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唇裂术后鼻部对称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睿 郑谦 +2 位作者 石冰 李盛 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评价华西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底宽度及其对称性的变化以及与裂隙宽度的关系,为一期手术鼻畸形整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应用华西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2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拍摄面部正位照片,测量鼻小柱中点... 目的评价华西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底宽度及其对称性的变化以及与裂隙宽度的关系,为一期手术鼻畸形整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应用华西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2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拍摄面部正位照片,测量鼻小柱中点偏离程度、鼻底宽度及裂隙宽度,计算鼻小柱中点回归率、鼻底宽度对称率和鼻底宽度变化,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周同术后1年相比,鼻小柱中点回归率(54.06%,63.96%)有统计学差异(P<0.05),鼻底宽度对称率(69.12%,75.93%)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侧的1周鼻底宽度变化与患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而1年鼻底宽度变化与患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62)。术后1周的鼻小柱中点偏离程度与术前的裂隙宽度(r=0.486,P=0.010)、鼻小柱中点偏离程度(r=0.465,P=0.014)存在着相关关系,而其他术后指标与术前各项指标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采用华西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其鼻底宽度的对称性较为稳定,术后短期内的生长变化对手术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法 单侧完全性唇裂 回归率 对称率
下载PDF
三维扫描技术对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并行鼻撑矫形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涛 封兴华 +3 位作者 张浚睿 吴国峰 毕云鹏 魏建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902-1906,共5页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UCCP)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或鼻模(Nasal Split,NS)矫形的临床效果,为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的可行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2月...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UCCP)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或鼻模(Nasal Split,NS)矫形的临床效果,为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的可行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72例,根据有无同期进行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分为实验组(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及对照组(未行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每组36例,利用三维扫描仪(Three Dimensional Sensing System,3DSS),对每组患儿进行面部可见光三维扫描采集鼻部形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鼻翼长度、鼻基部长度、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尖偏斜度方面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而在鼻偏曲度、鼻翼口角距、鼻翼唇峰距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鼻翼长度、鼻基部长度、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尖偏斜度方面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的方法能够减轻继发鼻畸形的程度,为鼻畸形二期整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畸形 同期鼻整形 硅橡胶鼻撑 可见光三维扫描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海鹏 王予江 +2 位作者 宁文杰 朱志农 郭美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98,共4页
单侧完全性唇裂裂隙侧上颌骨与前颌骨分离,健侧前颌骨前端向健侧旋转,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和外移,加重了患侧鼻孔扁平、鼻底过宽、鼻翼塌陷、鼻翼基部外旋和下沉畸形。大部分单侧完全性唇裂皆伴牙槽突裂及腭裂,鼻底完全消失。单侧完全性... 单侧完全性唇裂裂隙侧上颌骨与前颌骨分离,健侧前颌骨前端向健侧旋转,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和外移,加重了患侧鼻孔扁平、鼻底过宽、鼻翼塌陷、鼻翼基部外旋和下沉畸形。大部分单侧完全性唇裂皆伴牙槽突裂及腭裂,鼻底完全消失。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有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前正畸治疗和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的手术治疗。术前正畸可缩小鼻底裂隙间隙,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方法简单。后者有旋转推进法:手术操作简单,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早期渡过平稳;唇裂裂缘黏膜瓣修复:在修复鼻底和恢复鼻底形态的同时,消灭了所有裸露创面,保留了所有可利用的组织,操作进一步简化,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下鼻甲黏膜瓣修复完全性唇裂鼻底裂隙:可有效地增加组织量、减少术区张力、保证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安全的闭合鼻底。术前的正畸治疗在中国还处于积累和总结经验的阶段,治疗效果还不稳定;因此,需要人们不断去探索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弥补传统整复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术前正畸 鼻底修复
