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被引量:95
1
作者 韩冰 王效科 欧阳志云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1,共6页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 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水平 固碳潜力 反硝化-分解模型 中国 农田土壤 旱田 水田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被引量:84
2
作者 李新爱 肖和艾 +5 位作者 吴金水 苏以荣 黄道友 黄敏 刘守龙 彭洪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27-1831,共5页
以广西环江大才为代表,选择亚热带典型喀斯特峰林谷地样区,通过对样区土壤进行密集采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OC)和全氮(TN)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BC)和氮(B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 以广西环江大才为代表,选择亚热带典型喀斯特峰林谷地样区,通过对样区土壤进行密集采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OC)和全氮(TN)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BC)和氮(B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稻田和林地中基本相同,而旱地显著低于稻田和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为稻田显著高于林地,而林地显著高于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为稻田显著高于林地,林地显著高于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在稻田和林地中基本相同,而旱地显著低于稻田和林地.旱地土壤pH值显著低于稻田和林地土壤.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全氮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可以作为评价喀斯特地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标之一,对土地利用方式响应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地利用 林地 旱地 稻田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下载PDF
中国农田氮淋失相关因素分析及总氮淋失量估算 被引量:39
3
作者 胡玉婷 廖千家骅 +1 位作者 王书伟 颜晓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5,共7页
通过对我国近10年382组农田N素淋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水田的NO3--N淋失量与土壤体积质量、有机质、全N(TN)、黏粒含量百分比显著负相关,与施N量、灌水量显著正相关;旱地中NO3--N淋失量与全P(TP)、粉粒含量百分比、土层深度显著负相... 通过对我国近10年382组农田N素淋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水田的NO3--N淋失量与土壤体积质量、有机质、全N(TN)、黏粒含量百分比显著负相关,与施N量、灌水量显著正相关;旱地中NO3--N淋失量与全P(TP)、粉粒含量百分比、土层深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中TN含量、砂粒百分比含量、施N量、降雨量、灌溉水量显著正相关。水田中总N表观淋失率平均值为2.19%,95%的置信区间为1.56%~2.82%;旱地中总N表观淋失率平均值为4.35%,95%的置信区间2.88%~5.82%。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出2007年我国总N淋失量达到0.644 Tg,约占我国总施N量的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淋失 硝态氮淋失 水田 旱地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的苏打盐渍土剖面盐分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赵兰坡 冯君 +2 位作者 王宇 王鸿斌 耿玉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4-911,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松嫩平原不同利用方式的苏打盐渍土剖面形态特征及可溶盐含量与组成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土壤剖面腐殖质层厚度、耕层和腐殖质层的有机质含量等有明显差异。在围栏草...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松嫩平原不同利用方式的苏打盐渍土剖面形态特征及可溶盐含量与组成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土壤剖面腐殖质层厚度、耕层和腐殖质层的有机质含量等有明显差异。在围栏草原、旱田、新水田及老水田4个剖面中,土壤可溶盐总量、pH与ESP均是在剖面中部最高,上部和下部较低;可溶盐组成均以K++Na+和HCO 3-、CO23-为主。表明草原围栏、旱田及水田利用均有抑制苏打盐分表聚的作用。放牧草原剖面的可溶盐含量自下向上逐渐增多,盐分表聚非常显著。开垦20余年的水田剖面中,表层土壤的可溶盐总量、pH和ESP值分别降至0.21%、7.56和9.1%,表明苏打盐碱地种稻较草原和旱田利用更有利于土壤脱盐脱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渍土 草原利用 旱田利用 盐碱土种稻 土壤可溶盐含量和组成
下载PDF
我国农田总磷径流损失影响因素及损失量初步估算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旺鑫 夏永秋 +1 位作者 姜小三 颜晓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25,共7页
