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媛 宋贵波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94-99,共6页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是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之一,分布广泛且可引起多种感染。PA可分泌大量的毒力因子,包括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鼠李糖脂(rhamnolipid)、外毒素A(exotoxin A)、蛋白酶(proteinase)...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是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之一,分布广泛且可引起多种感染。PA可分泌大量的毒力因子,包括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鼠李糖脂(rhamnolipid)、外毒素A(exotoxin A)、蛋白酶(proteinase)、生物膜(biofilm)和Ⅲ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3SS)等,且PA毒力机制较复杂。在PA感染过程中,群体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 QS)和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 TCS)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控PA生物膜的形成和毒力因子的产生。现就PA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及调控机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毒力因子 Ⅲ型分泌系统 生物膜 群体感应系统 双组分系统 调控
原文传递
两部件系统视情维修与生产调度的联合优化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甘婕 张文宇 +1 位作者 王磊 张晓红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77-1386,共10页
为了解决生产调度过程中由系统维护维修产生的资源闲置和时间成本增加问题,将系统维修与生产调度联合建模.在众多学者将系统作为整体进行生产调度与维修研究的基础上,考虑系统内各组成部件之间的复杂关系.针对具有经济相关性的两部件系... 为了解决生产调度过程中由系统维护维修产生的资源闲置和时间成本增加问题,将系统维修与生产调度联合建模.在众多学者将系统作为整体进行生产调度与维修研究的基础上,考虑系统内各组成部件之间的复杂关系.针对具有经济相关性的两部件系统,以调度作业加工顺序、预防性维修阈值、机会维修阈值作为决策变量,考虑到两部件同时维修比单部件独立维修更为经济,将机会维修引入到建模之中,制订机会维修、预防性维修、故障后更换的视情维修与生产调度结合的联合策略,通过劣化状态空间划分法给出生产调度过程中所有维修组合及其对应维修概率,推导出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以最小化总加权期望完成时间为目标的联合优化模型.通过数值实验和灵敏度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策略及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部件系统 视情维修 生产调度 机会维修 劣化状态空间划分 联合优化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细菌双组分系统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静宇 张健 +1 位作者 祁庆生 王倩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2,共15页
细菌双组分系统能够感知和响应细胞内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通过耦合传感和调节机制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反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信号转导通路家族。当前越来越多的合成生物学家已开始利用双组分系统的特异属性来工程化设计微生物传... 细菌双组分系统能够感知和响应细胞内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通过耦合传感和调节机制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反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信号转导通路家族。当前越来越多的合成生物学家已开始利用双组分系统的特异属性来工程化设计微生物传感系统,并应用于光遗传学、材料科学、肠道微生物组工程、生物炼制和土壤改良等领域。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开发基于双组分系统的生物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同时探讨了如何运用新的工程方法提高双组分系统传感器性能的可靠性,包括遗传重构、DNA结合结构域交换、检测阈值调节和磷酸化串扰隔离,以及如何根据特定应用的要求定制双组分系统信号特性。在未来,研究者可以将这些方法与大规模的基因合成、高通量筛选相结合,以加速和帮助发现更多未确定特征输入的双组分系统,并开发新的对广泛的刺激做出反应的基因编码生物传感器,拓展双组分生物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双组分系统 细胞生物传感器 代谢工程 光遗传学 细菌诊断
下载PDF
阿维链霉菌中ECF-Sig25的调控通路
4
作者 罗帅 王晓杰 +4 位作者 张虎成 刘霖颖 简伟杰 朱华 朱建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2,共11页
ECF-Sigma因子和双组份调控系统连锁调控在细菌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压力条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阿维链霉菌中的ECF-sig25基因,通过孢子点接试验检测Sig25对胁迫的响应,通过平板划线分析其对形态分化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RT-qPC... ECF-Sigma因子和双组份调控系统连锁调控在细菌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压力条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阿维链霉菌中的ECF-sig25基因,通过孢子点接试验检测Sig25对胁迫的响应,通过平板划线分析其对形态分化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RT-qPCR等验证Sig25的靶基因,以探索Sig25的调控通路。结果显示,ECF-sig25基因上游存在1个双组份调控系统基因smrAB;且上游调控元件SmrA的磷酸化严格依赖于SmrB。压力胁迫试验显示,Sig25响应碱、渗透压、去污剂和热激胁迫,不响应氧化、酸和EDTA胁迫。生物信息学预测、RT-qPCR和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揭示,Sig25直接调控whiG、SAV3434、SAV4621、SAV5010、SAV6537、SAV7165、gdhA1、glnA2和amtB1基因的转录,这些基因分别参与形态分化、甲基供给、DNA复制、信号传导、次级代谢和氮代谢等生理过程。平板划线结果显示,缺失sig25不影响阿维链霉菌的形态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链霉菌 ECF-Sigma因子 Sig25 双组份调控系统 SmrAB