下载PDF
Millard法和Tennison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316例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婷 王同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722-725,共4页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比较其结果并基于不同唇裂形态学变化选择最优手术方法。方法:316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分别为158例患儿,分别采用Millard法和Tennison法行首次唇裂修复。术前唇鼻软组...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比较其结果并基于不同唇裂形态学变化选择最优手术方法。方法:316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分别为158例患儿,分别采用Millard法和Tennison法行首次唇裂修复。术前唇鼻软组织测量并记录。通过白唇卷、唇红缘、丘比特弓、唇高、鼻孔对称性、鼻翼穹隆外观以及鼻翼基脚位置术后评估分析。结果:采用Preson-χ2检验分析关联性和线性趋势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Millard法在鼻孔对称性和鼻翼形态方面效果显著(P=0.004,P=0.002),而Tennison法则在恢复唇高方面效果较为突出(P=0.003)。一种特殊的方法能很好的适用于某些唇裂解剖类型的观点在统计上不被证实。结论:某些术前唇裂解剖特点使得手术者选择一种特殊手术方法,但本研究发现这种特殊的手术方法本质上与其他方法是一样的。单一的手术修复方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美学和功能结果,而缝合技术与皮肤切口设计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ARD法 Tennison法 单侧完全性唇裂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口轮匝肌功能重建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 被引量:7
5
作者 徐伟 张来健 +2 位作者 王浩 蒋蕾 陈志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663-665,共3页
目的探讨口轮匝肌功能重建在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011年我科收治的8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其中52例唇裂整复术中同期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术,而30例仅行单纯唇裂整复术。2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 目的探讨口轮匝肌功能重建在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011年我科收治的8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其中52例唇裂整复术中同期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术,而30例仅行单纯唇裂整复术。2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测量比较2种治疗方法整复后的患者术后鼻唇外形。结果在唇裂整复术同期应用口轮匝肌功能重建组的患者,术后可获得更好鼻唇对称性,患侧上唇高度及鼻孔高度明显优于未行口轮匝肌重建组(P<0.01),并可获得满意的人中、鼻堤、红唇形态。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整复术中同期施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能有效地恢复口轮匝肌连续性及其生理功能,有助于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轮匝肌 功能重建 单侧完全性唇裂
下载PDF
改进口轮匝肌重建技术对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鼻前突度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胥毅 石冰 +1 位作者 杨超 李精韬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83-89,共7页
目的提出并验证一种新的口轮匝肌重建技术,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唇鼻前突度。方法口轮匝肌重建新技术为裂隙侧口轮匝肌上端缝合固定于前鼻棘、下份与对侧口轮匝肌游离端缝合。纳入63例常规口轮匝肌重建技术修复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 目的提出并验证一种新的口轮匝肌重建技术,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唇鼻前突度。方法口轮匝肌重建新技术为裂隙侧口轮匝肌上端缝合固定于前鼻棘、下份与对侧口轮匝肌游离端缝合。纳入63例常规口轮匝肌重建技术修复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常规组),20例改进口轮匝肌重建技术修复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改进组))及96例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对照组)。制取唇裂术前、术后即刻及腭裂术前面部石膏模型,运用石膏模型三维分析技术分析各组唇鼻形态之间的差异。结果唇裂术后即刻改进组几乎所有唇鼻标志点(SA点除外)的前突度均大于常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唇裂术后即刻,改进组裂隙侧上唇前突度完全恢复正常,而鼻翼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矫正。腭裂修复术前,改进组裂隙侧上唇前突度略低于正常,而过矫正的鼻翼前突度减小至正常。结论改进口轮匝肌重建技术能显著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的唇鼻前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口轮匝肌
下载PDF
鼻畸形矫正术在初期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梁志刚 陈国鼎 +2 位作者 郑苍尚 杨继英 李加志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观察术前已完成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在初期唇裂修补术中同期行鼻畸形矫正术对术后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术前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69例,均采用改良旋转推进唇裂修复术实施手术。术中根据患侧外鼻形态恢复... 目的:观察术前已完成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在初期唇裂修补术中同期行鼻畸形矫正术对术后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术前鼻牙槽塑形矫治患儿69例,均采用改良旋转推进唇裂修复术实施手术。术中根据患侧外鼻形态恢复状况,确定是否行鼻畸形矫正术,其中32例行鼻畸形矫正术,37例未行鼻畸形矫正术。2组均采用术后第4~5年面容照片打分方式进行鼻外形评定。评定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唇裂修复术同期行鼻畸形矫正组和未行鼻畸形矫正组患儿,术后第4~5年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平均得分为70.66±10.89和64.14±10.63.鼻畸形矫正组术后鼻外形显著优于未行鼻畸形矫正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唇裂修复术中同期行鼻畸形矫正术的患儿,其术后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进一步改善,且对外鼻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畸形 鼻畸形矫正 鼻牙槽塑形
