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1
作者 吴朔春 孙雪峰 +3 位作者 杨梅 仪晓立 陶然 邹继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UESL,分析所有患儿的超声、CT及MRI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灶均为单发,肿块最大径11.5~19.8 cm。CT平扫显示所有病灶边缘较清楚、其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内可见厚薄不均的分隔;囊性密度区边缘或分隔周围可见少许片絮样软组织密度影。6例超声图像均提示实性占位,表现为混合回声的实性包块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3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楚肿块影,T1WI呈不均匀混杂低信号,病灶内可见高信号区;T2WI呈混合高信号区和条状低信号区。9例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以边缘强化为主,8例可见迂曲增粗血管影;延迟期病灶呈持续不均匀强化,边缘持续强化,且从外围向中心充盈,强化范围增大,8例延迟期可见假包膜。结论:儿童UESL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了解其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肝脏 儿童 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影像及病理表现(附12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勖 贾宁阳 +2 位作者 陈栋 郑魏 陆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CT、MRI和病理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12例UESL的临床资料、CT/MRI图像和病理表现。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7~77岁,平均30.3岁,8例年龄<18岁。CT... 目的:探讨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CT、MRI和病理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12例UESL的临床资料、CT/MRI图像和病理表现。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7~77岁,平均30.3岁,8例年龄<18岁。CT4例,MRI9例,1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肿瘤切面呈灰白色肿块,瘤内有较多出血坏死;镜下见多核瘤巨细胞9例,瘤组织内见嗜酸性小体6例,免疫组化VI阳性11例,α1-AT阳性9例,CD18阳性4例,OPN、CK19、CD34及CD68阳性各3例,而SMA、CK、NSE、S-100均为阴性。影像上11例病灶单发,1例伴多发子灶,5例伴门脉癌栓。病灶位于肝右叶9例,肝左叶3例。瘤体长径5.8〜16.3cm,平均11.8cm。11例病灶边界清,1例边界模糊。CT平扫4例病灶均呈混杂低密度,2例内见条片状高密度区,3例病灶内见多分隔;MRI T1WI平扫9例均呈混杂低信号且病灶内见条片/大片状高信号区;T2WI上病灶均呈混杂高/较高信号且病灶内见条片状低信号区,7例病灶内见多分隔伴2例见液平。增强后动脉期12例病灶均呈条索/片状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其中7例病灶以边缘强化为主,11例病灶内见增粗迂曲动脉影,延迟期病灶均呈持续不均匀强化,5例边缘持续强化且由周围向中心充填,7例强化范围继续增大,延迟期11例见假包膜征。结论:UESL影像表现复杂,CT、MRI检查对判定肿瘤起源及鉴别有一定价值,确诊仍需要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Undifferentiated liver embryonal sarcoma in adults: A report of four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2
3
作者 Xiao-Wei Li Shao-Juan Gong +4 位作者 Wei-Hua Song Jun-Jun Zhu Chun-Hua Pan Meng-Chao Wu Ai-Min X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7期4725-4732,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liver (UESL) in adults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Four primary and one recurrent cases of UESL were clinicopathologically evalu... AIM: To evaluate the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liver (UESL) in adults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Four primary and one recurrent cases of UESL were clinicopathologically evaluated and immunohistochemically investigated with a panel of antibodies using the EnVision+ system. Relevant literature about UESL in adults was reviewed. RESULTS: Three males and one female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ir chief complaints were abdominal pain, weight loss, or fever. Laboratory tests,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UESL in adul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children.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evidence of widely divergent differentiation into mesenchymal and epithelial phenotypes.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mplete tumor resection followed by adjuvant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those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alone.CONCLUSION: UESL in adults may undergo pluripoten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diagnosis should be made based on its morp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Complete tumor resection after adjuvant TACE may improve the survival time of such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LIVER Pluripotential differentiation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dult
下载PDF
