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讨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功 于莹 +1 位作者 黄海量 张思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42-149,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探究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获取四神丸有效的活性成分及预测靶基因,从基因表达集(GEO)...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探究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获取四神丸有效的活性成分及预测靶基因,从基因表达集(GEO)芯片数据库及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 Ge NET),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OMIM),药物靶标数据库(Drug Bank),比较毒物基因组数据库(CTD),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 GKB)疾病数据库收集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靶基因,将两者取交集得到药物-疾病蛋白靶基因,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将结果进行网络化展示,通过网络拓扑算法筛选出作用的关键靶基因,运用基因本体富集分析软件工具包(GOEAST)与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在线工具对关键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四神丸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四神丸所含草药的活性成分182个,预测靶标611个;通过疾病数据库检索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相关的已知疾病靶标914个;四神丸主要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类固醇激素介导信号通路、外源代谢过程,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脂质代谢过程、细胞氧化剂解毒、信号转导等生物学功能,参与花生四烯酸、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对异种生物、化学致癌等关键信号通路。结论: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的特性,其所作用的多条信号通路均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性,参与脂质蛋白代谢、药物代谢及抗癌机制等方面,并通过对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系统综合干预而发挥药效,因此与多因素所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综合效应机制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 被引量:603
2
作者 吴开春 梁洁 +4 位作者 冉志华 钱家鸣 杨红 陈旻湖 何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6-813,共18页
我国自1956年开始认识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以来,相继于1978年、1993年、2001年、2007年和2012年分别制定了中国IBD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这些共识意见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和提高了我国的IBD临床诊治水平。... 我国自1956年开始认识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以来,相继于1978年、1993年、2001年、2007年和2012年分别制定了中国IBD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这些共识意见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和提高了我国的IBD临床诊治水平。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黑龙江省大庆市IBD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77/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被引量:548
3
作者 张声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1-895,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指南与共识意见相继更新发表,如200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GA)修订的临床指南中有关UC的诊断与评估推荐意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指南与共识意见相继更新发表,如200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GA)修订的临床指南中有关UC的诊断与评估推荐意见、英国胃肠病学会(BSG)的成人炎症性肠病处理指南和亚太消化系疾病周(APDW)制定的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处理共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休息痢 久痢 诊疗 共识意见
原文传递
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266
4
作者 中国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王玉芳 欧阳钦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8-372,共5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探讨近年住院病例UC的特点。方法全国选取11个地区23家医院,调查1990-2003年期间住院符合UC诊断的3100例患者的诊断、治疗、逐年住院情况和同期内镜检出率,并粗略估计患病率。结果近14年UC住院... 目的回顾性调查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探讨近年住院病例UC的特点。方法全国选取11个地区23家医院,调查1990-2003年期间住院符合UC诊断的3100例患者的诊断、治疗、逐年住院情况和同期内镜检出率,并粗略估计患病率。结果近14年UC住院例数和内镜检出例数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UC粗略患病率为11.62/105。住院UC患者以轻度(35.4%)和中度(42.9%)为主。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46%)和初发型(34.6%)为主,暴发型仅占2.4%。主要症状有腹泻 (75.8%)、腹痛(67.3%)、血便(63.3%)等。肠外表现(14.0%)和并发症(9.6%)少见。辅助确诊手段主要为结肠镜(95.0%)及病理(62.3%)。UC治疗上以氨基水杨酸类(66.8%)和类固醇激素(42.8%) 为主。仅2.1%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单纯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3.6%,手术率3%,死亡19例 (0.6%)。结论 UC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以轻中度为主,疾病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暴发型少见。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少。国内轻中度患者治疗以柳氮磺胺吡啶及类固醇激素为主,手术率、死亡率及癌变率均较国外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6
5
作者 何琼 李建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962-2966,共5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消化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IBD在西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趋于稳定,而亚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其可能的相关病因和发病机制仍较...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消化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IBD在西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趋于稳定,而亚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其可能的相关病因和发病机制仍较为复杂。我国的IBD流行病学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尚待更多临床医学中心获取更多的大样本IBD群体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做好我国IBD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的关键问题与优势对策 被引量:155
6
作者 王新月 王建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3-267,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文章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入手,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与优势对策进行评述,以...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文章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入手,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与优势对策进行评述,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治疗 研究进展 述评
原文传递
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4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6
7
作者 王少鑫 浦江 +3 位作者 刘超群 李超 闫志辉 崔立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4(IL-4)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C57B...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4(IL-4)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C57BL/6小鼠,构建UC小鼠模型,病理学鉴定结肠炎症组织及正常组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不同炎症组织中TNF-α、IL-6和IL-4的mRNA水平。临床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62例UC患者及2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4的水平,分析炎症因子与结肠炎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UC动物模型中,结肠炎症组织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IL-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UC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UC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6和抑炎因子IL-4的表达失衡与UC的病情进展相关,对UC的诊断和临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白介素-4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ulcerative colitis:Mechanis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biotics and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120
