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verview of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被引量:14
1
作者 Vladimir S. Netchitailo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16年第4期593-632,共40页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WUM). WUM unifies and simplifies existing cosmological models and results into a single coherent picture, and proceeds to discuss the origin, ev...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WUM). WUM unifies and simplifies existing cosmological models and results into a single coherent picture, and proceeds to discuss the origin, evolution, structure, ultimate fate, and primary parameters of the World. WUM explains the experimental data accumulated in the field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 over the last decades: the age of the world and critical energy density;the gravitational parameter and Hubble’s parameter;temperatures of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and the peak of the far-infrared background radiation;gamma-ray background and cosmic neutrino background;macrostructure of the world and macroobjects structure. Additionally, the model makes predictions pertaining to masses of dark matter particles, photons, and neutrinos, proposes new types of particle interactions (Super Weak and Extremely Weak), and shows inter-connectivity of primary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world and the rise of the solar luminosity during the last 4.6 Byr. The model proposes to introduce a new fundamental parameter Q in the CODATA internationally recommended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Medium of the World Macroobjects structure Gravitoelectromagnetism Dark Matter Particles Intergalactic Plasma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Far-Infrared Background Radiation Gamma-Ray Background Radiation Cosmic Neutrino Background Q-Dependent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Emergent Phenomena Grand unified Theory CODATA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结构研究--基于三个版本教材的纵横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文辉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1,共9页
在将教材的结构分为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频度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应用范围较广的三个版本的教材进行纵横比较,结果发现:在形式结构上,统编版教材不论是在编排体例还是编写体系上,都更明显地彰显出文化自信。在内容结构上... 在将教材的结构分为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频度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应用范围较广的三个版本的教材进行纵横比较,结果发现:在形式结构上,统编版教材不论是在编排体例还是编写体系上,都更明显地彰显出文化自信。在内容结构上,革命文化在最能体现文化自信的三种文化形式中呈现出塌陷现象;通过课文部分的内容分析发现,统编版教材收录的传统文化方面的课文体现出量多质美的特点;通过图画部分的分析发现,统编版教材更能够借助多种有效手法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统编教材要更加合理地彰显文化自信,需要进一步增强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并侧重阐发其现代价值;文化自信并非孤芳自赏,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中西并举;点亮文化自信的红色基因,凸显革命文化的重要性;紧抓教材落实的关键因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统编教材 形式结构 内容结构
下载PDF
“矿鸿”操作系统在神东矿区智能化建设中的探索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新华 贺海涛 《中国煤炭》 2021年第S01期7-13,共7页
在煤炭智能化建设过程中,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兼容、网络兼容、业务兼容和控制兼容问题仍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构建统一标准、统一架构的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智能化平台迫在眉睫。创建行业统一的煤矿物联网操作系统是智能化平台的关... 在煤炭智能化建设过程中,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兼容、网络兼容、业务兼容和控制兼容问题仍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构建统一标准、统一架构的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智能化平台迫在眉睫。创建行业统一的煤矿物联网操作系统是智能化平台的关键,使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煤矿设备数据接口和数据格式的统一,促使不同系统间的数据顺畅互通和共享,完成煤矿设备超级互联,从而真正实现煤矿智能化发展。阐述了“矿鸿”操作系统在布尔台煤矿的具体部署及实施方案;在应用实践中发现,“矿鸿”操作系统可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操作与交互方式,让设备更加智能化,并能迅速发现问题并预警,有效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效率和设备运维效率;认为,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布尔台煤矿建设全国首家基于“矿鸿”操作系统应用的综采工作面,将为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相关设备制造、推广“矿鸿”操作系统的应用积累经验,并可充分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鸿”操作系统 “矿鸿”通信协议 统一架构 智能矿山建设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
