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羟基烷酸酯表面接枝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中华 郑裕东 +1 位作者 王迎军 吴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采用紫外光接枝改性的方法将N 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单体接枝到聚 β 羟基丁酸酯和聚 β 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 (PHBV)膜表面上 ,形成PHBV g PVP共聚物 ,从而提高其亲水性。并用接触角测定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 采用紫外光接枝改性的方法将N 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单体接枝到聚 β 羟基丁酸酯和聚 β 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 (PHBV)膜表面上 ,形成PHBV g PVP共聚物 ,从而提高其亲水性。并用接触角测定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烷酸酯 N-乙烯基吡咯烷酮 亲水性 PHBV 紫外光接枝 生物材料
下载PDF
聚丙烯酸表面接枝改性聚丙烯抗氧化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于振 卢莉璟 +2 位作者 卢立新 潘嘹 林自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4-139,148,共7页
为解决微量过渡金属离子能够催化食品氧化的问题,利用紫外光表面接枝技术将丙烯酸(AA)接枝到聚丙烯(PP)膜表面,制备具备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PP-g-PAA抗氧化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膜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为解决微量过渡金属离子能够催化食品氧化的问题,利用紫外光表面接枝技术将丙烯酸(AA)接枝到聚丙烯(PP)膜表面,制备具备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PP-g-PAA抗氧化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膜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获得了致密均匀的聚丙烯酸(PAA)接枝层;通过控制接枝时间获得了不同的羧基密度。采用TBO染色法和原子吸收光谱考察了膜表面羧基密度、Cu^(2+)螯合量及两者的比例关系。当膜表面羧基密度小于4.24μmol/cm^2时,羧基量与Cu^(2+)螯合量之比为4,说明两者能够形成稳定的五元环螯合结构,起到抑制金属离子催化氧化的作用;考察紫外光接枝对膜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接枝时间达到20 min时,膜的断裂伸长率急剧下降,氧气阻隔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接枝 聚丙烯膜 聚丙烯酸 螯合 抗氧化
下载PDF
聚酯/锦纶6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光接枝亲水亲油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钦 封严 赵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102,共4页
为提高聚酯/锦纶6(PET/PA6)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亲水亲油性能,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亲水接枝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亲油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接枝法将AM和BA接枝PET/PA6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表面以提高其亲... 为提高聚酯/锦纶6(PET/PA6)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亲水亲油性能,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亲水接枝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亲油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接枝法将AM和BA接枝PET/PA6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表面以提高其亲水亲油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了接枝前后PET/PA6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结构,并分析了其亲水性、亲油性和柔软度等性能。结果表明,AM和BA成功接枝到PET/PA6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表面,且非织造布的亲水亲油性能和柔软度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接枝率为18.32%时,接枝后非织造布的吸水率提高了39.25%,吸油率提高了73.58%,非织造布的柔软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布 光接枝 亲水 亲油 改性
下载PDF
紫外线接枝法制备光触媒抗菌涤纶织物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朋 吴赞敏 《合成纤维》 CAS 2013年第6期18-22,共5页
介绍了利用紫外线辐照法,将光触媒纳米TiO2接枝到涤纶(PET)织物表面制备抗菌PET织物的工艺,并且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接枝光触媒的PET抗菌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均... 介绍了利用紫外线辐照法,将光触媒纳米TiO2接枝到涤纶(PET)织物表面制备抗菌PET织物的工艺,并且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接枝光触媒的PET抗菌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证明了接枝光触媒TiO2的织物具有很好的广谱抗菌性能和耐水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接枝 光触媒 抗菌涤纶织物
