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近距离煤层下层煤采场顶板结构与控制 被引量:122
1
作者 朱涛 张百胜 +2 位作者 冯国瑞 张绪言 康立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3,共4页
为进一步发展顶板岩层控制技术,针对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下层煤的顶板岩层结构特点,构建了"散体-块体"顶板结构模型。运用散体和块体理论,对极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工作面下位直接顶岩层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力学分析,揭示了下层煤... 为进一步发展顶板岩层控制技术,针对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下层煤的顶板岩层结构特点,构建了"散体-块体"顶板结构模型。运用散体和块体理论,对极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工作面下位直接顶岩层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力学分析,揭示了下层煤开采时端面顶板冒落的机理。以下层煤顶板岩层结构和工作面支架载荷为研究对象,通过力学分析研究了工作面的支架载荷,得出了支架载荷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大同矿区极近距离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进一步论证了该方法的客观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岩层结构 顶板控制 稳定性
下载PDF
浅埋极近距采空区下工作面顶板结构及支架载荷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庆享 曹健 贺雁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153-3159,共7页
针对浅埋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支架载荷确定难题,以神府矿区某矿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条件为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揭示了采空区垮落顶板二次采动结构的运动特征,建立了极近距离采空区下开采顶板结构模型,得出了支... 针对浅埋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支架载荷确定难题,以神府矿区某矿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条件为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揭示了采空区垮落顶板二次采动结构的运动特征,建立了极近距离采空区下开采顶板结构模型,得出了支架载荷计算公式。研究表明,上层煤顶板垮落稳定后在采空区形成"自由冒落区"和"斜柱条梁区"。极近距离下煤层开采时,"斜柱条梁区"的顶板结构运动分为铰接离层段和沉降压实段,通过建立这2个阶段的顶板结构模型,给出了支架载荷计算公式,确定了以沉降压实段的支架载荷作为工作面支架选型的依据,通过石圪台煤矿浅埋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实践分析,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极近距离煤层 自由冒落区 斜柱条梁区 顶板结构 支架载荷
原文传递
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布置合理错距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元永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4-106,138,共4页
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某煤矿极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回采后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的合理错距,通过理论计算确定该矿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的合理错距为大于6.31m;运用数值计算分析上煤层回采后下煤层顶板应力分布规律及... 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某煤矿极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回采后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的合理错距,通过理论计算确定该矿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的合理错距为大于6.31m;运用数值计算分析上煤层回采后下煤层顶板应力分布规律及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布置在不同位置时巷道的受力情况。确定了该矿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的合理错距为大于等于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下煤层 回采巷道 合理错距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想 《煤矿现代化》 2019年第2期49-51,共3页
为提高极近距离煤层巷道的稳定性,改善巷道的支护效果,以贺西煤矿3401工作面皮带巷的地质条件为基础,对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的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对上部煤层底板的破坏深度进行了计算,得出最大深度为2.7m,根据3#煤层与4#煤层层... 为提高极近距离煤层巷道的稳定性,改善巷道的支护效果,以贺西煤矿3401工作面皮带巷的地质条件为基础,对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的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对上部煤层底板的破坏深度进行了计算,得出最大深度为2.7m,根据3#煤层与4#煤层层间距的分布情况,确定了巷道支护原则,提出了巷道支护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实施。根据巷道围岩变形量监测结果,巷道围岩顶底板移近量最大为55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60mm,围岩变形量较小,巷道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底板破坏深度 巷道支护 围岩变形量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铁刚 《煤矿现代化》 2018年第6期27-29,共3页
本文针对极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下煤层开采的难题,阐述了极近距离煤层研究现状,对其特点提出了采用应力改变率选取下煤层开采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方法,并确定了不同条件下巷道的合理断面形状及合理支护方式。根据西曲矿的具体条件,建立了... 本文针对极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下煤层开采的难题,阐述了极近距离煤层研究现状,对其特点提出了采用应力改变率选取下煤层开采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的方法,并确定了不同条件下巷道的合理断面形状及合理支护方式。根据西曲矿的具体条件,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确定了合理的巷道位置为内错6m布置以及合理的巷道断面形状、支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采空区 巷道位置 应力改变率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矿压观测
6
作者 汤云建 邵振文 侯宜琦 《煤矿现代化》 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
