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1 位作者 程麦凤 郑王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3,共4页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 ,二者产量分别为 6 477 9kg/hm2 和 6 40 5 4kg/hm2 ,分别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增产15 9%与 14 6 %。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 7112 0kg/hm2 ,较露地条播 (不灌 )增产 33 9% ,大于两单项技术与对照相比所表现的增产效应之和。窄行条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窄行条播 渗灌 栽培技术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1 位作者 刘新月 郑王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2,共6页
1997年~ 1 999年对旱地小麦在不同播种方式与渗灌条件下的产量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膜上穴播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与对照相比渗灌则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应 ,与露地条播相比 ,渗灌加覆盖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 1997年~ 1 999年对旱地小麦在不同播种方式与渗灌条件下的产量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膜上穴播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与对照相比渗灌则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应 ,与露地条播相比 ,渗灌加覆盖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渗灌与覆盖分别较露地条播的增产幅度之和 ,说明了两项技术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不同栽培措施在经济效益上的反应也与产量结果相似。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形成了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相比 ,渗灌覆盖栽培技术平均增产 1 60 1 .2 kg/ hm2 ,增产率达38.0 %。在计水成本的情况下 ,本项技术提高纯收益 969.6元 / hm2 ,在不计水成本的情况下 ,则提高 1 362 .0元 / hm2。研究还进一步表明 ,旱地小麦生产潜力巨大 ,需做好栽培技术的优化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膜上穴播 露地条播 渗灌覆盖栽培技术
下载PDF
微润灌水器的研制及沙地灌溉试验 被引量:8
3
作者 于国丰 王保泽 +1 位作者 李春龙 佟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8-222,229,共6页
针对目前应用的灌水器存在抗堵塞性能差、成本高等不足,利用导水芯毛管水吸力作用向土壤供水的工作原理,研制了可避开敏感堵塞孔径0.7-1.5 mm、能有效降低灌水器堵塞问题的微润灌水器。在沙地开展的地下灌溉试验表明,减小灌水器的单位... 针对目前应用的灌水器存在抗堵塞性能差、成本高等不足,利用导水芯毛管水吸力作用向土壤供水的工作原理,研制了可避开敏感堵塞孔径0.7-1.5 mm、能有效降低灌水器堵塞问题的微润灌水器。在沙地开展的地下灌溉试验表明,减小灌水器的单位时间出流量,延长有效灌溉时间,并在灌水器下方铺设35 cm×35 cm塑料薄膜,可使该微润灌水器适合在沙地应用。两年的灌溉实践表明,该微润灌水器防堵效果明显。该微润灌水器具有结构简单、低工作压力和低成本的特点,适合大面积推广,对沙地地下灌溉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灌溉 地下灌溉 微润灌水器 抗堵塞性能 沙地灌溉设备
下载PDF
新型地下灌溉灌水器的沙地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于国丰 王保泽 +1 位作者 李春龙 佟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98,135,共5页
通过开展沙地地下灌溉实验研究,提出了在灌水器下方铺设35 cm×35 cm不透水膜的灌溉方法,将地下灌溉技术应用于沙地,研制开发的新型灌水器,具有所需水头低、低成本的特点,突破了灌水器孔径小于0.7mm的堵塞敏感尺寸,有效减低了灌水... 通过开展沙地地下灌溉实验研究,提出了在灌水器下方铺设35 cm×35 cm不透水膜的灌溉方法,将地下灌溉技术应用于沙地,研制开发的新型灌水器,具有所需水头低、低成本的特点,突破了灌水器孔径小于0.7mm的堵塞敏感尺寸,有效减低了灌水器堵塞问题,为治理利用沙地资源提供了灌溉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灌溉 灌水器 沙地
下载PDF
山西南部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适播期与播量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玲玲 张松令 《小麦研究》 2012年第2期11-22,共12页
试验于1997~2001年在山西省浮山县张庄乡对旱地小麦播期播量的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不论露地条播还是膜上穴播其适播期均可定在9月23日左右,露地条播可适当早于该日期,而膜上穴播可适当晚于该日期。在适期播种情况下,露地条播可... 试验于1997~2001年在山西省浮山县张庄乡对旱地小麦播期播量的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不论露地条播还是膜上穴播其适播期均可定在9月23日左右,露地条播可适当早于该日期,而膜上穴播可适当晚于该日期。在适期播种情况下,露地条播可取354万基本苗/hm2作为适宜播量指标,而膜上穴播情况下则可取245万基本苗/hm2,如果所定播期明显晚于该日期,可在相应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播量;⑵晚播小麦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推迟播期可以提高小麦的抗寒性,这一点对于露地播种方式最为明显,膜上穴播则以其较强的产量结构调节性而表现出群体抗寒性,在有较重春寒的情况下,较早的播期仍可取得最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露地条播 膜上穴播 播期 播量