农田磷素随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导致磷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风险增加,收集近10年农田总磷径流损失的试验数据,并结合其对应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田、旱地TP径流损失量与土壤全磷、粘粒含量百分比显著... 农田磷素随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导致磷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风险增加,收集近10年农田总磷径流损失的试验数据,并结合其对应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田、旱地TP径流损失量与土壤全磷、粘粒含量百分比显著负相关,与施磷量、降雨量显著正相关。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构建了单位面积水田、旱地总磷径流损失量估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各省水田、旱地中TP径流损失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水田中TP径流损失量范围为0.585~3.015 kg·hm-2,单位面积旱地中TP径流损失量范围为0.045~0.473 kg·hm-2。2011年全国水田TP径流损失总量变化在3.554~5.875万t,平均值为4.715万t;全国旱地TP径流损失总量变化在0.951~2.347万t,平均值1.649万t;全国农田TP径流损失总量平均值为6.364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旱地 影响因素 总磷径流损失量 模型
下载PDF
三峡库区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及其建设途径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林章 李远东 +1 位作者 郑钦玉 吴文彬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江三峡库区主要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点。应用生态学原理和间套作技术,在三峡地区建立了“小麦一玉米一红薯、小麦一蔬菜、柑桔一小麦、稻田复合系统”等多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采...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江三峡库区主要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点。应用生态学原理和间套作技术,在三峡地区建立了“小麦一玉米一红薯、小麦一蔬菜、柑桔一小麦、稻田复合系统”等多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采用“小麦一蔬菜”方式比传统的“小麦一玉米一红薯”方式提高经济效益40%~47%,“中稻鸭鱼”模式的水稻产量达到T9540kg/hm2,比对照提高12.5%。中稻一鱼、中稻一鸭鱼、中稻一草荡的经济产投比分别为3.92,3.81,和472,比传统模式提高50%以上。此外,稻田养鸭或鱼系统可减少稻田害虫为害率,减少稻田杂草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通过几年的试验,养鸭、养鱼稻田的土壤性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等明显增加。因此,在三峡地区的旱地和稻田建立不同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既可提高作物的产量,也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旱地 稻田 生态效益 农业生态系统
下载PDF
江苏省主要农田杂草种子库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章超斌 马波 强胜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共13页
采用水洗镜检法对江苏省31个农田样点(包括旱田和水田)0~15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典范对应法分析了杂草种子库种类与环境因子(包括淹水天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年降水量、年均温、样... 采用水洗镜检法对江苏省31个农田样点(包括旱田和水田)0~15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典范对应法分析了杂草种子库种类与环境因子(包括淹水天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年降水量、年均温、样点经度和样点纬度)的相关性并绘制了样点和种类与环境因子的二维排序散点图。调查结果表明:在31个样点的土壤杂草种子库中共检测到杂草种子15科54种,旱田和水田各有41和45种,二者共有种类占多数但优势种有差异,通泉草〔Mazus japonicus(Thunb.)Kuntze〕、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 L.)、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Nees〕、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和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L.)Fries〕等种类为二者的共有优势种;杂草种类最多的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分别占种类总数的22.6%和20.8%。旱田不同样点杂草种子库的优势种类变化较大,而水田杂草种子库优势种较稳定;二者优势种频度差异较大,旱田中频度高于0.30的杂草有19种,水田中频度高于0.50的杂草有20种;旱田和水田中平均重要值大于0.03的杂草各有11和9种,这些频度高的种类重要值也较大。旱田和水田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分别为21 015和37 847 m-2,平均为31 008 m-2;旱田3层土壤中种子密度差异不显著,而水田上、中层土壤的种子密度显著高于下层。旱田以夏熟和秋熟杂草为主,而水田则以水田和夏熟杂草为主。按形态类型划分,水田及旱田中杂草种类数和密度从大到小均依次排序为阔叶草类、禾草类、莎草类,且水田中这3类杂草的种类数和种子密度均高于旱田。