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水压裂中支撑剂输送沉降行为的CFD模拟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涛 郭建春 刘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82,共9页
清水压裂技术具有成本低、对地层伤害小等优点,在页岩气等致密气藏开采中得到广泛应用,压裂过程中的湍流效应、颗粒间及颗粒与壁面的相互作用等是影响支撑剂输送沉降行为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支撑剂沉降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流固、固固间双... 清水压裂技术具有成本低、对地层伤害小等优点,在页岩气等致密气藏开采中得到广泛应用,压裂过程中的湍流效应、颗粒间及颗粒与壁面的相互作用等是影响支撑剂输送沉降行为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支撑剂沉降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流固、固固间双向耦合的缺点,建立了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研究支撑剂在清水压裂过程中的输运沉降行为,模型考虑了流动的湍流效应、高浓度下颗粒间的摩擦应力,并利用Johnson–Jackson边界条件考虑颗粒与壁面间的作用。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进口速度及位置、砂粒密度等参数条件下平板裂缝中压裂液与支撑剂的两相流流动,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文中也讨论了这些参数对支撑剂输送沉降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压裂 支撑剂 输送沉降 固液两相流 双流体模型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内烟气脱硫模拟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颜岩 彭晓峰 王补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73-177,共5页
基于气固两相流双流体模型及床内浆滴蒸发和SO_2吸收过程的分析,该文发展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的双流体/蒸发脱硫模型。采用恢复系数修正颗粒与颗粒团、壁面之间碰撞影响,合理解释固相含率沿径向分布特性;引入颗粒相湍能和湍能耗散... 基于气固两相流双流体模型及床内浆滴蒸发和SO_2吸收过程的分析,该文发展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的双流体/蒸发脱硫模型。采用恢复系数修正颗粒与颗粒团、壁面之间碰撞影响,合理解释固相含率沿径向分布特性;引入颗粒相湍能和湍能耗散率描述颗粒团的脉动过程,分析不同表观气速和颗粒循环量时床内颗粒相轴向速度沿径向变化规律,及颗粒团形成和脉动对浆滴蒸发和脱硫效果的影响。分析指出颗粒团的形成可减小浆滴蒸发速度,增强脱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二氧化硫 脱硫剂 数理模型
下载PDF
关于二相流、多相流、多流体模型和非牛顿流等概念的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大有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6-74,共9页
本文分析了单相流、二相流和多相流等概念上的差异,也分析了单流体模型、双流体模型和多流体模型等概念上的差异,指出前面三种概念是按流动介质的客观物理构成划分的,而后者是按主观采用的研究方法划分的.目前这些概念在使用中存在... 本文分析了单相流、二相流和多相流等概念上的差异,也分析了单流体模型、双流体模型和多流体模型等概念上的差异,指出前面三种概念是按流动介质的客观物理构成划分的,而后者是按主观采用的研究方法划分的.目前这些概念在使用中存在一些混乱,如二相流与多相流,多相流与多流体模型等.本文还研究了扩散模型、非牛顿流模型和颗粒流模型等,指出前两种模型在分类上属于单流体模型,分析了非牛顿流模型、扩散模型和双(多)流体模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最后,以泥石流为例讨论了以上概念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相流动 多相流动 流体力学
下载PDF
叶片式混输泵内气液两相流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7
4
作者 余志毅 曹树良 王国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
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是多相混输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假定混输泵叶轮内为泡状流动,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和气液两相双流体模型,采用SIMPLEC算法,对叶片式混输泵叶轮内部两相三维紊流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水气混合工况下的流... 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是多相混输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假定混输泵叶轮内为泡状流动,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和气液两相双流体模型,采用SIMPLEC算法,对叶片式混输泵叶轮内部两相三维紊流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水气混合工况下的流场分布特点。对含气率GVF=15%工况下的扬程特性进行了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混输泵叶轮流道采用较小的径向尺寸差能较好地避免离心力所引起的气液分离,防止气堵现象的发生;叶轮进口部分存在的低压旋涡区容易使气体积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叶轮进口区的水力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式混输泵 气液两相流 数值计算 双流体模型
下载PDF
炉内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双流体-轨道模型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力行 李力 +1 位作者 李荣先 张健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71-774,共4页