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CT和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潘佳佳 陈芳 +1 位作者 张浩 邱乾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9-822,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CT、MRI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温州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11例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患者资料,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为46~76岁,中位年龄64岁。分析患者... 目的分析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CT、MRI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温州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11例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患者资料,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为46~76岁,中位年龄64岁。分析患者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强化方式与程度等。结果11例患者肿瘤单发10例,多发1例;位于肝右叶7例,肝左叶2例,同时累及肝左叶和肝右叶2例。肿瘤最大直径(10.2±4.8)cm,范围5.5~21.2 cm。肿瘤边界清楚9例,边界不清2例;肿瘤呈椭圆形4例,不规则团块形7例。CT平扫示肿瘤囊性为主4例,囊实性5例。MRI平扫示5例肿瘤均呈囊实性,肿瘤内部信号混杂,T1加权成像呈稍低及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稍高及高信号,其内见条索状分隔样低信号影;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低信号。强化呈"快进快退"(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消退)与"延迟强化"(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强化更加明显)。结论成人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形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瘤内囊性或囊实性,CT示密度混杂,MRI示信号混杂,增强以"快进快退"与"延迟强化"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原文传递
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表现和CT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炼 陈立波 +1 位作者 潘华雄 韩萍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2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多见于女性,临床...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多见于女性,临床表现为与肿瘤相关的症状,但发热多见(5/6例),未见明显黄疸及腹水报道;患者肝功能正常(3例)或轻度异常(3例),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阴性。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出血多见。本组病例肿块最大径约6~13cm,单发团块状,仅1例肝左叶并存肝细胞癌患者合并肝硬化。4例CT平扫表现为团块状不均质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其内见散在分布的条带状高密度出血影,实性成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稍明显;2例CT平扫呈囊实性低密度影,实性成分位于病灶后缘,于动脉期较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结论: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同时结合临床表现,有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表现和病理特点 被引量:7
6
作者 郝玉芝 张树辉 +1 位作者 徐爱民 吴孟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05-707,共3页
目的分析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影像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这种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2000—2006年间,10例病理证实的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病人(5~56岁),对其I临床、CT影像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直径平均为11.... 目的分析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影像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这种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2000—2006年间,10例病理证实的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病人(5~56岁),对其I临床、CT影像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直径平均为11.2cm(范围9~25cm);CT影像表现为多房、囊实性,囊性为主(略高于水密度),增强后囊壁下软组织及分隔可见强化。肿瘤切面囊实性,主要包括出血坏死、凝胶样内容物和肿瘤组织,肿瘤组织由多种间叶性肉瘤成分组成,异型明显,另可见较多多形性细胞和瘤巨细胞,在细胞内和间质中有特征性小圆形嗜酸性小体。免疫组化肿瘤呈多种间叶性成分分化。结论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在青少年或儿童病人中发现肝脏囊实性占位,应考虑肝UES可能,尽早手术及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Adult primary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 a case report 被引量:4
7
作者 XU Hai-feng MAO Yi-lei DU Shun-da CHI Tian-yi LU Xin YANG Zhi-ying SANG Xin-ting ZHONG Shou-xian HUANG Jie-f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50-252,共3页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 (UESL) was first described by Stocker and Ishak in 1978. It is a rare tumor that most often presents in childhood between 6 to 10 years of age.2 The adult patients di...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 (UESL) was first described by Stocker and Ishak in 1978. It is a rare tumor that most often presents in childhood between 6 to 10 years of age.2 The adult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UESL often show nonspecific symptoms with normal laboratory results. Ultrasonography, CT, or MRI often reveals a cystic mass. Complete surgical resection plus pre- and/or post-operative systemic chemotherapy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a cure. We report a case of primary UESL in an adult with no specific symptoms, tumor markers, or image results. The diagnosis of the case was based on the resulting pathology from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liver diagnosis
原文传递
16例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术前误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妍卓 蔡权宇 +3 位作者 贾宁阳 陈栋 陆伦 程红岩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15-621,共7页
