 张健 钱亚龙 金朝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1740-1742,共3页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腰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TLIF治疗的18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经过、效果和并发症。术中先行椎弓根内固定,切除一侧或双侧上下关节突,通过椎弓根螺钉撑开椎间隙,经...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腰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TLIF治疗的18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经过、效果和并发症。术中先行椎弓根内固定,切除一侧或双侧上下关节突,通过椎弓根螺钉撑开椎间隙,经椎间孔显露并切除椎间盘并处理椎间隙,置入钛网或椎间融合器。结果单侧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14例,双侧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4例。手术平均时间82.3 min,术中平均出血323 ml,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54个月,平均19.8个月。优11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3.3%。术后未见症状加重或复发,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恢复良好,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TLIF可彻底切除椎间盘,可恢复并维持腰椎正常生理曲度,防止术后腰椎失稳,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间脊柱融合术 高位腰椎间盘移位突出症 有效性 并发症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松 孙旭 +5 位作者 陈曦 陈忠辉 徐亮 朱泽章 王斌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2-538,共7页
目的:评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ULDH)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影像学表现,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在ULDH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9例ULDH患者,其中L1/2椎间盘突出... 目的:评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ULDH)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影像学表现,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在ULDH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9例ULDH患者,其中L1/2椎间盘突出9例,L2/3椎间盘突出16例,L1/2和L2/3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例;正常无椎间盘突出志愿者58例为对照组。ULDH组年龄20~56岁,女10例,男19例;对照组年龄22~56岁,女21例,男37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组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al angle,TLJ)、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ULDH组测量突出节段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和椎间盘角度,对照组测量L1/2、L2/3椎间盘;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滑脱及椎体楔形变,测量滑脱距离及楔形变角度。根据矢状面形态进行Roussouly分型并比较两组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和Roussouly分型结果。结果:ULDH组的PI、PT、SS和LL分别为36.0°±8.8°、12.5°±6.7°、23.4°±9.6°、36.1°±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8.6°、15.4°±6.7°、28.0°±9.1°、48.1°±9.0°(P均<0.05);ULDH组的TK、TLJ和SVA分别为33.3°±11.0°、17.0°±6.6°、5.6±20.1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12.1°、6.2°±5.8°、-18.2±16.6mm(P均<0.05)。ULDH组的L1/2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分别为6.1±1.9mm和5.1±2.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1.8mm和8.5±2.4mm(P<0.05);L2/3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分别为7.1±2.1mm和5.1±2.7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1.9mm和8.3±2.6mm(P<0.05)。ULDH组L1/2和L2/3椎间盘角度分别为4.9°±3.0°和5.2°±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7°和3.1°±2.6°(P<0.05)。ULDH组中后滑脱患者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盆入射角 腰椎前凸角 Roussouly分型
下载PDF
TLIF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兵 陈赞 +1 位作者 吴浩 菅凤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TLIF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总体疗...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TLIF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总体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110 ml。36例均获得随访至少1年以上,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VAS:术前为(7.5±0.7)分,术后为(2.0±0.6)分;JOA:术前为(11.3±2.51)分,术后为(23±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LIF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间盘突出症,能够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同时进行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及高度,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 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宏衡 张文财 +2 位作者 原超 方坚 朱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操作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6-07诊治的43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_(1、2)椎间盘突出5例(L_(1、2)组),L_(2、3)椎间盘突出15例(L_(2、3)组),L_(3、4)椎...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操作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6-07诊治的43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_(1、2)椎间盘突出5例(L_(1、2)组),L_(2、3)椎间盘突出15例(L_(2、3)组),L_(3、4)椎间盘突出23例(L_(3、4)组)。L_(1、2)组及L_(2、3)组采用改良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L_(3、4)组采用改良经椎板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3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Prol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43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3个月。3组术后3个月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末次随访时ODI指数较术后3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Prol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L_(1、2)组优4例,良1例;L_(2、3)组优8例,良6例,可1例;L_(3、4)组优12例,良8例,可3例。结论 L_(1、2)及L_(2、3)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改良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而L_(3、4)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改良经椎板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入路 经椎板入路 椎间融合 椎弓根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锐辉 廖绪强 +2 位作者 赵新建 谭健韶 邝满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9-01—2012-12收治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行MIS-TLIF术,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切除单侧减压、对侧潜行减压或两侧开...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9-01—2012-12收治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行MIS-TLIF术,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切除单侧减压、对侧潜行减压或两侧开窗减压,并行自体及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12±3)个月的随访,出现椎间植骨不融合1例,椎间植骨融合时间为(7.2±1.3)个月。