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 被引量:343
1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0 位作者 朱如凯 张国生 侯连华 吴松涛 陶士振 袁选俊 董大忠 王玉满 王岚 黄金亮 王淑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9-1007,共29页
新世纪非常规油气获战略突破,微纳米孔喉页岩系统油气成为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新领域,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致密气、煤层气、重油、沥青砂等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致密油成为亮点领域,页岩气成为热点领域。中... 新世纪非常规油气获战略突破,微纳米孔喉页岩系统油气成为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新领域,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致密气、煤层气、重油、沥青砂等已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致密油成为亮点领域,页岩气成为热点领域。中国在致密气、页岩气、致密油、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获重要突破,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重油、油砂矿等获重要进展,初步评价中国非常规石油资源量(223~263)×10~8t,天然气资源量(890~1260)×10^(12)m^3。中国非常规油气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细粒沉积学在陆相敞流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砂体、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沉积、海陆相细粒沉积等研究新进展,提供了盆地中心储集体形成和分布的理论依据;非常规储层地质学在研究方法技术、多尺度数据融合、地层条件物理模拟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多方法多尺度整体表征非常规储层已成为研究热点,推动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地质理论和方法技术快速发展;创新发展了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构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框架,明确了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的内涵、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和核心技术,为大面积非常规油气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方法快速发展,涌现了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评价等"六特性"、"甜点区"地质一工程综合评价等核心评价方法,微地震监测、水平井钻完井、"工厂化"生产、"人工油气藏"等开发工程核心理念和技术,推动非常规油气"革命性发展"。非常规油气的突破,带来了坚持理论创新、坚持核心技术进步等4点重要启示,对延长石油工业生命周期、推动理论技术升级换代、改变能源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细粒沉积学 非常规储层地质学 “人工油气藏”开发 微纳米级孔喉 致密气 致密油 页岩气 页岩油
下载PDF
致密油与页岩油形成条件与“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165
2
作者 杨智 侯连华 +4 位作者 陶士振 崔景伟 吴松涛 林森虎 潘松圻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565,共11页
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勘探研究成果,对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形成条件、聚集机理、类型划分、海陆相差异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开展“甜点区”研究评价。通过分析北美和中国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地质特征,指出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大面积连续... 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勘探研究成果,对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形成条件、聚集机理、类型划分、海陆相差异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开展“甜点区”研究评价。通过分析北美和中国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地质特征,指出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大面积连续分布、无稳定自然产能2项基本特征,且“规模区”需具备稳定构造背景、规模优质烃源岩、规模储集空间、源储共生分布等4项形成条件。揭示了页岩层系液态烃源储耦合、致密化减孔聚集机理,划分6项24种不同类型页岩层系液态烃,指出中国陆相页岩具有地热梯度较低和地层非均质性较强两项特征,须优选规模型“甜点区”来稳步推进工业上产。页岩层系液态烃“进源找油”,应着力开展地质、工程和经济“三品质”“甜点区”综合评价,成熟度是控制“甜点区”分布的首要因素。中国陆相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R。值为0.8%~1-3%,TOC值大于2%,岩性为纹层状页岩或致密孔隙性储集层,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大于8%,页岩油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高(致密储集层大于70%,页岩大于40%),含油饱和度50%-90%,原油黏度较低或地层压力较高,天然裂缝发育。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巨量的资源规模,增强海陆相页岩层系液态烃形成分布地质认识,对持续关注、推动这一重大领域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甜点区”评价 非常规油气 细粒沉积 致密储集层
下载PDF
川西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地质特征 被引量:62
3
作者 杨克明 朱宏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川西致密砂岩气藏成藏地质背景、成藏特点和气藏特征,提出了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概念。川西叠覆型致密气区具有叠合性、广覆性、节律性、模糊性和多样性五性特征。叠合性:原型盆地的叠合性、构造形变的叠合性、储层的叠合性、成藏组... 根据川西致密砂岩气藏成藏地质背景、成藏特点和气藏特征,提出了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概念。川西叠覆型致密气区具有叠合性、广覆性、节律性、模糊性和多样性五性特征。叠合性:原型盆地的叠合性、构造形变的叠合性、储层的叠合性、成藏组合的叠合性、气藏的叠合性;广覆性:源岩分布的广覆性、储层分布的广覆性、圈闭分布的广覆性、气藏分布的广覆性;节律性:构造演化的节律性、沉积演化的节律性、运移充注的节律性;模糊性:气水边界的模糊性、圈闭类型的模糊性、储层的非均质性;多样性:烃源的多样性、储集类型的多样性、运移方式的多样性、气藏类型的多样性。川西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总体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覆型 “三元”控藏 致密砂岩气区 非常规气藏 川西
