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跨度铁路钢桁梁柔性拱桥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施洲 张晓珂 +1 位作者 杨仕力 夏正春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5,共6页
研究目的:钢桁梁柔性拱桥具有强大的承载能力及跨越能力,也是大跨度铁路桥梁常用桥型之一,其跨度不断发展。针对铁路钢桁梁柔性拱桥的极限承载力问题,本文同时采用MIDAS及ANSYS两种有限元软件建立一座双主跨360 m的大跨径下承式钢桁梁... 研究目的:钢桁梁柔性拱桥具有强大的承载能力及跨越能力,也是大跨度铁路桥梁常用桥型之一,其跨度不断发展。针对铁路钢桁梁柔性拱桥的极限承载力问题,本文同时采用MIDAS及ANSYS两种有限元软件建立一座双主跨360 m的大跨径下承式钢桁梁拱桥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双主跨满载等三个荷载工况的线弹性承载力分析,并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几何与材料双重非线性的影响,系统分析大跨度铁路钢桁梁柔性拱桥的极限承载力。研究结论:(1)由线弹性承载力的计算对比分析可知,实际结构在恒载+主跨满载的工况下,结构的受力最不利杆件为拱肋及主桁上弦杆和斜腹杆部分,杆件应力达到屈服时的承载力系数最小为2.06;(2)线弹性极限稳定承载系数介于10.64~12.46,均为拱肋的整体失稳破坏,最不利的荷载工况为恒载+主跨活载,表明桥梁结构的稳定承载力远大于杆件强度承载力;(3)考虑p-Δ效应与整体、局部几何偏位初始缺陷后,计算得到的稳定承载系数依次降低至2.75、2.65,表明几何偏位初始缺陷会显著降低极限稳定承载能力,考虑材料非线性后极限稳定承载力系数进一步降低至2.20;(4)验证了桥梁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承载能力及构件强度承载能力,可为类似桥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柔性拱 初始偏位 非线性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铁路桥梁群钉组合结构极限承载力和静力行为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侯文崎 叶梅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1,共7页
针对我国铁路桥梁中应用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根据推出试验结果,采用最小二乘非线性拟合得到C 50混凝土中13和22栓钉的荷载—滑移关系式。通过群钉组合结构极限承载力试验,并结合所提出的群钉组合结构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钉群平均... 针对我国铁路桥梁中应用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根据推出试验结果,采用最小二乘非线性拟合得到C 50混凝土中13和22栓钉的荷载—滑移关系式。通过群钉组合结构极限承载力试验,并结合所提出的群钉组合结构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钉群平均极限承载力的折减、钉群受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群钉组合结构中,钉群平均极限承载力较单钉极限承载力有较大程度的折减,最多达到18%;钉群受力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由上到下呈马鞍形分布,随着荷载的增加,栓钉受力发生重分布,接近极限荷载时,各栓钉受力基本均匀。栓钉刚度、加载方式等都是钉群受力不均匀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栓钉刚度越大,钉群平均承载力折减越多。加载方式对群钉组合结构极限承载力基本没有影响,但在荷载较小时对钉群受力不均匀程度的影响较大,而随着荷载的增加,其影响逐渐减小。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所提出的群钉组合结构有限元模拟方法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群钉 荷载-滑移关系 极限承载力 受力分布
下载PDF
混凝土偏压柱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宝春 林上顺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5,共8页
应用《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的砌体柱和素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的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方法,分别对3座跨径为70、160、420m的钢筋混凝土拱... 应用《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的砌体柱和素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的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方法,分别对3座跨径为70、160、420m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进行了主拱承载力验算。考虑长细比、偏心率、配筋率等参数,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变化规律,分析了混凝土拱等效梁柱的参数范围以及砌体柱、素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配筋率较小的钢筋混凝土拱等效成梁柱后,按JTG D61—2005计算的承载力大于按JTG D62—2004计算的结果。对配筋率较小而长细比、偏心率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柱,按钢筋混凝土柱计算的承载力反而小于砌体柱或素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可见,2种规范中混凝土偏压柱承载力计算方法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凝土拱 偏压柱 极限承载力 砌体 素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设计规范