下载PDF
鼻齿槽矫正及鼻模塑形对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矫治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琼 郑苍尚 周晓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客观定量分析评价术前鼻牙槽塑形矫治器(PNAM)及术后鼻模佩戴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鼻畸形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组病例48例,A组(10例)出生2周内佩戴PNAM矫治器,矫治3个月后行唇裂修复手术,术后即佩戴鼻模塑形,... 目的:客观定量分析评价术前鼻牙槽塑形矫治器(PNAM)及术后鼻模佩戴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鼻畸形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组病例48例,A组(10例)出生2周内佩戴PNAM矫治器,矫治3个月后行唇裂修复手术,术后即佩戴鼻模塑形,且佩戴周期半年以上。B组(12例)未进行PNAM矫治治疗,术后即佩戴鼻模塑形半年以上。C组(26例)单纯行唇裂外科手术修复。3组病例均由同一术者用改良台湾长庚法修复唇裂畸形及鼻畸形。通过对3组病例术后1年正仰面照片的标记与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客观评价术前PNAM矫治及术后佩戴鼻模对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矫治效果。结果:A组术后1年鼻小柱偏离程度、鼻底宽度对称率、鼻底高度对称率、鼻基部长度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的鼻偏曲度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婴儿早期行PNAM矫治及术后佩戴鼻模对鼻畸形外形的改善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是早期有效改善患者鼻唇部原发畸形的治疗方法,为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齿槽塑形矫治器 鼻模 鼻畸形
原文传递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镇 何家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采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33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结果显示33例患儿创口Ⅰ期愈合,双侧唇高基本对称,唇弓形态良好,唇红形态丰满,患侧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表明改良Millard法是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一种较理想的... 采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33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结果显示33例患儿创口Ⅰ期愈合,双侧唇高基本对称,唇弓形态良好,唇红形态丰满,患侧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表明改良Millard法是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改良MILLARD法 修复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早期整复的回顾性研究
10
作者 毕思思 任战平 +2 位作者 李锦峰 陶永炜 高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8-712,共5页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隔,整复鼻翼部畸形。术后1周开始佩戴鼻模。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鼻部形态。结果 术后1周、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健/患侧鼻底宽度比、患/健侧鼻翼角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裂早期鼻畸形整复可获较好的鼻部形态,尽管术后会有一些复发,但对称性仍优于术前,鼻部形态可以得到很好的矫正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畸形 早期整复 鼻中隔
下载PDF
改良式Millard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慧雯 李铁华 易贤广 《中国医学工程》 200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修复术式。方法在MillardⅡ’s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取消了8点,充分利用回切,对45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行修复整形。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手术效果满意,唇部外形静态协调自然,鼻底及鼻翼外侧角恢复满意。结论...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修复术式。方法在MillardⅡ’s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取消了8点,充分利用回切,对45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行修复整形。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手术效果满意,唇部外形静态协调自然,鼻底及鼻翼外侧角恢复满意。结论改良的Millard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对唇部和鼻畸形均得到了良好的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MILLARD术式 改良术式
下载PDF
