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行单、双侧减压修复对侧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效性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秋安 袁峰 +4 位作者 吴继彬 孙玛骥 吴东迎 孟强 郭开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5133-5137,共5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突出部分压迫一侧神经根引起同侧神经根受压症状,一侧腰椎间盘突出而对侧出现症状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因此对于此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尚无特定的分型及命名,文中将其称为"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突出部分压迫一侧神经根引起同侧神经根受压症状,一侧腰椎间盘突出而对侧出现症状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因此对于此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尚无特定的分型及命名,文中将其称为"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探讨在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侧或双侧减压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并行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髓核摘除术的40例对侧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减压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突出侧减压组20例和双侧减压组2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第3,6,12个月腰部、下肢目测类比评分以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复查腰椎动力位X射线片评估腰椎稳定性。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个月。①两组均未出现硬膜囊撕裂、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②两组患者术后腰部及下肢疼痛均有明显缓解,且与术前相比,术后JOA评分有明显提高,术后腰部及下肢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减压组各对应时间点的目测类比评分及JOA评分均优于突出侧减压组(P<0.05);③术后12个月改良Macnab评估结果示,突出侧减压组优良率为70%,双侧减压组优良率为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12个月复查腰椎动力位X射线片,两组均未出现腰椎失稳或滑脱的情况。提示:对于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两种减压方式均可改善疼痛症状,但双侧减压较突出侧的单侧减压,减压更充分,术后恢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椎间孔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对侧症状 单侧减压 双侧减压 脊柱
下载PDF
单侧减压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影像学双侧腰椎管狭窄 被引量:7
2
作者 姜树东 任龙喜 +3 位作者 郭函 梁得华 张彤童 刘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797-3802,共6页
背景: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常见双侧神经根管狭窄仅表现为一侧症状,对于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一侧是否需要减压、如何实施减压手术仍存在争议。目的:回顾性分析双侧腰椎管狭窄但仅有单侧症状且只行单侧入路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 背景: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常见双侧神经根管狭窄仅表现为一侧症状,对于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一侧是否需要减压、如何实施减压手术仍存在争议。目的:回顾性分析双侧腰椎管狭窄但仅有单侧症状且只行单侧入路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的病例,比较术前、术后的临床减压效果及影像学变化,分析单侧减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治疗组采用机器人辅助完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病例,特点是影像学表现为双侧狭窄,但仅表现为单侧症状,仅行症状侧单侧减压、椎间融合双侧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术前、术后椎管横截面积、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等;术前、术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分别对腰痛及下肢痛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椎功能;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与结论:①患者手术时间110-235 min,平均169.4 min;术中出血量70-180 mL,平均112.4 mL;②随访3-8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1);③患者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1);④末次随访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15例,良17例,可3例,优良率为91%;⑤患者术后椎管面积、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有所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提示采用单侧减压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仅表现为单侧症状的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减压 微创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 机器人
下载PDF
单侧TLIF术后继发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原因分析
3
作者 李广彬 王在斌 +1 位作者 贺利娜 陈秀民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25-329,344,共6页
目的观察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该院开展的318例单侧TLIF手术患者资料,统计术后1周... 目的观察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该院开展的318例单侧TLIF手术患者资料,统计术后1周内的对侧神经根症状发生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将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症状的患者列入症状组,其余患者列入无症状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节段间前凸角(segmental angle,SA),椎间盘前缘高度(anterior disc height,ADH)、椎间盘后缘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间孔宽度(foraminal width,FW)和椎间孔面积(foraminal area,FA)。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18例中,术后19例(5.97%)出现新的同一节段对侧神经根症状。其中,因对侧椎间孔狭窄所致10例(52.6%),残余的椎间盘内容物突出至对侧6例(31.6%),血肿形成1例(5.3%),螺钉置入错误2例(10.5%)。12例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神经阻滞后好转,另7例均二次手术后好转。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症状组患者术后的LL、SA和ADH值均显著增加(P<0.05),PDH、FA和FH值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症状组患者术后的FH、FW和FA值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单侧TLIF术后的对侧神经根症状并不少见,但多可通过非手术措施得到缓解。其发生原因,以对侧椎间孔狭窄最为常见,其次为残余的椎间盘组织自对侧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也可见置钉错误和血肿压迫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对侧神经根症状 椎间孔狭窄 单侧减压
下载PDF
经单孔分体内镜下单侧减压与双侧减压治疗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红 冯波 +3 位作者 戴国华 苏炜良 胡鹏 耿晓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4-1002,共9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行单侧减压或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单侧症状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OSE技术...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行单侧减压或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单侧症状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OSE技术行单侧减压与双侧减压治疗的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老年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单、双侧减压组(A、B组)分别为6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腰椎动力X线片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矢状位平移量(sagittal translation,ST)、入路侧关节面保留率及手术节段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anal,CAC)。