原文传递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承载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成斌 张能钦 +1 位作者 谢文苹 周兆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7-1410,共4页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简称"竹节桩")是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管桩")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新桩型。文章介绍了竹节桩的构造和接桩技术,并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对竹节桩在软土地基中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简称"竹节桩")是在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管桩")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新桩型。文章介绍了竹节桩的构造和接桩技术,并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对竹节桩在软土地基中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竹节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与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简称"方桩")相比,均能提高20%左右,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比管桩提高60%以上。竹节桩由于设置了环向、纵向凸肋,改变了桩-土接触方式和桩身粗糙度,有利于桩侧摩阻力的充分发挥。在荷载水平较低时,桩顶位移曲线近似为直线,当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在土体中形成一个直径与环向凸肋大小相当的圆筒形剪切滑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 静载试验 极限承载力 沉降 上拔位移
下载PDF
灰土挤密复合地基桩体极限承载力统一解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均海 崔莹 +1 位作者 张常光 孙珊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5-131,共7页
针对目前灰土挤密复合地基桩体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标准值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将单桩加固区的土体视为一定深度的长厚壁圆筒,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桩土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了桩孔极限内压下的灰土桩极限承载力统一解。讨论中间主应... 针对目前灰土挤密复合地基桩体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标准值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将单桩加固区的土体视为一定深度的长厚壁圆筒,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桩土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了桩孔极限内压下的灰土桩极限承载力统一解。讨论中间主应力、桩长和内摩擦角对灰土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特性,并将理论公式计算值与实测标准值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对土体所能提供的侧向极限约束力有较大影响;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对岩土材料的强度发挥有着积极作用;增加桩长和灰土的内摩擦角,灰土桩极限承载力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厚壁圆筒 灰土桩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圆支管-H型钢主管T型节点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誉 魏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32,共8页
实施考虑是否设置H型钢内加劲板的6个不同几何尺寸的圆支管-H型钢主管T型节点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介绍节点试验方案,描述节点破坏现象,给出加载端荷载-竖向位移曲线、加载端荷载-主管局部变形曲线以及节点区域应变强度分布曲线,并对圆... 实施考虑是否设置H型钢内加劲板的6个不同几何尺寸的圆支管-H型钢主管T型节点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介绍节点试验方案,描述节点破坏现象,给出加载端荷载-竖向位移曲线、加载端荷载-主管局部变形曲线以及节点区域应变强度分布曲线,并对圆支管直径与H型钢翼缘宽度之比β以及设置H型钢内加劲板对节点抗压性能的影响进行讨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有无设置内加劲板,增大节点的β值都能有效的提高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设置内加劲板后小β值节点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大β值节点明显;且随着β值增大,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明显减小。当试件β值较小时,整个加载过程节点区域的应变分布都较为均匀;当截面上一旦有测点进入塑性,预示试件就立刻发生破坏。没有设置内加劲板节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小于支管全截面屈服荷载;设置内加劲板节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均略大于支管全截面屈服荷载。Eurocode3规范相应的计算公式对圆支管-H型钢主管T型受压节点极限承载力的预测不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支管-H型钢主管T型节点 内加劲板 抗压性能 极限承载力 试验研究 应变分布
下载PDF
快凝无机植筋胶栓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尚守平 胡向军 +1 位作者 吴莉莉 杨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5,共5页
对不同配合比下的无机胶凝材料试块的抗压强度和凝结时间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组在强度和凝结速率方面均较好的配合比.在此配合比下,试块3d强度可到43.8MPa,达到28d抗压强度的69.0%,且凝结时间小于5min,具有良好的快凝高强性能.利用其快... 对不同配合比下的无机胶凝材料试块的抗压强度和凝结时间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组在强度和凝结速率方面均较好的配合比.在此配合比下,试块3d强度可到43.8MPa,达到28d抗压强度的69.0%,且凝结时间小于5min,具有良好的快凝高强性能.利用其快凝高强的性能,制作了2种不同类型的无机植筋玻璃胶栓,通过混凝土基材的植筋拉拔试验,探讨了不同钢筋直径、锚固深度、植筋角度以及植筋天数等因素下对极限拉拔承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现象归纳了典型破坏形态,并根据极限拉拔承载力结果用数据回归方法提出了相对锚固长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玻璃胶栓 无机植筋 拉拔试验 锚固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ADINA的板柱连接冲切破坏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慧 童雄 +1 位作者 狄生奎 杜永峰 《甘肃科学学报》 2007年第1期127-130,共4页
