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山东部榴辉岩带中的变质花岗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53
1
作者 徐树桐 吴维平 +2 位作者 苏文 江来利 刘贻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2-59,共18页
大别山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变质花岗岩类是碱性花岗岩。它以其下列特征与本区未变质花岗岩和围绕它的低压花岗质片麻岩相区别:(1)有标型矿物多硅白云母和长石的石榴石反应边;(2)主要为花岗变晶结构但有残留的岩浆结构,岩体边... 大别山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变质花岗岩类是碱性花岗岩。它以其下列特征与本区未变质花岗岩和围绕它的低压花岗质片麻岩相区别:(1)有标型矿物多硅白云母和长石的石榴石反应边;(2)主要为花岗变晶结构但有残留的岩浆结构,岩体边部有片麻状构造;(3)与超高压围岩之间有残留侵入接触关系,两者共同受到第二期褶皱影响;(4)化学成分富硅和富碱,K2O和Na2O含量变化不定,大部分样品的Na2O大于K2O含量,K2O+Na2O总量大于7%;(5)矿物组合表明变质级为角闪岩相;(6)Rb-Sr等时线年龄181Ma(全岩,黑云母);(7)其中常有高-超高压变质岩相的捕虏体。这些特征表明,这里的变质花岗岩类是高-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到中地壳时侵入其中并随之共同变质变形的,因此是高-超高压变质带的特殊成员。这对理解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速率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带 变质花岗岩 大别山 大地构造意义
下载PDF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的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海婷 王汝成 +3 位作者 徐士进 方中 徐树桐 吴维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5-39,共15页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富硅、贫钙、贫铝 ,属偏碱性花岗岩 ,围岩为含榴辉岩包体的超高压副片麻岩。变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多在 (10 0~ 2 0 0 )× 10 - 6,具有较大的负铕异常 ,其原岩应为壳源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富硅、贫钙、贫铝 ,属偏碱性花岗岩 ,围岩为含榴辉岩包体的超高压副片麻岩。变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多在 (10 0~ 2 0 0 )× 10 - 6,具有较大的负铕异常 ,其原岩应为壳源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变质花岗岩原岩与古造山作用有关。变质花岗岩中存在大量由岩浆型内核和变生型边缘构成的变质增生锆石。结合锆石U Pb年龄资料认为 ,变质花岗岩应由古老花岗岩变质形成 ,而不是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部分地壳岩石重熔的产物。岩石中有富锰和贫锰两种石榴子石 ,通过富锰石榴子石 黑云母、贫锰石榴子石 多硅白云母等矿物对的温压计算可知变质花岗岩在 4 0 0~ 5 0 0℃、0 .6~ 0 .8GPa条件下经历过变质作用。但几种间接证据反映出变质花岗岩可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花岗岩 元素地球化学 地质温压计 超高压变质带 大别山 变化作用
下载PDF
东海超高压变质带花岗质片麻岩的岩石学及其成因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福来 许志琴 徐惠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36-644,共9页
东海地区的花岗质岩石主要由二长花岗质片麻岩、角闪碱长花岗质片麻岩和霓石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组成。根据该类岩石区域产状、化学成分、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结合前人理论和实验资料,确定研究区花岗质片麻岩是由云母片麻岩类岩石,在超高... 东海地区的花岗质岩石主要由二长花岗质片麻岩、角闪碱长花岗质片麻岩和霓石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组成。根据该类岩石区域产状、化学成分、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结合前人理论和实验资料,确定研究区花岗质片麻岩是由云母片麻岩类岩石,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M_2)及近等温减压初期阶段(M_3),于相对富水流体体系中经深熔作用而成。该项研究对于深入探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变质作用-岩浆作用相互间的成因关系及其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深熔作用 成因 超高压变质带 东海
下载PDF
Deep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Sulu orogen and neighboring areas 被引量:7
4
作者 XIAO QiBin ZHAO GuoZe +8 位作者 WANG JiJun ZHAN Yan CHEN XiaoBin TANG Ji CAI JunTao WAN ZhanSheng WANG LiFeng MA Wei ZHANG JiH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420-430,共11页
Because of the discovery of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UHPM) belt beneath the Sulu (Jiangsu Province-Shandong Province) orogen, this area has become a focused subject of current geoscience, as it has a close rela... Because of the discovery of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UHPM) belt beneath the Sulu (Jiangsu Province-Shandong Province) orogen, this area has become a focused subject of current geoscience, as i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orogen and the neighboring North China craton. Probing the deep structure beneath this area would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is issue. In this study, we make an analysis of magnetotelluric (MT) data along a profile across