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中凹陷深层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精细表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铜耀 郝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利用自动矿物定量识别系统(QEMSCAN)、二维大尺寸背散射图像拼接技术(MAPS)、多尺度微米CT、铸体薄片、恒速压汞等实验技术,对渤中凹陷深层孔店组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的储集空间进行了二维、三维多尺度精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砂砾岩... 利用自动矿物定量识别系统(QEMSCAN)、二维大尺寸背散射图像拼接技术(MAPS)、多尺度微米CT、铸体薄片、恒速压汞等实验技术,对渤中凹陷深层孔店组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的储集空间进行了二维、三维多尺度精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砂砾岩储层渗流能力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研究区砂砾岩孔隙毫米-微米-纳米级多尺度连续分布,孔隙度相对大的储层,孔径分布范围较宽,储层粒间原生孔、粒间溶蚀孔等大孔隙占比较高,粒内溶蚀孔、晶间孔占比较低。基于三维孔喉网络模型,孔隙主要半径分布区间为1.5~60μm,喉道半径分布在0.5~8.0μm之间,孔喉连通性的分布形态有条带状、连片状、孤立状,储集性较好的储层孔喉在三维空间多为连片状,渗透率相对较差的储层孤立状的大孔较多。孔隙型储层的渗透率与孔喉形态、喉道半径、配位数等参数密切相关。裂缝明显改善了砂砾岩的物性,也为酸性流体对储层的溶蚀提供了有效通道,导致溶蚀孔隙相对发育。综合研究认为,渤中凹陷深层砂砾岩储层的渗流能力受裂缝发育程度、孔喉连通性双重控制,储层中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胶结对孔隙结构、储层渗流能力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孔隙结构 三维孔喉网络模型 数字岩心技术 渗流能力 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渤中凹陷
下载PDF
深层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秋玉 李树博 +4 位作者 闫文琦 刘超威 李辉 潘进 刘啸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3,I0002,I0003,共15页
以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F48、F49、F50、KT1和KT5井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分析和FMI测井成像等方法,分析深层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特征,结合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预测有利勘探... 以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F48、F49、F50、KT1和KT5井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分析和FMI测井成像等方法,分析深层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特征,结合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预测有利勘探区。结果表明: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砾岩和岩屑砂岩储层,填隙物少,砂质纯净;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呈平台状;研究区压实作用强烈,溶蚀作用形成的大量溶蚀孔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埋深分别为4600和5140 m处发育两个溶蚀带,为油气运移提供良好通道,发育的有效裂缝为沟通流体的另一有利途径;泥质体积分数小于5%,溶蚀作用强且裂缝发育的地区为优质储层,优质储层沿KT1井鼻凸分布,面积约为507 km^(2)。该结果为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深层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及同类型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康凹陷 二叠系 上乌尔禾组 深层砂砾岩储层 特低孔—特低渗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深部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勘探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3
作者 张雷 边利恒 +6 位作者 侯伟 李永洲 李永臣 吴鹏 李炜静 李翔 李春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67-1878,共12页
深部煤层气是煤层气勘探新领域,资源潜力巨大,2021年,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大吉区块)2000 m以深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吉深6-7平01井初期产气量达10×10^(4)m^(3)/d,揭开了盆地深部煤层气规模勘探开发的序幕。... 深部煤层气是煤层气勘探新领域,资源潜力巨大,2021年,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大吉区块)2000 m以深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吉深6-7平01井初期产气量达10×10^(4)m^(3)/d,揭开了盆地深部煤层气规模勘探开发的序幕。缺少针对性孔隙特征的系统研究,制约了研究区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基于岩心和扫描电镜、全直径CT扫描、储集物性测试、CO_(2)低压吸附、N2低压吸附、高压压汞等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大吉区块太原组深部8号煤层的储层特征和孔隙结构,结果表明:①深部8号煤储层形成于潟湖相覆水森林沼泽,煤岩类型以光亮煤和半亮煤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Ro平均为2.81%),割理和裂隙较为发育,但多被次生矿物充填,有效裂缝占比低。②深部8号煤储层储集物性较差,基质孔隙度在3.60%~6.11%,平均为3.65%,基质渗透率在0.001~0.060 mD,平均为0.016 mD,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微孔为主,宏孔次之,介孔欠发育;微孔的比表面积占比达99%以上,是吸附态甲烷的主要赋存场所。③与盆地中—浅部8号煤储层和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相比,研究区深部8号煤储层的渗透性更差,这主要是由于有效割理和裂隙较少、孔隙以微孔为主且连通性差。基于研究认识,转变储层改造思路,采用超大规模体积压裂工艺,显著提升了深部8号煤储层的产气量,有效指导了研究区深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吉区块 深部8号煤层 孔隙特征 全尺度孔径分布 特低孔特低渗 超大规模体积压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