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矩形顶管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69
1
作者 贾连辉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69-1276,共8页
论述了矩形顶管机的一般结构形式,重点对平行中心轴式刀盘矩形顶管机、偏心多轴式刀盘矩形顶管机、行星齿轮式切削矩形顶管机、多联分体组合式矩形顶管机的结构特点和地层适应性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矩形顶管在城市过街通道、地下商... 论述了矩形顶管机的一般结构形式,重点对平行中心轴式刀盘矩形顶管机、偏心多轴式刀盘矩形顶管机、行星齿轮式切削矩形顶管机、多联分体组合式矩形顶管机的结构特点和地层适应性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矩形顶管在城市过街通道、地下商业空间、地下停车场等领域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成果;同时对矩形顶管在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物流通道、海绵城市建设等其他地下空间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索;最后,对矩形顶管设备进行了展望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机 地下空间开发 过街通道 地下综合管廊
下载PDF
爆破振动作用下邻近埋地混凝土管道动力响应特性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震 周传波 +2 位作者 路世伟 蒋楠 吴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84,共6页
为保证埋地混凝土管道在爆破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采用现场监测和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超浅埋地铁站通道爆破开挖邻近埋地混凝土管道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管道拉应力峰值和振动速度峰值的函数关系,由最大拉应力强... 为保证埋地混凝土管道在爆破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采用现场监测和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超浅埋地铁站通道爆破开挖邻近埋地混凝土管道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管道拉应力峰值和振动速度峰值的函数关系,由最大拉应力强度理论得到管道的爆破控制振速.由管道不同断面最大振速与对应位置管道正上方地表振速之间关系,提出保证管道安全的地表爆破控制振速.结果表明:空管状态下,掌子面后方,管道断面底部和中部振速较为接近,顶部振速最小;掌子面前方,管道断面质点振速呈现出底部最大、中部次之、顶部最小的振动特征;沿着管道轴线方向,质点振速最大的位置出现在掌子面前方3 m管道断面底部位置.管道在空管和满水两种状态下质点振动特征基本一致,管道中水的存在能降低管道质点振速,最大降低幅度为7.3%.管道的爆破控制振速为10.84 cm/s,保证管道安全的地表爆破控制振速为4.53 cm/s.确定的爆破控制振速可以指导现场爆破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开挖 地下通道 埋地混凝土管道 动力响应 安全控制
下载PDF
超浅埋地铁站通道爆破暗挖地表振动传播特征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震 周传波 +2 位作者 路世伟 吴超 王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19-2125,共7页
结合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超浅埋通道下台阶爆破开挖地表振动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同时,为研究上台阶开挖空间对爆破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影响,对通道全断面爆破开挖的地表振动... 结合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超浅埋通道下台阶爆破开挖地表振动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同时,为研究上台阶开挖空间对爆破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影响,对通道全断面爆破开挖的地表振动传播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下台阶爆破开挖工况下,沿通道开挖导洞轴线方向,由于应力波的绕射,掌子面前方5 m处地表质点峰值振速达到最大值;垂直于通道开挖导洞轴线方向,掏槽孔孔底连心线中点正上方地表质点与爆源距离最小,但峰值振速并不是最大,且质点两侧2 m范围内,随着爆心距的增加,峰值振速不断增大。全断面爆破开挖工况下,沿通道开挖导洞轴线方向,掌子面前方2 m处地表质点峰值振速达到最大值;垂直于通道开挖导洞轴线方向,掏槽孔孔底连心线中点正上方地表质点峰值振速最大,且随着爆心距的增加,峰值振速不断减小。对比通道下台阶爆破开挖和全断面爆破开挖2种工况下地表质点振动特征,上台阶开挖空间的存在阻隔了应力波的传播,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影响爆破地震波的传播特征,能够有效降低地表质点峰值振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通道 爆破开挖 数值模拟 地表振动 传播规律
下载PDF
某地铁过街通道大断面矩形顶管工程设计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圣贤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顶管法是采用液压千斤顶等设备,将预制管节按设计方案顶入土层中的一种采用非开挖技术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将大断面矩形顶管设计应用于城市过街通道工程中,可显著减小工程施工对道路交通、管线迁改等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采用大断面矩形... 顶管法是采用液压千斤顶等设备,将预制管节按设计方案顶入土层中的一种采用非开挖技术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将大断面矩形顶管设计应用于城市过街通道工程中,可显著减小工程施工对道路交通、管线迁改等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方案的某地铁过街通道工程的设计方案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断面矩形顶管方案是解决城市重要道路下地下通道的先进施工方法,不仅施工速度快、工程施工安全可靠,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街通道 大断面矩形顶管 设计
下载PDF
中深孔注浆技术在饱和富水砂层浅埋暗挖地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新华 石雷 马义庆 《铁道标准设计》 2005年第4期56-58,共3页
深圳市深南路—上步路人行地道工程暗挖施工中,采用中深孔注浆技术成功穿过饱和富水砂层,有效地加固了地层,减小了横跨隧道的煤气管、自来水管、污水管等管线的沉降量,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关键词 人行地道 注浆 浅埋暗挖技术