下载PDF
衣康酸聚乙二醇单醚酯封端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5
作者 王理杰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151,共7页
为丰富水性聚氨酯亲水单体的来源与种类,从而提高涂层织物水蒸气透过率,以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衣康酸(IA)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含碳碳双键的衣康酸聚乙二醇单醚酯(IM)。将IM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型水性聚氨酯(HWPU)混合,经紫外线接枝... 为丰富水性聚氨酯亲水单体的来源与种类,从而提高涂层织物水蒸气透过率,以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衣康酸(IA)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含碳碳双键的衣康酸聚乙二醇单醚酯(IM)。将IM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型水性聚氨酯(HWPU)混合,经紫外线接枝得到IM封端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WPU-IM),采用直接涂覆法将其涂布于涤纶织物。通过吸水率、拉伸、耐静水压和水蒸气透过率测试对WPU-IM涂膜、织物涂层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IM质量分数为2.1%时,WPU-IM涂膜断裂强度为8.61 MPa,断裂伸长率为325%,吸水率为17.4%,水接触角为79.2°;WPU-IM涂层织物耐静水压值为18.86 kPa,透湿率为4086.3 g/(m^(2)·d),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剂 亲水单体 聚乙二醇单醚 衣康酸 水性聚氨酯 紫外接枝 织物涂层
下载PDF
UV接枝聚硅氧烷-TiO_(2)复合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黄守磊 武凤艳 +2 位作者 田喜强 马阳 孙红梅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5,共4页
通过紫外辐射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棉织物进行接枝聚合改性,然后与钛酸四丁酯共水解,形成Si—O—Ti化学键,通过化学键合的形式引入TiO_(2)层。由于Si元素位于棉织物和二氧化钛之间,阻断TiO_(2)光催化降解棉织物。化学键合Ti... 通过紫外辐射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棉织物进行接枝聚合改性,然后与钛酸四丁酯共水解,形成Si—O—Ti化学键,通过化学键合的形式引入TiO_(2)层。由于Si元素位于棉织物和二氧化钛之间,阻断TiO_(2)光催化降解棉织物。化学键合TiO_(2)与棉织物的结合强度高,提高了耐久性。TiO_(2)对棉织物的整体结构未造成改变,但棉织物的抗紫外线能力显著提升,禁带宽度变小,光催化自清洁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二氧化钛 紫外接枝 棉织物 聚硅氧烷 抗紫外 自清洁
下载PDF
紫外光接枝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制备抗菌分离膜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林 华河林 +1 位作者 李娜 熊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5-210,共6页
将乙胺直接加到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中制备含碳碳双键的聚偏氟乙烯膜,在不除氧和无光引发剂条件下,采用紫外光直接辐射将抗菌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接枝到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利用氯化苄对接枝DMAEMA的膜进行季铵化改性,制备了具... 将乙胺直接加到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中制备含碳碳双键的聚偏氟乙烯膜,在不除氧和无光引发剂条件下,采用紫外光直接辐射将抗菌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接枝到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利用氯化苄对接枝DMAEMA的膜进行季铵化改性,制备了具有抗菌性的聚偏氟乙烯分离膜。考察不同接枝率膜的抗菌效果,接枝改性后膜的抗菌效果随接枝率增大而增加,同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经稀盐酸洗涤后,膜的抗菌效果并无明显变化,表明紫外光接枝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分离膜具有较稳定的抗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接枝 抗菌膜 聚偏氟乙烯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
下载PDF
紫外光辐照引发接枝制备卤胺抗菌棉织物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雨洁 李章亮 +1 位作者 王春霞 马志鹏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0-36,共7页
以安息香双甲醚(DMPA)为光引发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卤胺前驱体3-(4’-乙烯基苄基)-5,5-二甲基海因(VBDMH)在棉织物表面接枝,氯化后得到卤胺抗菌棉织物。探讨了VBDMH浓度、辐照时间、辐照距离对织物氯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佳整理工艺:VBDM... 以安息香双甲醚(DMPA)为光引发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卤胺前驱体3-(4’-乙烯基苄基)-5,5-二甲基海因(VBDMH)在棉织物表面接枝,氯化后得到卤胺抗菌棉织物。探讨了VBDMH浓度、辐照时间、辐照距离对织物氯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佳整理工艺:VBDMH质量浓度为30 g/L,辐照距离为20 cm,辐照时间为30 min。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形貌分析表明:VBDMH已经成功接枝到织物上。