下载PDF
Progress in China's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Technologies 被引量:34
4
作者 ZOU Caineng YANG Zhi +10 位作者 ZHU Rukai ZHANG Guosheng HOU Lianhua WU Songtao TAO Shizhen YUAN Xuanjun DONG Dazhong WANG Yuman WANG Lan HUANG Jinliang WANG Shuf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938-971,共34页
The new century has witnessed a strategic breakthrough in unconventional oil & gas.Hydrocarbon accumulated in micro-/nano-scale pore throat shale system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omain that could replace current oil ... The new century has witnessed a strategic breakthrough in unconventional oil & gas.Hydrocarbon accumulated in micro-/nano-scale pore throat shale system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omain that could replace current oil & gas resources.Unconventional oil & gas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energy demand.Tight gas,CBM,heavy oil and asphaltic sand have served as a key domain of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with tight oil becoming a 'bright spot' domain and shale gas becoming a 'hotspot' domain.China has made great breakthroughs in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resources,such as tight gas,shale gas,tight oil and CBM,and great progress in oil shale,gas hydrate,heavy oil and oil sand.China has an estimated(223-263)×10~8t of unconventional oil resources and(890-1260)×l0^(12)m^3 of gas resources.China has made a breakthrough for progress in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study.New progress achieved in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studies related to continental open lacustrine basin large-scale shallow-water delta sand bodies,lacustrine basin central sandy clastic flow sediments and marine-continental fine-grained sedimen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asin central reservoir bodies.Great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geology in respect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 technology,multi-scale data merging and physical simulation of formation conditions.Overall characterization of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via multi-method and multi-scale becomes increasingly popular and facilita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geological theory,method and technology.The formation of innovative,continu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ory,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geological theory system,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mplications,geological feature,formation mechanism,distribution rule and core technology of unconventional oil& gas geological study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extens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 fine-grainedsedimentology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geology "man-made reservoir development micro-/nano- scalepore throat tight gas tight oil shale gas shale oil
下载PDF
鄂西渝东志留系储层特征及非常规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36
5
作者 马文辛 刘树根 +2 位作者 黄文明 张长俊 曾祥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7,共11页