本文首次用双流体一轨道(连续介质-轨道CT)模型对大尺寸四角喷燃炉内气粒两相流动及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该模型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以及拉氏颗粒能量和质量变化的方程,对各子模型用k-ε-kp两相... 本文首次用双流体一轨道(连续介质-轨道CT)模型对大尺寸四角喷燃炉内气粒两相流动及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该模型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以及拉氏颗粒能量和质量变化的方程,对各子模型用k-ε-kp两相湍流模型,EBU-Arrhenius湍流燃烧模型,煤粉颗粒的水分蒸发,热解挥发和焦炭燃烧的扩散-动力模型,DO(离散坐标)辐射模型。采用了将坐标扭转一定角度的方法减小入口射流和网格斜交造成的伪扩散。编制了LEAGAP-FURNACE-3程序,分别对冷态模型炉内两相流动和大尺寸炉内三维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并与颗粒轨道(ST)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照。采用PDPA对冷态模型炉内气粒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冷态两相流动的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CT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实验符合较好,ST模型所得颗粒浓度分布和实验山入较大。热态模拟的结果给出了两相速度,气相温度,组分浓度和壁面热流分布。模拟结果定性合理。模拟结果显示在出口处由于气流旋转,有一局部高温区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喷燃煤粉炉 气粒两相流动 煤粉燃烧 双流体模型 锅炉 轨道模型 炉内燃烧 湍流燃烧模型
下载PDF
水平管气力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谢灼利 黎明 张政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1-337,共7页
对气体相湍动能采用修正的k-ε二方程模型,颗粒相湍动动能采用颗粒动力学方法,考虑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发展建立了水平管气力输送的数学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该模型能计算颗粒相压力、粘性系数、扩散系数、导热系数、颗粒温度等流体力学... 对气体相湍动能采用修正的k-ε二方程模型,颗粒相湍动动能采用颗粒动力学方法,考虑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发展建立了水平管气力输送的数学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该模型能计算颗粒相压力、粘性系数、扩散系数、导热系数、颗粒温度等流体力学特性参数。用文献实验得到的压降和转捩速度验证了所建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就水平管中圆柱坐标系下典型的三维悬浮气力输送过程进行了初步数值研究,得到了管道沿程压降、平均气体速度、平均颗粒速度和平均颗粒浓度的变化、以及输送方向上不同截面处的颗粒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输送条件下,颗粒在管中并不总是维持同样的悬浮状态,在入口和快速加速度段,悬浮颗粒易集中于管中心区域,从加速段到恒速段,悬浮颗粒逐渐向管底沉降;颗粒浓度在管截面上有两种分布状态。为进一步利用该法研究气力输送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两相流动 双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气固鼓泡流化床的流动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太阳 王安仁 +1 位作者 张锁江 张香平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为了模拟研究均匀布风的气固鼓泡流化床的流动特性,建立双流体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并通过软件接口插入自编的计算气泡频率、气泡速度、气泡长度程序模块,成功模拟出鼓泡流化床的颗粒循环及气泡的特殊流动状态。计算... 为了模拟研究均匀布风的气固鼓泡流化床的流动特性,建立双流体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并通过软件接口插入自编的计算气泡频率、气泡速度、气泡长度程序模块,成功模拟出鼓泡流化床的颗粒循环及气泡的特殊流动状态。计算的气泡频率、气泡速度、气泡长度与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床 气固流化床 双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垂直圆管内液氮流动沸腾的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祥东 汪荣顺 +1 位作者 黄荣国 石玉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1-497,共7页
分析了液氮流动沸腾过程中气液两相间动量、能量以及质量的传输规律,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新模型重点修正了界面面积浓度和气泡挣脱直径的计算式;采用新建立的理论模型作为封闭方程对CFX-4.3中内建的双流体模型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修正... 分析了液氮流动沸腾过程中气液两相间动量、能量以及质量的传输规律,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新模型重点修正了界面面积浓度和气泡挣脱直径的计算式;采用新建立的理论模型作为封闭方程对CFX-4.3中内建的双流体模型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双流体模型模拟了液氮在垂直圆管内的流动沸腾过程.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了本文所建模型的合理性.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两相流参数分布的不均匀性对液氮流动沸腾过程中的热质传输特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流动沸腾 双流体模型 相间传输 传热 空泡份额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立英 黄青山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173,共12页
概述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模型,对工程实用性较强的气液两流体模型和气泡导致的湍动模型进行了分类,并对常见相间作用力模型和多相流求解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指出将Favre平均的两流体模型和采用Sato模型考虑气泡导致湍动的k-... 概述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模型,对工程实用性较强的气液两流体模型和气泡导致的湍动模型进行了分类,并对常见相间作用力模型和多相流求解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指出将Favre平均的两流体模型和采用Sato模型考虑气泡导致湍动的k-ε模型相结合是现阶段气升式环流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有力工具.在分析了气液两相流理论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计算流体力学 两流体模型 多相流