制备的抗菌棉织物在10 min内灭活对数值为6.62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6.55的大肠杆菌,且抗菌性能可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胺 紫外光辐照 抗菌性能 棉织物 接枝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PVDF膜紫外接枝亲水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坤 沈鹏 梁基照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49,共4页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分离膜;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通过紫外接枝将亲水性单体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接枝在PVDF膜表面。应用响应面分析法设计了紫外接枝实验,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和紫外辐照时...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分离膜;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通过紫外接枝将亲水性单体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接枝在PVDF膜表面。应用响应面分析法设计了紫外接枝实验,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和紫外辐照时间对两种PVDF膜亲水改性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工艺方案。AA接枝PVDF膜的最优方案:w(AA)为1.98%,辐照时间为40min,此时接枝膜的吸水率为109.95%。HEMA接枝PVDF膜的最优方案:w(HEMA)为1.5%,辐照时间为36.64min,接枝膜的吸水率为9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响应面分析法 紫外接枝 亲水改性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在聚丙烯膜上的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颖 张丹丹 +2 位作者 马永强 石彦国 吕育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5-168,共4页
采用紫外光两次照射接枝的方法在聚丙烯膜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以提高膜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和固定化酶的生物活性。探究了影响接枝率的光照时间、距离、单体浓度等重要影响因素后,接枝率最高可达38.38%。固定化的条件为己二胺活化温度5... 采用紫外光两次照射接枝的方法在聚丙烯膜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以提高膜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和固定化酶的生物活性。探究了影响接枝率的光照时间、距离、单体浓度等重要影响因素后,接枝率最高可达38.38%。固定化的条件为己二胺活化温度50℃、浓度15%、120min,戊二醛交联浓度4%、30℃、40min,酶浓度15mg/mL时,4℃下固定化24h,膜的酶蛋白承载量最高为1009.26μg/g膜,固定化酶膜的活力可达到1.87U/g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谷氨酰胺酶 紫外接枝 固定化
下载PDF
聚丙烯膜固定化转谷氨酰胺酶的条件优化
11
作者 钱镭 任德财 +3 位作者 韩春然 张娜 刘颖 马永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9,共6页
研究了转谷氨酰胺酶在聚丙烯微孔膜上固定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紫外接枝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膜固定化方法。结果表明,照射距离为10.1 cm,单体浓度为18.85%,二次照射时间为21.4 min时,接枝率可达34.62%。转谷氨... 研究了转谷氨酰胺酶在聚丙烯微孔膜上固定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紫外接枝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膜固定化方法。结果表明,照射距离为10.1 cm,单体浓度为18.85%,二次照射时间为21.4 min时,接枝率可达34.62%。转谷氨酰胺酶固定化的条件为:己二胺质量分数为20%,胺烷基化时间90 min,胺烷基化温度50℃;戊二醛浓度2%,戊二醛作用时间40 min;酶晶体溶液质量浓度15 mg/mL,4℃条件下固定化时间为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谷氨酰胺酶 紫外接枝 固定化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聚丙烯无纺布抗静电接枝工艺
12
作者 苗苗 刘超 +2 位作者 王晓旭 王迎 魏春艳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45,52,共5页
以聚丙烯(PP)无纺布为原料,摩擦电压为测量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探究了单体质量分数、光引发剂浓度和紫外光照时间对摩擦电压的影响,确定了抗静电改性的最优工艺:单体质量分数10.48%,光引发剂浓度0.051mol/L,紫外光照20.69min,摩擦... 以聚丙烯(PP)无纺布为原料,摩擦电压为测量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探究了单体质量分数、光引发剂浓度和紫外光照时间对摩擦电压的影响,确定了抗静电改性的最优工艺:单体质量分数10.48%,光引发剂浓度0.051mol/L,紫外光照20.69min,摩擦电压最小为2255.16V。经最优工艺实验验证,改性后PP无纺布的摩擦电压为2200~2475V,表明响应面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能够有效预测实验各因素对摩擦电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 聚丙烯无纺布 紫外光接枝 抗静电改性
下载PDF
