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模具专业“两并行、全流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熊毅 陈元博 +3 位作者 朱成俊 王笛 孙育竹 刘清君 《模具技术》 2020年第2期58-63,共6页
根据目前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了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核心问题。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论出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依托冲压模、塑料模的生产过程,提出并构建了“两并行、全流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基于模... 根据目前模具产业发展现状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了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核心问题。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论出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依托冲压模、塑料模的生产过程,提出并构建了“两并行、全流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基于模具生产过程的全流程课程体系,建立了人才培养的知识框架。在核心能力的培养中,以课程衔接的相关理论,打造了冲压模、塑料模两条“全流程课程链”。在培养人才的实施层面,从教学模式、保障条件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通过实践证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两并行 全流程 衔接
下载PDF
远动数字通道测试装置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振华 《自动化应用》 2014年第7期16-17,共2页
针对目前运动数字通道测试方法的各种弊端,介绍一种利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装置进行远动通道测试的方法,并对该装置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电力自动化 远动数字通道 双机并联
下载PDF
基于分布参数的同杆双回线单线故障准确测距原理 被引量:65
3
作者 索南加乐 吴亚萍 +2 位作者 宋国兵 刘辉 王树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3,共5页
针对同杆双回线线间联系紧密,不能忽略线间分布电容对测距结果的影响,该文在同杆双回线分布参数模型下,利用相序变换后双回线反向网络图中不存在系统参数的优势,提出了一种使用单端工频电气量进行故障测距的算法,该算法从原理上解决了... 针对同杆双回线线间联系紧密,不能忽略线间分布电容对测距结果的影响,该文在同杆双回线分布参数模型下,利用相序变换后双回线反向网络图中不存在系统参数的优势,提出了一种使用单端工频电气量进行故障测距的算法,该算法从原理上解决了系统阻抗及过渡电阻对测距的影响,克服了目前同杆双回线不能精确定位的问题。该算法理论分析简单,迭代求解测距方程不存在伪根问题,ATP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分布参数 同杆双回线 单线故障 故障准确测距原理
下载PDF
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式的发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永生 《隧道建设》 2010年第5期569-572,581,共5页
对山岭隧道基本施工通风方式进行介绍,重点讨论为适应长大隧道斜井多工作面施工而开发的新型通风方式,即单斜井双正洞射流巷道式通风和中隔板风道式通风,对这2种通风方式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并对隧道施工通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单斜井双正洞射流巷道式通风 中隔板风道式通风
下载PDF
双平行圆形隧道稳定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解 被引量:23
5
作者 谢骏 刘纯贵 于海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35-1841,共7页
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分析单圆形隧道4种类型垮落机制所获得的稳定率上限解,构建黏土层中双平行圆形隧道的垮落机制,阐述双平行圆形隧道稳定与垮落间的临界稳定分析过程,导出浅土层中双平行圆形隧道稳定率的上限方... 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分析单圆形隧道4种类型垮落机制所获得的稳定率上限解,构建黏土层中双平行圆形隧道的垮落机制,阐述双平行圆形隧道稳定与垮落间的临界稳定分析过程,导出浅土层中双平行圆形隧道稳定率的上限方程。该方程根据隧道间不同距离,综合两隧道重叠(单隧道)、两隧道相接触、相互影响的双隧道以及互不影响的两单隧道的稳定特征。通过该方程进一步讨论土重对双隧道稳定率上限解的影响。最后,由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证实其上限解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双平行圆形隧道 稳定率 上限 隧道稳定 塑性极限分析
下载PDF
同相两根并联大截面交联电缆敷设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20
6
作者 韩晓鹏 李华春 周作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6-67,共2页
介绍了北京市部分地下、半地下变电所1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1 600 mm2单芯所内同相两根并联电缆的敷设、运行情况。通过计算分析出其载流量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同相两根并联电缆的外感值不等。建议在同相两根并联10 kV大截面电缆线路中采... 介绍了北京市部分地下、半地下变电所1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1 600 mm2单芯所内同相两根并联电缆的敷设、运行情况。通过计算分析出其载流量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同相两根并联电缆的外感值不等。建议在同相两根并联10 kV大截面电缆线路中采用上下两层水平布置和三角形排列布置的敷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芯电缆 阻抗 同相两根并联电缆 敷设方式
下载PDF
平行双线串扰的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强 沙斐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75-77,86,共4页
电子系统中经常出现串扰问题,它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因此,对于串扰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把场转换为路的方法,把平行双线串扰模型转化为电路的模型,分析了其串扰情况。提出了平行双线的近场电场耦合的通用公式,用此公式验证... 电子系统中经常出现串扰问题,它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因此,对于串扰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把场转换为路的方法,把平行双线串扰模型转化为电路的模型,分析了其串扰情况。提出了平行双线的近场电场耦合的通用公式,用此公式验证了前人已研究的平行双线接地相同的情况。在电波暗室中进行了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与MATLAB、Multi-sim 2个软件的仿真实测结果的比对,进一步验证了提出的公式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实际中如何减少平行双线串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扰 平行双线 MATLAB MULTISIM
