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乡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葛深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271-7274,共4页
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6种基本模式,并对基本模式的成功条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欠发达山区发展不适用上述基本模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以新思路创新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模式。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 新农村建设 模式选择
下载PDF
欠发达山区脱贫户的收入转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鄂西南×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鹏 张二申 +2 位作者 陈国军 黄梦姣 朱肖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4-1436,共13页
明晰欠发达山区农村脱贫户的收入转变,对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依托2016~2022年鄂西南×县24个脱贫村的脱贫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收入的整体水平和结构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收入转变... 明晰欠发达山区农村脱贫户的收入转变,对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依托2016~2022年鄂西南×县24个脱贫村的脱贫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收入的整体水平和结构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收入转变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依靠政府持续帮扶和农户自身发展,调查农户的各类收入均不同程度获得提升,当地脱贫成效显著。(2)家庭总收入影响因素单因子解释力差异显著,家庭禀赋类因素作用最为明显;双因子交互作用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3)多数农户的收入结构发生转变,工资性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显著增强。(4)家庭禀赋和地理环境影响最强,因子作用方向与强度差异明显。研究认为应结合脱贫户的发展现状改进帮扶措施,进一步提高脱贫人口的收入水平、优化收入结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户 收入水平 收入结构 影响因素 欠发达山区 优化
原文传递
特色产业助力欠发达山区SDGs实现——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雪雁 王鹤霖 +2 位作者 高峰 王鹏龙 王宝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6-1078,共13页
发展特色产业,不仅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手段,更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云南省临沧市为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茶产业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影响,探讨茶产业助力临... 发展特色产业,不仅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手段,更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云南省临沧市为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茶产业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影响,探讨茶产业助力临沧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欠发达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临沧市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但茶叶产量的增长率逐年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茶叶种植面积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而茶叶产量总体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茶产业有利于临沧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维度部分SDGs的实现,但在社会维度,对区域层面的SDGs[SDG1.4.1(村路公路硬化率)、SDG3.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SDG10.1.1(城乡可支配收入比)]影响不显著;茶产业在经济发展低水平地区对SDG1.1.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SDG1.2.1(脱贫率)、SDG2.1.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SDG8.5.1(乡村从业人数)的影响显著大于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未来,茶产业可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推动茶产业数字化以及建设绿色生态茶园为路径,推动临沧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产业 可持续发展目标 实现路径 欠发达山区 临沧市
原文传递
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鹏龙 王宝 +6 位作者 徐冰鑫 黄悦悦 高峰 赵雪雁 黄春林 宋晓谕 周亮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7-948,共12页
山区生态系统不稳定及社区居民生计的脆弱性使得其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与实施的重点区域,欠发达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事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发展进程与成效。基于文献计量方法,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关山区的发展目标,分析... 山区生态系统不稳定及社区居民生计的脆弱性使得其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与实施的重点区域,欠发达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事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发展进程与成效。基于文献计量方法,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关山区的发展目标,分析了全球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国家及科研机构,遴选了可持续生计、居民健康与福祉、水资源供给及水环境卫生、生态系统保护和气候变化及响应5个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的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阐述了各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政策举措。同时,从完善评价体系推动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系统化,利用地球大数据突破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的数据瓶颈,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互关系研究推动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实施,以及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示范助力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政策实施等方面,对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 文献计量 可持续发展目标
原文传递
欠发达山区农户生计恢复力测度——以广西凤山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蒙子钰 卢远 +1 位作者 汤传勇 林思妍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4-596,共13页