苎麻织物紫外光接枝阻燃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志军 刘兴乔 +2 位作者 柳浩 罗云英 黄年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3,99,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用紫外光接枝的方法将GMA接枝到苎麻织物上,再经过乙二胺胺化和磷酸化后制得阻燃改性的苎麻织物。考察了光照时间、引发剂二苯甲酮(BP)浓度、GMA体积分数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MA接...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用紫外光接枝的方法将GMA接枝到苎麻织物上,再经过乙二胺胺化和磷酸化后制得阻燃改性的苎麻织物。考察了光照时间、引发剂二苯甲酮(BP)浓度、GMA体积分数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MA接枝率随着光照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接枝反应20 min,BP浓度为0.3 mol/L,GMA体积分数为30%时,GMA接枝率达到35.61%;磷酸化后的苎麻织物在燃烧过程中因磷的催化成炭作用,阻燃性能显著提高;GMA接枝率为50.65%的苎麻织物胺化、磷酸化后LOI可达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紫外光接枝 阻燃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胺化 磷酸化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在涤纶织物阻燃整理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好帅 刘雁雁 +2 位作者 王维超 罗丽娟 郑振荣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3,共6页
为解决涤纶易燃和燃烧熔滴现象,开发阻燃涤纶纺织品,总结了层层自组装法在涤纶织物阻燃整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对国内外涤纶织物层层自组装法阻燃整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非膨胀型阻燃涂层和膨胀型阻燃涂层。概述了层层自组装与其... 为解决涤纶易燃和燃烧熔滴现象,开发阻燃涤纶纺织品,总结了层层自组装法在涤纶织物阻燃整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对国内外涤纶织物层层自组装法阻燃整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非膨胀型阻燃涂层和膨胀型阻燃涂层。概述了层层自组装与其他后整理技术的应用。总结和展望了层层自组装在涤纶阻燃整理上的研究。指出:研究多功能型、耐久型、绿色环保型、高效的层层自组装方法是今后的技术突破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整理 涤纶 层层自组装 纳米材料 膨胀型阻燃剂 紫外接枝法 溶胶-凝胶法 多巴胺改性法
下载PDF
用于聚乙烯表面改性的紫外光接枝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扬 王明召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共3页
从STS角度出发,结合新课标高中化学高分子知识,介绍一种聚乙烯表面改性技术——紫外光接枝技术,供一线高中化学教师用于拓展高中生的高分子化学知识.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聚乙烯 表面性性 紫外光接枝
下载PDF
紫外光辐射接枝及胺化法制备温敏性聚乙烯薄膜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世平 陈显辉 王涛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2067-2069,共3页
实验探索在水性体系中经紫外光辐射,引发丙烯酸(AAC)在聚乙烯(PE)薄膜表面接枝,并经过胺化反应,在已改性的丙烯酸-聚乙烯(AAC-g-PE)薄膜上继续引入功能团,使改性后的PE薄膜具有温度敏感性。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紫外光照射时间对接枝率的... 实验探索在水性体系中经紫外光辐射,引发丙烯酸(AAC)在聚乙烯(PE)薄膜表面接枝,并经过胺化反应,在已改性的丙烯酸-聚乙烯(AAC-g-PE)薄膜上继续引入功能团,使改性后的PE薄膜具有温度敏感性。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紫外光照射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不同胺化剂合成产物的温敏效应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实验目的。通过红外光谱和尺寸变化率证明丙烯酸接枝在PE表面,胺化反应后,生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聚乙烯(PNIAAm-g-PE)薄膜和聚N-正丙基丙烯酰胺聚乙烯(NNPA-g-PE)薄膜具有温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敏感性 N-异丙基丙烯酰胺 紫外光接枝 胺化法 聚乙烯薄膜
下载PDF
紫外光引发直接接枝丙烯酸制备聚偏氟乙烯pH敏感膜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林 华河林 +1 位作者 李娜 熊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中添加多乙烯多胺,制备含碳碳双键的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在不除氧和无光引发剂条件下,采用紫外光直接辐射将单体丙烯酸接枝到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H敏感膜。考察单体丙烯酸浓度、反应时间与接枝率的关系,... 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中添加多乙烯多胺,制备含碳碳双键的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在不除氧和无光引发剂条件下,采用紫外光直接辐射将单体丙烯酸接枝到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H敏感膜。考察单体丙烯酸浓度、反应时间与接枝率的关系,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40%,反应时间20 min时,膜接枝率为26.6%。当接枝率为18.7%时,膜的pH敏感性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膜 紫外光接枝 聚偏氟乙烯 丙烯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