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春林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21-24,共4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 ,它蕴涵于儒家、道家、释家等思想体系之中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 ,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世纪之交 ,继承和弘扬“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对 2 1世纪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人文精神 当代 文化价值 人类 自然界 发展观
下载PDF
“天人合一”的生态意义究竟何在?——兼向刘兵、曹南燕教授请教 被引量:7
2
作者 蒋劲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8,共5页
虽然"天人合一"本身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人与自然和谐,但是"天人合一"思想却具体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天人合一"所蕴涵的等级价值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不矛盾的。"天人合一"思想... 虽然"天人合一"本身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人与自然和谐,但是"天人合一"思想却具体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天人合一"所蕴涵的等级价值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不矛盾的。"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意义在于提供我们思考生态问题的新视域,以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两难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意义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易传》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前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玉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8,共10页
《易传》所辟创的天人之学,确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后世易学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得以确立,首先依赖于其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既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得以创立的... 《易传》所辟创的天人之学,确立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对后世易学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得以确立,首先依赖于其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既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得以创立的基本理论前提,也是其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本体论形上学的基本出发点与立足点。因此,探讨《易传》的宇宙生成论,对于加深认识其完整的哲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易传》的宇宙生成理论,概括起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宇宙本根于"太极",二是太极衍化为天地,三是天地气化生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生成论 天人合一 太极 天地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发展境况与现实转换
4
作者 闫涛 李樑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面对日趋复杂的生态问题,西方所谓“主流”生态理论也尽显疲态,难有应对生态问题的“良策”,亦开不出针对生态问题立竿见影的“良方”。生态思想从来就不只限定于生态或自然本身,而是更侧重于讨论人与生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中... 面对日趋复杂的生态问题,西方所谓“主流”生态理论也尽显疲态,难有应对生态问题的“良策”,亦开不出针对生态问题立竿见影的“良方”。生态思想从来就不只限定于生态或自然本身,而是更侧重于讨论人与生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古代有着极为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文化资源,古人以阴阳学说为基础,阐释人与自然二者内在关联,并以此建立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生态思想,其本质在于强调人类要与自然协调、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也内嵌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逻辑链条之内,要以世界视角来审视未来发展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阴阳 天人同构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论《易传》的象数、义理合一模式与天人合一的理论架构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文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51,共10页
《易传》是现存系统解释《周易》古经的最早典籍,对后世历代学人诠解《周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周易》古经由卦爻符号和卦爻辞组成,卦爻符号与卦爻辞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后世《周易》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易传》作者看来,《周易》... 《易传》是现存系统解释《周易》古经的最早典籍,对后世历代学人诠解《周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周易》古经由卦爻符号和卦爻辞组成,卦爻符号与卦爻辞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后世《周易》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易传》作者看来,《周易》的卦爻辞是由圣人"观象"而来,圣人通过"观象系辞"来揭示易道。换句话说,《周易》所阐发的义理乃以象数为基础。象数蕴含着义理,义理脱胎于象数,二者如水乳之交融而不可分。而《易传》象数与义理合一的模式是以"三才之道"为其理论架构的。开天道以立人道,法天文以立人文,成为《易传》立论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象数 义理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徽州古民居:《周易》美学思想的体现 被引量:4
6
作者 汤太祥 王锦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90,共5页
徽州古民居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宝库,传统文化之精髓,而《周易》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活水,其"天人合一"、"保合太和"、"唯变所适"的美学思想对徽州古民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徽州古民居中有着明显的... 徽州古民居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宝库,传统文化之精髓,而《周易》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活水,其"天人合一"、"保合太和"、"唯变所适"的美学思想对徽州古民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徽州古民居中有着明显的体现。研究徽州古民居所体现的《周易》美学思想,有助于体认其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将有助于更好的保护和宣扬徽州古民居,从而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它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古民居 《周易》 美学思想 天人合一 保合太和 唯变所适
下载PDF
论《易传》的人性善恶统一说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恩林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7,共7页