下载PDF
《牡丹亭》的剧情结构与思想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许建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8-143,共6页
《牡丹亭》以情理冲突为主线,剧情以由生而死、唤死回生、翁婿冲突三段为主体,折叠式结构具有内在的完整统一性,支撑了作品深刻思想的表现。《牡丹亭》将矛盾对立形象的设置由《紫箫记》、《紫钗记》的恶人恶行转为表现善人恶行,杜丽娘... 《牡丹亭》以情理冲突为主线,剧情以由生而死、唤死回生、翁婿冲突三段为主体,折叠式结构具有内在的完整统一性,支撑了作品深刻思想的表现。《牡丹亭》将矛盾对立形象的设置由《紫箫记》、《紫钗记》的恶人恶行转为表现善人恶行,杜丽娘形象也发生了现实性回归,这是对社会生活更为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情理冲突 整一性结构 思想表达
下载PDF
基于设备模型辨识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共模频率特征量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雯欣 吴琛 +2 位作者 黄伟 高晖胜 辛焕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102,共7页
实际电力系统存在部分设备模型不准确与“黑箱化”的问题,使得现有频率特征量化研究的应用场景受限。为此,提出一种利用测量数据辨识设备模型并将其简化为统一结构模型以量化最低点等系统频率特征的方法。采用输出误差模型描述待辨识设... 实际电力系统存在部分设备模型不准确与“黑箱化”的问题,使得现有频率特征量化研究的应用场景受限。为此,提出一种利用测量数据辨识设备模型并将其简化为统一结构模型以量化最低点等系统频率特征的方法。采用输出误差模型描述待辨识设备,基于测量所得设备并网接口功率、频率数据,结合辅助变量法以及高斯-牛顿法估计模型参数。进一步地,结合系统实际工况将已辨识得到的发电设备模型简化为微分-比例-一阶滞后3个环节组成的统一结构以简化频率响应分析,进而量化频率平均变化率及频率最低点等频率特征。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基于设备模型辨识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共模频率特征量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设备辨识 统一结构 频率特征量化 输出误差模型 高斯-牛顿法
下载PDF
Foundations of Programmable Process Structures for the unifi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aquacultural systems
6
作者 Monika Varga Bela Csuka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 EI CSCD 2024年第1期91-108,共18页
This research paper defin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comput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a non-convention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ethodology,inspired by the needs of problem solving for biological,agricultural,a... This research paper defin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comput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a non-convention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ethodology,inspired by the needs of problem solving for biological,agricultural,aqua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The challenging practical problem is to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causally right and balance-based,unified models that can also be applied for the effective coupling amongst the various(sophisticated field-specific,sensor data processing-based,upper level optimization-driven,etc.)models.The scientific problem addressed in this innovation is to develop Programmable Process Structures(PPS)by combining functional basis of systems theory,structural approach of net theory and computational principles of agent based modeling.PPS offers a novel framework for the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easily extensible and connectible,unified models for the underlying complex systems.PPS models can be generated from one state and one transition meta-prototypes and from the transition oriented description of process structure.The models consist of unified state and transition elements.The local program containing prototype elements,derived also from the meta-prototypes,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ase-specific calculations.The integrity and consistency of PPS architecture are based on the meta-prototypes,prepar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onservation-laws-based measures and the signals.The simulation is based on data flows amongst the state and transition elements,as well as on the unification based data transfer between these elements and their calculating prototypes.This architecture and its AI language-based(Prolog)implementation support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field-and task-specific models,conveniently.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is helped by a simple example.The capabilities of the recently consolidated general methodology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some preliminary applications,focusing on the recently studied agricultural and aquacultural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fied process model Meta-prototype-based architecture Transition-based structure representation Locally programmable functionality prototypes Agricultural systems Aquacultural systems