术前及术后7d、3个月、18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腰痛和腿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估临床疗效,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与B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内术后各指标随时间推移改善显著,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3个月、18个月B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A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手术节段ST、RO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面保留率B组较A组更高(P<0.05)。手术节段CAC术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B组较A组更大(P<0.05),CAC改善率B组较A组更高(P<0.05);两组术后CAC较术前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的优良率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减压 双侧减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枚cage融合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亮 陈栋 +3 位作者 饶玉航 刘金学 张大闯 周崇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单枚cage融合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单枚cage融合单侧钉棒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近期随访时间... 目的探讨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单枚cage融合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单枚cage融合单侧钉棒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近期随访时间1~3年,中期随访时间5~10年。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近期随访优39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4.1%;中期随访优32例,良29例,可7例,优良率89.7%;两时段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单枚cage融合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减压 单侧钉棒固定 单枚cage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不稳
下载PDF
单侧减压融合联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短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磊 《临床研究》 2019年第10期22-23,共2页
目的探究单侧减压融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联合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合并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LDH合并LSS患者84例,依据随... 目的探究单侧减压融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联合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合并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LDH合并LSS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实验组行单侧减压融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联合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VAS)、腰椎功能(JOA)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单侧减压融合联合治疗LDH合并LSS患者有助于改善手术情况,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腰椎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减压融合 LDH合并LSS 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
下载PDF
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42
7
作者 陈仕明 金涛 +2 位作者 李东波 罗显华 宋锦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54-256,260,共4页
目的:研究观察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联合双侧或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5年6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3例重型CCBI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血肿清除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A、B、C三组,其... 目的:研究观察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联合双侧或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5年6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3例重型CCBI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血肿清除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首先清除患者对侧的硬膜外血肿,而后立刻实施单侧的大骨瓣减压术式;B组实施双侧额颞部的开颅血肿清除,以及双侧去骨瓣的减压术式,并立刻清除患者对侧的硬膜外血肿;C组首先清除患者着力部位的硬膜外血肿,而后立刻实施单侧或者双侧额颞部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式以及去骨瓣减压术式.随访1个月,对比各组经手术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后的颅内压水平,治疗前后的Glasgow评分,以及术后对侧血肿厚度和中线移位情况.结果:C组的总有效率为77.42%,显著高于A组的50.00%及B组的43.75%(均P<0.05).A、C两组术后1~10d的颅内压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B组(均P<0.05).A、C两组术后1~10d的Glasgow评分显著高于B组(均P<0.05).C组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以及中线移位均分别显著少于A组与B组(均P<0.05).结论:对重型CCBI患者实施着力部位的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联合双侧或单侧的去骨瓣减压术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颅内压、Glasgow评分,降低对侧血肿厚度以及中线移位,效果明显,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磊 方向前 +2 位作者 赵兴 徐文斌 刘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9-526,共8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并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以评估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48例拟行椎间融合内固定...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并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以评估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48例拟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组(试验组,24例)和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组(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累及节段、合并内科疾病及术前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3、7 d检查CPK水平;术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采用VAS评分及ODI评价临床疗效;随访期间行腰椎X线片或CT检查判断椎间是否达骨性融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5.547,P=0.000)。术后1 d试验组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129,P=0.005),术后3、7 d两组CP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试验组术后1例发生心脏衰竭;对照组术中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发生神经根损伤,术后1例发生肺部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3,P=0.602)。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2例未达椎间骨性融合,椎间融合率分别为95.8%(23/24)和91.7%(22/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6,P=0.551)。两组均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沉降,未出现断钉、断棒和内固定物松动现象;随访过程中亦未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未出现脊柱侧凸及腰椎矢状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椎间融合内固定 椎旁肌
