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镉致肾脏损伤与锌代谢及其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智 胡斌丽 +2 位作者 张豆豆 罗果 凌锌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68-469,473,共3页
目的探讨锌代谢的变化与镉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只清洁级大鼠随机分成染镉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尿和肾组织中镉和锌含量,测定尿液中NAG活性、β2微球蛋白含量,测定肌酐以校正尿量。结果染镉组血、尿、肝组织和肾组织... 目的探讨锌代谢的变化与镉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只清洁级大鼠随机分成染镉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尿和肾组织中镉和锌含量,测定尿液中NAG活性、β2微球蛋白含量,测定肌酐以校正尿量。结果染镉组血、尿、肝组织和肾组织中镉含量升高;肾组织和血清锌含量有下降趋势,肝组织锌含量有升高趋势;尿液中NAG活性和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且染镉组血、尿、肝肾组织中镉含量均与尿液中NAG活性和β2微球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肾组织锌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肾组织锌含量与尿液中NAG活性、β2微球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镉能影响大鼠体内锌分布改变,而锌分布改变与镉引起的肾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β_2微球蛋白
下载PDF
影响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患者预后的尿相关生物标记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律律 王琴 +6 位作者 车霞静 张敏芳 王春林 谢园园 袁燕红 倪兆慧 牟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明确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重点研究相关尿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患者共115例,排除慢性肾脏病4~5级患者,最终入选108例慢性肾脏病1~3级患者,随访3个月后,观察比较其转归结局。根据... 目的:明确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重点研究相关尿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患者共115例,排除慢性肾脏病4~5级患者,最终入选108例慢性肾脏病1~3级患者,随访3个月后,观察比较其转归结局。根据其临床预后将患者分为恢复患者和未恢复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肌酐水平、急性加重时肌酐水平、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及尿白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3个月后,108例纳入患者中有43例患者肾功能得到恢复。和恢复组患者相比,未恢复组患者的年龄、基线肌酐水平、急性加重时肌酐水平、基线蛋白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及尿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年龄、基线肌酐水平、急性加重时肌酐水平、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及尿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矫正年龄、性别及血清肌酐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162,95%CI 1.036~1.303,P<0.05)。结论: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可以预测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P unag UALB A-on-C 预后研究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和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对急性肾损伤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伍伟飞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226-1230,1235,共6页
目的评估血清胱抑素C(s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在急性肾损伤(AKI)检测和预后预测的诊断价值及最优组合。方法收集ICU 135例危重患者,采用肾脏经疾病改善整体预后肌酐标准来确定AKI患者,包... 目的评估血清胱抑素C(s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在急性肾损伤(AKI)检测和预后预测的诊断价值及最优组合。方法收集ICU 135例危重患者,采用肾脏经疾病改善整体预后肌酐标准来确定AKI患者,包括需行肾脏替代治疗(RRT)的患者。由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II分,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衡量病情严重程度。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评估收治EICU后sCysC、uNAG和uACR的浓度与AKI最高分期和RRT治疗之间的相关性,并且运用ROC曲线比较sCysC、uNAG和uACR以及不同组合联合检测对于AKI的诊断效能。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35例,其中58例发生AKI,其中合并有肾功能不全和脓毒症的比例以及ICU停留时间和使用RRT疗法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5),两组间删失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治ICU后24h再次评估,之前无AKI的18例(31%)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肾损伤(P<0.01)。需RRT治疗的患者26例(44.8%)较入院时明显增多(P<0.01)。两组相比3种生物标志物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sCysC与uNAG(r=0.731,P<0.01),sCysC与uACR(r=0.70,P<0.01),uNAG与uACR(r=0.651,P<0.01)之间均呈正相关。其中sCysC与AKI各个期和需要RRT治疗存在相关性(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CysC的AUC高于uNAG和uACR,分别为0.972、0.842、0.869(P<0.01)。sCysC+uNAG组的AUC-ROC值为0.973,均高于单个生物标志物和其他两个联合组(P<0.01)。sCysC+uNAG组比单个生物标志物或其他两个组显示出更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99和0.82)。结论 sCysC与AKI的最坏分期和需要RRT治疗之间具有最强的独立相关性。sCysC和uNAG的组合可以显著增加AKI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肾标志物 血清胱抑素C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下载PDF
日本鳗鲡UNAG蛋白的克隆及其在非结合胆红素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晋强 李增鹏 陈建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3-417,共5页
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含量升高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发展相关,但目前临床上没有方法可以直接测定非结合胆红素的血清水平.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中成功克隆了其UNAG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UNAG重组蛋白,并通过Ni^(2+)-NTA进行纯化... 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含量升高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发展相关,但目前临床上没有方法可以直接测定非结合胆红素的血清水平.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中成功克隆了其UNAG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UNAG重组蛋白,并通过Ni^(2+)-NTA进行纯化得到含量为1.8 mg/cm^3的UNAG目的蛋白,银染检测说明其纯度较高.利用该基因可以与非结合胆红素结合并发光的特异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非结合胆红素检测方法,结果表明UNAG发光值与胆红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7.96 X+4.333 3(R=0.994 9).该法可用于胆红素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胆红素 日本鳗鲡 unag基因 分子克隆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