目的:探讨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误诊UESL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对比分... 目的:探讨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误诊UESL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对比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诊断为原发性肝癌9例,肝母细胞瘤3例,肝内恶性占位4例。12例以腹痛不适就诊;超声显示实性为主肿瘤,而CT及MRI呈囊性为主的肿瘤,瘤内成分混杂;增强后病灶内囊壁下软组织、分隔及边缘可见强化。术后病理见肿瘤切面呈囊实性,内见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凝胶样区域和肿瘤组织,癌细胞间可见特征性嗜酸性小体。结论:未分化胚胎性肉瘤临床罕见,临床资料无明显特异性,超声与CT、MRI表现不一致性为重要鉴别要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 影像学表现 凝胶样区域
下载PDF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5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游伟 吴琛 +2 位作者 王科 李东华 姚爱华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介绍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单中心经验和教训,提高对这一罕见及极易误诊的肝脏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中心2011年至2019年间收治的5名UESL病例资料,包括4名儿童和1名成人,年龄在8~69岁。结果所... 目的介绍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单中心经验和教训,提高对这一罕见及极易误诊的肝脏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中心2011年至2019年间收治的5名UESL病例资料,包括4名儿童和1名成人,年龄在8~69岁。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3例患者术后进行了辅助化疗:其中1例患者(病例1)完成了6个化疗周期,无复发生存85月。1例患者(病例3)仅接受了一个疗程的化疗,因病情恶化停,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1例患者有肿瘤破裂(病例4)和囊肿引流,TACE治疗史,手术切除术后4月肿瘤复发和多处转移,因腹腔肿瘤破裂出血行二次手术切除,随后进行了化疗和放疗(腰椎)。评估显示部分缓解,但死于肠瘘。两例患者仅手术治疗。一例(病例2)手术切除后两次反复均予切除,现存活31个月。另一例(病例5)经历了长时间误诊,经历了囊肿开窗、胆总管引流、剖腹止血等3次手术,最后行右三叶切除术,于发病后1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UESL早期诊断即早治疗非常重要,仅手术切除预后差,应采用包括外科手术和辅助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的胚胎肉瘤 肝脏恶性肿瘤(非HCC) 化疗 肝切除
下载PDF
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误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晓宇 俞文隆 +4 位作者 史嵩 沈宁佳 范飞 陈科济 张永杰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加强对原发性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及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共13例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临床资料,从临床及影像学角度,分析其误诊原因及随访结果。结果 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最... 目的加强对原发性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及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共13例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临床资料,从临床及影像学角度,分析其误诊原因及随访结果。结果 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最小年龄为8岁,最大年龄为63岁,中位年龄38岁。误诊为原发性肝癌6例,囊腺癌1例,肝母细胞瘤1例;诊断为肝占位5例。误诊原因主要有病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医生认识不足、主观臆断等。13例误诊患者术后均无出血、黄疸、感染、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生存期最短为术后4个月,最长为术后2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结论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的诊断相当困难,一但怀疑UES,尽快行手术切除,术后尽早行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误诊 治疗
下载PDF
小儿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纪思淇 闫学强 +2 位作者 秦鑫锞 梁翀 段栩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6-382,共7页
近年来小儿实体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在缓慢增长,其中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占1%~4%,是较常见的小儿实体肿瘤[1]。小儿肝脏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是肝母细胞瘤和肝细胞癌,其次是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 近年来小儿实体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在缓慢增长,其中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占1%~4%,是较常见的小儿实体肿瘤[1]。小儿肝脏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是肝母细胞瘤和肝细胞癌,其次是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2]。UESL于1978年由Stocker和Ishak[3]首次报道,多发于小儿,成人较少见。UESL始发于肝内间叶组织,又被称为恶性间叶瘤或未分化间叶肉瘤,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部包块及腹痛;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且临床症状、体征与其他肝脏肿瘤相比无明显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肝切除术 儿童
