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卸荷条件下花岗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6
1
作者 黄润秋 黄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05-2213,共9页
基于岩石试件的卸荷试验,研究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变形、参数及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卸荷过程中岩石向卸荷方向回弹变形较为强烈、扩容显著,脆性破坏特征明显。(2)卸荷过程中岩石的变形模量E逐渐减小,泊松比μ逐渐增大,E减小了5%~2... 基于岩石试件的卸荷试验,研究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变形、参数及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卸荷过程中岩石向卸荷方向回弹变形较为强烈、扩容显著,脆性破坏特征明显。(2)卸荷过程中岩石的变形模量E逐渐减小,泊松比μ逐渐增大,E减小了5%~27%,而μ增大了50%~335%,变化均随初始围压的增大和卸荷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两者均与体积应变相关。(3)相对于加载试验,卸荷岩石的c减小而φ增大,且卸荷强度愈强,c减小得越多,φ增大的程度越小。峰值c减小了33.2%~47.8%,而残余c为正常值的65.3%~77.6%,峰值φ增加了14.7%~33.2%,而残余Φ增大了5.9%~9.4%。(4)卸荷条件下岩石破坏具有较强的张性破裂特征,各种级别的张裂隙发育,双向卸荷时甚至在次卸荷方向上也可能出现张拉裂隙,剪性破裂面一般追随张拉裂隙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三峡花岗岩 卸荷试验 变形特征 力学参数 破裂机制
下载PDF
高地应力条件下卸荷速率对锦屏大理岩力学特性影响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4
2
作者 黄润秋 黄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33,共13页
岩石所处的初始应力状态及开挖等工况诱发的卸荷速率大小对其力学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室内三轴卸荷试验和破裂断口的SEM细观扫描分析,研究高应力环境中不同卸荷速率下锦屏一级水电站大理岩的变形破裂及强度特征。卸荷速率vu和初始... 岩石所处的初始应力状态及开挖等工况诱发的卸荷速率大小对其力学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室内三轴卸荷试验和破裂断口的SEM细观扫描分析,研究高应力环境中不同卸荷速率下锦屏一级水电站大理岩的变形破裂及强度特征。卸荷速率vu和初始围压σ30越大,岩石脆性及张性断裂特征愈明显,快速双向卸荷时甚至可在次卸荷方向产生张拉裂缝。张性破裂断口细观形态随vu和σ30的增大依次呈现"树枝形张裂状"、"千层饼形撕裂状"和"近光滑平面形弹射状";卸荷过程中轴向压缩应变增量Δε1随vu和σ30增大而减小,而侧向膨胀应变增量Δε3却增大;不同的卸荷变形阶段卸荷速率vu对变形模量E的影响规律不同,峰前E随vu的增大而增大,而峰值E随vu增大先逐渐增大再迅速降低;卸荷过程中岩石的泊松比μ逐渐增大,并随vu和σ30增大而显著,特别是从峰值点后;相对于加载试验,卸荷条件下岩体的黏聚力c大大减小,而内摩擦角?却有少量增大,vu越快,c减小得越多,?增大的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三轴卸荷试验 电镜扫描:卸荷速率 变形破坏 力学参数
下载PDF
卸荷应力状态下玄武岩变形破坏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3
3
作者 李天斌 王兰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21-327,共7页
本文采用卸荷三轴试验,在实验室研究了玄武岩在卸荷状态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
关键词 卸荷应力 玄武岩 变形 破坏特征 三轴试验 强度特征
下载PDF
卸荷应力状态下裂隙岩体的变形和强度特性 被引量:73
4
作者 吴刚 孙钧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15-621,共7页
通过裂隙岩体模型的卸荷破坏试验,从应力-应变关系、变形及强度特性等方面,对裂隙岩体在卸荷条件下的变形破坏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裂隙岩体 卸荷 变形 强度
下载PDF
峰前围压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分析和变形局部化研究 被引量:67
5
作者 周小平 哈秋聆 +2 位作者 张永兴 王建华 朱可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3236-3245,共10页