原文传递
智能化地下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媛姣 孙兆军 +2 位作者 焦炳忠 韩磊 任秋实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62-166,共5页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灌溉技术在农业领域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研究综述了智能化与地下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智能化地下灌溉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该技术发展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智能...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灌溉技术在农业领域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研究综述了智能化与地下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智能化地下灌溉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该技术发展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智能化地下灌溉技术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农业智能化地下节水灌溉进行展望,以期达到农业智能化控制灌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地下灌溉 现代化农业
原文传递
地下浸润灌溉条件下土壤蒸发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邓洋 《绿色科技》 2016年第5期45-47,共3页
为了探究地下浸润灌溉条件下的土壤蒸发过程,采用控制变量法对该种灌水方式下的土壤进行了蒸发试验。以初始未饱和粉砂土为研究对象,在控制环境温度60℃和试样初始厚度15cm条件下,按一定量的灌水梯度逐步增大试样中含水率,得到不同初始... 为了探究地下浸润灌溉条件下的土壤蒸发过程,采用控制变量法对该种灌水方式下的土壤进行了蒸发试验。以初始未饱和粉砂土为研究对象,在控制环境温度60℃和试样初始厚度15cm条件下,按一定量的灌水梯度逐步增大试样中含水率,得到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壤试样,从而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干燥试验。通过检测试样在干燥过程中失水量的变化,获得了试样的蒸发曲线。经对蒸发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土壤初始含水率α≈30%时,其蒸发过程与初始饱和土体蒸发过程一致;当土壤初始含水率α≈25%时,其蒸发过程先后经过速率递减阶段与消滞阶段;当土壤初始含水率α≤20时,其蒸发过程属于消滞阶段。说明地下浸润灌溉蒸发过程主要取决于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多少;土壤初始含水率较小时,土体干土层厚度是影响蒸发强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蒸发 地下灌溉 土壤含水率 蒸发强度
下载PDF
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杰 关阳 +3 位作者 古冬冬 仵峰 张煜忠 施进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50,181,F0003,共8页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中还田机械设备种类单一和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用于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提出玉米秸秆还田的新方式,将作物秸秆粉碎与土壤按不同比例掺量混合,挤压形成空心圆管状的复合管材,应用时采...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中还田机械设备种类单一和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用于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提出玉米秸秆还田的新方式,将作物秸秆粉碎与土壤按不同比例掺量混合,挤压形成空心圆管状的复合管材,应用时采用一次性浅埋,一年或一季后直接全量还田。依据农机农艺融合,提出装置整体结构设计方案,介绍装置的工作原理,对搅拌部件、螺旋挤压成型部件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计算挤压成型部分物料输送功率,确定满足工作的结构要求及满足农艺要求的装置结构。基于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进行玉米秸秆复合管成型试验。台架试验表明:在含水率20%~26%的区间中,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满足性能要求,即复合管密度不小于1.30 g/cm^(3)时,随着含水率的递增,玉米秸秆成型密度先递减再递加,且成型密度离散性越来越小,玉米秸秆复合管性能更加稳定。当混合物含水率在26%,绞龙轴转速在488 r/min,物料喂入量在170 kg/min时,既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出料的连续性,且出料速度相对较快。满足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农艺要求,为玉米秸秆还田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地下灌溉 秸秆 土壤 玉米秸秆复合管 全量还田