原文传递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闫立伟 王文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对比传统开放减压手术方法与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评价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式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2月以腰椎管狭窄症入院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40例用传统开放减压PLIF手术... 目的:对比传统开放减压手术方法与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评价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式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2月以腰椎管狭窄症入院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40例用传统开放减压PLIF手术方法( A)组;35例患者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式( 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机照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分别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和X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长期随访,B组术中透视时间多于A组( P<0.01),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B组明显低于A组( P<0.01),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B组明显短于A组( P<0.01)。术后5天时VAS评分B组优于A组( P<0.05),而其他时间相比两组VAS评分与ODI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X线评价融合率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手术方法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开放PLIF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腰椎管狭窄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 PLIT术式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颅脑外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展飞 张荣超 +3 位作者 安代富 王小倩 陈冰清 陈煜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泗洪县分金亭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165例脑外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46例)和无脑积水...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泗洪县分金亭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165例脑外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46例)和无脑积水组(119例);分别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手术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外伤后脑积水与患者的年龄(P=0.008)、骨窗大小(P<0.001)、脑室积血(P=0.025)和术后感染(P=0.001)相关。进一步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发现,4种因素综合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79-0.924)。结论患者的年龄、骨窗面积、脑室积血及术后感染是创伤后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当4种因素同时存在时应密切观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 脑积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改善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长平 《系统医学》 2016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改善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预后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该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85例确诊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组,单侧组42例行常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双侧组43例行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采...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改善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预后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该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85例确诊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组,单侧组42例行常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双侧组43例行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采用GCS评分评价预后情况。结果双侧组在术后1 d末颅内压(25.26±4.39)mm Hg、术后7 d末(16.55±4.13)mm Hg明显低于单侧组(33.75±4.48)、(25.35±4.37)mm Hg,P<0.05;双侧组术后恢复良好率55.81%高于对照组33.33%,P<0.05;双侧组术后GCS评分(10.24±1.36)分高于单侧组(6.78±1.02)分,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改善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预后效果明显,能够快速控制患者的颅内压,在改善预后和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 颅内压
下载PDF
传统开放减压与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手术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伟涛 张富运 +2 位作者 崔树 李顺国 郭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4期505-50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减压术式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双侧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放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比... 目的比较不同减压术式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双侧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放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d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101.4±36.2)min、(167.3±64.8)ml、(96.5±77.4)ml、(188.12±15.26)U,L,对照组分别为(136.1±46.5)min、(385.3±166.7)ml、(312.9±137.9)ml、(251.23±17.86)U/L,观察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2±0.4)d、(5.5±3.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3.3)d、(7.7±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康第懊.具有轮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开放减压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 双侧椎管狭窄
下载PDF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效果和降低患者颅内压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韦骋 陆明雄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3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降低患者颅内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侧去... 目的:研究并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降低患者颅内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颅内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职能、情绪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方面,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该术式可在不增加术中出血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患者颅内压,促使患者神经功有效改善,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预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单侧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4
作者 孙昌宇 孔德鑫 +4 位作者 慈吉辰 申素昊 孔鹏 张建新 汲长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双侧减压(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nilateral laminectomy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BE-ULBD)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双侧减压(Percutaneous 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双侧减压(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nilateral laminectomy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BE-ULBD)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双侧减压(Percutaneous 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PE-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比较UBE-ULBD手术与PE-ULBD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性与疗效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UBE-ULBD组与PE-ULB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肢疼痛VAS评分、术后ODI指数、术后硬脊膜扩张面积。结果纳入6篇文献,其中队列研究5篇(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篇(低质量)。纳入329例,UBE-ULBD组170例,PE-ULBD组159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肢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ULBD组术后3个月ODI指数低于PE-UBLD组,术后硬脊膜扩张面积大于PE-UL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ULBD手术与PE-ULBD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相似,UBE-ULBD更适用于治疗双侧侧隐窝或存在中央椎管狭窄的患者,术中能提供更大的视野范围,进而获得更好的减压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双侧减压技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比较