下载PDF
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结构预加固方案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方 杜建明 +1 位作者 张文龙 张宇宁 《铁道勘察》 2020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了保证北京地铁10号线和13号线换乘车站(知春路车站)在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和运营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对3种预加固方案(水平旋喷桩、管幕和小导管注浆)下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进行分析。采取预加固... 为了保证北京地铁10号线和13号线换乘车站(知春路车站)在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和运营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对3种预加固方案(水平旋喷桩、管幕和小导管注浆)下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进行分析。采取预加固措施后,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同时从地层适用性、加固效果、环境影响、施工工艺、工程造价、结构变形和受力等多方面对3种预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既有地铁车站所处环境和重要性等级为基础,建议选择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安全,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盾构法 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 下穿 既有地铁结构 预加固方案
下载PDF
南京地铁软流塑地层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处理加固技术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新军 田俊峰 +3 位作者 叶万军 张磊霄 王岩 马宝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6-373,共8页
新建地铁极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行地铁的设计和施工是其重点和难点,土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等条件是其控制性因素。以南京地铁5号线三山街站-朝天宫站盾构区间隧道出三山街站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为研究背景,研究软流塑地层新建地铁下穿既有运... 新建地铁极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行地铁的设计和施工是其重点和难点,土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等条件是其控制性因素。以南京地铁5号线三山街站-朝天宫站盾构区间隧道出三山街站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为研究背景,研究软流塑地层新建地铁下穿既有运行地铁的设计和施工要点。分别选取3种地层加固方案确保盾构机顺利穿越隧道:方案1(管棚+水泥土搅拌桩+袖阀管注浆联合加固)、方案2(微扰动注浆加固)、方案3[水平旋喷桩全方位高压喷射(metro jet system,MJS)加固],通过对方案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定方案1。随后在选定方案的基础上研究了土舱压力和注浆压力对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舱压力在0.19 MPa以内变动时对隧道控制效果最显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注浆压力不宜过大,以防水泥浆液劈裂土体造成土体破坏,应实时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流塑地层 盾构 下穿 加固技术 施工参数
下载PDF
北京某下凹桥区排水系统建模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吕放放 胡俊 +1 位作者 卢爱国 甘一萍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08,共6页
以北京市某下凹桥区排水系统为研究实例,利用InfoWorks ICM对桥区排水系统进行建模。梳理了桥区数学建模的流程,并对桥区一维管网模型、二维地面模型的构建以及旱天、雨天模型校核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研究得到一种桥区数学建模和模型... 以北京市某下凹桥区排水系统为研究实例,利用InfoWorks ICM对桥区排水系统进行建模。梳理了桥区数学建模的流程,并对桥区一维管网模型、二维地面模型的构建以及旱天、雨天模型校核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研究得到一种桥区数学建模和模型校核的方法和步骤,为其他桥区排水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凹桥区 排水系统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通道、涵洞两侧及桥头跳车的病害机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丽 胡庆安 《公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14,共7页
针对通道、涵洞两侧及桥头跳车现象 ,分析了产生病害的机理 ,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通道 涵洞 病害机理 防治措施 桥头跳车现象
原文传递
既有线下穿箱涵顶进施工技术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胜祖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8-62,共5页
结合兖矿集团铁路专用线工程6-16-6 m箱涵顶进施工,对顶进过程中的施工计算和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可为今后同类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箱涵 顶进施工 既有线 下穿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下穿对运营地铁隧道的变形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俊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1-56,共6页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盾构穿越轨道交通设施愈发频繁。虽然已有多次成功穿越施工,但对于超大直径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隧道的经验较少。针对北横通道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下穿轨道交通7号线隧道工程,结合整个穿越施工过...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盾构穿越轨道交通设施愈发频繁。虽然已有多次成功穿越施工,但对于超大直径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隧道的经验较少。针对北横通道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下穿轨道交通7号线隧道工程,结合整个穿越施工过程的技术要点与既有隧道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出在超大直径盾构近距离穿越过程中,既有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正投影范围,主要体现为隧道垂直位移的沉降变化,且其曲线呈现“火山口状”,而收敛变化较小,且能较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 近距离 下穿 隧道变形