原文传递
循环流化床脱硫器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艳平 胡金榜 赵凯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4-459,共6页
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对下部装有文丘里气体分布器的新型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为全面描述气固两相的相互作用以及固相的出现对气相湍流作用的影响,模型中引入了物理意义上更加合... 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对下部装有文丘里气体分布器的新型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为全面描述气固两相的相互作用以及固相的出现对气相湍流作用的影响,模型中引入了物理意义上更加合理的源项公式,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双流体模型方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文丘里管特殊结构的影响,流化床提升管内颗粒浓度分布非常不均匀,颗粒速度沿提升管高度发生强烈变化,流动非常复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入口结构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双流体模型 气固两相流 进口结构
下载PDF
Two-fluid modeling of Geldart A particles in gas-fluidized beds 被引量:17
11
作者 M.A. van der Hoef J.A.M. Kuipers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40-548,共9页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ohesion and drag models on the bed hydrodynamics of Geldart A particles based on the two-fluid (TF) model. For a high gas velocity U0 = 0.03 m/s, we found a transition from the ho...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ohesion and drag models on the bed hydrodynamics of Geldart A particles based on the two-fluid (TF) model. For a high gas velocity U0 = 0.03 m/s, we found a transition from the homogeneous fluidization to bubbling fluidization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coefficient C1, which is used to account for the contribution of cohesion to the excess compressibility. Thus cohesion can play a role in the bed expansion of Geldart A particles. Apart from cohesion, we have also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drag models. When using the Wen and Yu drag correlation with an exponent n = 4.65, we find an under-prediction of the bed expansion at low gas velocities (U0 = 0.009 m/s). When using a larger exponent (n = 9.6), as reported in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gas-fluidization, a much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bed expansion is obtaine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t low gas velocity, a scale-down of the commonly used drag model is required. On the other hand, a scale-up of the commonly used drag model is necessary at high gas velocity (U0 = 0.2 and 0.06 m/s). We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scaling the drag force represent only an ad hoc way of repairing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TF model, and that a far more detailed study is required into the origin of the failure of the TF model for simulating fluidized beds of fine pow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fluidized bed Geldart A particles two-fluid model Cohesive force Drag correlation
原文传递
环管反应器内液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永兵 陈纪忠 阳永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0-796,共7页