原文传递
基于拓扑形态产品造型语义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汤士东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5-37,共3页
以拓扑形态的自然成因为启示,分析拓扑形态美学特征和形态语义,解构拓扑形态"力感"与"质感"的关系和审美价值,进而论述了利用拓扑形态的造型语义进行产品设计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扑形态在产品造... 以拓扑形态的自然成因为启示,分析拓扑形态美学特征和形态语义,解构拓扑形态"力感"与"质感"的关系和审美价值,进而论述了利用拓扑形态的造型语义进行产品设计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扑形态在产品造型设计中运用的方法和途径,并剖析了产品设计中拓扑形态的情感语意和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形态 解构 统构 产品设计
下载PDF
A New Unified Electro-Gravity Theory for the Electron, and the Fundamental Origin of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and the Casimir Effect
8
作者 Nirod K. Das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21年第1期66-87,共22页
A rigorous model for the electron is presented by generalizing the Coulomb’s Law or Gauss’s Law of electrostatics, using a unified theory of electricity and gravity. The permittivity of the free-space is allowed to ... A rigorous model for the electron is presented by generalizing the Coulomb’s Law or Gauss’s Law of electrostatics, using a unified theory of electricity and gravity. The permittivity of the free-space is allowed to be variable, dependent on the energy density associated with the electric field at a given location, employing generalized concepts of gravity and mass/energy density. The electric field becomes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the source charge, where the concept of the energy density needs to be properly defined. Stable solutions are derived for a spherically symmetric, surface-charge distribution of an elementary charge. This is implemented by assuming that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and its equivalent permittivity funct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energy density, as a simple first-order approximation, with the constant of proportionality, referred to as the Unified Electro-Gravity (UEG) constant. The stable solution with the lowest mass/energy is assumed to represent a “static” electron without any spin. Further, assuming that the mass/energy of a static electron is half of the total mass/energy of an electron including its spin contribution, the required UEG constant is estimated. More fundamentally, the lowest stable mass of a static elementary charged particle, its associated classical radius, and the UEG constant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by a dimensionless constant, independent of any specific value of the charge or mass of the particle. This dimensionless constant is numerologically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This possible origin of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applying the proposed theory to successfully model the Casimir effect, from which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bo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EG constant, electron’s mass and classical radius, and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emer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structure Fine-structure Constant Casimir Effect unified Electro-Gravity Theory
下载PDF
基于三层架构的企业用户服务系统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夏克付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年第9X期7470-7471,共2页
在企业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中,同一用户在不同系统中有着不同的账户,容易引起管理混乱。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将用户的账户信息统一管理,按照三层架构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企业用户服务系统设计方法,为企业提供了统一、完善、易用的用户... 在企业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中,同一用户在不同系统中有着不同的账户,容易引起管理混乱。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将用户的账户信息统一管理,按照三层架构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企业用户服务系统设计方法,为企业提供了统一、完善、易用的用户认证和组织结构管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服务系统 三层架构 统一认证 组织结构
