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岩溶流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41
1
作者 蒋勇军 袁道先 +1 位作者 谢世友 李林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40-2047,共8页
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利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研究岩溶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总体水平较高,平均为29.0g/kg,变异系数为60.5%,属强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 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利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研究岩溶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总体水平较高,平均为29.0g/kg,变异系数为60.5%,属强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具有各向异向性,长、短轴变程分别为39.8km和22.0km,同时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性的程度较大,C0/(C0+C1)值为53.4%,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东部向西、西南部逐渐降低,其空间分布与流域地质、地貌及土地利用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流域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GIS
下载PDF
封育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赵菲 谢应忠 +1 位作者 马红彬 沈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7-891,共5页
研究了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封育年限典型天然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匀性指数的变化总体与多样性变化趋势相反。不同封育年限土壤有机质含... 研究了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封育年限典型天然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匀性指数的变化总体与多样性变化趋势相反。不同封育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封育15年、25年的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封育5年、20年的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居中,未封育的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草原植被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植被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典型草原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重庆市四面山典型林分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贤 张洪江 +3 位作者 程金花 张焜 孙龙 马西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4,共6页
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了重庆市四面山地区典型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剖面土壤饱和导水率(Ks),并运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其与土壤物理因子和有机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从表层到深层呈现出负指数形式的递减规律。各林... 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了重庆市四面山地区典型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剖面土壤饱和导水率(Ks),并运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其与土壤物理因子和有机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从表层到深层呈现出负指数形式的递减规律。各林分对饱和导水率均有显著提高,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阔叶林、楠竹林、针叶林>人工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荒地。土壤黏粒、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影响该地区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各林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作用,有机质含量与饱和导水率符合二次曲线的关系。在植被经营过程中,建议营造针阔复层混交类型的树种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山 典型林分 土壤饱和导水率(Ks) 物理因子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黄土高原果园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世琦 张爱平 +1 位作者 杨正礼 刘国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典型果业生产区域的黄土高原选择5个采样区的45个果园5个对照常年作物农田,利用GIS定位仪共采集0-20cm表土样品45份,对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测定。果园划分为5~10a、10~15a和15a以上3个园龄段,常年作物农田选择果园附近的普通农... 在典型果业生产区域的黄土高原选择5个采样区的45个果园5个对照常年作物农田,利用GIS定位仪共采集0-20cm表土样品45份,对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测定。果园划分为5~10a、10~15a和15a以上3个园龄段,常年作物农田选择果园附近的普通农作物田块取样。利用单样本平均数t检验和单向分组资料方差分析,对果园与农田、园龄段分组与农田2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果园与农田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提高,其中大部分有显著提高;苹果优质高产地区,随果园园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同时表明果园种草能够显著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原因包括肥料投入数量与结构、种植方式、土壤类型、农产品市场行情和农业技术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区域 果园 农田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生活污水典型有机污染物与ASMs模型水质特性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满红 李咏梅 顾国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99-1505,共7页
研究了生活污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糖类、蛋白质、油脂以及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生活污水中COD的贡献率,采用硝酸盐利用速率法(NUR)测定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s)中的有机水质特性参数,分析了单一糖类、蛋白质、油脂、LAS对有机... 研究了生活污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糖类、蛋白质、油脂以及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生活污水中COD的贡献率,采用硝酸盐利用速率法(NUR)测定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s)中的有机水质特性参数,分析了单一糖类、蛋白质、油脂、LAS对有机水质特性参数的影响,并给出了生活污水中这4种有机污染物与ASMs有机水质特性参数SS、XS、SI、XI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反硝化条件下异养菌产率系数为0.683;蛋白质、糖类、油脂和LAS分别占COD的24%-35%、17%-35%、5.78%-10.56%和3.77%-7.23%,是污水中COD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该污水中的快速生物降解物质占总COD的22%-29%,慢速可生物降解物质占29%-38%;生活污水中糖类、蛋白质、油脂、LAS这4种典型有机物的浓度与ASMs的水质特性参数SS、XS、SI、XI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有机污染物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s) 相关关系