旋转推进与其改进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高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健 王绪凯 杨丽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674-67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旋转推进与其改进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高恢复情况,为临床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组采用旋转... 目的对比分析旋转推进与其改进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高恢复情况,为临床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组采用旋转推进法进行手术修复,第二组采用在第一组手术方法基础上,在唇红上方设计一小三角瓣的改进法进行手术修复。两组患儿分别在手术后6个月复查,测量每名患儿健、患侧唇高并计算其差值,再进行两组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完成即刻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复查,两组健侧、患侧唇高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健-患侧唇高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初期手术时,增加皮肤小三角瓣,可减小瘢痕挛缩的程度,保持两侧唇峰高度对称,保证唇裂术后的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小三角瓣 唇高
原文传递
功能整复在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朴正国 刘春丽 李晓君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3期223-224,共2页
目的 :研究和探讨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 :应用口轮匝肌解剖学和功能性整复修复 ,对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进行。结果 :该术式能有效地矫正鼻小柱偏斜、鼻孔扩大、鼻翼外侧脚变钝等畸形 ,尽可能恢复唇弓形态 ,减轻鼻部畸... 目的 :研究和探讨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 :应用口轮匝肌解剖学和功能性整复修复 ,对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进行。结果 :该术式能有效地矫正鼻小柱偏斜、鼻孔扩大、鼻翼外侧脚变钝等畸形 ,尽可能恢复唇弓形态 ,减轻鼻部畸形。结论 :该术式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较满意的功能及形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口轮匝肌功能修复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改良MillardⅡ’s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宏权 纪影畅 李宇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79-280,共2页
目的 探讨单侧三度唇裂的修复术式。方法 在MillardⅡ’s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 ,C瓣仍向上旋转修复鼻底 ,而A、C两瓣的间隙则由B瓣尖端插入修复。同时增加了环鼻翼切口 ,使鼻翼外侧脚更易复位。结果 自 1997年始共修复 112例 ,除两例... 目的 探讨单侧三度唇裂的修复术式。方法 在MillardⅡ’s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 ,C瓣仍向上旋转修复鼻底 ,而A、C两瓣的间隙则由B瓣尖端插入修复。同时增加了环鼻翼切口 ,使鼻翼外侧脚更易复位。结果 自 1997年始共修复 112例 ,除两例鼻底糜烂和口腔洞穿 ,最后以疤痕愈合外 ,其余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MILLARD术式 改良术式 切口设计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个体化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乐乐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个体化修复术式。方法:选择600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A型(183例)采用Millard法,B型(152例)采用改良华西法,C型(177例)采用改良华西法,D型(88例)采用改良华西法或上下三角瓣结合法;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0.4个... 目的: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个体化修复术式。方法:选择600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A型(183例)采用Millard法,B型(152例)采用改良华西法,C型(177例)采用改良华西法,D型(88例)采用改良华西法或上下三角瓣结合法;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0.4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感染征象,住院时间(6.8±1.4)d;瘢痕外观无异常增生达95.5%,白唇卷一致性比较完好、连续占85.7%,唇红缘一致性比较完好、连续占87.0%,丘比特弓形态完好占78.2%,健患侧唇高等高占88.2%,健患侧鼻孔对称占78.5%。结论:对于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制定个体化的唇裂修复术式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修复 MILLARD法 改良华西法 上下三角瓣结合法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畸形同期修复的疗效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红丽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892-1897,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畸形同期修复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畸形的患儿30例,采用改良Millard法进行唇裂修复,同期修复鼻畸形。测量手术前后患儿唇高、唇峰口角距、鼻小柱高度和鼻底宽度,并评价术...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畸形同期修复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畸形的患儿30例,采用改良Millard法进行唇裂修复,同期修复鼻畸形。测量手术前后患儿唇高、唇峰口角距、鼻小柱高度和鼻底宽度,并评价术后疗效。结果:30例患儿的鼻唇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2个月,疗效明显的患儿有16例(53.33%),不明显的有14例(46.6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13.33%。经治疗后,患儿患侧的唇高和鼻小柱高度显著增高,唇峰口角距和鼻底宽度明显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是否有上颔骨发育不良史是影响患儿术后疗效的因素。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畸形同期修复术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近期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畸形 同期修复
