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地转强迫对Fitow(0114)暴雨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江南 闫敬华 +3 位作者 魏晓琳 吴池胜 侯尔滨 王安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6,共8页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 0 114号台风Fitow从 2 0 0 1年 8月 31日 0 0时~ 9月 2日 0 0时 (UTC ,下同 )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MM5对Fitow登陆过程中暴雨落区和强度的模拟与实况比较一致。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暴雨的...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 0 114号台风Fitow从 2 0 0 1年 8月 31日 0 0时~ 9月 2日 0 0时 (UTC ,下同 )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MM5对Fitow登陆过程中暴雨落区和强度的模拟与实况比较一致。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暴雨的中尺度特征。正是维持少动的台风倒槽和嵌入其中的中小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了暴雨的发生、发展 ,而高、低空中尺度散度场的配置对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在华南台风暴雨区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 ,都存在很强的非地转作用 ,非地转涡度项对散度倾向项是重要的强迫因素 ;但非地转作用的实现与中高纬度地区有本质的区别 ,在低层非地转作用是由于强的位势场气旋涡度 (- 2  <0 )与弱的流场气旋涡度 (fζ >0 )不平衡产生的 ;而高层非地转作用是由于强的位势场反气旋涡度 (- 2  >0 )与弱的流场反气旋涡度 (fζ <0 )不平衡产生的。非地转作用是暴雨中尺度系统上升运动发展的触发机制。从动力学角度解释了用非地转 Q矢量散度场来判断暴雨落区要比用准地转 Q矢量散度场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式MM5 2001年8月 中小尺度系统 中高纬度地区 准地转Q矢量 暴雨落区 中尺度特征 中尺度系统 散度场 模拟研究 降水过程 登陆过程 模拟结果 相互作用 台风倒槽 指示意义 触发机制 上升运动 不平衡 位势场 反气旋
下载PDF
Shapley-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在华南台风卫星云图的长时效滚动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小燕 何立 +2 位作者 赵华生 黄颖 吴玉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9-327,共19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大量的卫星云图观测资料来提高台风暴雨的预报能力,解决并提高对台风强降水云系变化的预报精度,延长对未来云系变化的预报时效,构建基于合作对策Shapley-模糊神经网络的华南区域台风卫星云图非线性智能计算滚动集合预测模... 为了更好地利用大量的卫星云图观测资料来提高台风暴雨的预报能力,解决并提高对台风强降水云系变化的预报精度,延长对未来云系变化的预报时效,构建基于合作对策Shapley-模糊神经网络的华南区域台风卫星云图非线性智能计算滚动集合预测模型,对增强卫星云图资料在台风暴雨天气预报中的实用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13—2016年华南区域台风影响过程的卫星云图,采用类似于数值预报模式的集合预报方法,通过对间隔6 h的卫星云图云顶亮温样本序列做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将提取出的时间系数作为云图预报建模的预报分量。考虑台风云系的发展变化主要受云团环境物理量场的影响,利用数值预报模式的物理量预报产品作为各预报分量的预报因子,并采用k-近邻互信息估计的分步式变量选择算法,通过两步过程实现相关变量的选择与弱相关变量的剔除,分别建立相应时间系数的Shapley-模糊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模型,进一步将预报得到的各时间系数与空间向量合成,重构得到未来时刻的卫星云图预报图,实现了云图6—72 h的长时效客观滚动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案所预测的云图与实况云图相关较高,重构云图的基本轮廓、纹理特征分布、清晰度以及云系强弱方面都比较接近原始云图。另外,研究进一步基于相同的云图预报因子,针对同样的建模和预报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案进行和新方案一致的云图预测。对比结果表明,这种非线性预报模型比线性方案能更好地预报未来较长时效台风云团的发展、移动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其预测的云图与实际云图的主要特征更相似。云图预报时效达到了72 h,具有业务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云图 华南区域台风 Shapley-模糊神经网络 k-近邻互信息估计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华南台风与“月相”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广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1期37-43,共7页