鄂西渝东地区位于川东高陡滑脱褶皱带和湘鄂西断块—基底断褶带的中间构造过渡带,变形程度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基于钻井、地表露头资料,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志留系宏观和微观储层特征进行详细... 鄂西渝东地区位于川东高陡滑脱褶皱带和湘鄂西断块—基底断褶带的中间构造过渡带,变形程度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基于钻井、地表露头资料,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志留系宏观和微观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鄂西渝东地区非常规气藏油气勘探前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主要包括黑色碳质笔石页岩相、深灰色(灰色)泥岩相和含粉砂泥岩相,发育粘土矿物粒间溶孔、长石粒内溶孔、石英粒内溶孔和微裂缝等微储集空间。建深1井和石柱冷水溪一带以东地区,志留系烃源岩品质高、生烃潜力大,并发育斜坡扇砂岩和潮坪相粉砂岩,砂泥(页)岩储层微孔隙微裂缝发育。建深1井为致密砂岩气藏,从该气藏特征和现有钻井显示资料分析,石柱复向斜、利川复向斜和花果坪复向斜完全具备发育致密砂岩气藏和页岩气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系 储层特征 非常规气藏 鄂西渝东
下载PDF
非常规天然气“极限动用”开发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5
6
作者 马新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6-336,共11页
基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实践,逐渐形成了以"不断突破开发技术界限"为核心的"极限动用"理念,支撑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规模效益开发,提出并论述了非常规天然气"极限动用"开发理论,阐述其理论内涵,梳理其系列... 基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实践,逐渐形成了以"不断突破开发技术界限"为核心的"极限动用"理念,支撑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规模效益开发,提出并论述了非常规天然气"极限动用"开发理论,阐述其理论内涵,梳理其系列开发技术及开发实践。理论内涵即针对"极限气藏",采用"极限技术",建立地下连通体,增大泄流面积,提高动用范围,追求最大单井产量和极限采收率,达到"极限效果"。系列开发技术包括微纳米尺度储集层评价技术、"甜点区/段"预测技术、非常规渗流理论与产能评价技术、网格化井网开发优化技术、优快钻井与体积压裂技术、生产制度优化与组织管理。苏里格致密气、川南页岩气及沁水煤层气等非常规气的开发实践证明,"极限动用"理论有力推动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产业发展,同时能够为其他尚未突破的非常规和复杂难采资源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极限气藏 极限开发 极限动用理论 地下连通体 产能评价 网格化井网 排采优化
下载PDF
我国页岩气资源现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8
7
作者 米华英 胡明 +1 位作者 冯振东 刘瑜 《复杂油气藏》 2010年第4期10-13,共4页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是可接替能源。因此,其资源勘探开发备受世界瞩目。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率先进入到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阶段,而中国页岩气的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调研了国内外页岩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特征以及...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是可接替能源。因此,其资源勘探开发备受世界瞩目。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率先进入到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阶段,而中国页岩气的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调研了国内外页岩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特征以及储层空间类型。页岩本身既是烃源岩又是储层,页岩气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存在于页岩之中,因此与常规的天然气有很大的区别。中国页岩气广泛分布于海相、陆相盆地,资源丰富,预计资源量约为(15~30)×1012m3,勘探潜力大。但由于我国起步晚,还需要加速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以缓解中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非常规天然气 储集类型 储层特征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玄武岩非常规气藏气源及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籍中 苟学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6-19,共4页
根据川西地区周公山构造周1井在二叠系玄武岩中钻获工业气流的气体组分、碳氢同位素值等地球化学表征,并结合以往研究与勘探成果,对天然气来源、勘探前景进行了论证。研究表明,玄武岩非常规气藏之天然气具高含甲烷、高干燥系数、高... 根据川西地区周公山构造周1井在二叠系玄武岩中钻获工业气流的气体组分、碳氢同位素值等地球化学表征,并结合以往研究与勘探成果,对天然气来源、勘探前景进行了论证。研究表明,玄武岩非常规气藏之天然气具高含甲烷、高干燥系数、高同位素值、低重烃、无硫化氢(三高一低一无)特征,属有机成因的煤系高成熟晚期气。天然气主要来自同一层系(上二叠统煤系Ⅲ型母质烃源层)。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虽然显示重值,但明显低于典型无机成因的甲烷碳同位素值,无疑属有机成因气。天然气成熟度与P_2l煤系区域热演化趋势展示吻合,成烃强度大,有足够的烃源供给。以此为据,认为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龙潭组玄武岩、致密砂岩、碳酸盐岩有获得类似气藏的可能性,预测其勘探有利地区:玄武岩在成远-宜宾-叙永一线以西;其它岩类则以龙女寺、江津富烃区及其邻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玄武岩 气藏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金之钧 张金川 唐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68,共11页