下载PDF
钢梁-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骨架曲线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修礼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6-8,15,共4页
以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为基础,钢管混凝土柱构件采用3线型弯矩-转角滞回模型;钢梁采用双线型弯矩-转角滞回模型。使用非线性分析程序IDARC分析钢梁-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的恢复力特性曲线,程序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并进一步研究了轴... 以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为基础,钢管混凝土柱构件采用3线型弯矩-转角滞回模型;钢梁采用双线型弯矩-转角滞回模型。使用非线性分析程序IDARC分析钢梁-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的恢复力特性曲线,程序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并进一步研究了轴压比、含钢率、混凝土强度和钢材强度等对骨架曲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骨架曲线 统一理论 框架结构
下载PDF
太极的四维图象——大统一的宇宙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亚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48-62,共15页
将《太极图》解析成太极图的四维图象 ,并根据《周易》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宇宙法则和现代物理学研究成果构画出太极宇宙模型 ,同时指出太极宇宙模型的基本特征及特点。根据太极宇宙模型、《周易》原理和现代科学成就提出并描述出大... 将《太极图》解析成太极图的四维图象 ,并根据《周易》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宇宙法则和现代物理学研究成果构画出太极宇宙模型 ,同时指出太极宇宙模型的基本特征及特点。根据太极宇宙模型、《周易》原理和现代科学成就提出并描述出大统一的宇宙结构图景 ,指出“炁天人合一”是易学思想的精髓、太极法则 ,即宇宙的主体时空观和宇宙的客观本体观的统一。本文提出的太极宇宙模型及大统一的宇宙结构与欧美等国科学家最近提出的循环宇宙、中空宇宙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图 四维图象 太极宇宙模型 大统一 宇宙结构
下载PDF
不确定动力学系统的鲁棒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彦涛 《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7-24,共8页
本文从一般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不确定动力学系统的完备描述,并对现有的鲁棒控制进行了讨论。指出应在统一的不确定系统的完备描述框架下,考虑自适应鲁棒控制器的综合问题及分析问题,逐步形成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 不确定系统 鲁棒控制 自适应控制
原文传递
小型特种工程船的结构生产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嘉声 《广东造船》 2022年第3期72-74,共3页
针对小型特种工程船的结构特点,提前介入设计:编制发图计划;对模型和出图进行节点统一;编制分段DAP并进行评审;采用组立形式出图;在结构生产设计前期进行设计和施工结构评审;优化结构设计方案,解决狭窄空间施工困难及外板标志、涂装分... 针对小型特种工程船的结构特点,提前介入设计:编制发图计划;对模型和出图进行节点统一;编制分段DAP并进行评审;采用组立形式出图;在结构生产设计前期进行设计和施工结构评审;优化结构设计方案,解决狭窄空间施工困难及外板标志、涂装分界线提前下发施工,优化管孔设计方案,达到优化结构、提前解决结构问题、降低施工难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统一 DAP 组立形式出图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地铁车辆统型结构低压箱研究
14
作者 梁艺凡 时蒙 +2 位作者 陈志 杨凡 庄政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54,58,共4页
参照传统低压箱结构,结合设计需求,设计出了统型低压箱结构。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低压箱箱体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情况,验证了统型结构低压箱的可靠性。并对统型结构低压箱体样品进行了密封性能试验及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及... 参照传统低压箱结构,结合设计需求,设计出了统型低压箱结构。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低压箱箱体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情况,验证了统型结构低压箱的可靠性。并对统型结构低压箱体样品进行了密封性能试验及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及标准的要求。统型结构低压箱便于维护,通用性强,能适用于绝大部分地铁车辆,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节省了试验成本,适用于在项目初期的总体系统统筹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低压箱 统型结构
下载PDF
统一身份认证与组织结构管理在独立学院中的实现
15
作者 任伟 李川 +1 位作者 殷铭 胡鹏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年第2期793-794,809,共3页
该文阐述了独立学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特殊问题,提出运用统一身份认证思想解决学校发展中组织结构混乱、用户使用不便、安全性差等问题。为各级组织和用户信息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结构,并通过LDAP技术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和组织结构... 该文阐述了独立学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特殊问题,提出运用统一身份认证思想解决学校发展中组织结构混乱、用户使用不便、安全性差等问题。为各级组织和用户信息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结构,并通过LDAP技术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和组织结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统一 身份认证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基于统一模型的发电机励磁系统聚合方法研究
16