下载PDF
双组份系统调控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于鲁敏 王香菲 +3 位作者 王依洁 徐仰慧 刘若晗 王晓哲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一种典型的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够引起各种肠道外疾病,给禽类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生物被膜作为一种保护细菌的物理屏障用于抵御抗生素的损伤及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宿主持续和反复性感染。双组份...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一种典型的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够引起各种肠道外疾病,给禽类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生物被膜作为一种保护细菌的物理屏障用于抵御抗生素的损伤及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宿主持续和反复性感染。双组份系统是普遍存在于各类细菌中主要的信号传导系统,参与调控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为了解由生物被膜造成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机制,文章详述了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并综述了双组份系统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以期探寻阻断双组份系统信号转导的新方法以破坏生物被膜的形成作为控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从而为防治由生物被膜引起的抗生素耐药性以及持续或反复性感染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生物被膜 双组份系统 感染
下载PDF
拟南芥跨膜组氨酸激酶ATHK1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1923-1924,2036,共3页
由干旱、低温和高盐等引起的渗透胁迫是影响包括细菌、酵母和高等植物在内的多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生物体自身已进化出多种机制以应答这些胁迫。文中介绍了细菌和酵母中响应渗透胁迫的双组分信号系统,对拟南芥中响应渗透... 由干旱、低温和高盐等引起的渗透胁迫是影响包括细菌、酵母和高等植物在内的多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生物体自身已进化出多种机制以应答这些胁迫。文中介绍了细菌和酵母中响应渗透胁迫的双组分信号系统,对拟南芥中响应渗透胁迫的重要分子ATHK1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并简单讨论了ATHK1在拟南芥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的主要功能,为组氨酸激酶ATHK1的进一步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胁迫 双组分系统 组氨酸激酶 ATHK1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感应、双组分系统与第二信使的调控互作研究进展
7
作者 付雪婷 李雪杰 +1 位作者 刘君彦 徐振波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5期500-512,共13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常见的食源性微生物,可引发食物中毒以及多种感染,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菌。在金葡菌中存在多种复杂的调控机制如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与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常见的食源性微生物,可引发食物中毒以及多种感染,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菌。在金葡菌中存在多种复杂的调控机制如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与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以及第二信使。本文首先描述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几种QS系统的特征及其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影响;然后,总结各种TCSs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作用,以及QS和TCSs之间的不同相互作用,还讨论第二信使的功能,包括它们分别与QS和TCSs的相互作用;最后,提出寻求QS和TCSs新型控制策略的前景,包括设计干扰QS和TCSs信号传导的药物,开发QS信号抑制剂,探索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以及使用纳米技术制备靶向性更强的药物。此外,本文还强调两个重要的未来研究方向:加强生物被膜控制和深入研究细菌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群体感应 双组分系统 第二信使 生物被膜
下载PDF
医院常见病原菌双组分系统在耐药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猛 李冠华 苑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0-764,I0002,共6页
双组分作为细菌体的重要调控系统,帮助细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以保证自身正常生长和繁殖,在细菌生活中意义重大。医院常见病原菌在医院环境中分布广泛,其自身耐药性使抗生素类药物疗效显著降低,导致病原性感染治疗难度加大。文章着重介绍... 双组分作为细菌体的重要调控系统,帮助细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以保证自身正常生长和繁殖,在细菌生活中意义重大。医院常见病原菌在医院环境中分布广泛,其自身耐药性使抗生素类药物疗效显著降低,导致病原性感染治疗难度加大。文章着重介绍医院常见病原菌双组分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结合文献总结其对耐药性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双组分系统通过特殊调控机制对细菌耐药性有强烈影响,同时对菌体其他生命活动作用显著,在病原菌生活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今后科研人员研究双组分系统对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影响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系统 耐药性 医院常见病原菌 综述
原文传递