本文分析了32年(1949—1980)台风基本资料,揭示了华南台风活动与“月相”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1)台风活动周期大致与白道拱线进动周期(8.85年)相近;(2)60年代登陆华南地区的55个台风中,约有65%左右,其登陆时刻与当地月中天时刻相距小... 本文分析了32年(1949—1980)台风基本资料,揭示了华南台风活动与“月相”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1)台风活动周期大致与白道拱线进动周期(8.85年)相近;(2)60年代登陆华南地区的55个台风中,约有65%左右,其登陆时刻与当地月中天时刻相距小于3小时;(3)台风异常路线之一——南海台风“北翘”,往往与月亮处于黄白交点相伴随.另外,对其作用机制问题本文也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月球的引潮力是台风活动的重要激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台风 月相 相关 引潮力 激发因素
下载PDF
华南登陆台风降水不对称性及持续性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燕燕 蒙伟光 +3 位作者 冯业荣 张诚忠 陈德辉 郑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399,共15页
针对登陆华南台风降水及模式预报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当前关于登陆台风降水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台风登陆后期持续性暴雨发生机理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提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相关科学问题及模式预报技术改进的应对措施,为促进登陆华南台... 针对登陆华南台风降水及模式预报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当前关于登陆台风降水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台风登陆后期持续性暴雨发生机理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提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相关科学问题及模式预报技术改进的应对措施,为促进登陆华南台风暴雨预报工作和效果的不断改进提供参考。分析指出环境风场垂直切变、低层气团边界(如冷池边界)、干冷空气侵入、中尺度对流系统以及地形等是造成登陆华南台风降水不对称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台风登陆后期华南发生的持续性暴雨往往与季风活动增强相关,活跃的西南季风为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发展提供有利条件,MCSs通过潜热加热反馈于大尺度环流,可使台风涡旋环流和西南季风得以维持并致使MCSs反复发生发展、暴雨持续。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考察评估目前模式的预报性能并提出有效改进方案,是进一步提高模式预报效果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华南台风 降水不对称性 持续性暴雨 形成机理 模式预报
下载PDF
副热带高压和对流潜热加热与南海台风的耗散及维持 被引量:6
5
作者 丁治英 沈桐立 丁一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6-313,共8页
利用自适应网格模式对9505号及9618号南海台风进行了数值模拟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南海台风的耗散主要与副热带高压加强有关,地形的影响较小。副高的活动对台风的加强与减弱十分敏感,当副高减弱时台风加强,副高加强时台风... 利用自适应网格模式对9505号及9618号南海台风进行了数值模拟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南海台风的耗散主要与副热带高压加强有关,地形的影响较小。副高的活动对台风的加强与减弱十分敏感,当副高减弱时台风加强,副高加强时台风减弱。潜热释放是台风维持的主要因子。副高强度与潜热加热的大小成反比。分析发现,台风登陆后若与西风槽接近,则有利于台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台风 副热带高压 西风槽 对流潜热 加热
下载PDF
南海台风登陆粤东—闽南引发漳州大暴雨的特征和概念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德南 吴建成 +3 位作者 洪晓湘 杨锡琼 陈锦鹏 庄毅斌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根据南海台风登陆粤东至闽南漳州大暴雨个例,归纳总结出3种概念模型:东高北槽型、东西两高型和东高西低型;分析3种概念模型环流特征表明,共同点是在台湾海峡中南部均存在低空偏南风急流,漳州暴雨区上空850 hPa以下是一个水汽通量强辐合... 根据南海台风登陆粤东至闽南漳州大暴雨个例,归纳总结出3种概念模型:东高北槽型、东西两高型和东高西低型;分析3种概念模型环流特征表明,共同点是在台湾海峡中南部均存在低空偏南风急流,漳州暴雨区上空850 hPa以下是一个水汽通量强辐合区;200 hPa为强辐散区.不同点是东高西低型南风急流的强度和厚度最弱;东高北槽型有冷空气的相互作用.最大日雨量,东高北槽型最大,东高西低型最小.同时,计算了此类台风漳州地区水汽、动力、热力和不稳定条件等22个物理量指标及台风季气候平均态指标,为此类台风漳州大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南海台风 大暴雨 合成分析 概念模型 中低空急流
下载PDF