下载PDF
干旱地区葡萄高效灌溉技术研究
9
作者 陈强 喻立强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24期13-16,共4页
选取阿克苏河流域干旱内陆河灌区,针对红提,采用立式种植方式,设置沟灌、地表滴灌、地下滴灌3种不同的灌溉方式,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分析3种灌溉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过程、变化趋势及4次灌水前土壤含水量垂直方向的分布... 选取阿克苏河流域干旱内陆河灌区,针对红提,采用立式种植方式,设置沟灌、地表滴灌、地下滴灌3种不同的灌溉方式,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分析3种灌溉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过程、变化趋势及4次灌水前土壤含水量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以沟灌平均含水量为基准值,分别计算地下滴灌、地表滴灌的平均含水量的相对增加量。结果表明,在葡萄灌溉定额相同的情况下,最优的灌溉方式为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以期明确葡萄树生理特性对水分的响应机制,适时对其进行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提升葡萄产量和品质,促进灌区农业节水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红提 沟灌 地表滴灌 地下滴灌 生育期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新型地下灌排兼用系统中田间土基透水管及施工机械的研究
10
作者 许一飞 楼豫红 刘秋常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14,共6页
通过对现有地下灌溉系统的分析,论述了田间地下土基透水管灌溉、排水兼用的可行性及机理分析。在对国内外暗管施工机械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研制出土基透水管现场成型机,可现场一次完成土基管的成型、固壁、防渗、镶嵌渗水条等工序... 通过对现有地下灌溉系统的分析,论述了田间地下土基透水管灌溉、排水兼用的可行性及机理分析。在对国内外暗管施工机械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研制出土基透水管现场成型机,可现场一次完成土基管的成型、固壁、防渗、镶嵌渗水条等工序,初步对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其结构合理性、经济性,并对土壤的破坏成型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地下灌排兼用系统具有其它节水灌溉所没有的众多优点,由于初步研制成样机和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使该系统可成为实用的、先进的农田灌排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灌溉 地下灌排 现场成型机 土基透水管 防渗
下载PDF
地下灌溉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枸杞种植中的应用
11
作者 聂正宝 《宁夏农林科技》 2022年第10期44-47,51,共5页
为了缓解枸杞种植中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枸杞产业全面标准化发展,先进的栽培模式与灌溉方式的结合已成为今后枸杞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新型节水灌溉方式(地下灌溉技术)与新型枸杞栽培技术(篱壁栽培技术)相融合为视角,... 为了缓解枸杞种植中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枸杞产业全面标准化发展,先进的栽培模式与灌溉方式的结合已成为今后枸杞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新型节水灌溉方式(地下灌溉技术)与新型枸杞栽培技术(篱壁栽培技术)相融合为视角,阐述了地下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枸杞产业融合的途径,旨在探索灌溉与农艺融合下枸杞高效标准化种植模式的创新,为实现宁夏枸杞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地下灌溉 篱壁栽培 支架型地下灌溉
下载PDF
节水型植树施水器的研制与使用技术
12
作者 姚丽杰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针对干旱缺水地区造林灌水困难及其造林成活率低问题,研制了节水植树施水器,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该施水器使用技术,包括与水源管对接,栽植穴中插入插针,控制灌水时间等。
关键词 植苗造林 施水器 地下灌水 手持移动 使用技术
下载PDF
地下回灌——污水回用的重要战略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单连斌 赵嵩堪 +1 位作者 张聪璐 王恩德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3年第2期10-12,共3页
介绍了污水资源化的重要技术方法——地下水回灌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地下回灌的方法、方式、技术和国内外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地下回灌 污水回用 污水资源化 污水处理
下载PDF
无压地下灌溉新技术试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新明 蔡焕杰 +1 位作者 王占兵 刘利库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6-18,共3页