地下工程和边坡工程开挖一般处于卸荷条件。岩石在加载和卸荷条件下的力学特性不同,研究岩石在卸荷条件下的强度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损伤断裂力学知识建立了岩石处于卸荷条件下的全过程应力–应变关系,包括线弹性阶段、... 地下工程和边坡工程开挖一般处于卸荷条件。岩石在加载和卸荷条件下的力学特性不同,研究岩石在卸荷条件下的强度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损伤断裂力学知识建立了岩石处于卸荷条件下的全过程应力–应变关系,包括线弹性阶段、非线性强化阶段、应力跌落和应变软化阶段。理论和试验研究发现,岩石卸荷破坏所需要的应力比连续加载破坏时小,且卸荷破坏时的变形比连续加载时大,其主要原因是卸荷时存在裂纹张开,裂纹张开导致了无摩擦滑动和变形模量的减少,岩石的无摩擦滑动必定比摩擦滑动所需的应力小。通过和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理论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该理论对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开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卸荷 变形局部化 全过程应力-应变关系
下载PDF
卸荷条件下裂隙岩体变形破坏及裂纹扩展演化的物理模型试验 被引量:76
6
作者 黄达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2-512,共11页
岩体工程开挖是一个卸荷过程,通过裂隙岩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2种卸荷应力路径下裂隙岩体的强度、变形及破坏特征,并探讨裂隙的扩展演化过程和力学机制。卸荷条件下裂隙岩体的强度、变形破坏及裂隙扩展均受裂隙与卸荷方向夹角及裂隙间的... 岩体工程开挖是一个卸荷过程,通过裂隙岩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2种卸荷应力路径下裂隙岩体的强度、变形及破坏特征,并探讨裂隙的扩展演化过程和力学机制。卸荷条件下裂隙岩体的强度、变形破坏及裂隙扩展均受裂隙与卸荷方向夹角及裂隙间的组合关系影响;卸荷速率及初始应力场大小主要影响岩体卸荷强度及次生裂缝的数量,对裂隙扩展方式影响相对较少;卸荷条件下裂隙扩展是在卸荷差异回弹变形引起的拉应力和裂隙面剪切力增大而抗剪力减小的综合作用下的破坏,且各个应力对裂隙扩展的影响大小与裂隙的倾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卸荷 裂隙岩体 变形破坏 扩展演化 物理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坑开挖引起下方隧道的变形控制 被引量:75
7
作者 李志高 刘国彬 +1 位作者 曾远 吴小将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430-433,共4页
在上海东方路下立交工程中,进行大面积深基坑开挖期间,严格控制地铁隧道由于上方基坑开挖卸载引起的变形量,保证下方地铁二号线的正常运营,施工难度极大。作者从施工工艺上分析了开挖卸载对下卧隧道的影响,提出了减小隧道变形的施工控... 在上海东方路下立交工程中,进行大面积深基坑开挖期间,严格控制地铁隧道由于上方基坑开挖卸载引起的变形量,保证下方地铁二号线的正常运营,施工难度极大。作者从施工工艺上分析了开挖卸载对下卧隧道的影响,提出了减小隧道变形的施工控制措施,采用了考虑时空效应的施工方法进行开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卸荷 隧道 变形控制
下载PDF
加卸载条件下煤岩变形特性与渗透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4
8
作者 许江 李波波 +3 位作者 周婷 刘东 程立朝 曹偈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93-1498,共6页
以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系统,采用加轴压、卸围压的应力控制方式开展煤岩加卸载试验,分析加卸载条件下煤岩变形特性和渗透特征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加卸载试验峰值强度明显低于常规... 以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系统,采用加轴压、卸围压的应力控制方式开展煤岩加卸载试验,分析加卸载条件下煤岩变形特性和渗透特征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加卸载试验峰值强度明显低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峰值强度,在加卸载过程中,主应力差有一个明显增加趋势,卸载第2阶段速率越大,其曲线斜率也越大,但峰值强度越小,对应的径向应变ε3、体积应变εV增加速率也越快,而到峰值后破坏阶段,均呈下降趋势。②加卸载过程中,煤岩渗透率、应力差与应变关系可以分为3个阶段,初始压密和屈服阶段、屈服后阶段、破坏失稳阶段。试件达到峰值后瓦斯渗透率出现突然小幅度上升,持续一段时间后,渗透率出现急剧陡增趋势。③煤岩渗透率的变化与煤岩的变形损伤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渗透率随变形的增大均呈二次多项式函数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 变形特性 全应力应变 渗透率