调控工程在光合蓝细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正鑫 孙韬 +1 位作者 陈磊 张卫文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5期966-984,共19页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限制着人类发展,光合蓝细菌因能够利用太阳能将CO固定生成燃料和化学品而受到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在光合蓝细菌中已实现近百种燃料和化学品由CO的生物合成,有望促进CO的资源化利用并助力“碳中和”。调控工程能...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限制着人类发展,光合蓝细菌因能够利用太阳能将CO固定生成燃料和化学品而受到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在光合蓝细菌中已实现近百种燃料和化学品由CO的生物合成,有望促进CO的资源化利用并助力“碳中和”。调控工程能够实现基因表达多层次调控及代谢网络的全局性调控,是提高光合蓝细菌CO固定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归纳了光合蓝细菌底盘中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调控小RNA和σ因子等3种主要调控系统的分类、作用过程以及功能;介绍了光合蓝细菌调控系统中的调控元件功能研究,系统总结了光合蓝细菌中通过调控系统元件改造,提高底盘鲁棒性、优化产品生产所进行的调控工程;最后,讨论了光合蓝细菌中调控工程的未来研究方向,重点包括调控系统功能阐明、工具开发、多基因调控、调控系统蛋白工程改造和系统调控工程等。总之,有望通过系统调控工程,实现对光合蓝细菌底盘细胞全局代谢网络的精确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蓝细菌 自养型细胞工厂 碳中和 调控工程 双组分系统 小RNA Σ因子
下载PDF
Cross-symmetry breaking of two-component discrete dipolar matter-wave solitons
10
作者 Yong-Yao Li Zhi-Wei Fan +6 位作者 Zhi-Huan Luo Yan Liu He-Xiang He Jian-Tao Lǖ Jia-Ning Xie Chun-Qing Huang Hai-Shu Tan 《Frontiers of physics》 SCIE CSCD 2017年第5期109-121,共13页
We study the 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 of dipolar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trapped in stacks of two-well systems, which may be effectively built as one-dimensional trapping lattices sliced by a repelling laser sh... We study the 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 of dipolar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trapped in stacks of two-well systems, which may be effectively built as one-dimensional trapping lattices sliced by a repelling laser sheet. If the potential wells are sufficiently deep, the system is modeled by coupled discrete Gross-Pitaevskii equations with nonlocal self- and cross-interaction terms representing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s. When the dipoles are not polarized perpendicular or parallel to the lattice, the cross- interaction is asymmetric, replacing the familiar symmetric two-component solitons with a new species of cross-symmetric or -asymmetric one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ipole moments and the interwell hopping rate strongly affect the shapes of the discrete two-component soliton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oss-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associated phase transition. The sub- and super-critical types of cross-symmetry breaking can be controlled by either the hopping rate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r the total norm of the solitons. The effect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contact nonlinearity and the dipole angle on the cross-symmetry breaking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 matter-wave solitons two-component systems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s cross-symmetry breaking
原文传递
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s in th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11
作者 刘兴国 黄卫 吴庆余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6年第4期379-390,共12页
Two-component systems are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s which enable bacteria to regulate cellular functions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unicellular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has become a mode... Two-component systems are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s which enable bacteria to regulate cellular functions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unicellular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has become a model organism for a range 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studies