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改争议及两种“一国两制”理解的“对决”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兆佳 《港澳研究》 2015年第2期19-28,94,共11页
香港政改争议之所以极为激烈,因为它牵涉到两种南辕北辙的对"一国两制"下行政长官普选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看法,那就是"民主准则"与"配合一国两制"。更为关键的是,它们背后对"一国两制"截然... 香港政改争议之所以极为激烈,因为它牵涉到两种南辕北辙的对"一国两制"下行政长官普选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看法,那就是"民主准则"与"配合一国两制"。更为关键的是,它们背后对"一国两制"截然不同的理解,那就是香港是"独立政治实体"还是"中央授权下的高度自治的地区"。两种普选观和两种对"一国两制"的不同理解分别为反对派和中央与爱国爱港力量所认同。回归以来,围绕着政改的争论连绵不断。当前有关行政长官的普选安排的争议,可以视之为这两种普选观和对"一国两制"理解的"决战",其结果对香港未来的政制发展和中央与特区关系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行政长官 普选 政制改革 政制争论
下载PDF
认同的宪法难题:对“爱国爱港”的基本法解释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飞龙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6,共9页
1987年的"邓公之问"预伏下"爱国爱港"与"民主普选"之间的差异化理解与实质性冲突。特首普选咨询中呈现出的"爱国爱港"之政治标准与法律标准的争议,以及白皮书对"全面管治权"的澄清... 1987年的"邓公之问"预伏下"爱国爱港"与"民主普选"之间的差异化理解与实质性冲突。特首普选咨询中呈现出的"爱国爱港"之政治标准与法律标准的争议,以及白皮书对"全面管治权"的澄清与重申,是对"邓公之问"的回应和具体化,背后透露出香港回归以来的政治认同难题。这一难题与香港曾经独特的殖民史之间具有直接关联,殖民史提供的西式价值观、政党政治和民主文化成为特区政治意识的核心构成,对"爱国爱港"要求构成直接制约和限定。基本法以"居民"概念为核心建构了香港居民的双重身份,包含了基于高度自治的本地化指涉,但未将具有"一国"内涵的中国宪法上的"中国公民"概念予以充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仪式化。基本法建构了多层次、差异化的的"爱国爱港"义务框架,不限于特首,而扩及广泛的香港居民。破解认同难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回归公民教育,在于突破基本法的"居民"限定,重申并在制度安排上支持"中国公民"身份的最高性和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爱港 普选 认同 公民 居民
原文传递
论中国苏维埃选举制度的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谢一彪 朱腾云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2-45,共4页
中国苏维埃的选举制度有四个特点 :公民享有普遍的选举权、无产阶级在选举中享有特别优越的权利、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选民拥有对代表的罢免权 ,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这一原则。
关键词 选举权 无产阶级 选举方式 罢免权
下载PDF
香港“占领运动”:过程、特征及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小瑜 《港澳研究》 2015年第1期83-92,96,共11页
因普选行政长官方案争议,香港社会出现了"占领中环"运动并演变为"占领运动"。在"占领运动"中,青年、中产成为参与主体;运动去领导化、碎片化;"公民抗命"理念遭否弃;运动民意基础薄弱。"... 因普选行政长官方案争议,香港社会出现了"占领中环"运动并演变为"占领运动"。在"占领运动"中,青年、中产成为参与主体;运动去领导化、碎片化;"公民抗命"理念遭否弃;运动民意基础薄弱。"占领运动"也暴露了隐藏在泛民主派内部的各种矛盾,如社运领导权方面泛民主派内部层级结构之间的矛盾、在社运理念上原则至上与灵活变通的争论、以及社运模式上"和理非非"与"勇武抗争"二者的对抗等等。政府对"占领运动"顺利清场,然而后占领时代仍然存在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共同正视与化解,如社运指导思想激进化、自发性运动增大失控风险、青年团体政治化改变社运面貌,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占领中环 占领运动 社运 普选
下载PDF
政策问题建构权演进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康之 向玉琼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共11页
政策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工具,而政策的来源又可以追溯到政策问题的建构权。中世纪后期,政策问题建构权进入了一个持续扩大的进程中,随着平民代表进入议会,打破了政策问题建构权的封闭性,此后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而使政策问题建构... 政策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工具,而政策的来源又可以追溯到政策问题的建构权。中世纪后期,政策问题建构权进入了一个持续扩大的进程中,随着平民代表进入议会,打破了政策问题建构权的封闭性,此后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而使政策问题建构权逐步地向更广泛的阶层开放。到了近代,随着普选权的确立,政策问题建构权也在理论上得到了确证。但是,在代议制框架中,普选权的实现所带来的结果则是治理精英的出现,公众把他们选举出来的时候,也就把自己的政策问题建构权交给了这些治理精英,这又致使政策问题建构权出现了异化。在公众丧失了实质性的政策问题建构权后,存在于社会发展中的那些真正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又往往无法进入政策议程,而治理精英则可以通过政党以及借助于舆论等各种各样的手段把那些与公众利益无关的事项作为政策问题而加以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政策 政策问题建构 普选权 组织化
下载PDF
香港立法会功能组别选举与“普选”的兼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晓楠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2,共10页
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改革是香港近年来政制发展探讨的核心问题,其中立法会功能组别的存废问题是各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质疑功能组别的人认为功能组别与"普选"概念不相容。实际上,功能组别与基本法规定的"普选"... 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改革是香港近年来政制发展探讨的核心问题,其中立法会功能组别的存废问题是各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质疑功能组别的人认为功能组别与"普选"概念不相容。实际上,功能组别与基本法规定的"普选"原则在理论上并不冲突,香港法院和人大常委会对普选的解释中也可以印证这一点。保留功能组别有利于地区政局的稳定,强化行政主导制,有利于香港政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组别 立法会 普选 基本法 解释