为了对环管反应器内液固两相的流动形态进行研究,建立了以颗粒动力学为基础的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在浆液流速远大于自由沉降速度的情况下,模拟了不同浆液入口速度时的环管反应器上升段压力降,同时对管道内液固两相流中的一些重要参... 为了对环管反应器内液固两相的流动形态进行研究,建立了以颗粒动力学为基础的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在浆液流速远大于自由沉降速度的情况下,模拟了不同浆液入口速度时的环管反应器上升段压力降,同时对管道内液固两相流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数值研究:在入口液固两相体积分布均匀的情况下,环管反应器上升段、弯管段以及下降段液固两相体积分布和液固两相速度均不一样,在弯管段由于离心力存在而引起管道内二次流,使得固相颗粒甩向弯管的外侧壁,引起固相体积分数在弯管外侧壁明显增大,管道内固体颗粒相分布不均。在浆液速度v=3m·s-1时,液相和固相的速度有一定的速度差,随着入口速度增大,速度差变小;当浆液速度v=7m·s-1时,固体颗粒相速度分布与液相速度基本相同,两者之间的滑移速度可以忽略。计算结果与传统经验公式的比较表明模型能有效地描述环管反应器内压力降和反应器内浆液流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 两相流 环管反应器 双流体模型
下载PDF
A numerical study of cavitating flows in high-pressure diesel injection nozzle holes using a two-fluid model 被引量:16
13
作者 WANG Xiang SU Wan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0期1655-1662,共8页
Cavitating flows inside a diesel injection nozzle hole were simulated using a two-fluid model. Attention was focused on the complex cavitation processes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under constant inlet pressure and fluct... Cavitating flows inside a diesel injection nozzle hole were simulated using a two-fluid model. Attention was focused on the complex cavitation processes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under constant inlet pressure and fluctuant inlet pressure modes. To validate the two-fluid model, model predic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s, and good agreement was achiev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earance of supercavitation in the diesel nozzle hole induces obvious changes of flow field structures and exit flow conditions. The distributions of liquid phas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and exit velocity profi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upercavitation regime indicate the potential for promoting the primary breakup of a diesel jet. Furthermore, the upstream pressure fluctuation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cavitation processes. Both partial cavitation and supercavitation show unsteady behaviors as the rapid rise or fall of upstream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喷油规律 换气过程 做功原理
原文传递
挑坎下游高速掺气水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宏伟 刘之平 +1 位作者 张东 吴一红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02-1308,共7页
应用FLUENT软件及其二次开发技术,采用双流体模型及混合k-ε湍流模型对带有掺气挑坎的陡槽高速掺气水流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根据掺气水流的特点,重点对相间阻力模型进行了改进,特别在构建相间阻力本构关系式时考虑了湍流扩散的影响。... 应用FLUENT软件及其二次开发技术,采用双流体模型及混合k-ε湍流模型对带有掺气挑坎的陡槽高速掺气水流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根据掺气水流的特点,重点对相间阻力模型进行了改进,特别在构建相间阻力本构关系式时考虑了湍流扩散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间阻力模型中考虑湍流扩散的影响,可明显改善以往数值计算对水流掺气估算偏低的状况,使掺气浓度的分布和掺气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更加良好,说明湍流扩散对掺气浓度的分布有重要作用。当采用双流体模型模拟掺气水流时,相间作用力模型应考虑湍流扩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气水流 两流体模型 相间阻力 湍流扩散 掺气浓度
下载PDF
基于双流体模型的流化床模拟 被引量:11
15
作者 洪若瑜 李洪钟 +1 位作者 程懋圩 张济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9-356,共8页
从单相流体力学中描述气体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单颗粒运动的Newton方程出发,使用比较严格的体积平均法推导出描述气固两相宏观流动的模型方程组并设法确定了模型参数,把该方程组加以简化,能得到Gidaspow、Blake和Davidson等人的... 从单相流体力学中描述气体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单颗粒运动的Newton方程出发,使用比较严格的体积平均法推导出描述气固两相宏观流动的模型方程组并设法确定了模型参数,把该方程组加以简化,能得到Gidaspow、Blake和Davidson等人的模型方程,初步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求解使用了经本文改进的基于控制容积有限差分的IPSA方法,编制了通用程序,模拟了二维射流流化床中浓密气固两相的流动,并计算出射流的穿透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双流体模型 多相流体力学 流态化
下载PDF