aiming at investigating environmental stress respons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provided a tremendous stimulus fo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nd at least 80 open reading frames were identified as members of the 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s in this single species of cyanobacteria. To date, functional roles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such protein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our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the 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s in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and describes recent achievements in elucidating the functional roles of thes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component systems signal transduction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原文传递
黄单胞菌毒性因子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庆华 张世清 +3 位作者 牛晓庆 朱辉 余凤玉 覃伟权 《生物灾害科学》 2012年第2期134-141,共8页
黄单胞属植物病原细菌寄主非常广泛,能引起许多种重要经济作物发生病害。黄单胞菌在寄主组织内的侵染和繁殖取决于分泌的多糖、脂多糖、吸附素和III型分泌系统等毒性因子。细菌毒性因子的协调表达是通过群体感应途径、双组分系统和Clp、... 黄单胞属植物病原细菌寄主非常广泛,能引起许多种重要经济作物发生病害。黄单胞菌在寄主组织内的侵染和繁殖取决于分泌的多糖、脂多糖、吸附素和III型分泌系统等毒性因子。细菌毒性因子的协调表达是通过群体感应途径、双组分系统和Clp、Zur、FhrR、HrpX和HpaR等转录后调控因子精细调控的。此外,毒力基因表达还受RNA结合蛋白RsmA转录后控制。在本综述中,我们对黄单胞菌控制分泌毒性因子的调控网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单胞菌 毒性因子 调控网络 群体效应 双组分系统 环鸟苷二磷酸信号 rna结合蛋白rsma
下载PDF
阿维链霉菌中一个双组分调控系统SAV931/932功能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令卓 王勇 储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3-448,共6页
双组分调控系统是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调控中的一种重要调控机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位于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上游的双组分系统SAV931/932可能对阿维菌素合成起调控作用。敲除SAV931/932导致阿维菌素的产量提高25%以上,且... 双组分调控系统是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调控中的一种重要调控机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位于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上游的双组分系统SAV931/932可能对阿维菌素合成起调控作用。敲除SAV931/932导致阿维菌素的产量提高25%以上,且菌体在发酵前期生长加快。RT-PCR显示阿维菌素合成结构基因aveA1和aveA3及调控基因aveR的转录水平均上调,说明此双组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表明,双组分调控系统SAV931/932可能对阿维菌素合成起负调控作用,这为研究阿维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以及改善阿维菌素生物合成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阿维链霉菌 生物合成 次级代谢 双组分调控
下载PDF
基于N-磷酰化氨基酸探讨激酶磷转移机制
14
作者 傅松森 李福来 +8 位作者 黄碧玲 蔡华欢 倪锋 应见喜 刘艳 付川 高祥 李艳梅 赵玉芬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8-348,共11页
N-磷酰化的α-氨基酸可以发生多种磷转移反应,而且只有α-氨基酸可以被磷激活.在生命系统中,磷的转移在生物信息传递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是细菌感应并响应外界复杂环境最为重要的信号传导系统,其分... N-磷酰化的α-氨基酸可以发生多种磷转移反应,而且只有α-氨基酸可以被磷激活.在生命系统中,磷的转移在生物信息传递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是细菌感应并响应外界复杂环境最为重要的信号传导系统,其分子基础为磷酸根从ATP依次传递到组氨酸激酶的组氨酸(P–N键)和下游调控蛋白的天冬氨酸(P–OCO键);在高等生物中,ATP经激酶将磷酸根传递到底物蛋白的羟基(P–O键),催化中心中高度保守的酸性和碱性氨基酸不可或缺.如果N-磷酰化氨基酸是微型的TCS模型,那么高等生物激酶是否利用类似TCS的磷传递机制?本文总结了N-磷酰化α-氨基酸和激酶介导的磷转移过程,探讨N-磷酰化氨基酸模型作为磷转移系统“分子化石”的可能性,希望为激酶催化机制及基于激酶的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磷酰化氨基酸 激酶 磷转移 双组分系统
原文传递
PhoPR双组分系统与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晨 张万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1-853,共3页
双组分系统是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系统。经典的双组分系统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反应调节蛋白(Response Regulator protein,RR)构成。PhoPR双组分系统是结核分枝杆菌最基本、最重要的双组分系统。该系统能感应外界环境变化... 双组分系统是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系统。经典的双组分系统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反应调节蛋白(Response Regulator protein,RR)构成。PhoPR双组分系统是结核分枝杆菌最基本、最重要的双组分系统。该系统能感应外界环境变化,并做出相应反应。本文综述了结核分枝杆菌PhoPR双组分系统的结构、反应机制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双组分系统 PhoPR 综述