下载PDF
岩石试样的加载卸载过程及杨氏模量 被引量:50
9
作者 尤明庆 苏承东 徐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8-592,共5页
利用伺服试验机对岩样进行常规三轴的加载、卸载试验 ,研究岩样变形特性与应力状态的关系。岩石内部存在裂隙 ,加载过程中裂隙会闭合、滑移 ,逐步产生摩擦力 ,其最大值受到轴向应力和围压的显著影响 ,但具体数值、是否达到最大摩擦力由... 利用伺服试验机对岩样进行常规三轴的加载、卸载试验 ,研究岩样变形特性与应力状态的关系。岩石内部存在裂隙 ,加载过程中裂隙会闭合、滑移 ,逐步产生摩擦力 ,其最大值受到轴向应力和围压的显著影响 ,但具体数值、是否达到最大摩擦力由局部应力状态决定。卸载时摩擦力的作用方向会发生改变 ,并抑制裂隙面之间滑移变形的恢复 ,使岩样内部产生残余变形。围压对杨氏模量的影响与岩石内部的损伤状态有关 ,但岩石的损伤特征不能从岩样轴向压缩的加载或卸载杨氏模量直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杨氏模量 三轴应力 内摩擦 加载 卸载
下载PDF
脆性岩石卸围压试验与岩爆机理研究 被引量:55
10
作者 陈卫忠 吕森鹏 +1 位作者 郭小红 乔春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3-969,共7页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开挖卸荷产生的动力现象。按照地下工程开挖卸荷特点,开展了脆性花岗岩常规三轴、不同卸载速率条件下峰前、峰后三轴卸围压试验,研究了岩石破坏的全过程并进行了声发射特征分析,探讨了岩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开挖卸荷产生的动力现象。按照地下工程开挖卸荷特点,开展了脆性花岗岩常规三轴、不同卸载速率条件下峰前、峰后三轴卸围压试验,研究了岩石破坏的全过程并进行了声发射特征分析,探讨了岩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岩爆形成力学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峰前还是峰后卸围压,高地应力下花岗岩都表现脆性破坏特征,峰前卸围压时岩样表现出的脆性比峰后卸围压更为强烈;卸载速率越快,岩石脆性破坏越强,发生岩爆的可能性越大。试验研究成果对地下工程岩爆发生的机理研究和预测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机理 卸荷 三轴试验 变形 破坏特征
下载PDF
卸荷条件下岩石变形特征及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黄润秋 黄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1-447,共7页
基于岩石试件的卸荷试验,研究了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和破裂特征,研究表明:卸荷过程中岩石向卸荷方向回弹变形强烈、扩容显著、脆性破坏特征明显;卸荷条件下岩石破坏具有较强的张性破裂特征,各种级别的张裂隙发育,其剪... 基于岩石试件的卸荷试验,研究了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和破裂特征,研究表明:卸荷过程中岩石向卸荷方向回弹变形强烈、扩容显著、脆性破坏特征明显;卸荷条件下岩石破坏具有较强的张性破裂特征,各种级别的张裂隙发育,其剪性破裂面追随张拉裂隙发展。基于试验认识,将卸荷条件下岩石的本构模型分为4段:弹性段、卸荷屈服段、峰后脆性段及残余理想塑性段;通过体积应变vε将Griffith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结合起来,建立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屈服准则,并在应变空间建立相应的卸荷非线性屈服段本构方程;运用应变软化理论,建立卸荷岩石峰后脆性段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试验 变形特征 破裂特征 本构模型
下载PDF
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不同应力路径下加卸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李新平 肖桃李 +1 位作者 汪斌 徐鹏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2-889,共8页