下载PDF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4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昌俊 赵薇 戴朝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327-1332,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5-2011年住院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的4例UE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例,女3例,年龄分... 目的:探讨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5-2011年住院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的4例UE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例,女3例,年龄分别为6岁、14岁、14岁和46岁.既往无肝病背景,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腹痛和发热等.术前常规化验检查显示肝功能基本正常,肝炎病毒标志物和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较困难,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确诊为UESL.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其中2例因出现发热和腹膜炎体征而疑有肿瘤破裂出血,转行急诊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联合行化学药物辅助治疗.结论:UESL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难以确诊;治疗上仍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为首选,联合化疗等综合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肝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与间叶错构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诚诚 贾立群 王晓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0期732-73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与间叶错构瘤(HMH)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探讨超声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UES患儿19例(UES组)和HMH患儿25例(HMH组),均行超声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超声表现及临床...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与间叶错构瘤(HMH)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探讨超声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UES患儿19例(UES组)和HMH患儿25例(HMH组),均行超声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用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UES与HMH的效能。结果两组在病灶部位、回声囊实比例及病灶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回声均匀性、有无厚壁囊腔和病灶内出血、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ES超声表现为:实性区多呈高低混杂不均匀回声,囊性区为多房分隔样,囊腔形态不规则且囊壁无张力;HMH超声表现为:实性区常呈均匀偏高回声,囊腔形态较规则,囊壁有一定张力,亦可表现为一囊壁增厚的囊腔,即呈厚壁囊腔改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ES较HMH更易发生病灶内出血,且发病年龄更大(OR=27.430、1.05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灶内出血鉴别UES与HMH的曲线下面积为0.861,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88.0%;当年龄以54个月为截断值,其鉴别UES与HMH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88.0%。结论超声在UES与HMH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合患儿年龄及有无病灶内出血,同时参考其回声特点,可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做出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间叶错构瘤 肝脏 儿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继 张红霞 +1 位作者 田为中 申爱强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6,共2页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6岁,上腹部不适伴纳差2个月。2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自觉肝区发硬,无明显肿胀、疼痛,无明显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6岁,上腹部不适伴纳差2个月。2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自觉肝区发硬,无明显肿胀、疼痛,无明显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胚胎性肉瘤
原文传递
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威 陈谦 喻亚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2999-3001,共3页
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临床极其罕见,容易误诊.随着影像诊断及肝脏外科的迅速发展,对其发现可能会有所增加,作者就经治的1例此病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
关键词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肝脏 成人
下载PDF
肝脏胚胎性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6
作者 付欣 李增山 张丽英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 探讨肝脏胚胎性肉瘤(ES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07—2020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ESL病例5例,对其HE染色、免疫组化、临床病理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年龄1岁19天~21岁,中位年龄8岁,男性1例,女性4例,男女... 目的 探讨肝脏胚胎性肉瘤(ES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07—2020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ESL病例5例,对其HE染色、免疫组化、临床病理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年龄1岁19天~21岁,中位年龄8岁,男性1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1∶4。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查体发现腹部包块。5例影像学均显示肝脏占位。5例中2例为穿刺标本,3例为手术标本。3例手术标本中有2例镜下可见纤维性假包膜。显微镜下肿瘤细胞散在或呈片状分布于黏液样基质中。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并可见多核或奇异形瘤巨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胞质内或细胞外基质中可见嗜酸性小体。纤维性假包膜内或肿瘤组织间可见残存的肝细胞条索或小胆管。免疫组化Vimentin、α1-抗胰蛋白酶阳性,AFP、HEP、CD34、myogenin、S-100阴性。结论 ESL为肝脏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查体无特异性,且无特异性标记物。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形态,嗜酸性小体是其诊断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胚胎性肉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诊治分析
17