8
作者 Zhao-hua Shen Chang-xin Zhu +5 位作者 Yong-sheng Quan Zhen-yu Yang Shuai Wu Wei-wei Luo Bei Tan Xiao-yan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1期5-14,共10页
Ulcerative colitis(UC)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mainly affects the colon and rectum. It is believed that genetic factors, host immune system disorders, intestinal microbiota dysbiosi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Ulcerative colitis(UC)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mainly affects the colon and rectum. It is believed that genetic factors, host immune system disorders, intestinal microbiota dysbiosi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UC. however, studies on the role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C have been inconclusiv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robiotics improve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function and immune system function and promote secre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factors, thereby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harmful bacteria in the intestine.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 can reduce bowel permeability and thus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by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especially butyrate, which help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epithelial barrier. FMT can also restore immune dysbiosis by inhibiting Th1 differentiation, activity of T cells, leukocyte adhesion, and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Probiotics and FMT are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to treat UC, but their use is controversial because of uncertain efficacy. Here, we briefly review the role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the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ulcerATIVE colitis PROBIOTICS mechanism clinical application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9
9
作者 甄建华 黄光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45-251,共7页
通过整理现代医学研究文献,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发病是以遗传易感性为背景,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以肠黏膜屏障(以生物屏障、免疫屏障为核心)损伤为中心,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通过整理现代医学研究文献,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发病是以遗传易感性为背景,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以肠黏膜屏障(以生物屏障、免疫屏障为核心)损伤为中心,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以脑肠肽为代表)的复杂慢性炎症过程,并提出"菌-肠-脑轴"或可成为阐释UC发病机制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4
10
作者 刘笃佳 王媛媛 马旭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7年第3期214-217,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生与遗传、地域、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UC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研究发现,UC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生与遗传、地域、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UC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研究发现,UC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因此,有效防治UC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将UC的流行病学特征予以综述,以期为UC的防治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综述
下载PDF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比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13
11
作者 柳汝明 吴斌 +1 位作者 赵雨晋 唐尧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比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0.1)、Cochrane Library(1996~2010.1)、EMbase(1974~2010.1)、CNKI(1994~2010.1)、VIP(1989~2010.1)和CBM(1978~2010.1)数... 目的系统评价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比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0.1)、Cochrane Library(1996~2010.1)、EMbase(1974~2010.1)、CNKI(1994~2010.1)、VIP(1989~2010.1)和CBM(1978~2010.1)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其研究质量均为中等,合计133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柳氮磺吡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0,95%CI(1.04,1.17),P<0.05];在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82,95%CI(1.14,2.91),P<0.05;RR=0.86,95%CI(0.57,1.29),P>0.05];共有12个RCT报道了不良反应,美沙拉嗪组不良反应更少[RR=0.56,95%CI(0.42,0.73),P<0.05]。结论现有证据显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柳氮磺吡啶。但由于纳入研究在方法学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能影响到结果的真实性,因此上述结论尚有待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柳氮磺吡啶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0
12
作者 侯天舒 韩晓霞 +4 位作者 杨阳 赵纪岚 任亚东 余曙光 吴巧凤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UC的机制。方法:39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3只)和UC造模组(26只),造模组饮用4%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d复制UC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 目的:观察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UC的机制。方法:39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3只)和UC造模组(26只),造模组饮用4%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d复制UC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穴,每日1次,每次10min,治疗5d。观察实验过程中大鼠疾病活动指数的变化;收集各组大鼠粪便排泄物,用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分析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相似性及丰度值,对优势条带进行回收测序,采用Quantity one等软件对所得结果图谱进行分析,对优势条带进行菌种鉴定及含量分析。结果: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值及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明显增高(P<0.05,P<0.01)。电针能降低UC模型大鼠疾病活动指数,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度值及多样性指数(P<0.05,P<0.01);菌种鉴定表明电针能提高UC模型大鼠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和毛螺科菌(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含量,降低双酶梭菌(Clostridium bifermentans)的含量(P<0.05)。结论:电针能明显改善UC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以及有益菌群的含量,对UC模型大鼠肠道微生态发挥的保护作用很可能是电针治疗UC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电针干预 肠道微生态 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13