原文传递
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盼盼 李艳红 徐莉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4期131-136,共6页
以具有特殊气候和成土母质的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典型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下4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 以具有特殊气候和成土母质的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典型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下4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碱蓬群落下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5 cm和50—60 cm较高,芦苇群落和盐节木群落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20 cm较高,梭梭群落下各层土壤有机质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空间特征性显著,且植物群落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5月芦苇群落的变异程度大于其他植物群落。总体来说,不同季节芦苇群落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范围均较大,说明距湖远近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 典型植物群落 有机质 空间变异性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陡坡地典型植被不同恢复年限土壤物理性质比较研究——以陕西长武王东沟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朱谧远 岩晓莹 +1 位作者 郭天崎 黄明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3-1040,共8页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陡坡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黄土高原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比分析草地、灌木、乔木纯林、乔灌混交林和乔木混交林在不同恢复年限时0~40cm土层土壤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被恢复18年后,相比灌...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陡坡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黄土高原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比分析草地、灌木、乔木纯林、乔灌混交林和乔木混交林在不同恢复年限时0~40cm土层土壤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被恢复18年后,相比灌木、乔木纯林,混交林的植被生长状况更好;各样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7.3%~97.9%,其中油松*刺槐、刺槐*沙棘两个混交林效果最显著,分别提高了97.9%和89.4%。相比2014年,2021年时油松、油松*刺槐样地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7.5%、13.4%,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6.4%和13.1%;油松、油松*刺槐、油松*沙棘样地0~40cm土层土壤持水性改善效果最佳,分别提升了7.7%、2.2%、5.3%;油松*刺槐样地0~40cm的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效果最好,增幅达146.8%。因此研究建议该区的植被恢复应以混交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地 植被类型 恢复年限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pH和有机质对土壤中锌的吸附-解吸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夏利亚 《能源环境保护》 2021年第3期39-45,共7页
采用批次平衡法和Freundlich模型研究了锌在黑土和潮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分析了pH和有机质对Zn在供试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和潮土对Zn都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解吸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黑土和潮土的吸附-解吸常... 采用批次平衡法和Freundlich模型研究了锌在黑土和潮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分析了pH和有机质对Zn在供试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和潮土对Zn都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解吸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黑土和潮土的吸附-解吸常数(K_(f))分别为1882.03和1546.66;在pH为4.6~7.4范围内,土壤对锌的吸附能力随pH值的升高而增强;土壤有机质去除后,K_(f)变小且经验常数(1/n)变大,吸附的非线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土壤 ZN 吸附-解吸 PH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典型有机物在饱气带土和地下水中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雒国忠 姜先桥 +3 位作者 尚林群 范建民 王永强 张万喜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第3期14-21,共8页
研究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部排污渠旁,是一处有近40年污水灌溉历史的农田,灌溉用污水主要为保定天鹅化纤有限公司和保定钞票纸厂排放的污水,主要种植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饱气带厚度2.4~2.7m,饱气带土以粉质粘土为主。通过分析... 研究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部排污渠旁,是一处有近40年污水灌溉历史的农田,灌溉用污水主要为保定天鹅化纤有限公司和保定钞票纸厂排放的污水,主要种植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饱气带厚度2.4~2.7m,饱气带土以粉质粘土为主。通过分析距排污渠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的土样有机物的测试分析结果,选择苯、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苯并[a]芘为典型污染物,从饱气带土的物理与化学特征、5种有机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地下水的动力条件角度,分析了典型有机物在饱气带土与地下水中迁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有机物 饱气带土 地下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典型草原定居牧户放牧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阿木日门德 张卫青 +5 位作者 满都呼 李晓佳 赛西雅拉图 春风 张智尧 乌日查呼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期89-91,105,共4页
