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技术在研究超低渗-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任颖惠 吴珂 +4 位作者 何康宁 吴广洲 朱亚林 吴汉宁 杨友运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采用核磁共振实验的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主力含油层段岩心样品的T_2分布,并结合离心实验的结果,确定岩心有效渗流喉道半径的下限值,并标定了每块岩心的可动流体与束缚流体的T_(2cutoff)。研究结果表明:可动流体对应的下... 采用核磁共振实验的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主力含油层段岩心样品的T_2分布,并结合离心实验的结果,确定岩心有效渗流喉道半径的下限值,并标定了每块岩心的可动流体与束缚流体的T_(2cutoff)。研究结果表明:可动流体对应的下限离心力为2.07 MPa,根据气水离心Washburn方程确定出岩心对应储层的有效渗流喉道半径下限为0.07μm。对长6和长8不同储层类型岩心的核磁共振结果分析可知:T_(2cutoff)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没有较好的相关性,也就是孔隙度相近或渗透率相近的岩心T_(2cutoff)有可能差异很大。不同储层类型岩心的T_(2cutoff)差异较大:整体上,超低渗砂岩储层岩心的T_(2cutoff)分布范围较致密砂岩储层岩心的小;超低渗砂岩岩心分布在9.64ms^16.68ms之间,致密砂岩岩心分布在9.64ms^24.04ms之间。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T_(2 cutoff)除与孔隙度、渗透率有关以外,也受孔隙结构、矿物成分和黏土类型的影响。除此之外,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都有较好的相关性,随着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加,岩心束缚水饱和度有减小的趋势。同时也分析了T_(2cutoff)与T_2谱的位置关系,总结出4个基本规律。最后,根据国内外油气田开发生产经验,并结合陇东地区延长组实际,以可动流体饱和度高低为标准,对岩心对应的储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致密岩心对应的储层都属于Ⅲ类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介于35%~50%之间),超低渗岩心对应的储层有Ⅱ类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介于50%~65%之间)也有Ⅲ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超低渗-致密 陇东地区 延长组 可动流体 T2cutoff
原文传递
浅层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定量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广英 吴楠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3期8-12,18,共6页
为研究浅层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以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延长组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围压应力敏感性试验,分析长3、长6和长7油层组的应力敏感性程度,并建立相应的应力敏感性定量模型。研究表明,长3油层组应力敏感性为弱-强,... 为研究浅层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以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延长组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围压应力敏感性试验,分析长3、长6和长7油层组的应力敏感性程度,并建立相应的应力敏感性定量模型。研究表明,长3油层组应力敏感性为弱-强,波动范围较大;长6油层组应力敏感程度强;长7油层组应力敏感程度中等偏强-强。同一储层初始渗透率越低,应力敏感性越强。储层渗透率对净围压变化普遍比较敏感,渗透率不可恢复率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当初始渗透率大于0.3mD时,渗透率最大损失率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初始渗透率小于0.3mD时,渗透率最大损失率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研究区长3油层组应力敏感性模型以幂函数和指数函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 应力敏感性试验 应力敏感定量模型
下载PDF
超低渗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合理注入参数确定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小龙 高庆贤 +4 位作者 董双福 杨震 钟银 马尚娟 周洪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8-375,共8页
为解决三塘湖油田马56区块超低渗致密稠油油藏衰竭式开采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二氧化碳吞吐先导性试验。通过对二氧化吞吐影响因素分析,从地层条件、储层条件、油井动态和井筒条件等方面明确了选井原则,并在分析二氧化碳吞吐从注入到稳产... 为解决三塘湖油田马56区块超低渗致密稠油油藏衰竭式开采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二氧化碳吞吐先导性试验。通过对二氧化吞吐影响因素分析,从地层条件、储层条件、油井动态和井筒条件等方面明确了选井原则,并在分析二氧化碳吞吐从注入到稳产的7个阶段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以最优单井增油量和换油率为目标,在重点考虑二氧化碳混相和超临界态影响的条件下,进一步确定了合理的注气吞吐参数,即单井单轮次注入液态二氧化碳量2000 t,注入速度100 t/d,闷井时间20 d,吞吐轮次在3个轮次以内。二氧化碳吞吐技术在马56区块超低渗致密稠油油藏实施6井次,有效率100%,平均单井增油1073 t,累计增油为6440 t,尤其马56-7H井在实施多轮次压裂及注水吞吐措施后,采用二氧化碳吞吐仍累计增油1267 t。研究成果为超低渗致密稠油油藏衰竭式开采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探索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致密油藏 稠油油藏 二氧化碳吞吐 混相驱 注入参数 三塘湖油田
下载PDF
延长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产量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党海龙 石立华 +3 位作者 刘滨 张亮 丁磊 薛颖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2,56,共4页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平井压裂产量的计算主要是基于储层基质中的达西流动模型,而油田矿场生产实践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超低渗储层基质渗流不符合经典达西定律,存在较强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因此,建立基于非线性渗流规律的产量评价模型对于超...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平井压裂产量的计算主要是基于储层基质中的达西流动模型,而油田矿场生产实践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超低渗储层基质渗流不符合经典达西定律,存在较强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因此,建立基于非线性渗流规律的产量评价模型对于超低渗透致密油藏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超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规律,考虑分段压裂水平井基质中的非线性流动、裂缝中的达西流动、水平井井筒内的水力压降流动,提出一种耦合数值求解水平井产量的计算新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延长油田W区块水平井产量进行计算,符合率达85.21%~95.79%。结果表明,应用推导的水平井产量计算模型可得到相对可靠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这对于超低渗透储层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致密油藏 水平井 分段压裂 产量模型 延长油田
下载PDF
超低渗-致密油藏水平井补能方式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肖鄂 马钰凯 +3 位作者 王政杰 白婷 王进博 任宇飞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7期1-5,25,共6页
地层能量补充方式是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合理、有效的补能方式可以实现油田高效开发,提升开发效益。水平井实现了超低渗-致密油藏储量的有效动用,由于超低渗-致密油藏岩性致密、孔喉细微,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的特点,地层能量补充... 地层能量补充方式是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合理、有效的补能方式可以实现油田高效开发,提升开发效益。水平井实现了超低渗-致密油藏储量的有效动用,由于超低渗-致密油藏岩性致密、孔喉细微,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的特点,地层能量补充方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超低渗-致密油藏注水、注气、压裂等不同能量补充方式的机理、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该类油藏下一步有效补充能量的研究重点,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致密油藏 水平井 能量补充 研究应用
下载PDF
超低渗透率致密油藏烃气驱参数优化
6
作者 刘昕 李宁 +3 位作者 李震 段朝伟 汤勇 秦昊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509-515,共7页
超低渗透率致密储层通过实施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单井产量,但仅依靠天然开采,单井产量下降较快,需探索新方式来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以X区块超低渗透率致密油藏为研究目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1注2采机理模型,研究注入时... 超低渗透率致密储层通过实施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单井产量,但仅依靠天然开采,单井产量下降较快,需探索新方式来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以X区块超低渗透率致密油藏为研究目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1注2采机理模型,研究注入时机、注入气量、注气速度和日产油量对增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时机与采收率呈负相关线性函数关系,注入时机越早越有利于提高采收率;过低注入气量、注气速度不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过高注入气量、注气速度会导致注入压力高、难注入等问题;过低日产油量不利于油藏的经济开发,过高日产油量导致驱油效率降低。通过对油藏进行烃气驱注采参数优化得到最优开发方案,为其他超低渗透率致密油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率致密油藏 水平井烃气驱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