作者 侯维纳 邹湘 +4 位作者 郭佳 马莹莹 王璐 盛光耀 孙素珂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2例儿童UESL并复习相关文献,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方面对UESL进行综合分析。结果UESL主要见于5—10岁儿童。UESL的临床表...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2例儿童UESL并复习相关文献,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方面对UESL进行综合分析。结果UESL主要见于5—10岁儿童。UESL的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和腹痛。实验室检查也无特异性,肝功能、AFP多正常。影像学检查示肝脏巨大占位,瘤体多位于肝右叶,B超与CT表现的不一致性是本病的重要特点。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UESL预后较差,目前还无公认的UESL的标准治疗方案,手术、术前或术后的化疗是现行治疗方案。结论UESL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做组织病理学检查之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预后较差。肝脏巨大占位,AFP正常,B超与CT表现不一致,要考虑UESL的诊断。手术完整切除,同时辅以多药化疗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儿生存率。UESL需早诊断、早治疗,因为UESL是一种潜在可治疗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儿童
下载PDF
两种表现近似但预后迥异的儿童囊样肝脏肿瘤临床分析
18
作者 于皎乐 陈志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4期114-117,129,共5页
目的分析肝脏未分化胚胎肉瘤(UES)及间叶性错构瘤(MH)两种罕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90年1月~2015年12月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治疗的4例UES和MH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 目的分析肝脏未分化胚胎肉瘤(UES)及间叶性错构瘤(MH)两种罕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90年1月~2015年12月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治疗的4例UES和MH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UES及MH的病例各2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发病年龄11个月~15岁,其中3例为女性。2例MH患儿仅表现为腹部膨隆,不伴全身症状,1例UES患儿表现为腹部膨隆,同时伴腹部疼痛、发热、厌食及体重减轻。4例患儿实验室检查均无显著异常,仅有1例患儿出现肝酶及甲胎蛋白轻度升高。超声及CT检查均提示存在囊性和/或实性病灶。2例MH患儿接受肿瘤切除手术,1例UES患儿行三段肝脏切除术,另1例接受半肝切除术。2例UES患儿均于术后接受化疗治疗(IRS-Ⅳ方案)。1例患儿在治疗9年后复发死亡,其余3例患儿均存活至今。结论 UES与MH在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上存在相似之处,但预后迥异,极易引起误诊。尽早进行病理活检及外科手术对于诊断及后续治疗的制订至关重要。早期诊断并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治疗策略可显著改善UES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胚胎肉瘤 间叶性错构瘤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MSCT表现
19
作者 王攀鸽 郑彬 +2 位作者 苏晓然 陈晓云 陈志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的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UES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8例均表现为肝内单发囊实性肿物,最大径8.9~21.4 cm;肝右叶4例,肝左叶1例,累及左右叶3例;囊性为主6例,内见大片...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的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UES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8例均表现为肝内单发囊实性肿物,最大径8.9~21.4 cm;肝右叶4例,肝左叶1例,累及左右叶3例;囊性为主6例,内见大片出血、坏死;实性成分为主2例,中心见多发小囊变坏死;肿块边界多清楚,多数可见完整假包膜及多发厚薄不均软组织分隔。增强扫描5例肿瘤血管丰富,其内分隔和实性成分轻中度渐进性强化;3例血管少,实性成分轻度强化。病理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示Vimentin阳性8例,甲胎蛋白(AFP)阴性7例。结论:儿童肝脏UE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帮助,最终确诊依赖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肝肿瘤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iver tumors in infants 被引量:12
20
作者 Israel Fernez-Pineda Rosa Cabello-Laureano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4年第7期486-495,共10页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most of the liver neoplasms are benign in origin, but some of these histologically benign lesions may be challenging in their management. Although most hepatic hemangiomas can be safely ...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most of the liver neoplasms are benign in origin, but some of these histologically benign lesions may be challenging in their management. Although most hepatic hemangiomas can be safely observed until involution is documented, some patients will need treatment due to progressive hepatomegaly, hypothyroidism and/or cardiac failure. Large mesenchymal hamartomas may require extensive hepatic resection and an appropriate surgical plan is critical to obtain good results. For malignant neoplasms such as hepatoblastoma, complete 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mainstay of curative therapy. The decision about whether to perform an upfront or delayed resection of a primary liver malignant tumor is based on many considerations, including the ease of resection, surgical expertise, tumor histology and stage, and the likely chemosensitivity of the tumo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nitial management of the more common hepatic tumors of infancy, focusing o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BLASTOMA Hepatic HEMANGIOMA Mesenchymal HAMARTOMA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