作者 李莎 刘平 +4 位作者 门锟 王长香 赵利刚 武志刚 朱林 《机电工程技术》 2014年第12期80-8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统一模型的励磁系统聚合方法,可有效解决待聚合机群中存在多种结构类型励磁且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的难题。核心思路是将多种类型不同的励磁转为统一形式,利用模型系数矩阵聚合前后结构不变的特性,直接获得了等值机励磁模型... 提出了一种基于统一模型的励磁系统聚合方法,可有效解决待聚合机群中存在多种结构类型励磁且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的难题。核心思路是将多种类型不同的励磁转为统一形式,利用模型系数矩阵聚合前后结构不变的特性,直接获得了等值机励磁模型的参数。与传统的基于频域传递函数拟合和时域仿真优化的励磁系统聚合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计算量小,对聚合的工作点设置及参数寻优方向不存在依赖性。仿真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磁系统 聚合方法 统一模型 结构约束
下载PDF
电力电子并网装备的同步稳定分析与统一同步控制结构 被引量:65
17
作者 黄林彬 辛焕海 +1 位作者 鞠平 胡家兵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5,共16页
随着新能源、直流输电、储能等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并深刻地改变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与同步发电机不同,电力电子装备由半导体开关器件所构成,它与电网之间的同步特性不是由物理旋转的转子主导,而是由相应的控... 随着新能源、直流输电、储能等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并深刻地改变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与同步发电机不同,电力电子装备由半导体开关器件所构成,它与电网之间的同步特性不是由物理旋转的转子主导,而是由相应的控制策略决定,即电力电子装备的大规模渗透使得电力系统逐渐由同步发电机主导的"物理同步"转变为"控制同步"。电力电子装备的高可控性与灵活性为提高电力系统的同步稳定性和动态性能提供了可能,但目前由于对电力电子装备"控制同步"特性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晰,难以做到发挥电力电子装备的优势以提升系统动态性能,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因为同步控制设计的不合理而出现同步失稳现象,危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此,简要回顾当前电力电子装备的同步稳定分析与控制设计等方面的成果,并基于现有的同步控制结构,提出一种涵盖了锁相环型控制与组网型控制的统一同步控制结构,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同步控制结构解析为控制回路之间连接方式的不同,进而将不同的同步控制结构参数化,并以此探索更优的同步控制结构。最后,对现有的同步稳定分析方法、技术路线与物理认识进行总结,并从中凝练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装备 同步稳定 控制同步 锁相环 组网型控制 统一同步控制结构
下载PDF
GIS中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龚健雅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9-266,共8页
数据结构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GIS的功能和效率。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要求能够统一管理GIS、DEM和RS的各种数据。本文提出一种既有矢量特点又有栅格性质的一体化数据结构用来支持这三者结合的系统。这种... 数据结构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GIS的功能和效率。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要求能够统一管理GIS、DEM和RS的各种数据。本文提出一种既有矢量特点又有栅格性质的一体化数据结构用来支持这三者结合的系统。这种矢量栅格一体化的数据结构以线性四叉树编码为基础,采用多级格网方法以提高GIS目标栅格表达的几何精度和快速索引。它能代替传统的矢量和栅格结构,并且可以保持较好的精度,压缩存贮空间,表达各种拓扑关系,支持面向目标的数据模型以及整体空间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矢量栅格 数据结构
下载PDF
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卞如冈 崔维成 +2 位作者 万正权 李良碧 王铭伟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6-783,共8页
在以往的研究中,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基本上均局限于定性分析,很少给出定量的研究结果。文章基于双参数统一方法,开展了锥柱结合壳处的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定量计算分析,给出了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影响范围,并通过试样疲劳试验进... 在以往的研究中,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基本上均局限于定性分析,很少给出定量的研究结果。文章基于双参数统一方法,开展了锥柱结合壳处的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定量计算分析,给出了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影响范围,并通过试样疲劳试验进行了验证。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残余应力没有改变裂纹的扩展趋势,但明显加快了裂纹扩展的过程,明显降低了耐压结构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统一方法 残余应力 锥柱结合壳
下载PDF
面向地质大数据的结构-属性一体化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3
20
作者 陈麒玉 刘刚 +2 位作者 何珍文 张夏林 吴冲龙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58,共8页
开展三维地质建模的目标,不应当只是实现地质体框架的可视化表达,而应当同时实现地质大数据的聚合、管理、挖掘、分析和共享。然而,传统的方法和技术难以实现顾及地质语义的结构-属性一体化三维地质建模与耦合表达。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 开展三维地质建模的目标,不应当只是实现地质体框架的可视化表达,而应当同时实现地质大数据的聚合、管理、挖掘、分析和共享。然而,传统的方法和技术难以实现顾及地质语义的结构-属性一体化三维地质建模与耦合表达。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虽然便于多源数据、地质先验知识、结构-属性的融合建模,却仍然受到数据结构表达能力不足、三维训练图像难以获取和非平稳现象的限制。面向地质大数据集成与管理的要求,详细讨论了三维地质建模中的空间数据模型、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结构-属性一体化集成建模方法、以及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大数据集成与管理的框架与模式。发展新型的面向地质结构-属性耦合表达的统一空间数据模型,以及知识驱动与数据驱动协同的三维地质结构-属性一体化集成建模技术体系,着力构建出地质大数据的聚合、集成、管理、挖掘和分析的可视化环境与操作平台,是未来三维地质建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大数据 三维地质建模 统一数据模型 结构-属性一体化 多点地质统计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