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赋存于高地应力环境的特点,对隧洞内的大理岩开展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及峰前、峰后卸围压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大理岩的强度变形特征及破裂机制。主要研究成果:(1)大理岩峰值强度与实时围压关系密切,... 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赋存于高地应力环境的特点,对隧洞内的大理岩开展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及峰前、峰后卸围压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大理岩的强度变形特征及破裂机制。主要研究成果:(1)大理岩峰值强度与实时围压关系密切,应力路径不同、实时围压相同时,峰值强度相同。(2)围压效应明显,峰值强度随初始围压增加而增加;相比三轴加载试验,峰前卸围压试验峰值强度降低约19.5%,峰后卸围压试验规律不明显,而峰后卸围压试验达到峰值强度时的围压值约占初始围压值的97.2%,峰前卸围压试验结果较离散。(3)相比三轴加载试验,峰前卸围压试验c值降低约27.5%,φ值提高约22.6%,而与此相反,峰后卸围压试验c值增加约13.7%,φ值降低约6.5%,表明大理岩抗破裂的主控因素峰前卸围压试验由摩擦力控制,峰后卸围压试验由黏聚力控制。(4)峰后卸围压试验自卸荷点开始出现明显的应变平台,表现为理想塑性变形。(5)峰前卸围压试验的体积应变自卸荷点开始出现明显的转折点。(6)三轴压缩试验和峰后卸围压试验,大理岩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单一剪切破坏,随着围压增加,剪切破裂面端口的粗糙程度降低;峰前卸围压试验的破坏模式为:低围压时的劈裂破坏~中等围压时的"X"型共轭剪切破坏~高围压时的单一剪切破坏。这些研究结论揭示了锦屏大理岩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差异,可为西部深埋引水隧洞的开挖、支护设计及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大理岩 卸荷试验 强度参数 变形特征 破裂机制
下载PDF
基于花岗岩卸荷试验的损伤变形特征及其强度准则 被引量:36
13
作者 吕颖慧 刘泉声 胡云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96-2103,共8页
对取自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的花岗岩开展高应力下2种卸荷方案的力学特性试验,并与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岩石卸荷过程中的破坏机制、力学强度参数损伤劣化效应及其卸荷破坏的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 对取自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的花岗岩开展高应力下2种卸荷方案的力学特性试验,并与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岩石卸荷过程中的破坏机制、力学强度参数损伤劣化效应及其卸荷破坏的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卸荷过程中向卸荷方向回弹变形强烈、扩容显著,脆性破坏特征明显。(2)卸荷试验中,开始卸荷点处的变形模量较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已发生一定的损伤劣化,其损伤因子与初始围压近似成线性关系,而该点处的泊松比所表现出的损伤劣化效应却不明显。(3)卸荷过程中,泊松比随着围压的不断卸除,呈现指数关系增长;变形模量变化平缓,但在岩样卸荷屈服破坏点处陡降。(4)在高应力卸荷条件下,Mogi-Coulomb强度准则能很好地反映其破坏强度特性。(5)相比较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卸荷时的抗剪强度参数c值减小而?值增大,其变化量与卸荷方式有关。这些结论揭示高应力条件下花岗岩的卸荷力学特性,为西部水利水电工程的开挖、支护设计及其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花岗岩 高围压 卸荷试验 变形机制 损伤规律 强度准则
下载PDF
层状大理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裴建良 刘建锋 徐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96-2502,共7页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实际应力环境为基础,利用MTS815 Flex Test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该厂房区域典型层状大理岩开展常规三轴加、卸荷破坏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平行层理面压缩时,卸荷试验得到的抗剪断、抗剪强度参数较加载试验...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实际应力环境为基础,利用MTS815 Flex Test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该厂房区域典型层状大理岩开展常规三轴加、卸荷破坏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平行层理面压缩时,卸荷试验得到的抗剪断、抗剪强度参数较加载试验得到的c,φ值低,残余内摩擦角φr值却较高;相同卸荷条件下,垂直层理面压缩得到的抗剪断、抗剪强度参数较平行层理面压缩得到的c,φ高,φr值却较低;卸荷条件下岩样的破坏是其向卸荷方向的强烈扩容所致,峰值强度后继续卸荷对岩石峰后承载力有显著的弱化作用;试验得到的各组弹性模量大致随围压增加而增加,而峰值应力对应的变形模量则反之,单个岩样在卸荷试验中,变形模量大致随围压卸荷而降低,垂直层理面压缩得到的变形模量较平行层理面压缩的高20%~51%,侧胀系数μ的变化规律则反之,前者较后者的低3%~12%;在相同卸荷条件下,平行层理面压缩时,岩石更易发生破坏,而垂直层理面压缩时,大理岩的脆性变形特征更显著。