双流体模型中曳力及恢复系数对气固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嘉骏 顾雪萍 +1 位作者 杨富军 冯连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应用双流体模型CFD模拟的方法,从恢复系数和曳力两方面,研究了气固密相流化床中颗粒之间和气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床内非均匀流动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颗粒间非弹性碰撞和气固间曳力的增大均使气固两相流动的非均匀性增... 应用双流体模型CFD模拟的方法,从恢复系数和曳力两方面,研究了气固密相流化床中颗粒之间和气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床内非均匀流动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颗粒间非弹性碰撞和气固间曳力的增大均使气固两相流动的非均匀性增大。通过比较二者对非均匀流动结构的影响,发现气固间曳力是形成非均匀流动结构的决定因素。从碰撞耗散、颗粒动能和颗粒势能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作用机理,发现恢复系数和曳力对流动结构的作用主要区别在于对颗粒团聚和床层膨胀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化床 双流体模型 非均匀流动结构 恢复系数 曳力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模型的MIP提升管反应历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7
作者 鲁波娜 程从礼 +2 位作者 鲁维民 王维 许友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83-1992,共10页
MIP(maximizing iso-paraffins process)工艺采用两个反应器串联技术,可有效改善汽油质量。MIP反应器的冷态模拟虽能揭示反应器内的流动行为及几何结构的影响,但无法考虑反应引发的变化。为更准确地揭示该反应器中的油气及颗粒运动行为... MIP(maximizing iso-paraffins process)工艺采用两个反应器串联技术,可有效改善汽油质量。MIP反应器的冷态模拟虽能揭示反应器内的流动行为及几何结构的影响,但无法考虑反应引发的变化。为更准确地揭示该反应器中的油气及颗粒运动行为,尝试了三维瞬态反应模拟。模拟采用双流体模型结合十二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在相间动量传递模型和传热模型中考虑了多尺度结构的影响,然后与基于均匀分布的传统模型作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模型,多尺度模型能较准确预测二反段内的流动结构、颗粒浓度以及温度分布。在预测产率方面,两种模型所得结果类似,都对油浆和柴油的预测较好,对液化气和干气的预测偏差较大。这说明,仅在动量传递及传热模型中考虑多尺度结构的影响是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多尺度模型 EMMS 集总反应动力学 双流体模型
下载PDF
用双流体模型模拟超声速气固两相流动 被引量:13
18
作者 于勇 张夏 陈维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0-807,共8页
采用了双流体模型对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管中气固两相流动以及超声速射流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可压缩两相流动中气相与颗粒的相互作用规律.自主开发的一般曲线坐标系下二维轴对称可压缩双流体程序Solve2D,对气... 采用了双流体模型对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管中气固两相流动以及超声速射流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可压缩两相流动中气相与颗粒的相互作用规律.自主开发的一般曲线坐标系下二维轴对称可压缩双流体程序Solve2D,对气相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组,采用k-ε湍流模型,颗粒相求解Euler方程组.对JPL喷管内的两相流场和湍流两相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颗粒质量百分数以及不同颗粒直径时的气固两相流场的流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体模型 超声速流动 喷管 射流 两相流
原文传递
气液两相流体绕方柱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家才 李永光 +1 位作者 林宗虎 李瑞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1-754,共4页
本文详细给出了气液两相流动双流体模型下的各控制方程组和相间作用力,通过将气泡引起的紊流与剪切引起的紊流线性叠加给出了气液两相流动的紊流模型。通过给出的边界条件,采用ITA-IPSA算法对垂直上升的气液两相流横向冲刷方... 本文详细给出了气液两相流动双流体模型下的各控制方程组和相间作用力,通过将气泡引起的紊流与剪切引起的紊流线性叠加给出了气液两相流动的紊流模型。通过给出的边界条件,采用ITA-IPSA算法对垂直上升的气液两相流横向冲刷方柱引起漩涡证替脱落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和局部含气率变化的示意图,数值模拟与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绕方柱 流动双体模型 数值模拟 流动 热交换 流场
下载PDF
加热上升管内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小军 陈炳德 +1 位作者 黄彦平 孙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53-1358,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程序CFX4·4对加热上升管内过冷流动沸腾工况下气水两相流动局部两相流参数(空泡份额和汽泡尺寸)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数值差分方法、相关模型(界面力和气泡诱导的紊流)和汽泡尺寸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空泡份额...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程序CFX4·4对加热上升管内过冷流动沸腾工况下气水两相流动局部两相流参数(空泡份额和汽泡尺寸)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数值差分方法、相关模型(界面力和气泡诱导的紊流)和汽泡尺寸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空泡份额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在低空泡份额工况下,两者符合较好,在高空泡份额工况下两者存在一定偏差,并且气相速度和汽泡尺寸的计算结果不理想。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说明程序模型对于加热上升管内过冷流动沸腾模拟并不完善,建立更为合理的汽泡尺寸模型,考虑汽泡的合并和撕裂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X4.4 过冷流动沸腾 空泡分布 两流体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