与旱田相比,水田杂草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较高,但Pielou均匀度指数(E)较低;旱田杂草种子库的S、H'和D指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E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种子库 水田 旱田 物种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黑土旱地改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原 迟美静 +3 位作者 张玉玲 范庆峰 虞娜 邹洪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94-1605,共12页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13C、15N自然丰度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的赋存能力及稳定性,揭示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全...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13C、15N自然丰度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的赋存能力及稳定性,揭示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全氮的演变规律。【方法】选择东北典型黑土旱地土壤(种植大豆年限大于60年,作为对照)和改种不同年限的稻田土壤(3、5、10、17、20和25年,改稻田前种植作物均为大豆),利用土壤团聚体湿筛分离技术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在0-60 cm土层,与对照土壤相比,改种水稻各年限土壤中2-0.25 mm团聚体组成有所减少,0.25-0.053 mm和<0.053 mm团聚体组成有所增加,>2 mm团聚体组成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但旱地改稻田不同年限均以2-0.053 mm团聚体为主;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与>2 mm团聚体组成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与0.25-0.053 mm、<0.053 mm团聚体组成之间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或P<0.05);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变化受水稻种植年限和土层深度的显著影响,而MWD的变化则受土层深度的显著影响。与对照土壤相比,在0-40 cm土层,2-0.25 mm、0.25-0.053 mm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改种水稻3年时均有所下降,在改种水稻3-25年间均随水稻种植年限延长大体上呈增加趋势。总体上,2-0.25 mm、0.25-0.053 mm团聚体是赋存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粒级;在0-60 cm土层,>2 mm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其团聚体组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在0-20 cm土层,2-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其团聚体组成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2 mm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受水稻种植年限影响显著,而>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则受土层深度影响显著。与对照土壤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旱地 稻田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13C和15N自然丰度
下载PDF
旱塬麦田渗灌补水技术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7
9
作者 冯永平 董忠义 +2 位作者 董孟雄 王娇娟 牛西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3-78,共6页
旱地干旱年型下,在关键时期采用地下渗灌补水技术,通过对不同时期渗灌、不同渗水量及埋管深度与土壤水分运行状况和经济效益的研究分析表明,小麦孕穗期,冬渗土壤水分经下渗后积聚在100cm~150cm土层,比对照高3.41个... 旱地干旱年型下,在关键时期采用地下渗灌补水技术,通过对不同时期渗灌、不同渗水量及埋管深度与土壤水分运行状况和经济效益的研究分析表明,小麦孕穗期,冬渗土壤水分经下渗后积聚在100cm~150cm土层,比对照高3.41个百分点;而春渗多积聚在20cm~50cm土层,比对照高2.25个百分点。由于根系密集层与水分积聚层基本吻合,因此有利于小麦抽穗时期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水分利用率,春渗小麦比对照增产33.7%。不同渗水量试验,以每公顷渗水300m3的土壤水分变化较为明显,比对照增产27.3%;渗灌埋管深度由浅到深,水分下渗规律也呈同样趋势,根据小麦发育需水规律,以埋深20cm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渗灌 旱垣 土壤水分 麦田
下载PDF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9
10
作者 房杰 邱萍 +2 位作者 岳惠玲 张先庚 孟宪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5期321-321,323,共2页
化肥利用率低不仅造成过量施肥,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还会浪费资源,加重农民经济负担,同时造成对环境的负面效应。从旱田和水田2个角度综述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式、方法,力求为扭转"增肥不增产"、"... 化肥利用率低不仅造成过量施肥,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还会浪费资源,加重农民经济负担,同时造成对环境的负面效应。从旱田和水田2个角度综述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式、方法,力求为扭转"增肥不增产"、"土壤养分过量累积"、"养分损失严重和生产效率下降"的现行局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利用率 旱田 水田 提高因素 对策
下载PDF
旱田钵苗移栽机纵向送苗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薛向磊 王磊 +2 位作者 许春林 周脉乐 赵匀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6-84,共9页
