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露 张青 +3 位作者 翟启明 刘安琪 刘文佳 金钫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比较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s)、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 2种细胞聚合体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制备SHEDs、UCMSCs细胞聚合体,比较其增殖能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取SD大鼠40只,其中8只去除T8-9椎体为假手术组(SHAM组);... 目的:比较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s)、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 2种细胞聚合体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制备SHEDs、UCMSCs细胞聚合体,比较其增殖能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取SD大鼠40只,其中8只去除T8-9椎体为假手术组(SHAM组); 32只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无治疗, SCI only组,n=8), SHEDs治疗组(n=12)和UCMSCs治疗组(n=12)。损伤后即刻治疗;每周用BBB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 8周后取损伤区脊髓做HE染色观察修复情况。结果:SHEDs与UCMSCs比较,增殖较快(P<0.05),BDNF、NGF、NTF3、GDNF表达较高(P<0.01), bFGF、 CNTF表达较低(P<0.05)。BBB评分示SHEDs组高于UCMSCs组(P<0.05)UCMSCs组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 HE示SHEDs组损伤面积更小且有再生脊髓样组织生成。结论:SHEDs聚合体可作为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新的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s)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 细胞聚合体 脊髓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BBB评分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脐带血CD4^+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贡波 徐志国 +3 位作者 王绍红 程红玲 刘超 闫铭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体外对异源脐血CD4^+T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及向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建立不同比例UCMSCs与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或与Transwell共培养体...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体外对异源脐血CD4^+T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及向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建立不同比例UCMSCs与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或与Transwell共培养体系,检测CD4^+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CD4^+CD25^+/CD4^+比率的变化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标志基因Foxp3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同时,建立UCMSCs与地塞米松(DXM)刺激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或与Transwell共培养体系,检测CD4^+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HA活化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在与UCMSCs共培养3 d后,较无UCMSCs对照组相比,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且CD4^+CD25^+/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及Fox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并随UCMSCs数量增加,作用增强(P<0.05)。DXM诱导的脐血CD4^+T淋巴细胞与UCMSCs共培养7 d后,细胞凋亡比率较无UCMSCs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上述效应在Transwell共培养中部分减弱但无法消除。结论:UCMSCs对脐血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细胞增殖能力和分化的调控而不是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D4^+T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增殖 分化 凋亡
下载PDF
miR-155-5p靶向调控叉头框蛋白3影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衰老
3
作者 林晓波 李伟中 +6 位作者 庄静文 陈洁玲 侯凯翔 蔡灿鑫 曾纪斌 黄东乔 刘沐芸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94-1503,共10页
近期研究表明,miR-155-5p能通过影响线粒体裂变导致骨髓干细胞衰老,但其能否影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研究其影响及机制,从脐带组织中获取P0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逐代传至P10代,采用RT-qPCR检测发现,miR-155-5p... 近期研究表明,miR-155-5p能通过影响线粒体裂变导致骨髓干细胞衰老,但其能否影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研究其影响及机制,从脐带组织中获取P0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逐代传至P10代,采用RT-qPCR检测发现,miR-155-5p的表达在P10代显著升高(P<0.001)。过表达miR-155-5p的P2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发现,叉头框蛋白3(forkhead box O3,FOXO3)及自噬相关基因LC 3和Beclin-1表达下降。通过TargetScan在线数据库预测,FOXO 3的3′UTR区域与miR-155-p存在特异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证实,FOXO 3为miR-155-5p的靶基因之一。向P10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染miR-155-5p inhibitor后,经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发现,FOXO3、p-AMPK、LC3 II/I和Beclin-1蛋白质表达显著升高(P<0.01或0.001),衰老相关蛋白质p16、p21和p53显著下降(P<0.01或0.001)。经β-半乳糖苷酶活性染色后发现,转染miR-155-5p inhibitor的P10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显著降低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P<0.01)。RT-q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转染miR-155-5p inhibitor的P10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其培养的上清后发现,TGF-β、HGF和VEGF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分泌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经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新生大鼠模型发现,转染miR-155-5p inhibitor的P10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提升新生大鼠生存率(P<0.05),并显著改善新生大鼠肺部病理损伤。综上所述,miR-155-5p通过负调控FOXO 3基因影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衰老,miR-155-5p inhibitor的应用是通过FOXO 3/AMPK信号通路增加细胞自噬而逆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5p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衰老 叉头框蛋白3