下载PDF
隧道下穿对引水隧洞的振动和开裂影响与控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德军 仲飞 +3 位作者 胡群芳 姚小云 王飞 张杨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1,共7页
研究目的:西南地区某双线公路隧道下穿水电站既有引水隧洞,施工风险高。本文以此为工程背景,首先对其开展风险分析,并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重点风险,采用LS-DYNA研究引水隧洞在不同围岩等级、不同间距下公路隧道爆破施工... 研究目的:西南地区某双线公路隧道下穿水电站既有引水隧洞,施工风险高。本文以此为工程背景,首先对其开展风险分析,并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重点风险,采用LS-DYNA研究引水隧洞在不同围岩等级、不同间距下公路隧道爆破施工的振动影响规律,分析不同支护方案下既有引水隧洞的不均匀沉降变形规律,进一步采用扩展有限元揭示引水隧洞的裂缝扩展机制和展布形态。研究结论:(1)围岩级别越高、间距越小,结构振动响应越大;(2)现有间距37 m,公路隧道钻爆施工引起的引水隧洞振动速度峰值不满足规范要求;(3)公路隧道下穿造成引水隧洞产生不均匀沉降,沉降过大时会引起引水隧洞产生环向张开裂缝;(4)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和深孔全断面预注浆可以有效控制不均匀沉降,使引水隧洞不会产生裂缝;(5)本研究成果可为隧道下穿引水隧洞的工程设计和实施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 引水隧洞 爆破振动 裂缝扩展 扩展有限元
下载PDF
铁路隧道近距下穿地铁隧道的微振爆破技术 被引量:12
13
作者 傅洪贤 赵继罡 高宇璠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78,共7页
研究目的:隧道超近距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时,通常采用机械施工。本文基于目前最先进的起爆器材--电子雷管,采用隧道电子雷管单孔连续起爆降振技术,利用无线爆破振动监测设备测试每次爆破产生的振动,优化爆破参数和减振措施,确保运营地铁隧... 研究目的:隧道超近距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时,通常采用机械施工。本文基于目前最先进的起爆器材--电子雷管,采用隧道电子雷管单孔连续起爆降振技术,利用无线爆破振动监测设备测试每次爆破产生的振动,优化爆破参数和减振措施,确保运营地铁隧道和列车内人员的安全,形成超近距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微振爆破技术。研究结论:(1)超近接隧道修建时,可以采用微振爆破技术,根据保护目标的要求,可适当增加减振措施;(2)采用微振爆破技术,在施工效率和经济成本方面优于机械施工;(3)掏槽区设置减振孔的减振效果明显,减振效果与减振孔孔径大小和数量有关;(4)目前的爆破振动规律或计算公式并不适合近接隧道的爆破振动控制,这种情况下建议:每炮均测试爆破振动,然后调整爆破参数满足控制标准;(5)本研究成果可为近接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微振爆破 下穿 振动控制
下载PDF
新建地下通道时下方地铁隧道保护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文昊 范东方 +1 位作者 胡威东 王均勇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6-91,共6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新建的地下通道卸载施工时下方既有地铁盾构隧道保护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效果,结合某地下空间项目中地下通道方案研究阶段提出的两种保护措施,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的方式对保护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推荐的实施方案与实... 研究目的:为研究新建的地下通道卸载施工时下方既有地铁盾构隧道保护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效果,结合某地下空间项目中地下通道方案研究阶段提出的两种保护措施,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的方式对保护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推荐的实施方案与实际施工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论:(1)对下方既有隧道周边地层搅拌桩加固,然后再进行基坑抽条开挖的方法施工地下通道,理论上能够减小下方隧道的隆起变形,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大;(2)对既有隧道周边进行地层加固施工,极易引起下方隧道水平收敛变形增大;(3)管幕+抗拔桩保护、地下通道采用预制箱涵顶进施工的方案,对隧道周边地层扰动小,可以减少隧道顶部卸荷量,并缩短施工周期,对控制下方隧道隆起和收敛变形效果显著;(4)推荐方案可应用于对周边建(构)筑物变形控制要求高的地下通道或隧道类工程的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通道 盾构隧道 管幕 顶进预制箱涵
下载PDF
基坑降水开挖对地铁高架桥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振楠 杨冬英 +1 位作者 李学东 方涵青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1年第4期31-38,80,共9页
依托苏南下穿地铁高架线某新建地铁车站基坑项目,进行基坑开挖对邻近运营地铁高架的影响研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对近距离基坑开挖引起的高架桥墩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土体开挖较浅时,受卸荷... 依托苏南下穿地铁高架线某新建地铁车站基坑项目,进行基坑开挖对邻近运营地铁高架的影响研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对近距离基坑开挖引起的高架桥墩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土体开挖较浅时,受卸荷效应影响桥墩基础会有所上抬,随基坑降水以及开挖深度加深,桥墩基础发生沉降;桥墩基础水平位移朝向基坑开挖一侧,位移发展较缓慢且位移值较小;桩体在开挖过程中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变形,且主要集中在围护结构固嵌深度范围以内;基坑开挖会造成邻近的桩基极限承载力轻微损失,但能满足最大设计荷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地铁高架 数值模拟 下穿 桩基础
下载PDF