《易传》的人性论是善恶统一论。天地虽赋予人类善质,但天地自然之道有吉凶,有和合与不和合,所以天地赋予人善质的同时,也赋予人凶质、不和合之质,此即人之恶质。《易传》是阴阳对立统一论者,认为天地万物有吉就有凶,有福就有祸,有善就... 《易传》的人性论是善恶统一论。天地虽赋予人类善质,但天地自然之道有吉凶,有和合与不和合,所以天地赋予人善质的同时,也赋予人凶质、不和合之质,此即人之恶质。《易传》是阴阳对立统一论者,认为天地万物有吉就有凶,有福就有祸,有善就有恶。一切矛盾的事物都是互相转化的,没有离开善的恶,也没有离开恶的善。人的自然本质善恶混同,既有文明之光,又有野蛮之暗。人后天性之善恶取向取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人的主观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人性论 阴阳对立统一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儒道"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社会生态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龙强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16-20,共5页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其中蕴涵着传统生态意识。本文从儒道"天人合一"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出发,通过对孔孟、老庄及荀子"天人"观的分析,揭示儒道"天人合一"思...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其中蕴涵着传统生态意识。本文从儒道"天人合一"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出发,通过对孔孟、老庄及荀子"天人"观的分析,揭示儒道"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并对"天人合一"思想中的传统生态意识进行透视和阐释,从而分析现代生态意识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借鉴和超越。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时代转换,实现从传统生态意识到现代生态意识的飞越,必须观照人类的终极关怀,树立人类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意识 传统生态意识 现代生态意识
下载PDF
“天人合一”思想与山水画的生态人文精神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宝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观念,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它以整体性和辩证性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宇宙及万物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对人的生存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关怀与把握,其中蕴含着浓郁的生态意...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观念,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它以整体性和辩证性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宇宙及万物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对人的生存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关怀与把握,其中蕴含着浓郁的生态意识和人文精神,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特别是山水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山水画中主要表现为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境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意识 人文精神 山水画 生命意识 人本意识 境界追求
下载PDF
荀子对思孟“五行”说批判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树才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41,48,共8页
荀子激烈批评思孟"五行"说的原因学界有过多种看法,而其深层、根本的原因却在于在荀子和思孟之间存在思维和哲学基础的根本差异,荀子所持有的是形而上学的二元论,而思孟"五行"说坚持的是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前形... 荀子激烈批评思孟"五行"说的原因学界有过多种看法,而其深层、根本的原因却在于在荀子和思孟之间存在思维和哲学基础的根本差异,荀子所持有的是形而上学的二元论,而思孟"五行"说坚持的是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前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因为在孟子所因循的子思代表的春秋文化和荀子所站立的战国后期文化之间,知识范型与符号体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可以从"五行"说产生和流变的几个阶段中清楚地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礼智圣 天人合一 存在论 形而上学二元论
下载PDF
“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农村庭院设计的启示
11
作者 冯晶晶 钟虹滨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1-55,共5页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崇尚自然,认为人与自然是血肉相连、同构对应的。中国农村庭院的布置就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对话"。本文从分析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核"天人合一"思想入手,进而探讨"天人合一"对传统农...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崇尚自然,认为人与自然是血肉相连、同构对应的。中国农村庭院的布置就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对话"。本文从分析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核"天人合一"思想入手,进而探讨"天人合一"对传统农家庭院的影响,从而提出"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农村庭院景观设计的几点启示,即通过走近自然、体现地方特色、再创生态景观格局来达到"天人合一"的设计目的。并提出了现代农村院落式居住环境设计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村 庭院设计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天人合一,笔墨圆融——试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和谐境界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娅梅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9年第11X期308-310,共3页
中国传统山水画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和谐"是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国历代画家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本文着重从传统哲学、美学角度来分析传统山水画表现形式中... 中国传统山水画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和谐"是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国历代画家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本文着重从传统哲学、美学角度来分析传统山水画表现形式中所蕴含的和谐思想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和谐 表现形式 天人合一 笔墨
原文传递
《周易》与楚国制器工艺的设计理念
13
作者 杨克石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3,共4页
《周易》有"大道之原"的美称,虽非诠释造物之道,却包含"造物之道"。楚国制器工艺是对《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阐释和应用,是《周易》"道器说"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衍生、规范了传统制... 《周易》有"大道之原"的美称,虽非诠释造物之道,却包含"造物之道"。楚国制器工艺是对《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阐释和应用,是《周易》"道器说"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衍生、规范了传统制器工艺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美学思想。发掘《周易》与楚国制器工艺的内在联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独具特色的"道器"文脉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工艺设计 制器尚象 天人合一 阴阳和合 道器一体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的生态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14