下载PDF
补骨脂定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钟媚共 阮晓红 +5 位作者 郑明珠 陆文洁 陈莎莎 林碧华 郑焱 张鑫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癌细胞诱导下分化成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情况,观察补骨脂定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向CAFs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h BMSCs和h UCMSCs...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癌细胞诱导下分化成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情况,观察补骨脂定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向CAFs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h BMSCs和h UCMSCs与4种女性特发恶性肿瘤细胞(BT-549、HEC-1B、Hela和SK-OV-3)共培养模型。梯度浓度的补骨脂定处理h BMSCs和h UCMSCs后,用Compu Syn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后续用10μmol·L-1补骨脂定处理各组细胞。用细胞增殖毒性(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p-JAK2和p-STAT3表达水平。结果补骨脂定对h BMSCs和h UCMSCs的IC50分别是477.34和364.83μmol·L-1;在10μmol·L-1浓度下,对两种细胞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77±1.65)%和(3.70±2.11)%,均小于5%。h BMSCs与4种癌细胞共培养后,h BMSCs中α-SMA表达阳性率上升,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其p-JAK2和p-STAT3的表达水平上升;补骨脂定能显著抑制共培养体系中的上述现象。在共培养体系中,h UCMSCs中α-SMA表达阳性率不变,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却受抑制,其p-JAK2和p-STAT3的表达下降;补骨脂定不影响h UCMSCs中α-SMA、p-JAK2和p-STAT3的表达,但能增强h UCMSCs对癌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结论在Transwell共培养环境中,补骨脂定可抑制h BMSCs向CAFs分化,降低癌细胞恶性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定 成纤维细胞 癌相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移植相关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唐飞龙 栾佐 +3 位作者 吴南海 唐湘凤 卢伟 井远方 《转化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和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AlloHSCT后发生aGVHD 15例(合并HC 5例),难治性aGVHD的13例(合并HC 5例)对一线免疫抑制剂及CD25单抗治疗无效,联合静脉滴注UCMSCs治疗。UCMSCs的平均使用剂量为3.6(1.3~6.0)×106/kg,平均使用次数为5(2~21)次,中位随访时间47(36~73)个月。然后观察aGVHD和HC的恢复、再发情况及UCMSCs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3例难治性aGVHD联合UCMSCs治疗后8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5例HC患儿经水化、碱化治疗后效果欠佳,联合静脉滴注UCMSCs治疗后有效。未观察到UCMSCs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Allo-HSCT后联合UCMSCs治疗儿童aGVHD和HC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出血性膀胱炎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闫飞 王曌华 +3 位作者 刘艳玲 武伟琦 何平 张彬宇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047-1050,1055,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多点局部注射后,修复烫伤皮肤创面的潜在机制。方法机械消化法分离人UCMSCs,培养至第3代后,进行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将第3代UCM...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多点局部注射后,修复烫伤皮肤创面的潜在机制。方法机械消化法分离人UCMSCs,培养至第3代后,进行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将第3代UCMSCs与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共培养14 d,免疫荧光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的表达;对比小鼠Ⅲ度烫伤模型多点局部注射UCMSCs后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Dil标记UCMSCs,局部注射后检测UCMSCs在创面局部的分布情况。结果分离培养的UCMSCs的形态、表面抗原表达及体外诱导分化能力均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经b FGF诱导后可显著提高UCMSCs中成纤维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的表达量;局部注射UCMSCs可显著提高烫伤小鼠的创面愈合率,UCMSCs可定植于烫伤创面下。结论 UCMSCs具有较强的成纤维样细胞分化能力,经局部注射后,可通过定植于烫伤创面而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烫伤 Dil 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及其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艳坤 邵伟 +2 位作者 雒诚龙 武开乐 余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调节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乳蛋白合成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ranswellTM小室将UCMSC和BMEC进行双层共培养,BMEC单纯培养为对照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AG1024处理细胞,ELISA检测上...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调节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乳蛋白合成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ranswellTM小室将UCMSC和BMEC进行双层共培养,BMEC单纯培养为对照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AG1024处理细胞,ELISA检测上清IGF-1和β酪蛋白(CSN2)、κ酪蛋白(CSN3)含量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5(JAK2/STAT5)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再用JAK2信号通路阻断剂AG490孵育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CSN2、CSN3 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结果与UCMSC共培养后,BMEC的CSN2、CSN3合成量和CSN2、CSN3、JAK2、STAT5、E74样ETS转录因子5(ELF5)mRNA相对表达丰度均显著高于单纯培养的BMEC;AG1024处理后,显著降低BMEC的CSN2、CSN3合成量,显著降低CSN2、CSN3、JAK2、STAT5、ELF5 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给予AG490阻断后,显著降低CSN2、CSN3 mRNA相对表达丰度;在AG1024基础上,加入AG490后显著降低CSN2、CSN3 mRNA相对表达丰度。结论UCMSC能够通过IGF-1介导JAK2/STAT5信号通路,上调BMEC乳蛋白合成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促进其乳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 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 共培养 乳蛋白 β酪蛋白(CSN2) κ酪蛋白(CSN3)