15
作者 周昆鹏 王鑫鑫 张本立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度LSS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度LSS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研究组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腰部和腿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6个月,研究组腰部和腿部VAS评分、OD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0%,1/37)低于对照组(21.6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相比,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重度LSS的效果更好,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轻机体创伤,缓解腰部和腿部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重度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 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
原文传递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继春 傅博 +1 位作者 郑浩 曹杨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22-228,共7页
近年来,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成为一种主流的手术方式。对比开放式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联合独特的内镜系统,更好的保留了脊柱的生理解剖... 近年来,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成为一种主流的手术方式。对比开放式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联合独特的内镜系统,更好的保留了脊柱的生理解剖结构而增强术后腰椎稳定性和活动度,使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内镜下视野更清晰而避免误伤硬膜囊及神经根,术后切口更小而大幅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该技术对于术者要求较高的解剖认知及熟练的操作技巧,所以较长的学习曲线成为发展该术式最大的阻碍。本文对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的发展史和近年来临床疗效、手术技巧,以及适应证和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 内镜手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传统开放减压手术方法与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方迎栋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索传统开放减压术与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用于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在某院收治的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78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 目的:探索传统开放减压术与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用于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在某院收治的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78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开放减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7d、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中,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开放减压术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 双侧腰椎管狭窄 ODI VAS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加重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红琳 王颖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0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增大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临床纳入进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5例,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术前情况(GCS评分、瞳孔状态、实验室检查以及头颅CT...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增大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临床纳入进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5例,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术前情况(GCS评分、瞳孔状态、实验室检查以及头颅CT等)、术后血肿增加量、预后(GOS评分)等指标,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与GO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35例患者中,血肿增大组120例,血肿未增大组115例。纳入影响因素12项,性别、致伤原因、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骨瓣最大径与挫伤性脑出血增大无明显关联,而年龄、首次Rotterdam CT评分、GCS评分、瞳孔状态、外伤到开颅时间、血糖值以及疝出幅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otterdam CT评分与GOS评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头颅CT的严重程度、血糖水平以及外伤至开颅间隔时间可作为预测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挫伤出血增大的风险因素,而Rotterdam CT评分综合基底池形态、中线移位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其水平上升则GOS评分下降这一现象可知Rotterdam CT与患者的预后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单侧去骨瓣减压术 挫伤 脑出血 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单侧开颅减压术治疗额颞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李武雄 赵旭辉 任光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456-1459,共4页
目的 探究单侧开颅减压术治疗额颞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42例额颞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70例)和B组(72例)。A组患者接受单侧开颅减压术治疗,B组患... 目的 探究单侧开颅减压术治疗额颞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42例额颞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70例)和B组(72例)。A组患者接受单侧开颅减压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双侧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颅内压、NIHSS评分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结论 单侧开颅减压术治疗额颞脑挫裂伤效果确切,患者预后较好,颅内压、病情及神经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颞脑挫裂伤 单侧开颅减压术 疗效
下载PDF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红志 《智慧健康》 2018年第4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入并展开治疗的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共计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传统组64例与观察组86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后路减压椎间... 目的探讨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入并展开治疗的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共计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传统组64例与观察组86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两项评分改善程度优于传统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经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后其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改善,且疼痛程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较快,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双侧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