煤层间距离的不同,开采时相互的影响也随之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当煤层间距很小时,上部煤层的开采会破坏下部煤层顶板的整体性;顶板上方又为上部煤层的采空区,充满了垮落的矸石以及上部煤层开采时遗留下的留设煤柱。所以下部煤层开采时的... 煤层间距离的不同,开采时相互的影响也随之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当煤层间距很小时,上部煤层的开采会破坏下部煤层顶板的整体性;顶板上方又为上部煤层的采空区,充满了垮落的矸石以及上部煤层开采时遗留下的留设煤柱。所以下部煤层开采时的顶板结构和应力环境均发生了变化。本文就通过对某矿的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时的矿压进行观测研究,进而得出该矿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时的矿压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矿压观测 开采
下载PDF
西铭矿9号煤层顶板结构与控制
7
作者 牛亚鹏 《煤矿现代化》 2018年第3期26-27,30,共3页
为了研究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的顶板结构与控制技术,以西铭矿9号煤层为研究背景,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到8号煤层的底板破坏范围,并根据两煤层的冒落高度,得到9号煤层的顶板结构模型;根据国家分类标准,对9号煤层顶板进行分类;最后,对9号... 为了研究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的顶板结构与控制技术,以西铭矿9号煤层为研究背景,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到8号煤层的底板破坏范围,并根据两煤层的冒落高度,得到9号煤层的顶板结构模型;根据国家分类标准,对9号煤层顶板进行分类;最后,对9号煤层支架的工作阻力进行研究,得到合理的支架工作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顶板结构 岩层控制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下位厚煤层综放煤矸放落流动规律及放煤工艺参数确定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宁波 刘长友 +2 位作者 陈宝宝 朱传奇 周劲锋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1-918,共8页
在上薄下厚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条件下,上位薄煤层开采对两煤层间岩层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其直接顶和老顶垮冒后成为破碎介质和块裂介质,因而下位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顶板为破坏程度不同、破断块度大小不一的不同介质属性岩层,将对... 在上薄下厚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条件下,上位薄煤层开采对两煤层间岩层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其直接顶和老顶垮冒后成为破碎介质和块裂介质,因而下位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顶板为破坏程度不同、破断块度大小不一的不同介质属性岩层,将对顶煤的放落回收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采用二维离散元PFC数值模拟软件对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在不同破断块度条件下的顶煤放出过程及煤矸流动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下位煤层的顶板块度与顶煤块度差异较大时,放煤过程中易出现窜矸等现象,导致顶煤回收率较低;优化确定了放煤工艺为一刀一放上行顺序放煤。研究成果在现场进行了应用,实测分析了放煤工艺及回收率,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下位厚煤层 联合开采 放煤工艺参数
原文传递
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牛世伟 张玉江 +1 位作者 白锦文 吴浩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7,共3页
为了掌握极近距离联合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了灵石煤矿极近距离9#煤与10#煤联合开采工作面的支架工作阻力,分析了进行联合开采回采工作面顶板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表明:进行联合开采的090105和100105回采工作面都具有明显的周期... 为了掌握极近距离联合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了灵石煤矿极近距离9#煤与10#煤联合开采工作面的支架工作阻力,分析了进行联合开采回采工作面顶板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表明:进行联合开采的090105和100105回采工作面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来压现象,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13.4 m和10.6 m;下煤层工作面比上煤层工作面动压影响大,矿压显现更明显,下煤层工作面来压时间持续更短。为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矿压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联合开采 现场实测 矿压显现
下载PDF
Layout and support design of a coal roadway in ultra-close multiple-seams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红 翁明月 +1 位作者 冯锐敏 李伟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4385-4395,共11页
A roadway within ultra-close multiple-seams(RUCMSs)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supported coal roadways to deal with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This is usually due to the unknown stress distributions, improper roadwa... A roadway within ultra-close multiple-seams(RUCMSs)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supported coal roadways to deal with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This is usually due to the unknown stress distributions, improper roadway layout, and unreasonable support parameter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support problem and effectively save RUCMSs from frequent and abrupt disasters(such as serious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roof cave ins, and coal side collapse), a comprehensive method is adopted here which includes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onitoring. A mechanical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determin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coal pillar after two sides of a longwall panel had been mined.