原文传递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沉积的二元结构特征及层序划分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振奇 李士涛 +1 位作者 于水 张尚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49-1157,共9页
本文根据测井曲线及地震相特征,建立了深水层序界面划分的5种判别标准,将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中中新统—上中新统地层划分了6个三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根据深水沉积自身沉积旋回所具有的二元结构特征及三角洲与陆架区相对海平面变化... 本文根据测井曲线及地震相特征,建立了深水层序界面划分的5种判别标准,将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中中新统—上中新统地层划分了6个三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根据深水沉积自身沉积旋回所具有的二元结构特征及三角洲与陆架区相对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将经典的三分体系域划分为二分体系域:异地沉积体系域和原地沉积体系域。其中,异地沉积体系域从基准面下降开始—海侵早期,主要发育重力流沉积(块状搬运沉积、浊积扇);原地沉积体系域从海侵中、晚期—基准面上升最大位置结束,主要以原地沉降的泥质披覆沉积为主。本文分析了层序发育的影响因素,综合研究认为:气候条件、海平面变化、构造抬升、沉积物供给、大陆架宽窄等共同制约了研究区深水沉积层序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层序地层 二元结构 异地沉积体系域 原地沉积体系域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下载PDF
革兰氏阴性菌的Cpx双组分调控系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乐 周晓辉 何晓亮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9-275,共7页
细菌主要通过单组分、双组分、三组分调控系统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以保证自身的正常生长和繁殖。Cpx系统是革兰氏阴性菌中普遍存在的双组分调控系统之一,作为双组分调控系统的重要一元,它由细胞膜组氨酸蛋白激酶CpxA、细胞质响应调节蛋白... 细菌主要通过单组分、双组分、三组分调控系统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以保证自身的正常生长和繁殖。Cpx系统是革兰氏阴性菌中普遍存在的双组分调控系统之一,作为双组分调控系统的重要一元,它由细胞膜组氨酸蛋白激酶CpxA、细胞质响应调节蛋白CpxR以及细胞周质空间辅助调节蛋白CpxP构成。本文着重介绍了Cpx系统各组分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前人的文献和我们近期的研究成果,综述了Cpx系统信号整合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科研人员对Cpx双组分调控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菌 Cpx双组分调控系统 细胞膜组氨酸蛋白激酶CpxA 细胞质响应调节蛋白CpxR 细胞周质空间辅助调节蛋白CpxP
原文传递
双元助留助滤体系的作用效果初步研究——PEO/PFR在含机木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莹 冯金权 +3 位作者 王祥民 钱丽颖 赵光磊 何北海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16,共3页
本文探讨了不同分子量的PEO和不同的PEO/PFR配比在含机木浆的新闻纸抄造中 ,对抄造性能和纸页物理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双元助留助滤体系 作用效果 PEO/PFR 含机木浆 应用 造纸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Q426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师舷 刘佳璐 +2 位作者 董极靓 吴亚多 权春善 《生物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分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的结构、功能和分布,为挖掘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功能、开发其商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 [目的]分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的结构、功能和分布,为挖掘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功能、开发其商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了由笔者实验室分离得到并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解淀粉芽孢杆菌Q426的TCS。[结果]Q426菌株所携带的HKs和RRs分别为42和40,其中成对的TCS(HK-RR)数为19,杂合的TCS(Hybrid)为1,而HKs和RRs分别为22和20,并对19对TCS中15对的生物学功能做出预测。[结论]Q426菌株的TCS涉及杆菌肽、羊毛硫抗生素和多种抗菌肽的合成,为深入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控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构域 应答调节蛋白 组氨酸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荔枝霜疫霉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荣波 陈姝樽 +3 位作者 刘裴清 李本金 翁启勇 陈庆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9,共11页
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隶属于茸鞭生物界卵菌门疫霉属,由其引起的荔枝霜疫病是目前荔枝生产上一种最重要的病害,严重影响荔枝产量和鲜果品质。双组分信号途径在微生物中参与多种生命活动,但是在卵菌中尚未有相关研究。本... 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隶属于茸鞭生物界卵菌门疫霉属,由其引起的荔枝霜疫病是目前荔枝生产上一种最重要的病害,严重影响荔枝产量和鲜果品质。双组分信号途径在微生物中参与多种生命活动,但是在卵菌中尚未有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荔枝霜疫霉中鉴定到2个杂合型组氨酸激酶(PlHK1、PlHK2)和1个响应调控蛋白(PlRR1)。其在卵菌中是保守存在的,并且与真菌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功能域分析表明,PlHK1和PlHK2的C端额外的融合了1个磷酸转移功能域(Hpt),这与真菌和植物的存在显著差异。转录分析表明3个基因在荔枝霜疫霉侵染阶段上调表达,并且响应渗透胁迫和氧化胁迫。以上结果揭示了双组分信号系统可能在疫霉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霜疫霉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组氨酸激酶 基因鉴定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