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及腰背痛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6.4%。结论 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勇 王建 +4 位作者 袁超 郑文杰 李长青 张正丰 周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0-484,共5页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5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5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14例)和传统的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TLIF)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等方面差异;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效果,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8,P=0.399);但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OTLIF组(P〈0.05)。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34.1个月。无硬脊膜撕裂、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内植物失效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前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ILF组术后1 d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OTLIF组(P〈0.05),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和OTLIF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92.8%(13/14)和100%(12/12)。结论 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一种可选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外科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三维重建指导单孔分体内镜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标志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昌震 刘鑫 +3 位作者 李岳飞 王建业 冯志萌 孙兆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944,共6页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但国内外尚无该技术在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安全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神经根、椎间隙、骨性标志点的毗邻关系,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但国内外尚无该技术在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安全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神经根、椎间隙、骨性标志点的毗邻关系,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6例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CT扫描,导入Mimics 17.0软件,测量L_(1/2)-L_(3/4)节段相关影像学参数:(1)测量垂直距离:在冠状位,上关节突冠状位关节面内侧缘和上终板交点(N)至上关节突尖部(S)距离(a);在冠状位,N所在矢状位和下终板交点(M)至下关节突尖部(X)距离(b);(2)测量水平距离:N至N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下缘交点(N_(2))距离(c);N至N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交点(N_(1))距离(d);N_(1)至N_(2)距离(e);M至M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外侧缘交点(M_(1))距离(f);M至M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交点(M_(2))距离(g);M_(1)至M_(2)距离(h);M_(2)至N_(1)距离(i);上关节突矢状位关节面后缘(R)至M_(2)距离(j)。结果与结论:(1)随着节段的降低,a、b距离逐渐增大,j距离逐渐减小,L_(1/2)节段和L_(2/3)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随着节段降低,d距离先减小后增大,f距离逐渐减小,c、e、g、h、i距离逐渐增大,L_(2/3)节段和L_(3/4)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i距离为自然状态无牵拉神经根情况下的最短距离,M_(1)、M_(2)、N_(1)、N_(2)四点之间即为安全区面积,通过S、X分别向下、向上咬除骨质到上下终板,暴露椎间隙,向外开窗g距离到M_(2),可避免损伤出口神经根;(4)综上所述,上腰椎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点,通过对神经根、硬脊膜、椎间隙进行相关测量,所得参数可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上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重建 影像学解剖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松凯 倪斌 +4 位作者 蓝旭 张军华 王世勇 甄平 文益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LIF治疗19 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3例单侧椎板切除减压,6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采用VAS、ODI标准对总体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手术时...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LIF治疗19 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3例单侧椎板切除减压,6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采用VAS、ODI标准对总体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手术时间120~170(144±17)min,术中出血量200~450(250±72)ml.术中无脊髓神经根损伤.19例均获随访,时间24~66个月.VAS:术前为7.7分±0.8分,术后24个月为1.9分±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为55.2%±6.3%,术后24个月为23.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植骨不融合及内固定失败.结论 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恢复并维持腰椎正常生理曲度,防止术后腰椎失稳,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矢状面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海波 李东亚 +4 位作者 潘彬 管凯 陈风 袁峰 吴继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84-4989,共6页
背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于常见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少见,但是高位椎管内结构复杂,因而临床表现常较严重且变化多样,分析相关影像学参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特点,为早期诊疗及患者术后预防复发提供思路。目的:分析高位腰椎间盘突... 背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于常见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少见,但是高位椎管内结构复杂,因而临床表现常较严重且变化多样,分析相关影像学参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特点,为早期诊疗及患者术后预防复发提供思路。目的:分析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矢状面相关影像学参数特点,探讨不同参数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可能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L_(1)-L_(2)节段椎间盘突出9例,L_(2)-L_(3)节段10例,L_(3)-L_(4)节段27例。按照1∶1比例选取同时期因L_(4)-L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就诊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在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两组患者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上述参数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相关性,对有意义的结果进一步纳入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的影响效应。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患者的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腰椎后凸角过大(OR=1.963,95%CI:1.341-2.874,P=0.001)以及楔形椎骨角度较大(OR=1.635,95%CI:1.069-2.499,P=0.023)影响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而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等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虽然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并不能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具有一定预警意义,两者的截断值分别为10.45°,6.45°。④结果表明,腰椎正侧位片可以较好地评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矢状位相关参数,高位腰椎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楔形椎骨角度 影像学表现 解剖危险因素 ROC曲线