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horizontal, vertical, and tangential stress equations for the plane below the floor of the upper-left coal pillar were deduced. In addition, a typical coal mine(the Jinggonger colliery, located in Shuozhou city, Shanxi province, China) with an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its 9# and 11# coal seams of less than 8.0 was chosen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proper layout and reasonable support required for a typical coal roadway located within coal seam 11#. Using 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Dimensions) numerical software, eight schemes were designed with different horizontal distances(d) between the center lines of the coal pillar and the roadway in the lower coal seam(RLCS). The simulations and detailed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proper distances required are between 22.5 and 27.5 m. A total of 20 simulation schem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pport provided by the key bolts(bolt length, spacing, distance between two rows, installation angle, and pre-tightening force).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used to determine reasonable values for the support parameters. Fiel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and strength of the RLCS can be effectively safeguard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researched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proper layout of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close multiple-seams coal ROADWAY stress DIS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犇 《煤矿现代化》 2018年第6期147-149,共3页
针对极近距离煤层巷道顶板破碎,支护困难的情况,以某矿实际条件为背景,确定下煤层巷道合理布置方式,依据层间距大小对巷道顶板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顶板给出合理支护参数,采用新的支护方案,保证了支护质量,降低了支护成本,为工作面安... 针对极近距离煤层巷道顶板破碎,支护困难的情况,以某矿实际条件为背景,确定下煤层巷道合理布置方式,依据层间距大小对巷道顶板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顶板给出合理支护参数,采用新的支护方案,保证了支护质量,降低了支护成本,为工作面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巷道支护 支护参数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亘儒 华心祝 查文华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0-163,共4页
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煤矿极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上覆3煤的开采对4煤未造成破坏;下伏5煤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高度约7.7 m,4煤处于5煤开采后形成的裂缝带下位,在层间岩性、软硬岩互层... 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煤矿极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上覆3煤的开采对4煤未造成破坏;下伏5煤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高度约7.7 m,4煤处于5煤开采后形成的裂缝带下位,在层间岩性、软硬岩互层结构和垮落矸石的联合作用下,4煤整体保持连续和完整,仅在5煤采空区边界上方小范围内出现纵向台阶下沉,在采取一定安全措施后不影响4煤开采,因此该矿上行开采4煤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上行开采 相似材料模拟 覆岩破坏
下载PDF
极近距离采空区下部煤层窄煤柱宽度的确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雪 查文华 +1 位作者 储欣欣 武腾飞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极近距离煤层群下煤层工作面沿空掘巷留设不同宽度煤柱时巷道的塑性破坏、煤柱和实体煤侧垂直应力、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煤柱宽度增加,煤柱中央的垂直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中5~7 m宽度...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极近距离煤层群下煤层工作面沿空掘巷留设不同宽度煤柱时巷道的塑性破坏、煤柱和实体煤侧垂直应力、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煤柱宽度增加,煤柱中央的垂直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中5~7 m宽度煤柱中央的垂直应力相对较大,3~5 m宽度煤柱边缘垂直应力最小。随着煤柱宽度增加煤柱边缘垂直应力不断增大,在煤柱宽度达到7 m时最大,而实体煤侧的垂直应力相对变化不大。进一步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巷道的塑性破坏程度、围岩变形量在留设7~9 m煤柱时效果最佳。综合考虑得出了下煤层开采护巷窄煤柱的合理留设宽度为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数值模拟 合理错距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研究
14
作者 董红军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2,共3页
首先应用比值判别法和"三带"判别法确定煤层群采用下行开采,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回采巷道应采用外错式布置并计算出相应外错距,借助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该种情况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屈服破坏特征以及围岩移近量,最后提出... 首先应用比值判别法和"三带"判别法确定煤层群采用下行开采,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回采巷道应采用外错式布置并计算出相应外错距,借助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该种情况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屈服破坏特征以及围岩移近量,最后提出了11#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联合开采 合理错距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