通过野外考察,典型牧户采样及室内试验,研究了内蒙古阿巴嘎典型草原定居牧户放牧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牧户相同土层之间土壤有机质对比,土层0~10cm,1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土层20~30cm土壤... 通过野外考察,典型牧户采样及室内试验,研究了内蒙古阿巴嘎典型草原定居牧户放牧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牧户相同土层之间土壤有机质对比,土层0~10cm,1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土层20~30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冬、夏季草场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方向土层之间达显著差异水平,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变异系数介于0.088~0.291,属于中等或弱变异。冬季草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高于夏季草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定居放牧 土壤有机质 定居点
下载PDF
洱源县山区典型地带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的时空动态变化
11
作者 罗开华 田昆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1期32-36,共5页
利用IN—SITU技术,以洱源县山区典型地带保存较好的旱冬瓜阔叶林为参照,选择自然植被破坏后形成的坡耕地、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桉树林地等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性质变化的样地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 利用IN—SITU技术,以洱源县山区典型地带保存较好的旱冬瓜阔叶林为参照,选择自然植被破坏后形成的坡耕地、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桉树林地等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性质变化的样地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研究其水平空间变化、垂直空间变化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典型山区 有机质 全氮 速效磷 速效钾 动态变化 洱源县
下载PDF
典型区域果园土壤有机质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杨世琦 张爱平 +2 位作者 杨淑静 杨正礼 刘国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4-1127,共4页
在黄土高原、胶东半岛和北京郊区果园选择11个采样区,按照5~10年、10~15年和15年以上3个园龄段,利用GPS定位系统,共采集0~20cm表层土壤样品99份,并在取样果园附近选择普通农田作为对照采集土壤样品33份,测定了果园与普通农田土壤的... 在黄土高原、胶东半岛和北京郊区果园选择11个采样区,按照5~10年、10~15年和15年以上3个园龄段,利用GPS定位系统,共采集0~20cm表层土壤样品99份,并在取样果园附近选择普通农田作为对照采集土壤样品33份,测定了果园与普通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并从果园土壤有机质数量特征、果园与农田差异特征以及有机质随园龄段变化特征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半岛栖霞和北京郊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黄土高原宝塔较低。与农田相比,60%多的果园土壤有机质未发生显著变化,明显提高的果园不到30%,明显降低的果园不到10%;土壤有机质发生变化的果园,平均提高0.62%,平均降低0.20%;随园龄增加,两个样点果园土壤有机质明显提高,其他果园变化不显著。在优质高产果园区,果园土壤有机质提高归因于施用有机肥、果园种草、青草或秸秆还田。总体上看,典型区域果园土壤有机质高低值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不高,果业持续发展能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果树种植区域 果园 农田 果园年龄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红壤典型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积累与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是红壤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自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本课题组围绕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了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与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动态、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是红壤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自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本课题组围绕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了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与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动态、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特征、以及红壤水稻土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回顾了过去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的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典型区 土壤有机质 分解 转化 进展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典型地区龙潭组页岩岩相划分对比及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何燚 唐玄 +3 位作者 单衍胜 刘光祥 谢皇长 马子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4-190,共17页
海陆过渡相页岩类型多、有机质类型复杂,既不完全同于陆相也不完全同于海相页岩特征,探讨海陆过渡相页岩岩相及其特征是进一步认识页岩气储集空间、赋存机理和富集规律的基础和前提。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典型地区二叠系龙潭组海相M1井和... 海陆过渡相页岩类型多、有机质类型复杂,既不完全同于陆相也不完全同于海相页岩特征,探讨海陆过渡相页岩岩相及其特征是进一步认识页岩气储集空间、赋存机理和富集规律的基础和前提。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典型地区二叠系龙潭组海相M1井和陆相DC1井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岩心观察、普通光学薄片观察、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等实验手段,对页岩岩相进行划分对比并描述其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典型地区龙潭组页岩岩相按照矿物含量可划分为5个大类,分别为黏土质页岩相、钙质页岩相、硅质页岩相、钙质混合页岩相和硅质混合页岩相。根据有机质丰度进一步划分出8个小类,分别为特高有机质硅质页岩相、特高有机质硅质混合页岩相、特高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高有机质硅质页岩相、高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中有机质钙质混合页岩相、中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和低有机质钙质页岩相。其中黏土质页岩相、硅质页岩相和硅质混合页岩相有机质丰度高为有利产层;钙质和钙质混合页岩相有机质丰度低为不利产层;黏土质页岩相是页岩岩相中最为普遍发育的岩相;海陆过渡相的黏土质页岩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于海相的黏土质页岩相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海相 四川盆地及周缘典型地区 龙潭组 页岩岩相 有机质特征