基于模糊时间序列的华南台风登陆时最大风速极值预测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萌 刘合香 +1 位作者 卢耀健 李广桃 《海洋气象学报》 2019年第4期68-74,共7页
利用1995—2017年登陆华南地区的台风登陆时最大风速极值数据,构建基于模糊时间序列的台风登陆时最大风速极值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与传统时间序列ARIMA模型作对比。其预测结果表明,模糊时间序列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 利用1995—2017年登陆华南地区的台风登陆时最大风速极值数据,构建基于模糊时间序列的台风登陆时最大风速极值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与传统时间序列ARIMA模型作对比。其预测结果表明,模糊时间序列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621 m·s^-1、0.066和2.727 m·s^-1,预测的精确度明显高于传统时间序列ARIMA模型,同时也表明将模糊时间序列应用于登陆时最大风速极值的预测能够获得较理想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时间序列 模糊化 登陆时最大风速极值 华南台风 风速预测
下载PDF
登陆华南台风频次影响因子的气候模式预测能力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圣璇 张成扬 陈丹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3期16-20,共5页
利用1982-2010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CFSv2回报数据、美国台风预警中心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数据集和欧洲中心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气候模式中对于登陆华南台风频次影响因子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CFSv2在提前0~2个月预报后汛期的模式产... 利用1982-2010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CFSv2回报数据、美国台风预警中心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数据集和欧洲中心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气候模式中对于登陆华南台风频次影响因子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CFSv2在提前0~2个月预报后汛期的模式产品中,对登陆华南台风频次影响因子存在正预报技巧;而模式对于受ENSO影响的低层季风环流,在提前0~6个月的预报产品中均有较高的预报技巧;同时,利用模式预报低层风场的EOF分量作为登陆华南台风频次的预报因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v2模式 登陆华南台风 预报
下载PDF
南海自航FLNG台风期间解脱方案设计
9
作者 赵会军 余捷 +2 位作者 夏华波 于超 王丹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48,共5页
设计自航FLNG以解决因南海台风限制FLNG开发深远海天然气资源的难题,统计南海夏季台风的影响范围、移动轨迹等关键数据,计算确定南海小型FLNG的台风期间报警、解脱和航行范围,总结FLNG的解脱时间和解脱作业程序。
关键词 自航FLNG 南海台风 解脱时间 解脱程序
下载PDF
南海台风生成前48h环流特征及热力与动力条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拴柱 张胜军 +1 位作者 吕心艳 魏凤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88,共17页
利用1979—2019年4—11月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和静止卫星红外云图资料,筛选出189例南海台风,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1°再分析资料,分析南海台风生成前48 h至生成时刻的天气环流和动力、... 利用1979—2019年4—11月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和静止卫星红外云图资料,筛选出189例南海台风,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1°再分析资料,分析南海台风生成前48 h至生成时刻的天气环流和动力、热力条件。结果表明:南海台风生成于热带洋面大范围的高海表温度、高水汽含量和高不稳定层结区,其生成前的主要环境背景环流是赤道辐合带、西南季风或东风波等;台风生成前扰动中心常常处于其北侧风切变小而南侧风切变大的过渡带中,少数扰动中心倾向于风切变小值中心附近,风切变与扰动的发展之间无显著相关;扰动中心一般与垂直涡度中心重合,垂直涡度中心是表征扰动自身强弱的物理量,但垂直涡度自身的大小与未来扰动发展趋势关系不明显,而Okubo-Weiss(OW)指数则对于扰动的发展以及扰动位置确定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扰动发展过程中,扰动中心附近存在一个贯穿整个对流层的位涡柱,低层扰动部分与位涡柱中的中低层位涡相互作用,有利于扰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台风 台风生成 环流特征
下载PDF
近50 a ENSO时频特征及其与南海台风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季倩倩 徐峰 张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71-79,共9页