the Sulu orogen to provide evidence of deep structure below this region. The profile begins in west from the North China block, extending in S129°E, across the Tan-Lu fault, Sulu UHPM zone, and Sulu 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HPM) zone, and terminates in the Yangtze block in east. We use the 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and TE-TM combined mode to perform inver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MT data, and obtain an electrical structure image above depth of 150 km along the profile. It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sections in lateral direction, between which the electric boundaries coincide well with the major faults, such as the Tan-Lu, Haizhou-Siyang, and Jiashan-Xiangshui faults. In vertical direction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can be subdivided into six layers of different resistivities. It is noted that there exist high-conductivity areas in crust below the North China block and Yangtze block, while such a feature is not present beneath the Sulu orogen,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Dabie orogen.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a fairly continuous zone of relatively low-resistivity exists at depths of 50–90 km of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image, which is presumably a weak zone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Just below this low-resistivity zone are the relatively high- resistivity layer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relatively low-resistivity layer of the Sulu orogen, and relatively high-resistivity layer of the Yangtze block, all in the shallow upper mantle, respectively. From the whole 2D elec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DEEP electrical structure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SULU OROGEN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
原文传递
河南省原生金刚石矿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侯广顺 李明 +3 位作者 吴成斌 徐亚娟 庞绪成 智云宝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近年来,我国重新启动了金刚石地质找矿工作。河南省金刚石找矿工作中专家们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但尚未取得找矿的突破性进展。河南省的大地构造位置横跨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秦岭-大别造山带,具有太古界陆壳基底,境内有金伯利岩等深源... 近年来,我国重新启动了金刚石地质找矿工作。河南省金刚石找矿工作中专家们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但尚未取得找矿的突破性进展。河南省的大地构造位置横跨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秦岭-大别造山带,具有太古界陆壳基底,境内有金伯利岩等深源岩浆活动,具有形成金刚石的地质条件。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表明,原生金刚石矿的成因模式包括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型,超镁铁质岩型和超高压变质型。鹤壁地区有金伯利岩出露,有金刚石出土且指示矿物齐全,发育深大断裂及次级断裂系统,具备形成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的地质条件。理论分析表明,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有可能形成宝石级金刚石。在桐柏地区榴辉岩中,有可能存在超高压变质岩型宝石级金刚石。对于河南省的金刚石找矿工作,需加强鹤壁地区金伯利岩含矿性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可尝试在桐柏地区寻找超高压变质型金刚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金刚石矿 金伯利岩 超高压变质带 鹤壁地区 桐柏地区 河南省
下载PDF
苏北超高压变质带双湖晶质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峰 张洋洋 +3 位作者 姚维军 石林 潘刚 沈瑞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1期76-84,共9页
苏北超高压变质带双湖石墨矿为中型晶质石墨矿,矿体主要赋存于东海岩群班庄组(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组)中,产状受地层控制明显,为沉积变质成因矿床。矿石主要为含石墨大理岩,其次含少量石墨石英岩;矿物共生组合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金云母+... 苏北超高压变质带双湖石墨矿为中型晶质石墨矿,矿体主要赋存于东海岩群班庄组(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组)中,产状受地层控制明显,为沉积变质成因矿床。矿石主要为含石墨大理岩,其次含少量石墨石英岩;矿物共生组合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金云母+石墨±透辉石、透辉石+石英+方解石+石墨±石榴子石,主体显示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矿石类型为块状晶质石墨矿。