对局部控水灌溉 (无压地下灌溉 )技术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并给出了其土壤水分运动方程。在大田试验的基础上 ,研究分析了无压灌溉不同孔径孔口出水规律和根区局部湿润状况。试验结果表明 :无压孔口出水规律与孔口孔径、地温和土壤含水... 对局部控水灌溉 (无压地下灌溉 )技术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并给出了其土壤水分运动方程。在大田试验的基础上 ,研究分析了无压灌溉不同孔径孔口出水规律和根区局部湿润状况。试验结果表明 :无压孔口出水规律与孔口孔径、地温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出水孔口孔径和初时土壤含水量对湿润锋推进速度影响较大 ,孔径和初时土壤含水量越大 ,湿润锋推进速越快 ;适宜的出水孔径沿管道长度方向出水均匀 ,5~ 3 5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无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地下灌溉 孔口出水 土壤水分 灌溉 含水量
下载PDF
模糊PID和变频器在地下恒压灌溉控制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迪 李余进 +2 位作者 黄兆波 李琦 杨彦鑫 《自动化与仪表》 2019年第4期19-23,共5页
地下恒压灌溉系统管网的压力具有滞后性、非线性、时变性,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对此提出了基于模糊PID和变频器相结合的地下恒压灌溉控制方案;利用MatLab软件中的模糊控制工具箱和Simulink对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试验,对模糊PID控... 地下恒压灌溉系统管网的压力具有滞后性、非线性、时变性,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对此提出了基于模糊PID和变频器相结合的地下恒压灌溉控制方案;利用MatLab软件中的模糊控制工具箱和Simulink对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试验,对模糊PID控制方法和常规的PID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对比。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能有效抑制超调现象、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采用变频调速的方式相比传统灌溉控制系统可节水35%以上,节能40%以上;该恒压灌溉控制系统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PID控制 地下灌溉系统 变频器 恒压 SIMULINK仿真
下载PDF
电磁法在城市雨洪利用地下灌排系统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房纯纲 贾永梅 +3 位作者 柯志泉 葛怀光 鲁英 王会宾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2002年第6期37-41,共5页
北京北海团城是著名的中国古代园林文化遗址 ,与四周地形比较形成一个高度为 5 .7m的高台 ,在明代建城之时 ,为了利用雨洪浇灌树木 ,城内建有地下雨洪灌排系统。为了查清该地下灌排系统的存在及其构造 ,采用地球物理电磁法进行了探测。... 北京北海团城是著名的中国古代园林文化遗址 ,与四周地形比较形成一个高度为 5 .7m的高台 ,在明代建城之时 ,为了利用雨洪浇灌树木 ,城内建有地下雨洪灌排系统。为了查清该地下灌排系统的存在及其构造 ,采用地球物理电磁法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显示北海团城确实存在地下渗灌和排水系统 ,该系统呈环状。下雨时 ,该系统保持尽可能多的水供灌溉用 ,当地下排水沟形成径流时 ,雨洪经各渗井流入深埋排水竖井 ,流出团城。作为率定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法 城市雨洪利用 地下灌排系统 探测
下载PDF
林果类地下自密封压力注灌装置研究
17
作者 徐建伟 罗海风 +2 位作者 阚江明 李文彬 仝思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144,共8页
【目的】林果灌溉作业中,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如滴管、喷灌等)由于其水肥都灌于地表而易产生蒸发损失和盐碱化,亟需可有效对果树地下根部进行直接灌溉,同时保证水肥不会向地表溢出的装置和技术。【方法】根据实际运用场景,得到装置的设... 【目的】林果灌溉作业中,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如滴管、喷灌等)由于其水肥都灌于地表而易产生蒸发损失和盐碱化,亟需可有效对果树地下根部进行直接灌溉,同时保证水肥不会向地表溢出的装置和技术。【方法】根据实际运用场景,得到装置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一款地下自密封压力注灌装置,该装置中通过压力自密封结构在工作中能够保证水肥不向地表溢流。应用此装置设计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选取土壤类型、供水压力和注水深度为影响因素,以注入量为目标进行试验,运用Origin软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多因素试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探究装置实际工作下适宜参数及各参数对注入量的影响。通过实际试验与得到的回归模型公式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单因素试验中,注入量随着供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注水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多因素试验中,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得到常见土壤的适宜供水压力为287 kPa,适宜注水深度为30 cm,注入量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偏差小于5%,模型结果可靠。【结论】该装置可以满足最初的设计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果树地下根部的直接灌溉,同时保证水肥不会向地表溢出。本研究的模型验证为后续该类装置实际运用和继续开发,以及地下压力注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灌溉 地下注灌 自密封 压力注灌 装置设计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基于水土资源节约利用的果树灌溉模式探讨——以江苏丰县为例