【目的】分析表征ENSO事件的特征值和南海台风活动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JMA)1967-2016年西北太平洋TC最佳路径数据集,统计分析了近50 a来南海台风活动月频数。同时又采用Morlet小波... 【目的】分析表征ENSO事件的特征值和南海台风活动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JMA)1967-2016年西北太平洋TC最佳路径数据集,统计分析了近50 a来南海台风活动月频数。同时又采用Morlet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小波相干等方法,分析了近50 a来ENSO事件时频变化特征及其与南海台风相关性。【结果与结论】ENSO循环具有2-6 a的主周期;7-10月南海台风活动最为频繁,其频数时间序列存在准2 a尺度周期;ENSO指数与南海台风活动频数的相关表现在多个时间尺度上。1970-1978年、1995-2000年,ONI指数和南海台风活动频数在2-6 a周期尺度上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并且南海台风活动频数变化先于ONI指数半个周期。1980-1985年间,在1.5-3 a的周期尺度上SOI指数和南海台风活动频数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且两序列同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时频特征 南海台风 小波变换 相关分析
下载PDF
1907号南海台风“韦帕”造成防城港大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绍河 赵胜男 骆艺仁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4期8-14,共7页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等,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1907号南海台风“韦帕”造成防城港大范围大暴雨的原因。结果表明:①“韦帕”引导气流弱、移动速度缓慢、强度减弱慢、中心登陆防城港是造成防...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等,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1907号南海台风“韦帕”造成防城港大范围大暴雨的原因。结果表明:①“韦帕”引导气流弱、移动速度缓慢、强度减弱慢、中心登陆防城港是造成防城港大暴雨的主要原因;②“韦帕”对流云系长时间滞留防城港上空,是造成防城港大暴雨的直接原因;③台风过程降水为对流性降水,台风降水效率高导致防城港出现大范围大暴雨;④防城港上空一直位于925 hPa水汽辐合中心和850 hPa垂直上升运动中心或附近,有利于大量水汽集结抬升形成对流云系产生持续性强降水;⑤“韦帕”影响防城港期间大气对流非常不稳定,湿正压项(MPV1)分布对较强降水落区有指导意义,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湿正压项负值中心附近;⑥“韦帕”环流后部在防城港上空有一条偏东南风急流带,这条急流带在十万大山山脉前被迫抬升形成对流,对防城港出现大暴雨有明显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台风 台风“韦帕” 大暴雨 物理量场 地形作用
下载PDF
南中国海北部对台风的响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蒙 丁扬 侍茂崇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共11页
南海北部近岸海域的风暴潮爆发频率高、危害大,其中广东近岸海域每年由于台风遭受的经济损失高居全国之首,因此更好地评估和预测南海近岸对台风的响应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利用潮汐风暴潮近似解公式分析了潮汐与风暴潮... 南海北部近岸海域的风暴潮爆发频率高、危害大,其中广东近岸海域每年由于台风遭受的经济损失高居全国之首,因此更好地评估和预测南海近岸对台风的响应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利用潮汐风暴潮近似解公式分析了潮汐与风暴潮相互作用在风暴增水中的作用比例和特征。基于FVCOM-SWAVE模型,分析在台风登陆过程中,南海北部区域对不同路径台风的响应,并设计风场气压驱动实验和波流耦合模型实验,探究了南海北部近岸对不同台风的响应过程的成因,分析了波流相互作用对近岸增水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会对风暴增水有着重要的调制作用。首先,其会使余水位有着近似潮汐的震荡,振幅约为0.1m-0.2m。其次,在风暴潮模拟中,加入波流相互作用的分析能够明显改善南海西北部近岸风暴增水过程的模拟精度,误差能够提高0.1m左右。最后发现,南海北部区域存在着由台风激发、向西传播的陆架波,路径有两条:一条沿着我国南海沿岸并穿过琼州海峡进行传播,另一条沿着海南岛东侧路径进行传播,其速度大约在2-5m/s左右,并造成水位响应的西边界强化现象。同时,在台风到来时,琼州海峡东西两侧产生较大的水位梯度,西向流通量显著增加,造成大量的海水进入北部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台风 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 FVCOM 陆架波 波流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南海台风对浙江梅雨暴雨水汽输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有利 段晶晶 +2 位作者 钱燕珍 徐迪峰 郭宇光 《科技通报》 2018年第7期57-63,共7页