有别于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条件、富集机理、分布模式、预测方法及勘探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从成藏系统的角度分析非常规天然气成藏过程和主控因素,对于非常规天然气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成藏... 有别于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条件、富集机理、分布模式、预测方法及勘探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从成藏系统的角度分析非常规天然气成藏过程和主控因素,对于非常规天然气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成藏机理和分布模式,将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划分为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碳酸盐岩气、致密砂岩气、水溶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共6种主要类型;按照成藏体系“元素—功能—结构”的研究思路和“气源岩—输导体系—成藏分布”的组配关系,将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划分为6类“源—位结构”关系,分析了除天然气水合物以外的其余5种类型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碳酸盐岩气均属于源内型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具有生供气能力强、无输导体系、缺乏二次运移、生储盖一体、原地成藏等结构特点;②致密砂岩气和水溶气属于源缘型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具有生气类型多样、邻层近源聚集、储层内部运移、就近成藏富集等结构特点;③盆地演化、沉积环境和后期构造运动控制了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体系的类型。结论认为,我国南方古生界海相沉积有利于页岩气和致密碳酸盐岩气成藏体系的形成;南、北方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沉积则有利于煤层气、页岩气及致密砂岩气成藏体系的发育;中、东部中新生代深水陆相沉积有利于深层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成藏体系,浅水陆相盆地则对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及页岩气成藏体系的形成更为有利;水溶气则广泛见于新生代富有机质浅层区或邻近气源岩的高压储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聚集机理 成藏体系 分布模式 源—位结构 成藏特征 主控因素 沉积相
下载PDF
稠油、超稠油热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付顺龙 张易航 +1 位作者 刘汝敏 郑忠茂 《能源化工》 2020年第2期26-31,共6页
国内石油领域的主攻方向早已从常规油藏转向非常规油气资源,这其中针对稠油油藏的开发一直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及难点。针对目前稠油、超稠油提高采收率最为有效的热采技术,综述了近5年稠油热采技术中热能供给方式的发展以及热采驱油方式... 国内石油领域的主攻方向早已从常规油藏转向非常规油气资源,这其中针对稠油油藏的开发一直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及难点。针对目前稠油、超稠油提高采收率最为有效的热采技术,综述了近5年稠油热采技术中热能供给方式的发展以及热采驱油方式的现存难点和主攻方向,旨在为稠油热采技术的研究突破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同时也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稠油油藏 热采技术
下载PDF
CO_(2)驱气机理与提高采收率评价模型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高峰 廖广志 +3 位作者 李宏斌 胡志明 魏宁 丛连铸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5期734-740,共7页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巨大,但实现天然气长期规模稳产,面临复杂气藏提高采收率等系列挑战,尤以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气等非常规资源为甚。碳中和背景下,驱气类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将CO_(2)驱提高天然气藏采收...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巨大,但实现天然气长期规模稳产,面临复杂气藏提高采收率等系列挑战,尤以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气等非常规资源为甚。碳中和背景下,驱气类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将CO_(2)驱提高天然气藏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总结为优势吸附置换、连续对流排驱、补充气藏能量3种类型,并认为吸附态、游离态和溶解态这3种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划分适用于所有类型气藏,推导获得了CO_(2)驱提高气藏采收率效果预测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测算认为,CO_(2)驱有望提高页岩气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为突破大幅度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技术,建议针对具有较好碳封存条件的气藏开展CO_(2)驱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潜力评价,优选目标气藏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估,并开展多种类型的CO_(2)驱提高气藏采收率重大开发试验,检验烟气组分协同驱替效果和扩大CO_(2)波及体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气藏 CO_(2)驱气机理 提高采收率评价模型 重大开发试验 烟气组分协同驱替 扩大波及体积
下载PDF
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地质理论的研究现状、进展与方向评述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迪斐 郭英海 +5 位作者 刘静 曹磊 崇璇 李冠霖 王玉杰 魏源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6期1-4,共4页
非均质性是页岩储层的固有性质,影响了页岩储层的物性、含气性及其勘探开发。对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认识,目前还集中在对不同参数的评述表征上,非均质性地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缺乏标准工作流程、量化程度不足、未以动态指标纳... 非均质性是页岩储层的固有性质,影响了页岩储层的物性、含气性及其勘探开发。对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认识,目前还集中在对不同参数的评述表征上,非均质性地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缺乏标准工作流程、量化程度不足、未以动态指标纳入评价预测体系,以及对多影响因素下的关键控制因素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总结、评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方案、思路与建议,为非常规油气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页岩储层 非常规油气 储层表征
下载PDF
蜀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基础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方俊华 朱炎铭 +2 位作者 魏伟 陈尚斌 杜志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6-49,共4页