下载PDF
Two-leve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or highly migrated 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 case report 被引量:4
17
作者 Xin-Bo Wu Zi-Hua Li +1 位作者 Yun-Feng Yang Xin G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1期168-174,共7页
BACKGROUND The technique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as a transforaminal approach has been used to treat highly migrated low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s.However,due to the different anatomic charac... BACKGROUND The technique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as a transforaminal approach has been used to treat highly migrated low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s.However,due to the different anat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lumbar spine,conventional transforaminal PELD may fail to remove the highly migrated upper lumbar disc nucleus pulposus.Therefor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a novel surgical technique,two-level PELD,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ly migrated 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s and to report its related clinical outcomes.CASE SUMMARY A 60-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a complaint of pain at his lower back and right lower limb.The patient received 3 mo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but the symptoms were not alleviated.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 positive femoral nerve stretch test and a negative straight leg raise test for the right leg,and preoperative 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 for the lower back was 6 points and for the right leg was 8 point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demonstrated L2-L3 disc herniation on the right side and the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migrated to the upper margin of L2 vertebral body.According to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imaging findings,surgery was the primary consideration.Therefore,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two-level PELD.The pain symptom was relieved and the VAS score for back and thigh pain was one point postoperatively.The patient was asymptomatic and follow-up MRI scan 1 year after operation revealed no residual nucleus pulposus.CONCLUSION Two-level PELD as a transforaminal approach can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highly migrated 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s Two-leve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Highly migrated disc herniations Case report
下载PDF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23例报告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乐斌 卓小为 倪松 《颈腰痛杂志》 2011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3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对于8例以一侧症状为主者,行单侧椎板间隙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对于15例髓核突出大或中央型突出合并双侧症状、出现马...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3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对于8例以一侧症状为主者,行单侧椎板间隙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对于15例髓核突出大或中央型突出合并双侧症状、出现马尾综合征者,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15年,平均3年9个月,优14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91.3%。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复杂,神经损害较重,误漏诊率高,应早期手术解除压迫及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对侧入路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建业 刘鑫 +6 位作者 任佳彬 刘彬 李岳飞 刘昌震 耿晓鹏 窦永峰 孙兆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3-1220,共8页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骨性结构、神经、黄韧带压迹等位置关系,指导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对侧入路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ULDH)。方法以2019年6月—2...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骨性结构、神经、黄韧带压迹等位置关系,指导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对侧入路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ULDH)。方法以2019年6月—2021年7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1例U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5~72岁,平均62.1岁。病程1~12年,平均5.7年。病变节段:L_(1、2)1例,L_(2、3)4例,L_(3、4)16例。将患者T_(12)~S_(3)节段CT脊髓造影数据导入Mimics21.0软件行腰椎三维重建,观察上腰椎节段椎体棘突侧方与椎板下缘交点(Q点)、黄韧带上缘压迹线、神经根起点下缘、椎间孔及椎间隙等组织结构毗邻关系。应用Mimics21.0软件建立直径3 mm圆柱体模拟UBE手术路径并测量其外展角(∠b1),以及测量以下腰椎相关指标:L<sub>1、2~L_(3、4)节段Q点至同节段椎体对侧椎弓根下缘、下位椎体对侧椎弓根上缘、同节段椎体下终板、下位椎体上终板的垂直距离(分别记为a1、a2、a3、a4);椎体下终板至同节段椎弓根下缘垂直距离,椎弓根上缘至下位椎体上终板垂直距离(分别记为c1、c2);神经根起点下缘分别至同节段椎弓根上缘、下缘垂直距离(分别记为d1、d2);黄韧带上缘压迹线外侧部与椎弓根内侧缘交点(P点),分别至同节段椎弓根上、下缘垂直距离(分别记为e1、e2);关节突关节间隙、椎体峡部最狭窄处外侧缘分别至硬脊膜外侧缘水平距离(分别记为f1、f2)。研究纳入患者中13例选择UBE对侧入路手术治疗。男8例,女5例;年龄55~71岁,平均63.3岁。病程2~12年,平均6.2年。病变节段:L_(2、3)3例,L_(3、4)10例。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影像学复查手术减压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影像学观测显示,各节段a1、a3、a4、e1、e2、f1、f2比较差异均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对侧入路 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研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20
作者 丁文元 关晓明 +4 位作者 董玉昌 申勇 张为 吴涛 高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痛VAS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痛VAS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及腰腿痛评分,通过配对比较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VAS及腰腿痛功能评分。[结果]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05)。本组22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6%。[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疗效明确。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避免医源性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诊断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