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荒野地空间识别及时空演变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力 潘竟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339,共16页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和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中国特殊的区域差异与自然环境限制了人口的均匀分布与社会经济全空间布局,形成了面积大、分布广的荒野地(Wilderness Areas,WAs)。客观、准确界定荒野地的空间范围并分析其时空演变...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和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中国特殊的区域差异与自然环境限制了人口的均匀分布与社会经济全空间布局,形成了面积大、分布广的荒野地(Wilderness Areas,WAs)。客观、准确界定荒野地的空间范围并分析其时空演变格局,对于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荒野地面积、分布特征与时空演变格局等研究少有定论。本文以2000、2010、2020年多源空间数据为基础,从决定和影响的角度出发,构建荒野地多要素识别模型,对中国荒野地空间范围进行界定,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变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多源空间数据,通过建立荒野地决定-影响的耦合关系模型,可准确、有效地识别中国荒野地空间范围;(2)中国荒野地在空间上呈现大范围集中分布,小区域零散分布的状态,3个时期荒野地总面积分别为344.18、297.67、279.86万km^(2),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3)中国荒野地面积大部分来源于草地和未利用地,2000—2020年,荒野地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且2000—2010年的减少速率要高于2010—2020年;(4)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和首批国家公园主体分布于荒野地中,2020年荒野地被保护面积达63.21万km^(2),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地 无人区 空间识别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时空格局 中国 温湿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人居环境特征的青藏高原“无人区”空间界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文君 李鹏 +2 位作者 封志明 游珍 肖池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18-2129,共12页
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环境与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自然分布与有序发展,形成了中国面积大、分布广的"无人区"(UPAs)。然而,当前有关"无人区"面积、分布、特征与区域差异等研究尚无定论。客观、准确界定&qu... 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环境与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自然分布与有序发展,形成了中国面积大、分布广的"无人区"(UPAs)。然而,当前有关"无人区"面积、分布、特征与区域差异等研究尚无定论。客观、准确界定"无人区"的空间范围,对开展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家公园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藏高原居民点分布信息,据其地形、气候、生态、土地利用等要素特征,本文综合表征了居民点的自然—生态—土地利用耦合关系,率定了居民点分布上限的各要素阈值,通过多要素空间叠加构建了"无人区"评价综合模型,并以居民点分布的自然极限、生态(含氧量)下限、土地利用规律为关键阈值界定了青藏高原"无人区"空间范围并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以居民点分布累计比例<0.1%计,确定"无人区"的地形阈值为海拔>5665 m、相对高差>2402 m、地形起伏度>8.59,气候阈值为相对湿度<76.2%、温湿指数<33或>71。(2)根据居民点分布及人体对含氧量耐受情况,确定"无人区"的生态阈值为气压<500 hpa、大气含氧量<40%。(3)青藏高原严格"无人区"面积达1912 km2,其中新疆699 km2、四川413 km2、西藏331 km2、青海291 km2、甘肃178 km2。空间上呈零星分散状,多分布在四川贡嘎山、珠穆朗玛峰附近等极高山地区、可可西里东部—罗布泊地区;以及少部分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区” 人居环境 空间界定 地形起伏度 温湿指数 含氧量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