矿石中可见2类石墨:第一类石墨与其他矿物多呈缝合线状接触,或包裹于其他矿物中,为三叠纪折返造山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重结晶形成;第二类石墨呈他形,与金云母、绿泥石一起沿裂隙富集分布,与绢云母化、网脉状方解石一起代表中生代构造作用活化再富集。根据找矿标志,在双湖矿区及外围圈定了找矿靶区3处,进一步工作具有找到中大型石墨矿床的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石墨 超高压变质带 沉积变质矿床 找矿潜力 大理岩 苏北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4000m岩心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顺生 U Glasmacher +2 位作者 许志琴 U Weber G Wagner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69-1974,共6页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0-4000的岩心样进行了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在不同深度共测定了38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分布在98.6~3.2Ma之间,年龄值的变化规律总体上是随钻孔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地表...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0-4000的岩心样进行了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在不同深度共测定了38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分布在98.6~3.2Ma之间,年龄值的变化规律总体上是随钻孔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地表样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是87.1Ma,至3899m深处则为3.2Ma,基于磷灰石中裂变径迹的退火特征,反映出地壳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年龄值随深度的变化,也有若干波动,尤其是1550~2450m之间的这部分岩心,在年龄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上是不连续的,这部分岩体可以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构造作用带。根据年龄.深度关系和约束径迹长度的分布特征,对超高压变质岩体的后期折返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裂变径迹 年龄测定 超高压变质带
下载PDF
苏鲁地体南缘超高压变质带朐山二云花岗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戚学祥 齐金忠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563,共9页
二云花岗片麻岩是组成苏鲁地体南缘超高压变质带朐山杂岩体的重要岩石类型,虽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但仍保留了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片麻岩具有高w(K2O)、低w(CaO)、高w(TFeO)/w(MgO)比值、铝饱和指... 二云花岗片麻岩是组成苏鲁地体南缘超高压变质带朐山杂岩体的重要岩石类型,虽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但仍保留了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片麻岩具有高w(K2O)、低w(CaO)、高w(TFeO)/w(MgO)比值、铝饱和指数偏高的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类型为高钾碱性过铝质A型花岗岩。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富集、分馏程度高、Eu强烈亏损,微量元素中Ba、P、Ti、Sc具有明显的负异常,w(Sr)/w(Y)、w(La)/w(Yb)和w(Rb)/w(Sr)、w(Rb)/w(Ba)较高,尤其是w(TiO2)<0.2%和w(Y)/w(Nb)>1.2的特征,以及在w(Rb)-w(Yb+Ta)和w(Rb)-w(Y+Nb)判别图解上样品投点位于板内环境区等,表明该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板内与裂谷有关的非造山环境。锆石SHR IMP U-Pb测年结果揭示其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722±32)M a),与杂岩体中早期侵位的二长花岗片麻岩及杂岩体上覆地层中的变质火山岩同为Rod in ia大陆裂解、扬子地块陆内裂谷形成过程中伴随的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地体 朐山杂岩体 超高压变质带 二云花岗片麻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n Paleomagnetism and Rock Magnetism of Eclogite from the Maobei Area
9
作者 孟小红 余钦范 +1 位作者 郭友钊 周姚秀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366-374,共9页
A preliminary study of paleomagnetism and rock magnetism has been done on 55 eclog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CCSD) site at the Maobei (毛北) area, Donghai (东海) Coun... A preliminary study of paleomagnetism and rock magnetism has been done on 55 eclog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CCSD) site at the Maobei (毛北) area, Donghai (东海) County, Jiangsu (江苏) Province. Also the isothermal remanence, hysteresis loop, magnetic fabric, thermal susceptibility were measured, and analyses were made by electron-probe and scanning electric microscope on some samples synchronously.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two groups of stable remanence, the normal and reversed magnetization. The remanence orientations are: D=94.3°, I=-29.1° and D=273.7°, I=15.4°, respectively. The magnetization intensity and the density of the samples which carry the normal magnetization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aring reversed magnetization. The magnetic anisotropy is weak, and the minimum axis is hardly determined. The isothermal remanence and the hysteresis loop show that the magnetic carriers of the eclogite are likely SD (single domain) and PSD (pseudo.single domain) magnetite. According to the magnetic property,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magnetic carriers, the mechanism of the remanence, and the significance for the tectonic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MAGNETISM rock magnetism ECLOGITE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下载PDF