文献[1]在计算受冲切承载力过程中,钢筋的用量未被充分考虑.通过比较冲切承载力的试验值和有限元计算值,确定有限元模拟的可行性,并探讨不同配筋率下的板柱连接冲切的破坏机理.将有限元计算与不同国家规范方法进行了比较,确定文献[6]拟... 文献[1]在计算受冲切承载力过程中,钢筋的用量未被充分考虑.通过比较冲切承载力的试验值和有限元计算值,确定有限元模拟的可行性,并探讨不同配筋率下的板柱连接冲切的破坏机理.将有限元计算与不同国家规范方法进行了比较,确定文献[6]拟合效果较好,并以此为参照,认为用显式来代替我国现行的隐式冲切承载力公式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切承载力 弹塑性理论 配筋率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四面受火木柱耐火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甄映红 王婷婷 +1 位作者 邵建华 王展光 《结构工程师》 2021年第6期195-200,共6页
木柱是西南民居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西南民居的安全。为了对受火后木柱剩余承载力进行研究,以黔东南本地生长的杉木和松木为原材料,制作了一批短木柱,对其进行轴心压缩试验。通过对不同温度后木柱压缩性能进行试验,分析了... 木柱是西南民居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西南民居的安全。为了对受火后木柱剩余承载力进行研究,以黔东南本地生长的杉木和松木为原材料,制作了一批短木柱,对其进行轴心压缩试验。通过对不同温度后木柱压缩性能进行试验,分析了加温温度、防火涂料对碳化速度、压缩曲线、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木柱碳化速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木柱剩余极限荷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木材防火涂料能改善松木柱的耐火性性能,降低其碳化速度和提高剩余承载力。相对于杉木柱,松木柱的高温后剩余承载力更高,碳化速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短木柱 防火涂料 碳化速度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高液限土地基极限填筑高度计算研究
10
作者 张荣福 胡竹炉 +2 位作者 夏华盛 宣静 李秉宜 《低温建筑技术》 2016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山区公路建设常会遇到大量高液限土,当高液限土作为地基,上部路堤的填筑将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本文利用宫川简化法、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和规范经验公式,对高液限土地基上的极限填筑高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室内和勘察得到的4组土体参数进... 山区公路建设常会遇到大量高液限土,当高液限土作为地基,上部路堤的填筑将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本文利用宫川简化法、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和规范经验公式,对高液限土地基上的极限填筑高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室内和勘察得到的4组土体参数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工程中对高液限土地基的极限填筑高度的计算方法:采用太沙基理论公式计算极限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折减得到高液限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并对路基基底宽度进行相应的修正。最后给出了工程中高液限土地基上填筑路基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液限土 地基 极限填筑高度 极限承载力 边坡稳定 安全系数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开洞板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曹霞 邓宁 +1 位作者 谢玉林 金凌志 《工程建设》 2010年第1期10-13,29,共5页
采用实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中部开洞板和不开洞板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板在各种条件下挠度、极限承载力变化规律;并采用屈服线理论对预应力开洞板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出不同开洞参数对无粘结预应力板的极限承... 采用实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中部开洞板和不开洞板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板在各种条件下挠度、极限承载力变化规律;并采用屈服线理论对预应力开洞板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出不同开洞参数对无粘结预应力板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 开洞板 屈服线理论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反拱法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受弯构件试验研究
12
作者 郄兵辉 《山西交通科技》 2014年第5期44-47,共4页
针对常规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需要特制专用锚具的现实困难,以体外预应力筋使梁体产生反拱进而实现碳纤维布的张拉,并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反拱法的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体的极限承载能力可提高70%以上,挠度和裂... 针对常规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需要特制专用锚具的现实困难,以体外预应力筋使梁体产生反拱进而实现碳纤维布的张拉,并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反拱法的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体的极限承载能力可提高70%以上,挠度和裂缝等使用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基于反拱法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避免了特制专用锚具,极具工程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低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 极限承载能力 挠度 裂缝
下载PDF
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Y型受拉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13