原文传递
恩格斯“和平长入新社会”思想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有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9,共5页
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提出了“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的思想。在恩格斯看来,工人阶级要... 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提出了“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的思想。在恩格斯看来,工人阶级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存在着暴力革命和合法斗争两种可选择的手段。前一种手段对于早期工人运动来讲是适用的,甚至是惟一的选择,而这种手段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普选权的实行,尤其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利用普选权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只要善于利用,选举权就能够由历来是骗人的手段变成工人阶级解放的手段,旧社会就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普选权 暴力革命 合法斗争 工人阶级
下载PDF
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对西方国家宪法和法律相关规定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大鹏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9-24,28,共7页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了诸如财产状况、居住年限、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种种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规定与限制。资产阶级标榜的民有、民享、民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了一纸空文。近些年来,迫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了诸如财产状况、居住年限、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种种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规定与限制。资产阶级标榜的民有、民享、民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了一纸空文。近些年来,迫于各方面压力,资本主义各国对选民资格的限制有些许放宽,但它是以不损害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为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选举权 被选举权 西方国家 宪法 法律 普选法 议会
下载PDF
香港民主发展历程的回溯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建兵 陈绍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1-37,共7页
普选和民主进程是香港回归17年来在香港社会的主要政治议题。近几年来,为了争取实现所谓的"真普选",香港市民以及团体活动采取的行动越来越激烈,此次在香港发生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活动,把反对特区政府和《基本法... 普选和民主进程是香港回归17年来在香港社会的主要政治议题。近几年来,为了争取实现所谓的"真普选",香港市民以及团体活动采取的行动越来越激烈,此次在香港发生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活动,把反对特区政府和《基本法》的行动推到了顶峰。纵观香港社会民主发展历程,就会发现香港社会中民主政治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很多时候制度安排并非简单的对与错问题,而是有时代因素和政治因素的考虑,至少在香港问题上是如此。如今,在新的历史境遇面前,部分香港市民应该在"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理性地看待和推动香港社会的民主发展,共同谱写香港社会民主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港英政府 政制发展 “占领中环” 普选制度
下载PDF
周恩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建辉 佘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4,共7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适合中国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周恩来在这一制度的创建、发展过程中,围绕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普选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适合中国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周恩来在这一制度的创建、发展过程中,围绕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普选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要在国家制度上加强人大及其代表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等具有创建性、富有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观点。这些宝贵论述,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仍然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 普选 民主集中制 监督
原文传递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现代化
11
作者 付正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1-56,共6页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是法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期间,法国民众的政治参与从"动员型参与"发展到"自主型参与",民众参与政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呈现出扩大趋势。除法国这期间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取得了极大的...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是法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期间,法国民众的政治参与从"动员型参与"发展到"自主型参与",民众参与政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呈现出扩大趋势。除法国这期间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等原因外,路易·波拿巴采取的争取农民等重要措施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说明,政治现代化是一个极其艰难而又复杂的漫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西 政治现代化 政治参与 普选权