下载PDF
梯度旋转下降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睿 张玲阁 +1 位作者 李喜红 李锐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梯度旋转下降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部对称性的改善程度及稳定性。方法:采用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30例左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采集照片,测量鼻唇部的相关指标,并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其对称性和稳... 目的:探讨梯度旋转下降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部对称性的改善程度及稳定性。方法:采用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30例左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采集照片,测量鼻唇部的相关指标,并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其对称性和稳定性,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鼻翼点、鼻翼基部点、唇峰点健、患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鼻翼点、鼻翼基部点、口角点健、患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唇峰点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除鼻翼点(P<0.05)外,其余标志点健、患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各指标距面部中线的距离均小于术前。除鼻翼点外,其他标志点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对称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梯度旋转下降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部的对称性恢复较为理想,且术后效果稳定;而鼻部对称性较差,但经过自我调整,1年后略有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旋转下降法 单侧完全性唇裂 面部对称性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裂一期修复中前鼻底重建技术改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炼 石钿印 +5 位作者 余立江 王琪 丁珊珊 马超 王木 赵继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索通过改进单侧完全性唇裂一期修复手术的前鼻底重建技术来减少前部口鼻腔瘘发生率的方法。方法:2008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102例,前鼻底重建技术未改进组49例,改进组53例,技术改进在于利用Cm瓣和... 目的:探索通过改进单侧完全性唇裂一期修复手术的前鼻底重建技术来减少前部口鼻腔瘘发生率的方法。方法:2008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102例,前鼻底重建技术未改进组49例,改进组53例,技术改进在于利用Cm瓣和L瓣双层关闭前鼻底直达切牙孔部位,在随访期间观察患侧前鼻底凹陷以及前部口鼻腔瘘的发生率。结果:未改进组的前鼻底和前部口鼻腔瘘发生率为30.6%和91.8%,改进组分别为9.4%和26.4%,统计学检测证实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用Cm瓣和L瓣严密关闭前鼻底可以有效地减少前鼻底凹陷以及前部口鼻腔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修复 前鼻底重建 口鼻腔瘘 技术改进
下载PDF
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一颖 杨学财 +4 位作者 候志军 胡宁宁 王俊伟 初晓艺 辛俊彤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手术中采用口腔黏膜瓣进行鼻底修复的效果,并对鼻底、鼻翼外形对称性等指标进行评价。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9月采用口腔黏膜瓣进行鼻底修复的16例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手术中采用口腔黏膜瓣进行鼻底修复的效果,并对鼻底、鼻翼外形对称性等指标进行评价。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9月采用口腔黏膜瓣进行鼻底修复的16例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恢复情况,拍摄正面、仰视照片,测量健、患侧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鼻孔高度及宽度,鼻的长度及宽度。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例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口腔-鼻腔瘘及鼻底凹陷,鼻翼塌陷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0.79±0.15,鼻孔宽度对称比0.856±0.17,鼻孔高度对称比1.44±0.17,鼻小柱高度对称比1.62±0.48。结论: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修复手术中采用口腔黏膜瓣,进行鼻底修复,不仅能减少口腔-鼻腔瘘的发生,还能严密封闭鼻底裂隙,恢复鼻底形态,并保持良好的鼻翼外形及鼻孔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底修复 口腔黏膜瓣 唇裂一期修复
下载PDF
应用唇缘黏膜瓣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鼻底畸形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文雄 常雷 +3 位作者 朱昌 余力 张波 王健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188-189,198,共3页
目的探讨在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既能减小鼻底张力,又简单易行,且能确保鼻底修复的方法。方法在唇缘设计两片黏膜瓣,以减小鼻底张力,同时闭合鼻底、口鼻前庭瘘。结果应用本方法治疗37例患儿,伤口均Ⅰ期愈合,瘢痕增生不明显,鼻底闭合... 目的探讨在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既能减小鼻底张力,又简单易行,且能确保鼻底修复的方法。方法在唇缘设计两片黏膜瓣,以减小鼻底张力,同时闭合鼻底、口鼻前庭瘘。结果应用本方法治疗37例患儿,伤口均Ⅰ期愈合,瘢痕增生不明显,鼻底闭合良好,鼻底、鼻槛丰满。结论应用唇缘黏膜瓣修复鼻底,能有效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的鼻底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黏膜瓣 唇裂修复术 鼻底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