这些结论揭示了层状大理岩的卸荷力学特性,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层状岩体 卸荷破坏 变形特征 力学参数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青岛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网架结构施工监测与模拟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纪刚 张同波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0-32,共3页
鉴于青岛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网架结构为复杂大跨多曲面异形钢屋盖结构,施工难度大,施工不易控制,利用弦式应变计和静力水准仪对该网架采用无线监测,监测该网架的竖向位移、支座位移和杆件内力。同时对该网架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有限元数值... 鉴于青岛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网架结构为复杂大跨多曲面异形钢屋盖结构,施工难度大,施工不易控制,利用弦式应变计和静力水准仪对该网架采用无线监测,监测该网架的竖向位移、支座位移和杆件内力。同时对该网架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卸载时监测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表明青岛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网架结构卸载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网架结构 数值分析 ANSYS 卸载 应力变形 监测系统
下载PDF
不同卸荷速度条件下灰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在泉 张黎明 +2 位作者 孙辉 张迎晖 匡顺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5-1050,1277,共7页
对灰岩试样进行加轴压、卸围压破坏试验,研究了不同卸围压速度下灰岩的变形特征和力学参数变化,取得了一些新的结论:卸荷岩样的破坏是沿卸荷方向的强烈扩容所致;随着卸荷速度的增加,岩样的破坏特征从主剪切破坏、共轭剪切破坏逐渐变为... 对灰岩试样进行加轴压、卸围压破坏试验,研究了不同卸围压速度下灰岩的变形特征和力学参数变化,取得了一些新的结论:卸荷岩样的破坏是沿卸荷方向的强烈扩容所致;随着卸荷速度的增加,岩样的破坏特征从主剪切破坏、共轭剪切破坏逐渐变为劈裂加剪切破坏;在相同的卸荷初始围压下,卸围压速度越快,岩样破坏的应力差越小;在相同的卸荷速度下,随着卸荷初始围压的增加,岩样破坏的应力差逐渐增加;在相同的卸荷速度下,卸荷初始围压越大,轴向应变的回弹值愈大,环向应变突跳值愈小;随着卸荷速度的增加,岩样黏聚力c逐渐增加,内摩擦角Φ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 石灰岩 力学参数 变形特征
下载PDF
不同应力路径下砂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韩铁林 陈蕴生 +2 位作者 宋勇军 李伟红 余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959-3966,共8页
利用WDT–1500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对砂岩试样进行定围升轴、卸围升轴及定轴卸围这3种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三轴试验,并从变形特性、强度特性和破坏特性及其机制分析等方面对砂岩试样的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定围升轴,卸... 利用WDT–1500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对砂岩试样进行定围升轴、卸围升轴及定轴卸围这3种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三轴试验,并从变形特性、强度特性和破坏特性及其机制分析等方面对砂岩试样的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定围升轴,卸围升轴及定轴卸围下砂岩的强度有所降低,而其侧向变形和相同主应力下的扩容量明显增加,尤其在卸围升轴下的扩容量最大;不同应力路径下,砂岩的变形和强度特性主要受初始轴压和初始围压的影响,而围压加载速率对砂岩力学性质的影响不明显。定围升轴下试样呈现剪切破坏,而卸围升轴和定轴卸围时试样常常呈现出张剪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砂岩 卸荷 应力路径 变形特性 破坏特征