下载PDF
论普选后香港政党发展趋势与核心理念 被引量:1
12
作者 尤乐 周霞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4-80,96,共7页
普选,一方面使政党融合于民主政制,提高其政治地位而又不破坏行政之政治中立,促使其加强理论规划、组织建设和文选造势,借助政治自由的环境以扩大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使政党以关注民生为核心理念,针对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基于香港的财... 普选,一方面使政党融合于民主政制,提高其政治地位而又不破坏行政之政治中立,促使其加强理论规划、组织建设和文选造势,借助政治自由的环境以扩大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使政党以关注民生为核心理念,针对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基于香港的财政实力,成为社会保障"新政"的推动力。政党旨在提高社会福利支出的同时,推动制定既保护中上阶层利益,又倾向于低收入和劳工阶层的生存的立法和决策,并巩固和壮大中产阶级,避免"民主赤字",追求税负公平和多元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选 政党发展 新闻自由 社会福利 公平税负
下载PDF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变动与人大代表选举中城乡人口比例政策的演进
13
作者 宋月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1,共6页
在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城乡人口比例政策,是我国普选产生人大代表的历史条件所要求的。在一定时期内按不同人口比例配备代表,不但反映了共和国国体的本质,而且标志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 在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城乡人口比例政策,是我国普选产生人大代表的历史条件所要求的。在一定时期内按不同人口比例配备代表,不但反映了共和国国体的本质,而且标志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城乡人口的融合,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普选的过程,一定意义上是个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政策制定、调整及其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和非农业人口的发展,成为推动城乡人口比例政策改进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社会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城乡人口比例 普选
下载PDF
论晚年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及其新时代启示
14
作者 杨泽光 《哲学进展》 2020年第3期125-131,共7页
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独自承担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工作。面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工业革命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走向垄断阶段以及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这些新现象,晚年的恩格斯进行了... 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独自承担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工作。面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工业革命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走向垄断阶段以及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这些新现象,晚年的恩格斯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分析。他立足于欧洲大陆经济状况的分析,深入挖掘出了股份制这一新事物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的因素,由此呼吁无产阶级应当依据不同的历史阶段采取不同的革命策略,从而进一步发展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这些新认识为新时代的中国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坚持人民主体立场以及完善共产主义道路方面带来了重大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恩格斯 垄断资本主义 股份制 普选权 两个必然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思想转向原因再探
15
作者 吴启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3-39,共7页
恩格斯晚年思想的重大变化源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推动下民主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普选制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终有一天工人阶级有可能获得多数票而上台执政。在思想界各种学说只有经过冲撞才能... 恩格斯晚年思想的重大变化源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推动下民主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普选制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终有一天工人阶级有可能获得多数票而上台执政。在思想界各种学说只有经过冲撞才能融合,这也促进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修正和完善。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与发展中的现实生活始终保持一致的学说。列宁没有重视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革命运动的战略和策略作出重大补充和修正,反而给予了曲解,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最终导致前苏联的剧变,历史已证明了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转向是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而列宁与之相反的思想却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能力 普选权 民主共和国 阶级斗争与阶级合作