作者 刘怡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第2期90-98,共9页
先秦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应当效法天道好生的原则,成己成物,肩负起参赞天地化育的生态职责。先秦儒家倡导仁民爱物,拓展了人们的道德空间,又从"以时禁发"的... 先秦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应当效法天道好生的原则,成己成物,肩负起参赞天地化育的生态职责。先秦儒家倡导仁民爱物,拓展了人们的道德空间,又从"以时禁发"的时间限制、禁止"伤萌幼之类"的种类限制、禁止"竭泽而渔"的规模限制等方面确立了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规范,虞衡制度则是保障人与自然关系的政治法律保障,"以民为本"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终目的。先秦儒家丰富的生态思想能够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生态思想 天人合一 仁民爱物
原文传递
《周易》的占筮理论及其旨归
15
作者 张文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占筮是《周易》的有机组成部分。今本六十四卦卦序体现的则是由先天太极至两仪,再由乾坤交合产生万事万物的过程及规律。“大衍筮法”的操作过程是对这一宇宙生成演化过程的模拟,据此所获得的卦象可以展示事物的发展趋势,为人们应对不... 占筮是《周易》的有机组成部分。今本六十四卦卦序体现的则是由先天太极至两仪,再由乾坤交合产生万事万物的过程及规律。“大衍筮法”的操作过程是对这一宇宙生成演化过程的模拟,据此所获得的卦象可以展示事物的发展趋势,为人们应对不同情势提供相关的应对措施。“纳甲筮法”背后隐含的是中国古代的时空一体观与宇宙生成论,故《周易》之占筮原理乃基于其“取类比象”说及宇宙生成论。这一“取类比象”说及宇宙生成论被巧妙地转化为心性修养论,旨在实现“天人合一”之理想,这才是《周易》被尊为六经之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占筮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天人合一”理念与士大夫行为方式——韦伯“中国命题”再思考
16
作者 杨国庆 张津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4,共6页
韦伯"中国命题"是"韦伯命题"的反命题,所突出的是西方理性资本主义的特殊性。在韦伯"中国问题"的讨论中,既要切实正视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因果性解释机制及理想型的解读,也不容忽视韦伯对于儒教"... 韦伯"中国命题"是"韦伯命题"的反命题,所突出的是西方理性资本主义的特殊性。在韦伯"中国问题"的讨论中,既要切实正视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因果性解释机制及理想型的解读,也不容忽视韦伯对于儒教"天人合一"理念的误读。正是这种有关韦伯"中国命题"的再思考,通过对张载的理念与行为的个案研究,使"天人合一"理念影响下的士大夫行为的内在超越面相得到揭示,并与清教徒入世禁欲的外在超越形成鲜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士大夫行为方式 韦伯“中国命题” 张载
下载PDF
《易传》与中国传统美感之构建
17
作者 李必桂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易传》在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上的重要意义日渐发现。《易传》的"天人合一"不单是政治—伦理性的,它还具有显明的审美之维。萌发于殷周之际的"人文"精神为后来的《易传》"三才观"和"天人合一"... 《易传》在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上的重要意义日渐发现。《易传》的"天人合一"不单是政治—伦理性的,它还具有显明的审美之维。萌发于殷周之际的"人文"精神为后来的《易传》"三才观"和"天人合一"准备了理论条件。《咸》卦描述的男女阴阳感应是天人感应的基本模式,阴阳两两相感,最终上升到"天人合一"。以感通论为主要内容的"天人合一"为中国传统审美思想所推崇的生生之美、太和之美构筑了哲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通 天人合一 生生之美 太和之美
下载PDF
勿让生态美学成为民族主义之张本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军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5,共8页
回望中国环境史,自然环境呈不断恶化之趋势。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根本就不足以解决中国古代的环境问题,遑论解决今日之环境危机,而且,中国哲学或文化亦非"天人合一"四字所能概括。文明之起源,既仰赖于征服自然,... 回望中国环境史,自然环境呈不断恶化之趋势。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根本就不足以解决中国古代的环境问题,遑论解决今日之环境危机,而且,中国哲学或文化亦非"天人合一"四字所能概括。文明之起源,既仰赖于征服自然,也仰赖于师法自然。将征服自然这一面划给西方,而将师法自然这一面划给中国,以"天人合一"和"天人对立"一对概念来概括中西文化,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找民族认同感的产物,是在"发明传统"。在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危机的今天,借生态美学之名来弘扬中国文化,只会使得我国的生态美学研究成为民族主义之张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民族主义 发明传统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天人合一”思想在城市防洪景观设计中的探索——武汉市汉口江滩的理性选择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雪媛 裘鸿菲 《华中建筑》 2015年第1期81-86,共6页
该文以汉口江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口江滩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城市防洪景观建设的困境与矛盾,阐述了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将贯穿城市防洪景观建设始终。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整体设计、场所设计、水体设计、景观要素... 该文以汉口江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口江滩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城市防洪景观建设的困境与矛盾,阐述了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将贯穿城市防洪景观建设始终。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整体设计、场所设计、水体设计、景观要素设计以及防洪功能空间设计五个方面,将现代滨水景观设计理论与传统的哲学思想相结合,在理念上使外延与内涵相互融会贯通,在方法上使整体与细节相互和谐统一,为完善汉口江滩建设以及城市防洪景观的营建提出参考价值,以求解决防洪与景观功能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思想 城市防洪 滨河景观 汉口江滩
下载PDF
和合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31
20
作者 陈立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92,158,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继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在创立新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继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在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习近平还系统地梳理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华和合文化历史脉络,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四个方面阐发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将中华和合文化运用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传承、弘扬和发展了中华和合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和合文化 和而不同 天人合一 协和万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