下载PDF
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厂房开挖动态卸荷引起的变形突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罗忆 卢文波 +2 位作者 周创兵 陈明 严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53-1560,共8页
分析了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厂房高边墙变形突变的形成机制,认为地应力动态卸荷引发的围岩松动是导致地下厂房高边墙变形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瀑布沟地下厂房高边墙变形突变的实测资料,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了高地应力准静态... 分析了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厂房高边墙变形突变的形成机制,认为地应力动态卸荷引发的围岩松动是导致地下厂房高边墙变形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瀑布沟地下厂房高边墙变形突变的实测资料,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了高地应力准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地下厂房开挖卸荷引起的厂房高边墙的水平向位移。与实测资料对比表明,在动态卸荷过程中,结构面的张开和滑移是引起地下厂房围岩变形突变的主要原因,而在准静态卸载条件下,这种结构面张开变形却并不明显。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开挖引起的地应力动态卸荷效应,尽量减小每次开挖对围岩扰动,谨防引起变形突变甚至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地应力 动态卸荷 变形突变 岩体开挖
下载PDF
正上方加卸载对盾构隧道变形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范垚垚 郭晓航 +1 位作者 邓指军 徐意智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7-109,共3页
在软土地区,隧道正上方加卸载会导致盾构隧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隆起,引发隧道产生渗漏、结构破损等各种病害,影响列车运营安全。通过以隧道正上方河道内加卸载的工程实例,对隧道内实测数据分析和采用有限元进行模拟工况分析计算,评价隧... 在软土地区,隧道正上方加卸载会导致盾构隧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隆起,引发隧道产生渗漏、结构破损等各种病害,影响列车运营安全。通过以隧道正上方河道内加卸载的工程实例,对隧道内实测数据分析和采用有限元进行模拟工况分析计算,评价隧道正上方加卸载对盾构隧道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 加载 卸载 变形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开挖卸荷扰动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新丰 何毅 +2 位作者 陆明远 高毓浩 李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90,共8页
为解决开挖卸荷工程扰动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失稳变形加剧与受力破坏严重问题,采用层次分析(AHP)、数理计算与数值模拟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卸荷扰动作用下深部巷道围岩的典型形变特点;建立围岩失稳破坏的综合评价体系,得出围岩裂隙场、... 为解决开挖卸荷工程扰动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失稳变形加剧与受力破坏严重问题,采用层次分析(AHP)、数理计算与数值模拟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卸荷扰动作用下深部巷道围岩的典型形变特点;建立围岩失稳破坏的综合评价体系,得出围岩裂隙场、应力场与位移场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开挖扰动围岩具有内部卸荷失稳、外部非线性变形的双重典型形变特征;围岩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的耦合作用引发围岩的变形破坏;深部开挖巷道围岩具有初期形变量大、位移变化速度快、流变性强的特点,顶板下沉和底板鼓起是围岩失稳变形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卸荷 深部巷道 失稳变形 评价体系 应力场 耦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