蜀南地区早志留世处于较深水的陆棚沉积环境,广泛发育一套静水、缺氧环境下的黑色页岩,其中下志留统黑色笔石页岩十分发育。通过对以往研究资料分析处理、野外露头调查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从页岩空间展布、埋藏与演化、有机地球化学等... 蜀南地区早志留世处于较深水的陆棚沉积环境,广泛发育一套静水、缺氧环境下的黑色页岩,其中下志留统黑色笔石页岩十分发育。通过对以往研究资料分析处理、野外露头调查以及实验测试等手段,从页岩空间展布、埋藏与演化、有机地球化学等角度对龙马溪组黑色页岩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演化程度高、厚度大、裂缝发育,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基础。该研究可加深对页岩气成藏基础条件认识,为其他有利区优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气 资源前景 有机质丰度 非常规气藏 油藏规律
下载PDF
PP波与P-SV波叠前联合反演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天吉 程冰洁 +2 位作者 唐建明 甘其刚 李显贵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5期368-372,316,共5页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理论和Zoeppritz方程,利用PP波与P-SV波叠前地震资料能够反演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各向异性系数,能够进一步计算得到弹性阻抗、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拉梅常数等多种弹性参数。结合地质、测井、岩石物理...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理论和Zoeppritz方程,利用PP波与P-SV波叠前地震资料能够反演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各向异性系数,能够进一步计算得到弹性阻抗、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拉梅常数等多种弹性参数。结合地质、测井、岩石物理等资料,对反演获得的各种参数进行优化,归纳总结其变化规律,提炼岩性判断和流体识别的各种敏感参数,实现含油气异常区域的准确圈定。综合分析多种参数异常的交叉分布区域,能够更准确地实现有利储层及油气分布的预测与评价。基于新场3D3C地震资料,将这套方法和技术思路应用到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超致密非常规天然气藏储层预测与含气性检测中,获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联合反演 纵波 转换波 非常规气藏 致密砂岩 多分量地震 储层参数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压裂迂曲裂缝内支撑剂运移特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郑永 王海柱 +3 位作者 李根生 田港华 杨兵 刘铭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80,共10页
在“双碳”目标引领和水力压裂受水资源影响下,超临界CO_(2)压裂是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明确支撑剂在超临界CO_(2)致裂裂缝内的运移特征,利用激光形貌扫描技术对超临界CO_(2)压裂后的岩石裂缝面进行重构,结合CFD—DEM方法建立了迂曲裂... 在“双碳”目标引领和水力压裂受水资源影响下,超临界CO_(2)压裂是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明确支撑剂在超临界CO_(2)致裂裂缝内的运移特征,利用激光形貌扫描技术对超临界CO_(2)压裂后的岩石裂缝面进行重构,结合CFD—DEM方法建立了迂曲裂缝内超临界CO_(2)携砂运移模型,对比平板裂缝分析了迂曲裂缝内支撑剂的运移和铺置特征,研究了支撑剂密度、携砂液注入速度和砂比等关键参数对支撑剂在裂缝内输送和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平板裂缝,迂曲裂缝中的超临界CO_(2)携砂液流动路径具有曲折和多变的特点,支撑剂运移时在横向和纵向上具有更强的波动性和跳跃性;(2)支撑剂在迂曲裂缝内的铺置形态呈现出波浪状甚至簇团状的非均匀分布特征;(3)低密度支撑剂在迂曲裂缝内具有更好的通过性,高注入速度能够降低迂曲裂缝结构对支撑剂堵塞的影响;(4)迂曲裂缝中过低的注入砂比并不能够获得好的裂缝支撑效果,模拟条件下最优值在3%附近。结论认为,模拟实验研究结果对认识超临界CO_(2)压裂携砂液泵注过程中砂堵发生机制以及优化现场压裂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储层改造 压裂 支撑剂运移 超临界CO_(2)迂曲裂缝 CFD—DEM 裂缝面重构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储层脆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于庭 巴晶 +4 位作者 钱卫 郭梦秋 王恩江 张琳 檀文慧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6-243,共8页
岩石脆性评价方法对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其通过计算岩石脆性指数来量化岩石脆性进而用于表征岩石可压裂性,最终服务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化生产.尽管脆性指标如此重要,由于其物理内涵的特殊性及复杂性,至今业界对岩... 岩石脆性评价方法对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其通过计算岩石脆性指数来量化岩石脆性进而用于表征岩石可压裂性,最终服务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化生产.尽管脆性指标如此重要,由于其物理内涵的特殊性及复杂性,至今业界对岩石脆性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没有统一的岩石脆性评价方法.研究人员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提出了众多岩石脆性评价方法,例如通过确定岩石中脆性矿物及塑性矿物提出的矿物组分法、利用室内岩石力学实验应力-应变曲线中获得的弹性参数及其他特征参数提出的弹性参数法、全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参数法以及利用硬度或强度测试得到的硬度、强度参数提出的硬度法、强度法等.随着近年来的研究深入,许多基于传统方法、原理或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新型计算方法也得到了更为长足的发展,研究人员对于岩石脆性的定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文对岩石脆性评价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对计算方法的原理、优越性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对岩石脆性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储层 脆性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纳米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卢双舫 张亚念 +1 位作者 李俊乾 琚宜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6,共9页
