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抽水量对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设计间距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杨伟涛 龙华宝 +1 位作者 石冠男 王友 《制冷》 2012年第2期72-76,共5页
通过建立地下含水层水-热耦合数学模型,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热负荷变化以及热负荷不变两种情况下抽水量对抽灌井设计间距的影响问题,为寻求合适的抽灌井设计间距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地下含水层 抽水量 间距
下载PDF
调峰地下含水层储气库库址优选定量决策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康永尚 杨帆 刘树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含水层地下储气库和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是国外地下储气库的重要类型,我国油气藏主要富集在陆相地层中,油气藏的规模比较小,利用枯竭油气藏建造地下储气库的潜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古生界海相沉积地层中寻找含水层圈闭进行天然气储气... 含水层地下储气库和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是国外地下储气库的重要类型,我国油气藏主要富集在陆相地层中,油气藏的规模比较小,利用枯竭油气藏建造地下储气库的潜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古生界海相沉积地层中寻找含水层圈闭进行天然气储气库建设,有望建立起规模巨大的含水层地下天然气储气库,与国外经验不同的是,在我国含水层中建设地下储气库与枯竭油气藏地下天然气储气库相比,成为更为有利的选项.针对调峰地下含水层储气库库址优选问题,引入气藏工程方法,在考虑天然气消费调峰需求、含水地层渗透性、埋深、圈闭规模、钻井费用和压缩机费用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单井注/采气量、注/采气井数的压气机功率的联立方程,求解单个含水层圈闭建库的最优投资额,进而根据不同含水层圈闭建库的折算费用差额和投资回收期,优选最有利的含水层圈闭作为进一步评价的对象,使含水层储气库库址的优选建立在定量评价和决策的基础上,为我国大规模开展含水层储气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下储气库 含水层 调峰 优选
下载PDF
抽灌井布局及天然水力坡度对热贯通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伟涛 孟宪军 林豹 《制冷与空调》 2012年第4期121-124,共4页
通过建立地下含水层水-热耦合数学模型,对不同抽灌井间距、回灌井间距以及天然水力坡度条件下的抽水井温度变化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抽灌井间距小于120 m时,抽灌井间距对热贯通的影响程度相差很大;回灌井间距对热贯通的影响相对较... 通过建立地下含水层水-热耦合数学模型,对不同抽灌井间距、回灌井间距以及天然水力坡度条件下的抽水井温度变化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抽灌井间距小于120 m时,抽灌井间距对热贯通的影响程度相差很大;回灌井间距对热贯通的影响相对较弱;存在天然水力坡度时,正确的布井方式更加有利于抽水井水温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地下含水层 井间距 水力坡度 热贯通
下载PDF
榆横北区富水煤层与上覆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4
作者 方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12465-12473,共9页
煤层水害作为一类特殊问题在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北区内屡有发生。以区内巴拉素煤矿2号煤层水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煤层水的补给来源和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结合现场采样、室内测试、理论分析、远程监测等方法手段,具体开展了各类水体的离子组... 煤层水害作为一类特殊问题在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北区内屡有发生。以区内巴拉素煤矿2号煤层水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煤层水的补给来源和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结合现场采样、室内测试、理论分析、远程监测等方法手段,具体开展了各类水体的离子组成特征、矿化度特征、氢氧同位素特征、离子组合参数特征研究,并通过煤岩接触关系、抽水试验及水文监测成果分析,发现了研究区2号富水煤层与其上覆含水层的水力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主要以侏罗系安定组为界,将浅部的第四系、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水与深部的侏罗系直罗组及含水层水分为两类。其中,2号煤层水与其上覆直罗组、延安组含水层水联系紧密,其水质类型均为Na_(2)SO_(4)型。结合顶板砂岩与2号煤层的赋存形式、煤层水疏放与顶板直罗组含水层水位变化情况等关联分析,认为巴拉素井田2号煤层水主要源于上覆侏罗系直罗组、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水的垂向下渗补给。研究成果可为区内煤层富水机理和赋存规律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横北区 富水煤层 地下含水层 水化学特征 水力联系
下载PDF
Hydrological Modeling of Aquifers and Their Ground Water Potentials: Implications for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Parts of Obio/Akpor L.G.A, Rivers State, Nigeria
5