针对传统方法设计纵向送苗机构难度大,缺少适用于高效旱田钵苗移栽机的纵向送苗机构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棘轮连杆式钵苗移栽机纵向送苗机构。根据机构特点与旱田钵苗移栽纵向送苗要求,建立了运动学模型与优化目标,设计纵向送苗机构优化设... 针对传统方法设计纵向送苗机构难度大,缺少适用于高效旱田钵苗移栽机的纵向送苗机构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棘轮连杆式钵苗移栽机纵向送苗机构。根据机构特点与旱田钵苗移栽纵向送苗要求,建立了运动学模型与优化目标,设计纵向送苗机构优化设计软件,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结构参数。建立了机构三维模型,试制了物理样机。根据软件优化结果,运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棘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棘轮驱动面高度x1、棘轮定位面高度x2、取苗转速x3为试验因素,以送苗成功率y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x1=2.32 mm、x2=3.5 mm、x3=100 r/min时,送苗成功率达到99.85%。取x1=2.3 mm、x2=3.5 mm、x3=100 r/min进行验证试验,得出送苗成功率为99.17%,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田 钵苗移栽机 纵向送苗机构 优化设计 试验
下载PDF
湖南省旱地土壤硫素状况及作物施硫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启为 杨志辉 +2 位作者 刘鹏 黎星辉 葛旦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30,135,共6页
对湖南省127个旱地表土(0~20 cm)和56个旱地底土(20~40 cm)进行了有效S含量分析及花生和油菜施S效应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湖南省旱地土壤有效S含量表土低于底土;表土有效S含量低于30mg/kg的土样所占的比例为49%,低于16mg/kg的土样所... 对湖南省127个旱地表土(0~20 cm)和56个旱地底土(20~40 cm)进行了有效S含量分析及花生和油菜施S效应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湖南省旱地土壤有效S含量表土低于底土;表土有效S含量低于30mg/kg的土样所占的比例为49%,低于16mg/kg的土样所占的比例为21%;旱地土壤有效S含量和缺S频率因成土母质而异,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效S含量最低(16.4±4.80 mg/kg),S含量低于16mg/kg的频率最高(64%),其次为紫色砂叶岩发育的土壤(有效S含量为28.3±3.21mg/kg,S含量低于16mg/kg的频率为37%).花生、油菜施S效应因S肥类型和S肥用量而异,单作时S的增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以SSP为好,S肥用量为30kg/hm2的经济效益较高;轮作时连续施S,S的经济效益以SSP最好,S95和ES次之,最差的数石膏,花生施S效益为油菜的1.8~11.4倍;S肥类型和S肥用量不同,S残效不同.此外,施用S肥还能够增加花生、油菜的吸N量和粗脂肪量,提高N肥利用率,但S对花生吸N量和粗脂肪的累积效果好于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旱地 土壤硫素状况 作物 硫肥 肥效
下载PDF
坡耕地红壤剖面磷的储存容量及其流失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欢 樊慧琳 +1 位作者 张佳敏 王艳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9,共12页
基于土壤磷储存容量的变化差异,准确评估与判断坡耕旱地与稻田红壤磷的剖面流失风险。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内位于坡上(T)、坡中(M)及坡下(B)的花生旱地(PU)及稻田(PF)各发生层土壤为对象,分析了各发生层土壤全磷(TP)、有效磷(O... 基于土壤磷储存容量的变化差异,准确评估与判断坡耕旱地与稻田红壤磷的剖面流失风险。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内位于坡上(T)、坡中(M)及坡下(B)的花生旱地(PU)及稻田(PF)各发生层土壤为对象,分析了各发生层土壤全磷(TP)、有效磷(Olsen-P)、磷饱和率(PSR)、磷吸持指数(phosphorussorptionindex,PSI)及磷储存容量(Soil phosphorus storage capacity,SPSC)随剖面的变化特征及差异,估测了坡耕地红壤磷的剖面流失风险,探讨了土壤pH、Eh及容重(BD)等因子对坡耕地红壤发生层SPSC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坡位花生旱地与稻田红壤表层TP、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底层土壤,且稻田红壤TP与Olsen-P的剖面变异显著高于花生旱地剖面。与耕作层(Ap1)相比,花生旱地底层土壤PSI显著增加了33.1%~146%,且随剖面深度增加而缓慢降低;而稻田红壤PSI则随着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大。花生旱地与稻田红壤(PF-M除外)PSR均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SPSC变化范围分别为–89.2~298.3 mg·kg^(-1)与^(-1)38.1~101.1mg·kg^(-1)。PU-T与PU-M剖面SPSC均为正值,且随剖面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而PU-B(耕作亚层Ap2除外)剖面的SPSC均为负值。PF-T(氧化还原层Br2除外)、PF-M(Ap1除外)及PF-B剖面各发生层的SPSC均为负值,且随剖面深度增加变化显著。基于SPSC理论对坡耕红壤剖面土壤磷储量及其环境流失风险的评估,花生旱地土壤磷沿剖面及坡位的迁移与运移迹象明显,当土壤Olsen-P>27.6mg·kg^(-1)时,花生旱地剖面土壤磷的流失风险将急剧增加,应及时采取管控措施。稻田红壤剖面各发生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磷流失风险,需立即停止施磷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红壤 土壤磷储存容量 发生层 花生旱地 稻田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水田和旱地铁氧化物对红壤团聚体有机碳固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亦康 柳开楼 +5 位作者 邬磊 王斌 张文菊 徐明岗 李玉娥 蔡岸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8-1438,共11页