作者 向忠宝 王伟 +2 位作者 程高 聂记良 常启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12,共6页
以某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梁桥为例,将K型节点分解为Y型受拉节点和Y型受压节点,从最基本的Y型受拉节点着手,建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弦管内填混凝土、设置PBL加劲肋等参数对节点变形、破坏形式及应力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填混凝... 以某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梁桥为例,将K型节点分解为Y型受拉节点和Y型受压节点,从最基本的Y型受拉节点着手,建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弦管内填混凝土、设置PBL加劲肋等参数对节点变形、破坏形式及应力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填混凝土能够提高节点抵抗变形能力,降低节点的应力水平,但易出现钢管与混凝土脱粘现象;设置PBL加劲肋后可有效增加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力,阻止界面脱粘,显著提高节点抵抗变形能力,明显降低节点的应力水平,有效提高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和节点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管混凝土 桁架 受拉节点 Y型 极限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大凌河特大桥试桩极限承载力的试验及评价
14
作者 孙广军 孙玉林 肖全亮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91-94,106,共5页
本文通过在大凌河特大桥工程中探索性应用"扁担梁"式锚桩法试桩静载试验,采用小直径径试桩,实测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以及桩周各土层的分段摩阻力与端阻力,为设计单位对桩参数进行优化提供了有利的试验数据。同时,也为本地... 本文通过在大凌河特大桥工程中探索性应用"扁担梁"式锚桩法试桩静载试验,采用小直径径试桩,实测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以及桩周各土层的分段摩阻力与端阻力,为设计单位对桩参数进行优化提供了有利的试验数据。同时,也为本地区试桩的试验、评价提出了一种准确、可靠、经济可行、工期短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担梁” 锚桩法 摩阻力 极限承载力 桩参数优化
下载PDF
极端波浪下深水导管架平台非线性动力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本瑞 陈国明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4,共10页
针对强台风引起的极端波浪载荷,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考察两座深水导管架平台在弹塑性响应阶段的动力特性及承载能力。研究表明,两座平台在弹性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力放大效应,且越接近非线性响应阶段,动力放大效应越显著。进入... 针对强台风引起的极端波浪载荷,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考察两座深水导管架平台在弹塑性响应阶段的动力特性及承载能力。研究表明,两座平台在弹性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力放大效应,且越接近非线性响应阶段,动力放大效应越显著。进入弹塑性响应阶段后,平台A的动力放大效应更加显著,而平台B却不存在动力放大效应,这说明平台结构的塑性变形会导致其动力特性发生改变。平台A在动环境载荷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小于Pushover分析得到的结果,而平台B的动极限承载能力大于Pushover的结果,表明环境载荷的动力特性影响着平台结构的极限抗力。因此,建议对深水导管架平台应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评价其位移响应与承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板上浪 导管架平台 非线性动力分析 动力放大系数 动极限承载能力
下载PDF
大跨度组合梁斜拉桥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雷宇 赵雷 黎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2-816,共5页
为探讨斜拉索断裂、组合梁界面相对滑移和桥面板剪力滞效应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以在建的重庆江津观音岩组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体系转换、位移和应力的累积效应,按第二类稳定理论对桥梁全过程... 为探讨斜拉索断裂、组合梁界面相对滑移和桥面板剪力滞效应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以在建的重庆江津观音岩组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体系转换、位移和应力的累积效应,按第二类稳定理论对桥梁全过程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斜拉索断裂、组合梁界面相对滑移和桥面板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后,结构承载力安全系数最大变化分别达23.0%,19.0%和42.4%;斜拉索断裂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是一个先增大再逐渐减小的过程,而界面滑移和桥面板剪力滞效应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短悬臂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斜拉桥 相对滑移 剪力滞 极限承载力 ABAQUS软件
下载PDF
输电线路复合式锚杆基础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卫锋 刘利民 +1 位作者 刘义 鲁先龙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58,96,共4页
首次针对辽宁地区500kV抚顺变—程家变新建输电线路工程,进行了复合式锚杆基础的现场抗拔承载力真型试验。通过循环加卸载方式的基本试验与单方向加载方式的验收试验,得到了基础的上拔荷载位移曲线与基础的抗拔承载力,给出了相关设计参... 首次针对辽宁地区500kV抚顺变—程家变新建输电线路工程,进行了复合式锚杆基础的现场抗拔承载力真型试验。通过循环加卸载方式的基本试验与单方向加载方式的验收试验,得到了基础的上拔荷载位移曲线与基础的抗拔承载力,给出了相关设计参数的取值标准,进一步验证了复合式锚杆基础在500kV大荷载输电线路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复合式锚杆基础 基本试验 验收试验 极限抗拔承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