下载PDF
双孔平行梁式传感器设计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何芝仙 常小强 李震 《试验技术与试验机》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利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法对双孔平行梁式传感器的敏感元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找出了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量程为150N的传感器,并建造了一个小型实验台。提出了实验研究方案,研究了敏感元件工作点的应力和变形,实验验证... 利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法对双孔平行梁式传感器的敏感元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找出了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量程为150N的传感器,并建造了一个小型实验台。提出了实验研究方案,研究了敏感元件工作点的应力和变形,实验验证了传感器输出与力的作用点无关的特性。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比较,得到的结论是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材料力学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双孔平行梁式传感器设计计算应采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平行梁 传感器 有限元法 应力应变分析 测量电桥
下载PDF
耦合双回线路电弧故障测距的新相模变换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束洪春 刘振松 彭仕欣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0-486,共7页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根据三相系统和同塔双回线系统的阻抗矩阵关系,从能用单一模量反映所有普通三相系统故障的新相模变换矩阵出发,推导出适用于双回线的相模变换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新模量变换的双回线故障...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根据三相系统和同塔双回线系统的阻抗矩阵关系,从能用单一模量反映所有普通三相系统故障的新相模变换矩阵出发,推导出适用于双回线的相模变换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新模量变换的双回线故障定位时域算法,该算法利用某一故障模量电弧电压、电流的转移特性来构造测距算法。它具有如下特点:算法在时域中进行,所需的时间窗短,不需要滤波等环节;用最小二乘法来提高测距精度,且测距的精度不受过渡电阻、故障类型及对端系统阻抗变化的影响。大量的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相系统 耦合双回线 电弧故障 最小二乘法 电磁暂态 故障测距 相模变换
下载PDF
关节镜下应用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钟浪 邓小文 +1 位作者 刘雨 王红川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 AAA)治疗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研究共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骨关节科接受关节镜下应用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微创组)...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 AAA)治疗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研究共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骨关节科接受关节镜下应用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微创组)的16例踝关节炎病人及行开放踝关节融合术(开放组)的12例病人。评估并比较2组病人术后3个月及1年的骨性融合率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时,微创组的骨性融合率为93.8%(15/16),高于开放组的66.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8, P= 0.013);术后1年时2组病人全部达到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微创组的AOFAS评分为(65.3±2.7)分,开放组为(53.8±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839, P<0.05);术后1年时,微创组的AOFAS评分为(75.3±2.7)分,明显高于开放组的(68.8±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7.526, P<0.01)。 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早期骨性融合率高,且能有效改善病人足踝功能,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 踝关节炎 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 疗效
下载PDF
基于FEM的同相并联大截面三相电缆电流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梁永春 柴进爱 +3 位作者 李延沐 李彦明 王正刚 李忠魁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6-188,共3页
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单芯大截面电缆用于同相两根并联电缆运行时的载流量分配和不平衡系数。并利用电磁场理论和ANSOFT,计算了6种同相两根并联电缆排列方式下的载流量分配和不平衡系数的比较,给出了3种能够减小载流量分配不均和降低不平... 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单芯大截面电缆用于同相两根并联电缆运行时的载流量分配和不平衡系数。并利用电磁场理论和ANSOFT,计算了6种同相两根并联电缆排列方式下的载流量分配和不平衡系数的比较,给出了3种能够减小载流量分配不均和降低不平衡系数的同相两根大截面电缆线路并联运行的优化排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同相两根并联电缆 载流量 不平衡系数 邻近效应 ANSOFT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界面波的双平行电导探针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广军 郭烈锦 +1 位作者 陈学俊 陈永利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7-172,共6页