红壤中铁氧化物是影响有机碳固持的主要因素之一。探究红壤旱地和水田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铁氧化物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为农田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托我国南方红壤旱地和水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均超35年),... 红壤中铁氧化物是影响有机碳固持的主要因素之一。探究红壤旱地和水田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铁氧化物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为农田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托我国南方红壤旱地和水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均超35年),分别采集长期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配施(NPK)和NPK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种施肥处理的土壤样品,采用沙维诺夫干筛法获得土壤大团聚体(>2 mm)、小团聚体(0.25~2 mm)和微团聚体(<0.25 mm),测定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络合态、游离态和无定形等形态铁氧化物的含量。水田土壤大、小和微团聚体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8.21 g∙kg^(-1)、7.65g∙kg^(-1)和2.08 g∙kg^(-1),而旱地分别为2.93 g∙kg^(-1)、6.68-1 g∙kg和1.33 g·kg^(-1);水田土壤大、小和微团聚体中的平均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0.72 mg∙kg^(-1)、79.83 mg∙kg和30.29 mg·kg^(-1),而旱地分别为7.27 mg∙kg^(-1)、21.49-1 mg∙kg和5.88 mg·kg^(-1)。无论是旱地还是水田,土壤小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无定形铁氧化物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无定形铁氧化物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田土壤各粒级游离态铁氧化物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尤以微团聚体贡献率较高。水田条件下,土壤微团聚体中的游离态铁氧化物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增加,铁氧化物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无定形铁氧化物对旱地和水田土壤有机碳均具有固持作用,游离态铁氧化物仅对水田土壤有机碳具有固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旱地 水田 施肥 土壤有机碳 铁氧化物
下载PDF
种植模式影响施肥导致的土壤反硝化势变化及其微生物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海翠 刘兆东 +4 位作者 李丹丹 柳开楼 黄庆海 赵炳梓 张佳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2-252,共11页
水田土壤反硝化势(soil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SDP)往往高于旱地土壤,但施肥对水田和旱地SDP的影响差异往往基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土壤类型获取,其准确性可能受外界条件干扰。以发育自同一母质的相邻水田和旱地长期试验为平台,... 水田土壤反硝化势(soil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SDP)往往高于旱地土壤,但施肥对水田和旱地SDP的影响差异往往基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土壤类型获取,其准确性可能受外界条件干扰。以发育自同一母质的相邻水田和旱地长期试验为平台,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田和旱地SDP的变化及其与功能基因(narG、nirS、nirK和nosZ)丰度及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之间关系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水田中,与常规氮磷钾平衡施肥(NPK处理)相比,缺钾(NP处理)和缺氮(PK处理)的SDP分别提高33.01%和23.57%,而缺磷(NK处理)则降低35.76%,其中NP和NK处理的SDP变化与nirS基因丰度显著相关。这可能与施肥导致的土壤有效磷和氮/磷变化有关,而PK处理的SDP变化与nirS-型反硝化细菌Azospira sp. NC3H-14丰度的显著升高有关。在旱地中,与NPK处理相比,NP、NK和缺氮钾的P处理SDP分别提高13.94%、26.51%和25.41%,NK和P处理的SDP变化既与narG基因丰度显著增加相关,也与不同的nirS-型反硝化细菌丰度增加有关,其中NK处理与Azospira sp. NC3H-14和Ideonella sp. NC3L-43b丰度增加有关,P处理与Azospira sp. NC3H-14、Rhodanobacter sp. D206a和Rubrivivax gelatinosus丰度增加有关;而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影响narG基因丰度的主要因素。直接比较相同环境条件下的水田和旱地结果可以发现,水田中施肥导致的SDP变化主要与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有关,而旱地中则可能同时受制于功能基因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旱地 反硝化势 功能基因 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
下载PDF
江汉平原典型农业灌排单元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黎 冯伟 +5 位作者 易军 刘目兴 刘秀芸 陈露 庄道珩 张海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3-221,共9页