作者 孙健 高文艳 林一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94-97,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性的炎症肠道疾病,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手段也相当局限,目前国际上认为UC发病主要和遗传、免疫、饮食等因...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性的炎症肠道疾病,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手段也相当局限,目前国际上认为UC发病主要和遗传、免疫、饮食等因素有关,该文将进一步探讨UC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及从中医角度思考UC发病因素,提供诊疗思路及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 机制 中医药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93
14
作者 王艳 李俊霞 +1 位作者 王化虹 刘新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确定粪便球杆比对评估UC患者菌群失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401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ayo评分分...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确定粪便球杆比对评估UC患者菌群失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401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ayo评分分为缓解期、活动期轻、中、重度4组,回顾粪便球杆比、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3、C4)检测结果,根据粪便球杆比对菌群失调分度,分析病情活动度、肠道菌群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随疾病活动度升高,菌群失调加重(Spearman相关系数=0.295,P<0.05),血清IgM下降,C3升高,C4在轻中度活动组显著升高。菌群失调程度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相关,随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血清IgM、IgA下降,C3上升(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与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且与机体体液免疫紊乱有关,通过检测粪便球杆比、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对UC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失调 免疫球蛋白 粪便球杆比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2
15
作者 陈璐 周中银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50-654,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与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有关。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认为集体免疫系统紊乱(如细胞因子、瘦素及脂联素等)起重要作用,此外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共同造成。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与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有关。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认为集体免疫系统紊乱(如细胞因子、瘦素及脂联素等)起重要作用,此外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共同造成。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可为以后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线索,文章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6
作者 桑力轩 刘汉立 姜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249-2254,共6页
尽管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他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多种因素可能促进这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环境因素可能影响遗传易感性,遗传易感性与异常的先天免疫反应性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起始反应和持续反应的先决条件.最... 尽管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他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多种因素可能促进这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环境因素可能影响遗传易感性,遗传易感性与异常的先天免疫反应性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起始反应和持续反应的先决条件.最近研究结果证实,细菌物种可解释肠内生态失调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促发因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学研究对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的古今比较和回顾 被引量:89
17
作者 甄建华 黄光瑞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86-1289,共4页
通过整理古今中医文献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病名、病因和病机的相关内容,笔者梳理出UC的中医病名演变流程,并概括出其病因是以脾肾亏虚为基础,时因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寒热错... 通过整理古今中医文献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病名、病因和病机的相关内容,笔者梳理出UC的中医病名演变流程,并概括出其病因是以脾肾亏虚为基础,时因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以脾、肾、肝、肺四脏为主,兼有湿、热、瘀、毒等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名 病因 病机 脾肾亏虚
下载PDF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2
18
作者 张涛 谢建群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所建立的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模型。[方法]用聚丙烯管插入大鼠肛门上段8cm后,注入不同剂量混合试剂(TNBs 50~100mg/kg加50%乙醇0.25m1),1周后处死动物,进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所建立的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模型。[方法]用聚丙烯管插入大鼠肛门上段8cm后,注入不同剂量混合试剂(TNBs 50~100mg/kg加50%乙醇0.25m1),1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形态学评分和光镜评估。[结果]TNBs 100mg/kg剂量下引起的UC模型,肉眼见结肠黏膜多处溃疡,黏膜显著充血水肿。组织学检查发现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纤维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及隐窝脓肿形成,50mg/kg剂量时有一较轻度的损伤。[结论]用TNBs所致的UC模型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其溃疡炎症类似人UC的改变。实验的最佳造模剂量为1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大鼠 三硝基苯磺酸
原文传递
白介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19
作者 曹秀红 张学彦 张晓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143-3148,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UC活动性的评估结果可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因此寻找有足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易于监测UC病情程度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些年来随着UC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UC活动性的评估结果可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因此寻找有足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易于监测UC病情程度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些年来随着UC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发现白介素(interleukin,IL)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表达改变,提示IL可以作为监测UC病情变化的检测指标,成为UC诊疗的新热点.本文对IL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 炎症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TNF-α、IL-6、IL-8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相关研究 被引量:82
20
作者 宋爱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6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TNF-α、IL-6及IL-8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及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分别比... 目的观察血浆TNF-α、IL-6及IL-8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及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分别比较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缓解期、正常对照组的TNF-α、IL-6及IL-8的水平的差异;比较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比较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轻、中度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的差异。结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NF-α、IL-6及IL-8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因子 TNF-Α IL-6 IL-8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