欠发达山区农户抵御外界风险与挑战的能力差,生计发展面临挑战。提升农户生计恢复力,可提升农户应对干扰时的抗干扰和恢复能力,有助于欠发达山区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然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扰动下的生计恢复力的测度,对生计恢复力... 欠发达山区农户抵御外界风险与挑战的能力差,生计发展面临挑战。提升农户生计恢复力,可提升农户应对干扰时的抗干扰和恢复能力,有助于欠发达山区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然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扰动下的生计恢复力的测度,对生计恢复力的空间属性关注不足,且对欠发达山区的关注较少。本研究以广西凤山县为例,基于恢复力理论,从自组织能力、缓冲能力、学习能力三个维度对欠发达山区农户生计恢复力进行评价,引入地理分析方法探测生计恢复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凤山县欠发达山区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整体较高,其中自组织能力最强,学习能力最弱。(2)农业主导型农户生计恢复力最高,得益于自组织能力强;依赖补贴型生计恢复力最低,各项能力均不具有优势。(3)生计恢复力处于低值的农户在凤山县环境保护区范围内发生了空间聚集,凤山县环境保护区生态经济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4)农户生计恢复力主要受政策依赖度、石漠化敏感性、农业依赖度、出省务工人数占比4个因子的影响。(5)欠发达山区可通过升级特色产业、开展生态旅游、变革帮扶手段、增加发展要素四个方面构建农户生计恢复力增强路径,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研究结果可以为欠发达山区农户生计恢复力的异质性特征识别提供支撑,为乡村振兴时期的农户生计恢复力提升、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 生计恢复力 可持续发展 地理探测器 凤山县
下载PDF
欠发达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几点理论思考——基于文成县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蒋伟煌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7-92,共6页
欠发达山区农民的持续增收,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以浙南典型的欠发达山区县文成为例,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着眼于欠发达山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劳动质量、利用优势资源发展... 欠发达山区农民的持续增收,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以浙南典型的欠发达山区县文成为例,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着眼于欠发达山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劳动质量、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扩大资本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辐射效能等四方面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 农民增收 可持续性 长效机制
下载PDF
限制开发背景下林业生态扶贫路径探析——以福建省欠发达山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巧龙 曾京华 +2 位作者 游玲娜 谢丽星 陈钦 《河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8-23,共6页
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与生态功能区呈显著的耦合关系,被划入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时常陷入“贫困-生态破坏-限制开发-贫困”的恶性循环。突破“生态致贫”的窘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需要探索一种统筹兼顾的生态扶... 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与生态功能区呈显著的耦合关系,被划入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时常陷入“贫困-生态破坏-限制开发-贫困”的恶性循环。突破“生态致贫”的窘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需要探索一种统筹兼顾的生态扶贫路径。基于2015年福建省24个欠发达乡镇486位林农林业经营行为和决策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有助于提高林农脱贫概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林种植面积、林下经济收入和其他收入可显著提高林农脱贫概率。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生产特色林产品;完善林地流转制度,明晰产权,发展集约化林下经济;创新林业生态发展体制,推广新型林业经营模式等路径是未来实现林业生态扶贫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旨在探索创新的林业发展路径,对生态建设和扶贫事业实现双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开发 欠发达山区 生态扶贫 路径 福建省
下载PDF
欠发达山区生态规划研究
8
作者 余沉姿 俞益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319-320,共2页
针对欠发达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以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为前提,探讨欠发达山区生态规划的内容,以期将生态规划应用融入欠发达山区的长远规划中。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 生态环境 生态规划
下载PDF
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被引量:43
9
作者 柯福艳 张社梅 徐红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116,共4页
安吉县在10年生态立县的基础上,自2008年开始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两年多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不仅体现了生态立县的成效,而且其取得的阶段性建设成效演示了新时期我国欠发达... 安吉县在10年生态立县的基础上,自2008年开始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两年多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不仅体现了生态立县的成效,而且其取得的阶段性建设成效演示了新时期我国欠发达山区通过持续拓展山区的多种功能,开创性地实践了我国欠发达山区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联动,城乡均衡发展,生态富民及绿色低碳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运作轨迹。在总结安吉这些重要新型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对我国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般性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 生态立县 美丽乡村建设 山区多功能性 跨越式发展
下载PDF
西部欠发达山区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分析——以贵州水城县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群 敬东 郑燕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4期16-21,共6页
在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多重地域空间的良性共生发展,特别是如何加快提升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是摆在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问题。以贵州水城县为例,分析西部欠发达山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城镇化发... 在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多重地域空间的良性共生发展,特别是如何加快提升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是摆在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问题。以贵州水城县为例,分析西部欠发达山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城镇空间布局低水平均衡、县域产业结构初级低端和生态资源危机严峻迫切等问题;指出西部欠发达山区县域城镇化发展所受的三个特质性约束:欠发达的宏观经济背景、严峻的高原山地地貌和少数民族聚居的社会背景,并在其特质性约束基础上对成功城镇化模式进行批判吸收;最后,构建了水城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提出政府政策、产业经济和农民主体三大城镇化驱动机制,以期对西部欠发达山区城镇化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 城镇化 动力机制 水城县
下载PDF
欠发达山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乡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深渭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主要选择之一。而循环农业本身又有许多经营方式是可以利用。因此,各地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经营模式。从循环农业与循环经济、发展循环农业的基... 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主要选择之一。而循环农业本身又有许多经营方式是可以利用。因此,各地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经营模式。从循环农业与循环经济、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条件、景宁县雁溪乡发展循环农业的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欠发达山区 循环模式 浙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