大别山英山和熊店榴辉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高山 Yumin QIU +6 位作者 凌文黎 Neal J.McNaughton 张本仁 张国伟 张泽明 钟增球 索书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8-564,共7页
报道了对大别山高压 -超高压带河南罗山熊店和湖北英山蜜蜂尖两地榴辉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 -Pb原位 (in situ)定年结果 .英山超高压榴辉岩年龄有 4组 :(773± 2 0 )Ma ,(73 0± 16)Ma ,(4 61± 7)Ma和 (2 62± 6)Ma ,... 报道了对大别山高压 -超高压带河南罗山熊店和湖北英山蜜蜂尖两地榴辉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 -Pb原位 (in situ)定年结果 .英山超高压榴辉岩年龄有 4组 :(773± 2 0 )Ma ,(73 0± 16)Ma ,(4 61± 7)Ma和 (2 62± 6)Ma ,其中以 (4 61± 7)Ma占绝对优势 .熊店高压榴辉岩有 3组年龄 :(4 4 9± 14 )Ma ,(3 0 7± 14 )Ma和 (2 16± 4)Ma .两地榴辉岩中均存在约 45 0Ma的早古生代奥陶纪年龄 ,它们均具有极低的Zr含量 (9× 10 - 6 ~ 19× 10 - 6 ) .结合熊店榴辉岩样品具有类似于MORB的微量元素特征和εNd值 (4 5 0Ma时为 + 6.5 6) ,说明该古生代年龄应代表古生代洋壳和岛弧物质俯冲经高压 -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由于奥陶纪高压 -超高压事件的年龄同时出现在英山和熊店榴辉岩中 ,且熊店榴辉岩中清楚地记录了三叠纪高压-超高压事件 ,表明大别高压 -超高压带北界无论是在奥陶纪或三叠纪时均应在熊店榴辉岩以北的桐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榴辉岩 锆石U-PB年龄 SHRIMP 古生代 大别山
下载PDF
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结合带: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的界线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4 位作者 周道卿 王冬兵 于云鹏 闫国川 吴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83-1798,共16页
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的界线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及三江造山带构造格局、特提斯演化等方面的深刻认识。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与研究成果,在梳理有关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界线不同观点的基础上,... 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的界线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及三江造山带构造格局、特提斯演化等方面的深刻认识。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与研究成果,在梳理有关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界线不同观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龙木错-双湖结合带与昌宁-孟连结合带不同时期蛇绿混杂岩的地质特征、发育时限及其构造环境,二者洋盆经历了相似的洋盆扩张、俯冲消减及弧-弧(陆)碰撞造山过程,发生深俯冲及折返的时间也基本相当,一致表明二者在构造属性上具有亲缘性,认为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特提斯洋共同构成了原-古特提斯大洋最终消亡后的残迹。南、北羌塘地块基底具有不同的航磁异常,指示龙木错-双湖特提斯洋两侧陆块演化过程不同。以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特提斯洋为界,南北分别为冈瓦纳大陆北缘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和泛华夏大陆南缘晚古生代羌塘-三江造山系,两大造山系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结合生物区系、地球物理等其他区域资料,认为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结合带是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的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木错-双湖结合带 昌宁-孟连结合带 特提斯洋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冈瓦纳大陆 泛华夏大陆
下载PDF
大别山岳西县石关混合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斌 蔡周荣 +6 位作者 张玉泉 钟立峰 吴维平 王洪 刘立文 杨之青 董春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6-210,共5页
安徽岳西县石关混合岩属于原北大别变质杂岩的一部分。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第一次变质时间为232Ma,相当于晚三叠世早期,第二次变质时间为207Ma,相当于晚三叠世晚期。复合锆石的核部(继承锆石)为发育韵律环带的岩浆碎屑锆石,其年龄... 安徽岳西县石关混合岩属于原北大别变质杂岩的一部分。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第一次变质时间为232Ma,相当于晚三叠世早期,第二次变质时间为207Ma,相当于晚三叠世晚期。复合锆石的核部(继承锆石)为发育韵律环带的岩浆碎屑锆石,其年龄值分别为560Ma、444Ma、394Ma、378Ma和331Ma,暗示其原岩非岩浆岩,而应为沉积岩;研究结果还表明,北大别石关混合岩经历了两次变质作用:①超高压变质作用,变质时间为232Ma(n=5加权平均年龄);②退变质作用,时间为207Ma。与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和退变质时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混合岩 岳西石关 大别超高压变质带
