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垚垚 刘凯 +4 位作者 何庆成 郝美英 郭朝斌 白俊杰 余廷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1-1319,共19页
江西省武功山地区主要发育早古生代和中生代两期花岗岩,后者主要为二云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分布于三江村、明月山及和平村等地区,为了研究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和构造环境,分别选取三江地区和和平地区的细中粒斑... 江西省武功山地区主要发育早古生代和中生代两期花岗岩,后者主要为二云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分布于三江村、明月山及和平村等地区,为了研究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和构造环境,分别选取三江地区和和平地区的细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细粒斑状二云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花岗岩SiO_(2)含量为72.96%~74.16%,Na_(2)O+K_(2)O含量为6.68%~8.42%,MgO含量为0.29%~0.70%,铝饱和指数A/CNK为1.11~1.36,为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ΣREE较低,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强烈δEu负异常,为S型花岗岩。花岗岩锆石n(206 Pb)/n(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41±0.89 Ma和149.31±0.71 Ma,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岩f_(Lu/Hf)值均小于-0.9,ε_(Hf)(t)均为负值,岩浆来源于演化的元古宙陆壳物质。地质演化背景结合样品构造判别图解,综合分析认为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形成于陆内俯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二云二长花岗岩 Lu—Hf同位素 地质意义 武功山
下载PDF
江西云山岩体的成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Nd-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存智 黄志忠 +3 位作者 邢光福 赵希林 舒徐洁 鞠冬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5-1068,共14页
云山岩体位于赣北的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隆起带东北端,主要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Nd-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25.... 云山岩体位于赣北的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隆起带东北端,主要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Nd-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25.6±1.1Ma,为燕山晚期早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云山岩体属于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具高硅、富碱、过铝质,锆饱和温度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Rb、Th、U、K、Pb等元素而亏损Ba、Nb、Sr和Ti等元素、铕负异常显著(Eu/Eu~*=0.13~0.20)的特点。云山岩体的全岩ε_(Nd)(t)值与锆石ε_(Hf)(t)值分别变化于-3.9~-5.1和-1.0~-8.8,两阶段Nd和Hf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T_(DM2)(Nd)=1.35~1.44 Ga和T_(DM2)(Hf)=1.25~1.75 Ga,Nd同位素的模式年龄重叠于Hf同位素模式年龄。结合其CaO/Na_2O值均小于0.3,本次研究认为云山岩体的源区很可能是来自于双桥山群中的富泥质变质沉积岩及少量火成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之后的弧后伸展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云母二长花岗岩 岩石成因 早白垩世 云山岩体 赣北
下载PDF
大兴安岭甘南地区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李晓海 张海华 +3 位作者 李文博 丁秋红 张健 陈树旺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6期655-663,共9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北段甘南地区黑甘地1井钻遇的二云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花岗岩的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测年结果显示,二云二长花...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北段甘南地区黑甘地1井钻遇的二云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花岗岩的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测年结果显示,二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61 Ma,为晚侏罗世早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具有高硅(SiO_(2)69.81%~74.3%)、富铝(Al_(2)O_(3)13.5%~16.8%)、贫铁(Fe_(2)O_(3)0.26%~0.6%)等特征,在化学成分上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高场强元素Hf,贫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为I型花岗岩.岩浆起源于新增生加厚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研究结果表明晚侏罗世早期二云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环境有关,其形成时代限定了蒙古-鄂霍次克洋在大兴安岭中北段甘南地区的闭合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二云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蒙古-鄂霍次克洋 大兴安岭
下载PDF
湘东北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岩浆成因和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启示 被引量:27
4
作者 许德如 邓腾 +8 位作者 董国军 宁钧陶 王智琳 张俊岭 邹凤辉 周岳强 陈根文 于得水 叶挺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22,共19页
湘东北位于华南钦杭结合带的北西侧,是中国重要的金、铜、钴、铅和锌等多金属矿产地。该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异常强烈,其中所侵位的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位于区域性北东向长沙—平江断裂的南东侧,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根据元素地球化学... 湘东北位于华南钦杭结合带的北西侧,是中国重要的金、铜、钴、铅和锌等多金属矿产地。该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异常强烈,其中所侵位的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位于区域性北东向长沙—平江断裂的南东侧,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将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分为两组,第一组具有较低的Eu-Sr-Ba和过渡金属元素Cr-Co含量,较高的CaO/Na_2O和FeO^T/(FeO^T+MgO)比值,指示了相对还原、干燥、贫泥质、富斜长石粗粒碎屑岩源区;相反,第二组则为相对氧化、富水和贫斜长石的富泥质源区。此外,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大部分具有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ε_(Nd)(t)=-13.36^-13.65、(^(87)Sr/^(86)Sr)_i=0.722 86~0.730 97,说明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榴辉岩相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还具有较高的Sm/Yb和Gd/Yb比值以及较低的锆石饱和温度,指示岩浆源区具有较高的压力和较低的温度。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45±1)Ma(MSWD=1.9)。结合华南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湘东北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古太平洋板块平俯冲至华南板块之下有关。约145 Ma,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崩塌,下沉的俯冲板片和岩石圈地幔脱水,使得早已加厚的下地壳发生减压熔融,形成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而当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源区岩浆运移时,驱动了含金成矿流体的运移,其期后的岩浆热液形成了该区围绕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呈带状分布的多金属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 湘东北地区 钦杭结合带 岩浆作用过程 成矿构造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