纳米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层(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泥页岩及煤岩等)储集空间微观结构表征、油气赋存及流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多项先进技术(如TEM、AFM、FIB-SEM、纳米CT、NMR等)和方法(如气体吸附法、压汞法等)已... 纳米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层(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泥页岩及煤岩等)储集空间微观结构表征、油气赋存及流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多项先进技术(如TEM、AFM、FIB-SEM、纳米CT、NMR等)和方法(如气体吸附法、压汞法等)已被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储集空间定性/定量表征,但各种技术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需结合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表征储集层储集空间特性。蒙特卡洛方法、分子动力学和格子Boltzmann数值模拟方法为非常规油气赋存特征和微-纳尺度流动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纳米技术在常规油气藏钻井、完井和开采等方面也显示了其独特优势。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将有助于非常规油气的勘探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纳米技术 储集空间 赋存特征 流动机制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欣 才博 +4 位作者 李帅 马锋 严增民 童征 张浩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5,共9页
回顾了近70年的储层改造技术发展历程,指出储层改造技术经历了介入、融入、主导油气藏勘探开发三大技术变革,强调了储层改造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各个环节中发挥的重要纽带作用,创新以电驱压裂泵、可溶桥塞、滑溜水与石英砂、工厂化作业... 回顾了近70年的储层改造技术发展历程,指出储层改造技术经历了介入、融入、主导油气藏勘探开发三大技术变革,强调了储层改造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各个环节中发挥的重要纽带作用,创新以电驱压裂泵、可溶桥塞、滑溜水与石英砂、工厂化作业、立体压裂为特征的低成本改造新技术。结合中国能源“3步走”战略技术路线图,剖析“十四五”规划及未来油气与新能源资源发展对储层改造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储层改造技术在保障中国油气资源效益建产中“两提一降”发展方向,展望了储层改造技术在地热资源开发、煤炭地下气化、水合物及含贵、稀有金属地层开发、碳中和埋碳等方面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空间,该研究可为储层改造技术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体积压裂 非常规油气 新能源 低成本 人工油气藏 CO_(2)埋存 碳中和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非常规天然气赋存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姚海鹏 李玲 周晓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09,136,共9页
基于天然气赋存特征与勘探开发存在密切关系,为了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U-1井上古生界沉积演化史、有机质热演化史、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储层物性条件及含气性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U-1井含煤地层非... 基于天然气赋存特征与勘探开发存在密切关系,为了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U-1井上古生界沉积演化史、有机质热演化史、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储层物性条件及含气性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U-1井含煤地层非常规天然气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含煤地层主要发育潮坪-三角洲沉积,盆地持续沉降形成气藏,源内、近源成藏组合构建垂向多套天然气成藏。研究区发育页岩-砂岩-页岩、页岩-煤-页岩和页岩-煤-砂岩-页岩三种赋存模式,其中页岩-煤-页岩模式总含气量较高,适合煤层气开采;页岩-煤-砂岩-页岩模式次之,适合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综合开采;页岩-煤-页岩模式适合致密砂岩气藏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非常规天然气 沉积演化 赋存模式 成藏组合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铝土岩储集层测井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蝶 张海涛 +3 位作者 杨小明 赵太平 寇小攀 朱保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铝土岩气藏是近期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一种非常少见的非常规气藏,测井评价在其勘探和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测井评价中将铝土岩作为风化壳盖层,未将其作为储集层,没有形成系统的测井评价方法,不能满足铝土岩气藏勘探开发的需求。... 铝土岩气藏是近期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一种非常少见的非常规气藏,测井评价在其勘探和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测井评价中将铝土岩作为风化壳盖层,未将其作为储集层,没有形成系统的测井评价方法,不能满足铝土岩气藏勘探开发的需求。立足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太原组含铝岩,从岩性、矿物组分、储集层物性、含气性、成像模式-孔隙结构特征五大方面,开展铝土岩气藏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明确了含铝岩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声波时差—自然伽马含铝岩识别图版,根据岩石物理实验构建了铝土岩气藏孔渗饱评价模型,结合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提出了铝土岩储集层识别标准,形成铝土岩气藏的测井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非常规气藏 铝土岩气藏 测井评价 矿物组分 储集层物性 识别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