下载PDF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带氦同位素组成和某些微量元素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伍宗华 古平等 刘华忠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9-265,共7页
报导了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杂岩带不同岩石类型及六安—蔡河地学剖面中氦同位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分配分布特征 ,并讨论了它们的影响因素及其地质意义。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带 榴辉岩 氦同位素 微量元素 大别山
下载PDF
六安—蔡河地学剖面构造岩性单元的划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伍宗华 古平等 刘华忠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2期1-9,共9页
叙述了大别造山带主要岩石类型及热源体周围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 ,研究了它们的影响因素和地质意义 ,并根据六安—蔡河地学剖面微量元素和收集的地球物理、同位素年龄等资料 ,对该剖面构造岩性单元进行了划分。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带 大别造山带 构造地球化学 元素谱系图 热源体微量元素分布模式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苏鲁高压-超高压带的结构、变形特征及形成背景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忠义 吴淦国 +1 位作者 宋明春 张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7-614,共8页
苏鲁高压 超高压变质带由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变质岩石组合的构造岩片堆叠而成 ,自北向南可分别为 9个构造岩片。这种复杂的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早期的变质变形作用控制 ,并被晚期构造作用改造。本文重点对高压 超高压变质带... 苏鲁高压 超高压变质带由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变质岩石组合的构造岩片堆叠而成 ,自北向南可分别为 9个构造岩片。这种复杂的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早期的变质变形作用控制 ,并被晚期构造作用改造。本文重点对高压 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变形进行了分析 ,自元古宙—中生代韧性改造事件可分为 4期。最后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其形成的地质背景进行了探讨 ,指出了两次高压 超高压变质事件存在的可能 ,而且其新元古代的构造事件可与全球Rodinian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相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片 超高压变质带 元古宙 超大陆 变质变形作用 构造事件 变形特征 全球 复杂 层次
下载PDF
安徽大别山硬玉石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6
作者 吴峥 李双应 《安徽地质》 2018年第2期81-85,126,共6页
硬玉石英岩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成员。硬玉石英岩主量元素平均含量为SiO_2 72.73%、Al_2O_311.77%、MgO1.61%、Fe_2O_3 5.00%、Na_2O 5.45%、K_2O 0.22%、TiO_2 0.59%,具有明显的富硅、富铁、富钠的特征;特征微量元素平均含量Th ... 硬玉石英岩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成员。硬玉石英岩主量元素平均含量为SiO_2 72.73%、Al_2O_311.77%、MgO1.61%、Fe_2O_3 5.00%、Na_2O 5.45%、K_2O 0.22%、TiO_2 0.59%,具有明显的富硅、富铁、富钠的特征;特征微量元素平均含量Th 10.12×10^(-6)、U 1.94×10^(-6)、Hf 10.91×10^(-6)、Sc 7.68×10^(-6)、Zr 437.05×10^(-6)、Nb 15.81×10^(-6)、Y 45.36×10^(-6)、Ba 141.88×10^(-6)、Sr 30.07×10^(-6);Th/U为5.18、Th/Sc为1.56、La/Sc 9.50;∑REE平均含量223.07×10^(-6),(La/Yb)N 7.01,δEu=0.61,Eu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富集。原岩恢复结果为富钠的杂砂岩,原岩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扬子大陆板块的活动大陆边缘,在中生代三叠纪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经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原岩恢复 构造背景 硬玉石英岩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
下载PDF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及折返机制 被引量:103
17
作者 许志琴 张泽明 +9 位作者 刘福来 杨经绥 李海兵 杨天南 邱海峻 李天福 孟繁聪 陈世忠 唐哲民 陈方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50,共18页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是由韧性剪切叠覆构造岩片组成,具NWW—SEE向剪切矢量及SEE向NWW的剪切指向,与折返构造伴随的高压和超高压退变质反应过程与石英从高温—中温—低温的组构模式吻合。150~100 Ma期间的伸展事件包含了...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是由韧性剪切叠覆构造岩片组成,具NWW—SEE向剪切矢量及SEE向NWW的剪切指向,与折返构造伴随的高压和超高压退变质反应过程与石英从高温—中温—低温的组构模式吻合。150~100 Ma期间的伸展事件包含了北界韧性伸展转换性剪切带及莱阳盆地的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部花岗岩侵位、折返面理弯曲形成背形构造及伴随的韧-脆性正滑构造。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表明,240~220 Ma扬子板块巨量物质往北深俯冲于北中国板块之下,220~200 Ma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整体快速折返,折返板片中保存的自上而下变质岩石单元序列与剪切叠覆构造岩片的物质组成序列基本一致。提出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折返板片呈上拱的舌形体,变形分解表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板片是在“挤出”机制下折返及受后期伸展事件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带 折返构造 折返机制 后折返伸展事件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P-T-t轨迹 被引量:64