下载PDF
“革命权”与“普选权”——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双重历史选择与“两难”实践课题
16
作者 姜中才 石雪荣 《陇东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3-65,共3页
"革命权"与"普选权",既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双重历史选择,又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根据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两难"实践留给其后来者的一个遗嘱性的两难课题。在这一课题的破解过程中,至20世纪初,社会主义... "革命权"与"普选权",既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双重历史选择,又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根据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两难"实践留给其后来者的一个遗嘱性的两难课题。在这一课题的破解过程中,至20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分化成不共戴天的两大主流运动,即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和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科学"有"科学"的根据,"民主"有"民主"的道理,不存在谁吃掉谁、谁演变谁的问题。时至当代新自由主义必欲主导全球化而又酿成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情势下,二者应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互为模式相互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权 普选权 双重历史选择
下载PDF
论法国普选的实现过程及其对香港的启示
17
作者 王鹏 《南海学刊》 2015年第2期68-76,共9页
在考察法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选举制度以及普选在法国演变历史的基础上发现,一方面,普选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因国别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法治是实现普选的根本保证,这对解决当前香港普选问题有重要启示意义。香港应... 在考察法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选举制度以及普选在法国演变历史的基础上发现,一方面,普选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因国别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法治是实现普选的根本保证,这对解决当前香港普选问题有重要启示意义。香港应循序渐进地建立普选的"个别化模式",并应通过法治手段解决普选过程中出现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名委员会 普选 循序渐进 法治 “个别化模式”
下载PDF
香港“双普选”理念的三重辨正
18
作者 王理万 《港澳研究》 2015年第3期10-23,94,共15页
在香港"双普选"问题上存在三重迷思:将双普选视为重塑认受性的根本措施、民主化的唯一形式,并希望藉由双普选提高特区政府的管治能力。事实上,双普选对于提高特区政府的认受性作用有限,其认受性客观上来源于中央政府通过基本... 在香港"双普选"问题上存在三重迷思:将双普选视为重塑认受性的根本措施、民主化的唯一形式,并希望藉由双普选提高特区政府的管治能力。事实上,双普选对于提高特区政府的认受性作用有限,其认受性客观上来源于中央政府通过基本法的授权,主观上依赖其施政表现。双普选仅是香港民主化的形式之一,应在实现普选的同时促进公民参与精英治理等多元民主形式,强化国家认同意识,协调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此外,双普选也不意味着自动实现高效管治,二者在制度目标上存在差异。双普选将会使得香港的政治和管治更为复杂,普选后的行政长官与政府应该致力于超脱政治派别和民粹主义的支配,建立具有自主性的责任型政府,充分发挥"行政主导"的体制优势,制定具有长远性的经济决策和管治方案,形成绩效型和选举型良性互动的政府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普选 认受性 民主化 管治 行政主导
下载PDF
香港的民主化条件:历史视野中的反思
19
作者 袁阳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7-52,共6页
何为香港的民主化条件,是普选纷争中的关键分歧。香港的民主化历史表明,单独的经济及其衍生条件并不足以产生和推进民主。无论是民主化计划从流产到逐步启动的历程,还是民主化步伐从保守到突然加速的转变,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是对于中国... 何为香港的民主化条件,是普选纷争中的关键分歧。香港的民主化历史表明,单独的经济及其衍生条件并不足以产生和推进民主。无论是民主化计划从流产到逐步启动的历程,还是民主化步伐从保守到突然加速的转变,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是对于中国的政治考量。这意味着,在香港的民主化条件中,政治条件不容忽视。当前,香港要进一步迈向普选,只有在不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足够空间。有必要从香港的实际情况出发,探寻适合自身的民主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选 民主化 国家主权
下载PDF
公民话语与阶级话语的张力——1953年普选运动中的选民资格审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闾小波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6-181,共16页
在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历史上,普选一直是其政治愿景及自主的制度安排。如果说西方普选运动的展开表现为"需求侧普选",那么中国则表现为"供给侧普选"。1953年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普选,作为供给... 在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历史上,普选一直是其政治愿景及自主的制度安排。如果说西方普选运动的展开表现为"需求侧普选",那么中国则表现为"供给侧普选"。1953年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普选,作为供给侧普选,选民的资格审查有何特殊的标准和操作流程?审查的结果与顶层的预期是否一致?少数被剥夺选民资格者的极力抗争是什么动机?此次普选有何启示?目前学界相关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着重探讨此次普选运动期间在选民资格审查过程中公民话语与阶级话语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选运动 公民话语 阶级话语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