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土壤碳库之一,明晰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机制,可为农田土壤肥力及固碳能力评价提供采样依据和理论基础。以江汉平原典型农业灌排单元(面积45 hm2)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04个样点0—20... 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土壤碳库之一,明晰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机制,可为农田土壤肥力及固碳能力评价提供采样依据和理论基础。以江汉平原典型农业灌排单元(面积45 hm2)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04个样点0—200 cm深度范围内1560个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并计算碳密度,揭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耕作方式和耕作历史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0 cm农田土壤剖面内,20,200 cm厚度土层有机碳密度的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75~3.77,11.67~34.24 kg/m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先急剧降低后缓慢增加,且100—200 cm土层的有机碳密度约占整个土壤剖面的45.26%,深层有机碳储量需引起重视;(2)在灌排单元尺度上,0—20 cm土层和0—200 cm剖面有机碳密度均具有较强空间自相关性,表明成土母质和地形等结构性因素是影响灌排单元尺度土壤有机碳空间空间分布特征的主导因子;(3)耕作方式和耕作历史影响农田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稻田所有土层的有机碳密度均高于旱地,0—200 cm剖面的有机碳密度是旱地的1.31倍;老稻田所有土层的有机碳密度均高于新稻田;林地改稻田和旱地改稻田样地在0—200 cm剖面有机碳总密度差异较小,但林地浅层土体的碳密度更大;合理的增加稻田面积是快速提高农田碳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4)灌排单元尺度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代表性稳定深度为180—200 cm,在进行土壤有机碳密度调查时应尽量延伸采样深度。研究结果为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估算的准确性与采样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农田土壤的固碳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碳密度 稻田 旱地 林地 耕作历史 江汉平原
下载PDF
四川紫色土旱地退化及其防治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永明 汤宗祥 《山地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216-221,共6页
四川紫色土旱地面积406.1万公顷,其中37%是紫色土退化严重的低产地,40%是紫色土退化较轻至中等的中产地,23%才是紫色土未退化的高产地。紫色土退化主要由于利用不当,缺乏应有的保护所造成。退化的防治措施有: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投... 四川紫色土旱地面积406.1万公顷,其中37%是紫色土退化严重的低产地,40%是紫色土退化较轻至中等的中产地,23%才是紫色土未退化的高产地。紫色土退化主要由于利用不当,缺乏应有的保护所造成。退化的防治措施有: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投入,增施有机肥,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紫色土 旱地 退化 防治
下载PDF
雨强及播栽方式对太湖地区麦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严磊 吴田乡 +4 位作者 赵素雅 薛利红 侯朋福 徐德福 杨林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8-364,共7页
为明确太湖地区麦田氮磷流失特征,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播栽方式(条播、撒播)和降雨强度(低,30 mm/h;中,60 mm/h;高,90 mm/h)对麦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与雨强显著负相关,而径流系数与雨强显著正相关(P<0.01)。... 为明确太湖地区麦田氮磷流失特征,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播栽方式(条播、撒播)和降雨强度(低,30 mm/h;中,60 mm/h;高,90 mm/h)对麦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与雨强显著负相关,而径流系数与雨强显著正相关(P<0.01)。径流氮磷浓度在径流初期较高,并随产流时间不断降低,且均可用对数函数描述。氮磷流失率随产流时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中后期流失率最大。除中雨强下条播处理的氮素流失率最高外,氮磷流失峰值浓度和流失率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加。受径流系数和流失率影响,除中雨强下条播处理的氮素流失量最高外,两种播栽方式下氮磷流失量均随雨强增大而显著增加。氮素流失以NO^(–)_(x)-N为主(40%~62%),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50%~71%)。另外,等雨强下条播处理的径流系数和氮磷流失量高于撒播处理。综上,降雨驱动的氮磷流失具有典型阶段特征,径流初期的氮磷浓度较高而中后期流失率较大,且条播麦田对雨强的响应更加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旱地 地表径流 氮磷流失
下载PDF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Soil M icrobial Com m unity Structure,Labi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Enzym e Activity in Paddy Field and Upland 被引量:4
19