18
作者 张泽明 张金凤 +1 位作者 游振东 沈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7-270,共14页
基于超高压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别是超高压矿物生长成分环带、扩散环带和蚀变作用研究,综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提出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发生在1000-1100℃和6-7GPa条件下,俯冲深度相当于200km,形成年代为240-250Ma。... 基于超高压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别是超高压矿物生长成分环带、扩散环带和蚀变作用研究,综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提出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发生在1000-1100℃和6-7GPa条件下,俯冲深度相当于200km,形成年代为240-250Ma。在此基础上,重塑了一个包括八期变质作用的P-T-t轨迹,揭示出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折返阶段,即从200km到100km深度的快速折返阶段,抬升速率为5km/Ma,冷却速率为10℃/Ma;从100km到30km的快速折返,抬升速率为4km/Ma,或为近等温降压,或为缓慢降温的快速降压过程;从下地壳到近地表的缓慢折返阶段,抬升速率为1km/Ma,但为快速降温过程,冷却速率可达2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作用P—T—t轨迹 大陆超深俯冲 折返与冷却速率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米超高压变质岩中的钛矿化 被引量:39
19
作者 徐珏 陈毓川 +4 位作者 王登红 余金杰 李纯杰 傅旭杰 陈振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100-2000 m的岩心、矿心的观察、编录揭示主要有经济价值的含钛相是金红石,其次是钛磁铁矿。主要含矿岩石是普通金红石榴辉岩和石英金红石榴辉岩,其次有多硅白云母金红石榴辉岩,蓝晶石金红石榴辉岩,金红石黑云绿帘...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100-2000 m的岩心、矿心的观察、编录揭示主要有经济价值的含钛相是金红石,其次是钛磁铁矿。主要含矿岩石是普通金红石榴辉岩和石英金红石榴辉岩,其次有多硅白云母金红石榴辉岩,蓝晶石金红石榴辉岩,金红石黑云绿帘纤闪石岩(退变的石榴辉石岩)和金红石-含钒钛磁铁矿榴辉岩。划分了四个矿化层位。金红石在矿层中的含量一般为2%-5%(体积),多者高达8%-10%。金红石的TiO2含量在95%(重量)以上,多产于石英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钛磁铁矿的TiO2含量在49%-55%(重量),钛磁铁矿多见于黄铁矿-金红石-钛磁铁矿榴辉岩(546-608 m岩性段)中,含钛磁铁矿5%-25%,石榴单辉橄榄岩(608-683 m岩性段),含钛磁铁矿达5%-10%和第三含矿层中局部黑云绿帘角闪岩夹层内,含钛磁铁矿可达6%。30个榴辉岩和超铁镁质岩中8种主要造岩矿物148个点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揭示:榴辉岩可分为壳源和幔源两大类,钛磁铁矿富含V、Ni、Cr说明来自幔源,大部分金红石则来自壳源榴辉岩,它们的原岩是 曾经居留地表的基性火成岩,在深俯冲的过程中经超高压变质成为含柯石英的榴辉岩。岩石薄片中金红石和柯石英的假像共存于同一石榴石或绿辉石晶粒中,也见金红石粒内有”柯石英”假象,这清楚说明金红石结晶于超高压的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金红石 钛磁铁矿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带
下载PDF
江苏东海预先导孔(CCSD-PP1)超高压岩石变质流体及其演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沈昆 张泽明 +2 位作者 A.M.vandenKerkhof 肖益林 J.Hoefs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2-532,共11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预先导1孔(CCSD-PPH1)位于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段的江苏东海县,孔深为432 m,其岩心为一套变质表壳岩、花岗质片麻岩和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它们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和随后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这些岩石中...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预先导1孔(CCSD-PPH1)位于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段的江苏东海县,孔深为432 m,其岩心为一套变质表壳岩、花岗质片麻岩和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它们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和随后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这些岩石中存在四类流体包裹体:①中高盐度CaCl_2-NaCl-H_2O包裹体(Ⅰ型),宿主为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绿辉石和蓝晶石石英岩中的蓝晶石,可能代表了峰期变质流体;②H2O-CO_2(±N_2)-NaCl±固体的包裹体(Ⅱ型),宿主为榴辉岩中的石英和蓝晶石石英岩中的蓝晶石,可能为超高压岩石折返和退变质期间带入岩石的流体;③中—低盐度水溶液包裹体(Ⅲ型),产于蓝晶石石英岩、榴辉岩和片麻岩中。蓝晶石石英岩中的包裹体是部分继承了俯冲阶段变沉积岩脱水-脱挥发分流体;榴辉岩和片麻岩中的中-低盐度水溶液包裹体主要是角闪岩相退变质期间或更晚期捕获的;④中-低密度的富CO_2包裹体(Ⅳ型),沿蓝晶石石英岩石英中的(切)穿颗粒裂隙分布。根据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从Ⅰ型包裹体的等容线得到的压力值大大低于根据矿物温压计获得的压力。这表明大多数Ⅰ型包裹体的组成和密度在捕获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改变。这些变化包括渗漏、部分爆裂和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等。流体包裹体研究也表明本区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岩石 变质 流体 演化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