18
作者 段圣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297-7299,共3页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占有量逐年减少,建立促进水资源和耕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模式十分迫切。小管出流灌溉系统在满足果树灌溉的同时,能够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避免传统渠道对耕地的永久占压,有效挖掘水土资源的利用潜力...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占有量逐年减少,建立促进水资源和耕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模式十分迫切。小管出流灌溉系统在满足果树灌溉的同时,能够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避免传统渠道对耕地的永久占压,有效挖掘水土资源的利用潜力,为果树栽培区提供经济、高效的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水土资源 集约利用 小管出流灌溉
下载PDF
用于地下水回灌的再生水预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淯湍 张薛 +1 位作者 赵璇 赵刚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7-781,共5页
将再生水回灌到地下含水层前,需对再生水进行预处理,以防止污染地下水.本研究比较了5种不同的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超滤、臭氧、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及超滤和臭氧、MIEX和臭氧两套组合工艺)对城镇二级出水的净化效果,并通过分析5种工... 将再生水回灌到地下含水层前,需对再生水进行预处理,以防止污染地下水.本研究比较了5种不同的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超滤、臭氧、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及超滤和臭氧、MIEX和臭氧两套组合工艺)对城镇二级出水的净化效果,并通过分析5种工艺对含水层净化效果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回灌预处理的可行性.针对再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及比吸光度(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SUVA),MIEX(投加量为5 mL.L-1)能够去除20%的DOC和10%的SUVA;UF对DOC的去除率低于10%,对SUVA无显著去除效果,单独UF和MIEX预处理对后续含水层对再生水DOC的去除无促进作用;与此不同,臭氧[投加量(O3/DOC)为0.6 mg.mg-1]及其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SUVA的去除率达60%~79%,能显著提高再生水的可生化性,强化土壤对回灌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使最终出水的DOC降低至1~2mg.L-1.针对再生水中的N素,MIEX(5 mL.L-1)能去除再生水中25%的NO3--N,臭氧能去除再生水中72%的NH4+-N.土壤处理能有效地去除NH4+-N,使出水浓度均在0.5 mg.L-1以下,但对NO3--N无显著去除效果.综合对比分析,在再生水回灌的预处理工艺中,需重点考察预处理对再生水中有机物和NO3--N的去除效果.臭氧和MIEX的组合工艺,能显著提高二级出水的可生化性,并去除部分溶解性有机物及NO3--N,与后续土壤处理具有较好的互补性,较适合用作地下回灌前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回灌 深度处理 臭氧氧化 磁性离子交换树脂 超滤
原文传递
苜蓿田间地下滴灌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程冬玲 李富先 林性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共3页
根据苜蓿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 ,并以常规沟灌为对照 ,对苜蓿田间地下滴灌的适宜埋深和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地下滴灌比常规沟灌的苜蓿 ,鲜草出草率高 ;滴灌带埋深 3 5 比埋深 10 的苜蓿长势好 ,鲜草产量高 ,并初步拟定了苜... 根据苜蓿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 ,并以常规沟灌为对照 ,对苜蓿田间地下滴灌的适宜埋深和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地下滴灌比常规沟灌的苜蓿 ,鲜草出草率高 ;滴灌带埋深 3 5 比埋深 10 的苜蓿长势好 ,鲜草产量高 ,并初步拟定了苜蓿地下滴灌的灌溉制度。因此 ,苜蓿田实施地下滴灌是可行的 ,在新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地下滴灌 沟灌 灌水量 灌溉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