作者 Wang Guiyue Su Ting +3 位作者 Han Hailiang Tan Heping Bao Fei Zhao Fuch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5期105-111,共7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system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labi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enzyme activity in yellow sand paddy field and upland,a field experiment was c...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system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labi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enzyme activity in yellow sand paddy field and upland,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Dongyang Institute of Maize Research in Zhejiang Province,China in 2009.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six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es,and they were arrang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including no fertilization in paddy field (PCK),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in paddy field (PCF),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in paddy field (PSTF),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with organic manure in paddy field (PSTF+OF),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on upland (DCF),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with organic manure on upland (DSTF+OF).Soil nutrients,enzyme activity,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determined in 201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no fertilization in paddy field (PCK),fertilization increased soil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content,and decreased pH value.No fertilization in paddy field (PCK)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culturable microorganisms in paddy field and upland,but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with organic manure on upland (DSTF+O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fungi.Formula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with organic manure (PSTF+OF)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in paddy field and upland.Moreover,fertiliz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cellulase activity,but formula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with organic manure (PSTF+O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dehydrogenase and catalase activity.Therefore,long-term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oil fer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fertilization Paddy field upl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SOIL enzyme ACTIVITY
下载PDF
稻田引种旱作物及其复种轮作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费槐林 王德仁 +1 位作者 应继锋 陈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九种作物、九种复种方式组成六组二年一轮的复种轮作处理,经过四年的定位试验,初步明确,当地现行主要种植制度在生产粮食、饲料、油料、蛋白质过程中部有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应当全面发展。但生产内容单调,多数为纯粮型种植结构,经济效... 以九种作物、九种复种方式组成六组二年一轮的复种轮作处理,经过四年的定位试验,初步明确,当地现行主要种植制度在生产粮食、饲料、油料、蛋白质过程中部有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应当全面发展。但生产内容单调,多数为纯粮型种植结构,经济效益不高,不利丰富社会产品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春秋季引种旱作物,实行粮-饲、粮-肥、粮-经结合的“三旱三水”两年六熟复种轮作方式,能够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文中还就小型农户最佳种植结构,通过电算摸拟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旱作物 轮作方式 引种 稻田 土壤物理性状 定位试验 种植结构 社会产品 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