用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对2017年6月13日前后浙江梅雨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暴雨事件与低层偏东风、西南气流带来了充沛的水汽有关,而1702号台风'苗柏'对西南气流的输送有重要作用。为了验证'苗柏'的作用... 用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对2017年6月13日前后浙江梅雨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暴雨事件与低层偏东风、西南气流带来了充沛的水汽有关,而1702号台风'苗柏'对西南气流的输送有重要作用。为了验证'苗柏'的作用,用WRF3.6.1模式对此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做了去掉'苗柏'的敏感性试验,得到'苗柏'及其登陆减弱后的残留云系,对于偏南暖湿气流将水汽输送到浙江和水汽输送强度的维持,在浙江形成强的水汽辐合及辐合带的长时间维持都有明显的作用。'苗柏'及残留云系还对梅雨带中低层辐合和上升运动产生作用,由于它的存在,在中低空西南风气流的左侧伴随有散度辐合中心,而在高空急流的右侧有散度的辐散,这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发生,形成次级环流。垂直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也表明'苗柏'及减弱后的残留云系对中低层辐合和上升运动的加强有明显增强作用,从而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台风 梅雨暴雨 水汽输送 数值研究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华南台风灾情重现期研究
15
作者 王萌 刘合香 +1 位作者 卢耀健 李广桃 《经济数学》 2020年第3期240-248,共9页
利用1981-2014年华南台风灾情数据,选取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应用Copula函数理论,计算灾情重现期,分析台风灾害的灾情.首先,借助Clayton Copula函数构造三变量的联合分布,计算单变量重现期、联合重现期及同现重现期... 利用1981-2014年华南台风灾情数据,选取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应用Copula函数理论,计算灾情重现期,分析台风灾害的灾情.首先,借助Clayton Copula函数构造三变量的联合分布,计算单变量重现期、联合重现期及同现重现期,并求出该重现期下的设计值.计算结果表明联合重现期的设计值要优于单变量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的设计值.因此,选取联合重现期的设计值作为防灾标准的最优参考,并将联合重现期记为灾情重现期.然后,计算2015-2017年登陆华南台风灾害的灾情重现期,并对台风灾害的灾情进行分析.发现台风灾情重现期越长的台风造成的灾情越严重.最后,利用灾情重现期与致灾重现期对台风灾害的发生频率作综合性分析,可以为台风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统计 灾情重现期 Clayton Copula函数 华南台风灾害
下载PDF
“圣帕”、“碧利斯”影响湖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潘志祥 叶成志 +1 位作者 刘志雄 许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1-50,共10页
应用气象、水文加密观测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两个严重影响湖南的热带气旋圣帕、碧利斯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碧利斯"和"圣帕"影响期间,湖南降水在强度和范围上存在明显差异,"碧利斯"强降水主要位于... 应用气象、水文加密观测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两个严重影响湖南的热带气旋圣帕、碧利斯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碧利斯"和"圣帕"影响期间,湖南降水在强度和范围上存在明显差异,"碧利斯"强降水主要位于低压环流的东南侧,在湘东南地区形成致洪暴雨,而"圣帕"降水范围大,湖南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强降水落区具有自东向西移动的特点,且强降水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碧利斯"、"圣帕"登陆后低压环流移动路径不同以及结构的差异,且与之相互作用的南海季风强度不同,导致它们在动力结构、水汽辐合强度分布和垂直运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是造成它们不同的强降水分布特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对比分析 南海季风
下载PDF
不同海表面温度对南海台风“杜鹃”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颖珺 谢强 +2 位作者 蒙伟光 袁金南 王东晓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1-406,共6页