作者 Vincent Ezikornwor Weli Jimmy Adegoke Ogah Celestine Ndidi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6年第3期372-381,共10页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hydrological modeling of aquifers and their ground water potentials for the purposes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is was done using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 employing ...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hydrological modeling of aquifers and their ground water potentials for the purposes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is was done using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 employing the schlumberger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at randomly selected stations to obtain the thicknesses and resistivities of each layer and depth to the presumably conglomeratic sand stone and its resistivity.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top soil layer resistivity values vary from 59.3 to 248.4 ohm-m and thickness of 0.6 to 3.9 m. The second layer has resistivity values ranging from 45.0 to 743.5 ohm-m and a thickness range of 1.5 to 13.8 m. The wet sand is characterized by resistivity values ranging from 144.8 to 1930.2 ohm-m and a thickness range of 3.8 to 65.8 m. The conglomeratic sand/sand stone has resistivity values ranging from 55.8 to 7719.8 ohm-m. The depth to this bottom layer varies from 6.6 to 89.5 m.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entire profile is a sedimentary formation represented by lithological units of sand and clayey sand which make for a good groundwater potentials. However, the groundwater potential zones of the study area in terms of transmisivity revealed four distinct classes representing “very good” (Mgbuosimini, Rumuigbo, Okporo, Rumuomasi and Rumuodara), “good” (Alakahia, Rumuodomaya, Oginigba and Rumuola), “moderate” (Aluu, Rumuekeni, Rumuokoro, Rumuobiakani and Rumueme), and “low” (Ogbogoro, Ozuoba, Akpajio, Elelenwo, Eliozu, Rumuepirikon, Rumuokwuta, Rumuebekwe and Rumurolu) groundwater potential in the area. Well logging should therefore be incorporated in borehole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safe and sustainable yield of groundwater in Obio/Akp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ifers Water Resources Sedimentary Formation underground Water and Obio/Akpor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含水层及修复过程的三维动态监测实验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秀军 魏丽 +1 位作者 贾永刚 黄潇雨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7-642,共6页
为实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在地下含水层中动态扩散及污染层修复过程的实时监测,利用自行设计的三维电学观测系统开展了室内相关监测实验.实验表明渗滤液在含水层中的扩散过程会引起不同时期实测电剖面上低阻异常区的动态变化.对比分析这... 为实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在地下含水层中动态扩散及污染层修复过程的实时监测,利用自行设计的三维电学观测系统开展了室内相关监测实验.实验表明渗滤液在含水层中的扩散过程会引起不同时期实测电剖面上低阻异常区的动态变化.对比分析这种变化特征可确定渗滤液扩散区的污染程度、扩散速度及扩散方向.在注水修复过程中,扩散区污染物含量的降低会引起对应区域实测视电阻率值的升高和异常区范围的变化.实验结果对于实现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含水层现状调查及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场渗滤液 含水层污染 电阻率法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地下储氢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庆凡 张俊法 《油气与新能源》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快能源转型,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占比。发展地下储氢技术是克服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的有效方法。回顾了地下储氢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地下储氢技术特点,介绍了地下储氢主要地质构造及其工业...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加快能源转型,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占比。发展地下储氢技术是克服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的有效方法。回顾了地下储氢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地下储氢技术特点,介绍了地下储氢主要地质构造及其工业应用,总结得出:地下储氢技术总体上仍然处在发展初级阶段;与地面储氢相比,地下储氢具有储能容量大、储存时间长、储能成本低、储存更安全等优势;不同储氢技术发展及应用程度不同;地下储氢具有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能否大规模应用关键取决于电解制氢成本能否降低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氢能 地下储氢 盐穴 枯竭油气藏 含水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