地铁盾构正交下穿隧道施工风险控制措施 被引量:10
16
作者 夏金春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11-115,共5页
为减小新建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运营市政隧道的影响,采取土体加固、加强底板配筋等前期预留措施,并在下穿过程中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变化规律,进一步提出适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注浆参数、进行土体改良等措施,达到保障既有运营隧道... 为减小新建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运营市政隧道的影响,采取土体加固、加强底板配筋等前期预留措施,并在下穿过程中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变化规律,进一步提出适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注浆参数、进行土体改良等措施,达到保障既有运营隧道安全、确保地铁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 下穿 市政隧道 风险控制
下载PDF
顶管法在地铁车站出入口下穿通道中的应用与设计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建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4-87,共4页
对于下穿道路或管线等构筑物的地铁出入口通道,选择何种经济合理的施工工法以满足通道上方的沉降要求、减小施工风险一直是个工程难题。结合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电表厂站5号出入口下穿通道工程,介绍一种钢管节顶进后浇筑钢筋混凝土... 对于下穿道路或管线等构筑物的地铁出入口通道,选择何种经济合理的施工工法以满足通道上方的沉降要求、减小施工风险一直是个工程难题。结合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电表厂站5号出入口下穿通道工程,介绍一种钢管节顶进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内衬的顶管施工方案,对该方案的比选、施工工艺及钢管节的设计进行论述。该方案可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缩减工期、减小对城市交通及管线工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法 钢管节 出入口 下穿通道 地铁车站
下载PDF
穿越铁路的地道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8
作者 杜守继 朱建栋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242-246,共5页
借助有限元数值方法来模拟地道桥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为能真实地描述两者间相互作用,分别对结构和土体工作性态的影响,采用三维实体建模方法模拟在列车荷载和无荷载两种工况下空间范围内地道桥结构与周围土体的位移、应力分布特征。数... 借助有限元数值方法来模拟地道桥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为能真实地描述两者间相互作用,分别对结构和土体工作性态的影响,采用三维实体建模方法模拟在列车荷载和无荷载两种工况下空间范围内地道桥结构与周围土体的位移、应力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列车荷载满布情况下,地道结构顶板跨中产生向下最大挠度,而最大拉应力处于顶板跨中内侧和底板跨中内侧。模拟结果为地道桥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地道结构 数值模拟 穿越铁路 列车荷载 模拟结果 最大拉应力 数值方法 工作性态 周围土体 空间范围 建模方法 三维实体 分布特征 最大挠度 结构设计 桥结构 有限元 地道桥 顶板
下载PDF
浅埋隧道覆岩变形沉降的分布式光纤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董鹏 夏开文 +2 位作者 于长一 王奇智 戴永浩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4-732,共9页
针对在浅埋隧道下穿既有设施的施工过程中上覆层变形难以实现分布式监测这一问题,基于脉冲预泵浦光时域分析(PPP-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云南某浅埋隧道连续下穿二级公路和钢筋加工车间场地为例,提出分布式光纤的布设方案,对隧道... 针对在浅埋隧道下穿既有设施的施工过程中上覆层变形难以实现分布式监测这一问题,基于脉冲预泵浦光时域分析(PPP-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云南某浅埋隧道连续下穿二级公路和钢筋加工车间场地为例,提出分布式光纤的布设方案,对隧道上覆层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分析上覆层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上覆层中光纤应变的时空演化过程与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掌子面推进过程、初衬支护作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掌子面前方和后方上覆层分别处于拉应力和压应力控制区,掌子面的位置对应着拉—压应变过渡带。同时,将分布式光纤和地表水准仪沉降监测进行比较,两种方法测得沉降结果趋势一致,验证了分布式光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上覆岩土体纵向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分布式光纤监测由于能够获取覆岩的整体变形时空演化特征,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下穿工程 覆岩变形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下载PDF
软弱地层新建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贺国龙 《市政技术》 2021年第S01期67-71,106,共6页
为解决软弱地层新建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的安全问题,确保高速公路正常运营,以新建京张高铁草帽山隧道下穿张承高速公路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辅助建立模型,并采用连续介质力力学分析软件(FLAC)进行计算,对下穿隧道施工进... 为解决软弱地层新建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的安全问题,确保高速公路正常运营,以新建京张高铁草帽山隧道下穿张承高速公路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辅助建立模型,并采用连续介质力力学分析软件(FLAC)进行计算,对下穿隧道施工进行了围岩变形计算、受力状态评价以及施工方案安全性分析。其计算结果证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采用地表注浆加固、分步开挖、大直径管棚超前预支护、初期支护等措施,可取得较好的围岩变形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高速公路 下穿 软弱地层 沉降控制 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