采用水平分辨率0.25°×0.25°的日平均和周平均的卫星微波成像仪(TMI)和卫星微波辐射计(AMSRE)的海温资料(TMI-AMSRE SST)作为下强迫源,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南海过境台风"杜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台... 采用水平分辨率0.25°×0.25°的日平均和周平均的卫星微波成像仪(TMI)和卫星微波辐射计(AMSRE)的海温资料(TMI-AMSRE SST)作为下强迫源,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南海过境台风"杜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台风中心附近SST的差异会导致大气风场的差异,从而使模式对SST有比较快速而且明显的响应;不同的SST对台风的强度和路径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台风降水和台风中心附近潜热通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SST对台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海-气潜热通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差异 数值试验 不同遥感海温 南海台风“杜鹃”
下载PDF
采用预报涡旋的初始化方案对2015年台风“莲花”、“灿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燕燕 薛纪善 +4 位作者 冯业荣 陈子通 张诚忠 李梦婕 李霁杭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8-609,共12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预报涡旋的初始化方案,用预报涡旋代替bogus模型参与构建模式初始场,采用权重形式合成预报涡旋和分析涡旋获取台风初始涡旋。针对2015年"莲花"和"灿鸿"台风,基于该初始化方案设计了一系列对比试验进... 提出了一种采用预报涡旋的初始化方案,用预报涡旋代替bogus模型参与构建模式初始场,采用权重形式合成预报涡旋和分析涡旋获取台风初始涡旋。针对2015年"莲花"和"灿鸿"台风,基于该初始化方案设计了一系列对比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方案得到的台风初始涡旋结构比bogus模型合理;(2)预报涡旋权重不宜取太大;(3)从长时效预报效果看,采用24 h内预报涡旋比采用长时效预报涡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误差减小;(4)采用同一权重方案对"莲花"、"灿鸿"预报的改进效果不同,其原因与预报涡旋和分析涡旋的协调程度有关。多台风情形下可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时效的预报涡旋和不同权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初始化 预报涡旋 合成方法 南海台风模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11年“洛克”和“桑卡”双台风预报效果的初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燕燕 薛纪善 +3 位作者 陈子通 戴光丰 张诚忠 陈训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42,共13页
采用南海台风模式,对2011年业务预报误差较大的台风"洛克"(1115)和"桑卡"(1116)双台风的初值方案进行试验和研究,目的在于寻求改进预报的线索,从而提升台风模式性能。针对"洛克"和"桑卡"台风... 采用南海台风模式,对2011年业务预报误差较大的台风"洛克"(1115)和"桑卡"(1116)双台风的初值方案进行试验和研究,目的在于寻求改进预报的线索,从而提升台风模式性能。针对"洛克"和"桑卡"台风设计了几组初值方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仅对弱台风"桑卡"进行重定位和bogus的初值处理,与对双台风都进行初值处理相比较,两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减小。分析认为仅对弱台风作初值处理以改善其涡旋环流的影响是该双台风路径预报得以改进的原因。对2011—2012年所有弱台风进行批量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对弱台风采用重定位和bogus的初值处理,台风路径预报和强度预报的误差减小。对弱台风进行重定位和bogus初值处理,可改善模式对弱台风的预报效果。此外,目前南海台风模式中现有的bogus方法构造的涡旋相对于弱台风而言云顶偏高,可考虑发展针对弱台风的涡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台风南海台风模式 数值模拟初值方案
下载PDF
高层辐散对热带季风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尤丽钰 沈如桂 冯志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68-176,共9页
采用欧洲中心格点资料分析发现,最初影响东亚的热带季风是源于75°~90°E地区的近赤道强西风。当6月这支强西风出现季节性北移后,东亚季风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流层上层热带东风带上的高层辐散,对低层近赤道... 采用欧洲中心格点资料分析发现,最初影响东亚的热带季风是源于75°~90°E地区的近赤道强西风。当6月这支强西风出现季节性北移后,东亚季风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流层上层热带东风带上的高层辐散,对低层近赤道西风向北伸展起触发作用;而副热带西风带上的高层辐散,有利于低层倒槽的发展,从而引导热带季风继续北上。由于高原地区副热带环流的经向发展,促成东、西风带上辐散作用的连结,可能是引导低层热带季风伸向东亚的一种机制。随着热带季风的到来,华南前汛期盛期暴雨具有热带季风雨的性质。造成暴雨的降水切变线是一种夏季风天气系统。水汽输送计算表明,华南前汛期盛期降水的水汽,主要是由这支源于近赤道强西风的热带季风所输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风 高层辐射 东亚季风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