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V-Vis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探讨不同采收期金银花的质量差异 被引量:6
1
作者 谢明霞 李洁花 +3 位作者 夏伯候 张熙 彭清华 王枭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4-141,共8页
目的:采用紫外-可见(UV-Vis)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讨不同采收期金银花药材的质量差异性。方法:采集幼蕾期、青蕾期、白蕾期、银花期和金花期5个不同时期,共25个金银花样品,通过单因素优选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并在此条件下建立不... 目的:采用紫外-可见(UV-Vis)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讨不同采收期金银花药材的质量差异性。方法:采集幼蕾期、青蕾期、白蕾期、银花期和金花期5个不同时期,共25个金银花样品,通过单因素优选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并在此条件下建立不同采收期金银花的UV-Vis指纹图谱。结果发现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样品的紫外指纹图谱在209、216、226、250、280、303、318、350 nm波长附近的吸光度均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将数据预处理、归一化等处理后,通过SIMCA-P+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金银花5个不同采收期的质量差异性模型。结果:PCA和PLS-DA结果均显示5个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样品各自聚在相近位置,且具有显著的采收时间依赖性趋势,说明金银花不同采收期间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与采收期相关性较高。OPLS-DA两两比较分析表明引起幼蕾期到青蕾期变化的成分可能为三萜类或挥发油类,含量均减少;青蕾期到白蕾期变化的成分可能为三萜(或环烯醚萜)类、挥发油、酚酸类或黄酮类,含量降低,该结果与绿原酸HPLC测定结果一致;白蕾期至银花期变化的成分可能为含量增加的环烯醚萜类和含量减少的三萜(或挥发油)类,银花期至金花期变化的成分主要有含量增加的三萜(或挥发油)类。结论:该研究方法具有简单,可操控性强等特点,可为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金银花 不同采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