原文传递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碱性磷酸酶和有机质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邢培茹 郑粉莉 王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东北黑土侵蚀严重区宾州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采集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6个典型坡面及各坡面不同坡位的土壤样品,分析坡耕地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有机质在流域和坡面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流域尺度上,... 以东北黑土侵蚀严重区宾州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采集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6个典型坡面及各坡面不同坡位的土壤样品,分析坡耕地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有机质在流域和坡面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流域尺度上,坡耕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坡面尺度上总体表现为坡面上部<坡面中部<坡面下部的趋势,且坡位对土壤有机质分布的影响较其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流域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有机质空间分布与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相对应,反映出土壤侵蚀是影响该区耕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 土壤碱性磷酸酶 土壤有机质 土壤侵蚀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重庆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及其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玲 赵秀兰 +2 位作者 魏世强 蒋珍茂 万川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6,共6页
为了解重庆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状况,采用现场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彭水、丰都和巫山3个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及其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SOM)含量为3.35-53.9... 为了解重庆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状况,采用现场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彭水、丰都和巫山3个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及其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SOM)含量为3.35-53.94 g/kg,在适宜植烟范围(15-30 g/kg)内的比例呈现出丰都〉巫山〉彭水的趋势,变异系数为巫山烟区大于丰都和彭水烟区。用33、167和333 mmol/L KMn O4测得的高活性有机质(HLOM)、中活性有机质(MLOM)、活性有机质(LOM)占SOM的比例分别表现为巫山〉丰都〉彭水、丰都〉巫山〉彭水、丰都〉彭水〉巫山,与各烟区的SOM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活性组分不仅可以很好的反映土壤碳素动态变化,还可用作评价重庆植烟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烟区 土壤有机质 活性组分
下载PDF
PTFE超滤膜对水中三种典型天然有机物的去除及其膜污染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文 夏圣骥 彭浩轩 《净水技术》 CAS 2018年第10期33-38,共6页
研究聚四氟乙烯(PTFE)超滤膜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以及膜污染机制。天然有机物是膜污染中的主要污染物,其中腐植酸(HA)、海藻酸钠(SA)和牛血清蛋白(BSA)为典型的代表。过滤试验采用序批式,配制特定浓度的天然有机物水样进行死端... 研究聚四氟乙烯(PTFE)超滤膜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以及膜污染机制。天然有机物是膜污染中的主要污染物,其中腐植酸(HA)、海藻酸钠(SA)和牛血清蛋白(BSA)为典型的代表。过滤试验采用序批式,配制特定浓度的天然有机物水样进行死端过滤。通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TOC-L仪测定水样的UV和总有机碳的值来评估PTFE对三种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污染后的膜表面进行观察以推断其污染机制。此外,在HA原料液中添加钙离子(Ca^(2+))和鸡蛋白溶菌酶(LYS,带正电)进行过滤试验,探究PTFE对带不同电荷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超滤膜的污染机制。PTFE超滤膜对三种典型的天然有机物去除率以及膜污染情况不尽相同,对HA和SA的去除率远高于BSA,而对HA的去除率稍高于SA。HA和SA对PTFE的膜污染机制是先膜孔阻塞而后形成滤饼层,BSA则为膜孔吸附。PTFE对LYS的去除率几乎为零,但混合了HA和Ca^(2+)后的去除率显著升高,加入Ca^(2+)升高更明显,原因是Ca^(2+)与LYS不但有静电吸附作用,还有架桥作用,形成了更致密的滤饼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典型天然有机物 超滤 膜污染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养分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旭杨 肖洋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2年第8期90-93,共4页
东北典型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黑土聚集区,黑土是世界上重要的土地资源,肥力强,适宜中国主要农作物生长。通过收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2007及2017年东北典型黑土区的土壤养分数据,分析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养分现状。结果表明,虽然现阶段... 东北典型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黑土聚集区,黑土是世界上重要的土地资源,肥力强,适宜中国主要农作物生长。通过收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2007及2017年东北典型黑土区的土壤养分数据,分析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养分现状。结果表明,虽然现阶段黑土区肥力依旧丰富,但明显相对之前降低很多,土壤pH值下降。建议通过改善不同肥料的施用、优化耕作制度以及对侵蚀沟的治理来减少对土壤养分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区 土壤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pH值
下载PDF
高寒荒漠区典型人工混交群落演替规律
19
作者 余庭龙 徐莹 +4 位作者 周鸿玉 王伦 欧尔辉 杨向东 邓磊 《青海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为了解高寒荒漠区不同治理年限人工混交林(群落)演替规律,以贵南县黄沙头1997、2002、2007、2012、2016年不同造林年份(分别为治理25、20、15、10、5年)丘间地典型人工混交群落(青杨、沙棘和乌柳)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替法对人工混交... 为了解高寒荒漠区不同治理年限人工混交林(群落)演替规律,以贵南县黄沙头1997、2002、2007、2012、2016年不同造林年份(分别为治理25、20、15、10、5年)丘间地典型人工混交群落(青杨、沙棘和乌柳)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替法对人工混交群落进行林分特征、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的发育,治理20年林地总生物量最大,为62.719 kg/m^(2);治理25年,林下草本盖度、土壤结皮盖度和厚度达到最大,草本盖度为60%,土壤结皮盖度为40%,土壤结皮厚度为1.67 cm,0~10 cm土壤有机质达到16.76 mg/kg,全氮达到0.75 mg/kg,10~20 cm土壤砂粒较治理20年下降了8.88%,粉粒增加了18.99%,黏粒增加了41.98%;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Glea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随治理年限增加而增大,乔灌混交模式可提高人工林稳定性。在未来高寒荒漠区人工林经营中,应该适当开展抚育经营,促进群落正向演替,提高生态效能。本研究可为当地人工植被恢复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荒漠区 典型人工混交林 不同演替阶段 植物多样性 有机质 土壤物理机械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