下载PDF
鸭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杰 关伟军 +1 位作者 马月辉 李向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03-1909,共7页
为了给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以鸭胚UCMSCs为研究对象,采用胶原酶Ⅳ消化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表面标记分子CD29,CD44,CD71,CD73对纯化细胞进行鉴定,建立了鸭胚UCMSC... 为了给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以鸭胚UCMSCs为研究对象,采用胶原酶Ⅳ消化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表面标记分子CD29,CD44,CD71,CD73对纯化细胞进行鉴定,建立了鸭胚UCMSCs的体外培养体系。结果表明,UCMSCs能够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证明了鸭胚UCMSCs的多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胚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诱导分化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汪洁 胡绍燕 +3 位作者 何海龙 杜智卓 印佳慧 李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aGVHD)的疗效、安全性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血液科行allo-HSCT术后发生SR-aGVHD的患...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aGVHD)的疗效、安全性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血液科行allo-HSCT术后发生SR-aGVHD的患儿临床资料59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接受UCMSCs治疗分为UCMSCs组(n=33)和常规组(n=26)。结果UCMSCs组中UCMSCs静脉输注平均细胞数为1.70(0.43-5.78)×106/kg,平均次数为2(1—5)次,均未见输注不良反应。与常规组相比,UCMSCs组在治疗SR-aGVHD的改善中位时间上更短(12 d vs 18 d,P<0.05);2组之间在治疗SR-aGVHD的治愈时间,皮肤、肝脏、胃肠道疗效的总体反应率,单器官和多器官受累的SR-aGVHD疗效的完全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CMSCs组广泛型cGVHD发生率、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低于常规组(P>0.05),EBV感染率及复发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合生存曲线,UCMSCs和常规组2组患儿累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UCMSCs治疗儿童移植后SR-aGVHD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改善时间更快,对是否会预防CMV感染、广泛型cGVHD的发生及增加移植后EB病毒感染率、复发率和能否改善移植后长期生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人脐带干细胞改善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源 但齐琴 刘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千细胞(UCMSC)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自由落体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培养纯化UCMSC,构建BDNF—pcDNA3重组质粒载体,并转染UCMSC;休外检测... 目的研究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千细胞(UCMSC)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自由落体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培养纯化UCMSC,构建BDNF—pcDNA3重组质粒载体,并转染UCMSC;休外检测UCMSC携带BDNF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生物活性分析。将成功表达BDNF的UCMSC移植入大鼠损伤局部脑组织。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探讨BDNF转基因UCMSC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结果大鼠脑损伤后2周,神经功能[(10.50±0.53)分]障碍明显。UCMSC在损伤脑区存活,迁移;BDNF转基因UCMSC移植后神经功能[(5.50±0.76)分]与单纯UCMSC移植组[(7.75±0.71)分]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携带BDNF基因的UCMSC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脐带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功能评价 大鼠
原文传递
人脐带干细胞携带NGF基因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源 但齐琴 刘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携带NGF基因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自由落体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培养纯化人脐带干细胞(UCMSC),构建NGF-pcDNA III重组质粒载体,并转染UCMSC;体外检测UCMSC携带NG...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携带NGF基因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自由落体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培养纯化人脐带干细胞(UCMSC),构建NGF-pcDNA III重组质粒载体,并转染UCMSC;体外检测UCMSC携带NGF基因的表达,并进行生物活性分析.将成功表达NGF的UCMSC局部移植入大鼠损伤脑组织.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后,取脑组织行N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GF表达情况.结果 脑损伤大鼠呈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10.50±0.53)分;移植UCMS在损伤区存活,迁移,并促进大鼠神经功能部分恢复(7.75±0.71)分;而携带NGF基因的UCMSC移植导致神经功能明显改善(5.38±0.52)分,与单纯UCMSC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CMSC作为携带NGF基因的细胞载体可用于脑内移植,NGF转基因UCMSC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脐带干细胞 神经功能评价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原文传递
1,25(OH)2VD3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学建 程省 陶金刚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6-389,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体外分离、扩增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的1,25(OH)2维生素D3[1,25(OH)2VD3]对人UC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并培养人UCMSCs,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其鉴定:取生... 目的研究人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体外分离、扩增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的1,25(OH)2维生素D3[1,25(OH)2VD3]对人UC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并培养人UCMSCs,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其鉴定: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人UCMSCs进行干预实验,设置10^-7、10^-9和10^-11mol/L3种浓度的1,25(OH)2VD3作为实验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常规DMEM培养基)。动态观察干预前、后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免疫组化法检测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可获得人UCMSCs,免疫细胞化学显示CD44、CD105强阳性,CD34、CD45阴性,符合人UCMSCs的特征;1,25(OH)2VD3对人UCMSCs增殖的影响表现为少于7d促进增殖,超过7d则抑制增殖,高剂量组(10^-7mol/L组)抑制干细胞增殖效应更明显,不同浓度效应与时间效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1,25(OH)2VD3对人UCMSCs成骨分化影响表现为10^-11mol/L组促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蛋白分泌作用高于10^-7和10^-9mol/L组,低剂量1,25(OH)2VD3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作用更明显(P〈0.05);1,25(OH)2VD3可促进人UCMSCs钙化结节的形成。结论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可以成功获得人UCMSCs,1,25(OH)2VD3可有效调节人UCMSCs增殖并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1 25(OH)2维生素D3 分化 成骨细胞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颜贺欣 李伟 +5 位作者 韦立顺 宋永红 单铁英 高鹏 杨以会 乔俊红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8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为相关放射性造血功能损伤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清洁的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放射对照组、普通组(注射1次UCMSC)和加强组(注射2次UCMSC),放射...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为相关放射性造血功能损伤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清洁的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放射对照组、普通组(注射1次UCMSC)和加强组(注射2次UCMSC),放射组、普通组和加强组的小鼠均经2 Gy射线照射剂量辐射1 h,建立辐射损伤模型。UCMSC悬浮液(每次注射剂量均为230 IU/g)经尾静脉注射方式分别在辐射12和24 h后给予小鼠。照射处理后定期在第1、2、7、14 d对小鼠进行心脏取血并做血象分析,测定血清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辐射对照组比较,尾静脉注射UCMSC悬浮液组能改善外周血的数目,血清中SOD活性有所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辐射 造血功能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璇儿 杨杰 +5 位作者 穆小萍 赖卫明 许芳 刘晓虹 杨浩鸣 杨淑梅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体外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耐药性形成及对Opr D2基因的影响。方法本实验设立3个组,实验组为h UCMSCs组,对照组为细胞对照组(即人肺成纤维细胞组,NHLF组)和空白对照组。次抑菌浓度肉汤诱...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体外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耐药性形成及对Opr D2基因的影响。方法本实验设立3个组,实验组为h UCMSCs组,对照组为细胞对照组(即人肺成纤维细胞组,NHLF组)和空白对照组。次抑菌浓度肉汤诱导PA耐药传导过程中,h UCMSCs组和NHLF组分别加入其与PA共培育所得的上清液,空白对照组加入细胞培养液,观察3组诱导耐药所需代数以及抑菌圈的大小。诱导耐药前后分别采用K-B法及real-time PCR法测定PA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Opr D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经次抑菌浓度的亚胺培南诱导后,h UCMSCs组PA耐药性的出现较NHLF组及空白对照组延迟。NHLF组和空白对照组PA于诱导的第17代出现亚胺培南耐药,而h UCMSCs组PA于第19代出现耐药性。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诱导耐药后PA中Opr D2表达量较诱导前出现减少或消失。其中h UCMSCs组PA Opr D2的表达量减少至诱导耐药前的10.96%,而NHLF及空白对照组Opr D2无表达,即诱导后出现Opr D2基因缺失。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延迟PA耐药性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分泌抗菌肽LL-37和人β防御素-2从而抑制Opr D2表达的减少,而外膜蛋白Opr D2表达量减少或缺失是引起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抗菌肽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雷公藤多苷诱导卵巢早衰模型小鼠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慧文 梁志健 +3 位作者 吴哲 梁莹 蔡中琼 钟志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387-393,共7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雷公藤多苷诱导卵巢早衰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BALB/c雌性小鼠58只,鼠龄7~8周龄,体质量18.0~22.2g。饲养至12周龄,连续14d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诱导卵巢早衰模型小鼠。按动情周期将模型小鼠随机...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雷公藤多苷诱导卵巢早衰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BALB/c雌性小鼠58只,鼠龄7~8周龄,体质量18.0~22.2g。饲养至12周龄,连续14d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诱导卵巢早衰模型小鼠。按动情周期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干细胞低浓度组、干细胞高浓度组,另设阴性对照组,每组12只。干细胞组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戊酸雌二醇和醋酸甲轻孕酮片。末次干预后1h、24h、7d,每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采血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激素(E2)含量;末次干预后24h、7d,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取卵巢计算脏器系数并作病理观察。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末次干预后1h、24h的FSH、LH升高,末次干预后7d的E2下降,末次干预后24h、7d的卵巢系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小鼠末次干预后1h的E2升高,末次干预后24h的FSH降低、卵巢系数升高,末次干预后7d的E2升高,FSH和LH降低;干细胞低浓度组24h的FSH降低,卵巢系数升高;干细胞高浓度组24h的E2升高,24h、7d的FSH降低,卵巢系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模型对照组小鼠卵巢出现萎缩、体积下降、结构混乱等病理改变,阳性对照组、干细胞低浓度组、干细胞高浓度组小鼠卵巢的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使卵巢早衰小鼠血清中的FSH下降和E2升高、卵巢系数升高。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早衰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卵巢早衰 治疗作用 雷公藤多苷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