使用双平行电导探针,通过测量气液两相瞬时液膜厚度,来反映气液两相流界面上的波动规律,对此测量系统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根据界面波的物理特性,设计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液膜厚度的电导探针系统,并且提出了一种不受实验条... 使用双平行电导探针,通过测量气液两相瞬时液膜厚度,来反映气液两相流界面上的波动规律,对此测量系统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根据界面波的物理特性,设计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液膜厚度的电导探针系统,并且提出了一种不受实验条件变化影响的探针标定方法。通过对水平管内空气-水气液两相流分层流界面厚度的测量,证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界面波 双平行电导探针 电导法
下载PDF
平行线路间感应问题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嘉旻 王凯 +1 位作者 马仁明 赵丹丹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1-414,共4页
应用EMTP对多种运行状况下平行线路间感应电压和电流的计算,分析了线路换位、平行间距、平行线路长度以及平行比例等因素。结果表明:线路换位能大大减小平行线路之间的感应电压和环流;平行线路间的感应电压和环流随着平行线路间距的增... 应用EMTP对多种运行状况下平行线路间感应电压和电流的计算,分析了线路换位、平行间距、平行线路长度以及平行比例等因素。结果表明:线路换位能大大减小平行线路之间的感应电压和环流;平行线路间的感应电压和环流随着平行线路间距的增大而呈指数衰减;平行线路长度对平行线路的感应电压和环流影响不大;平行线路感应电压和电流与平行部分占总线路长度的比例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线路 感应电压 感应电流 线路换位 平行间距
原文传递
两轮并列式月球车的性能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毕贞法 邓宗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0-564,共5页
随着国内外新一轮探月高潮的掀起,新型的月球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提出了一种两轮并列式月球车结构以适应月球探测的特点和要求,并对两轮车的驱动原理和性能进行分析,为月球车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两轮车行走中箱体平... 随着国内外新一轮探月高潮的掀起,新型的月球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提出了一种两轮并列式月球车结构以适应月球探测的特点和要求,并对两轮车的驱动原理和性能进行分析,为月球车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两轮车行走中箱体平台的稳定性是其在视觉导航及多车对接应用中的关键环节,针对箱体平台的稳定性对两轮车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并提出了两轮车系统的模拟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状态反馈控制可以有效的实现两轮车系统的稳定性控制.两轮并列式月球车的特点和稳定性分析为新型探月车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车 两轮并列式结构 稳定性 状态反馈控制
下载PDF
双平行线阵中基于Euler变换传播算子的二维DOA估计算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小飞 张立岑 +2 位作者 孙华普 蒋驰 陈学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4-331,共8页
考虑双平行线阵中非圆信号二维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uler变换传播算子(Propagator method,PM)的二维DOA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非圆信号的特性,扩展了接收数据矩阵,使得角度估计性能优于二维PM算... 考虑双平行线阵中非圆信号二维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uler变换传播算子(Propagator method,PM)的二维DOA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非圆信号的特性,扩展了接收数据矩阵,使得角度估计性能优于二维PM算法。同时采用Euler变换把非圆PM算法中的复数运算转换为实数运算,降低计算复杂度,角度估计性能逼近非圆PM算法。该算法可以实现二维角度的自动配对,与传统PM算法相比,可同时估计出更多的信源。该算法的优越性均可在文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行线阵 波达方向估计 Euler变换 传播算子方法
下载PDF
同杆并架双回线双端非同步故障测距算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旭 朱永利 +2 位作者 郭小红 赵磊 高艳丰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90,101,共5页
提出一种同杆双回线非同步故障测距算法,算法利用故障点与线路两侧之间的同向正序电压与同向正序故障电压之商相等的原理消除不同步角的影响,采用二分区间求根法或者弦截求根法求解故障位置。定性分析结果和EMTP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 提出一种同杆双回线非同步故障测距算法,算法利用故障点与线路两侧之间的同向正序电压与同向正序故障电压之商相等的原理消除不同步角的影响,采用二分区间求根法或者弦截求根法求解故障位置。定性分析结果和EMTP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存在伪根,无需双端数据同步,不受过渡电阻和故障类型的影响,测距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参数 同杆并架双回线 故障测距 伪根 仿真
下载PDF
有限长平行线的场线耦合分析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光耀 宋祖勋 +1 位作者 谭旭 邓咏丽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29-2231,2283,共4页
互连电缆通常是通信、电力、电子等系统中电磁兼容性能较为薄弱的环节,研究其对外部环境电磁场的耦合机理,对于系统电磁防护及电磁兼容分析有着重要意义;采用Agrawal模型对场线耦合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外部电磁场对有限长平行双线耦合的... 互连电缆通常是通信、电力、电子等系统中电磁兼容性能较为薄弱的环节,研究其对外部环境电磁场的耦合机理,对于系统电磁防护及电磁兼容分析有着重要意义;采用Agrawal模型对场线耦合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外部电磁场对有限长平行双线耦合的感应电流与散射电压频域计算公式,同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线缆长度、线间距、电导率、外场入射角等参数对场线耦合的影响;仿真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对工程实践和电磁兼容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平行双线 场线耦合
下载PDF
冻结条件下平行双裂隙岩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晋勋 杨昊 +2 位作者 单仁亮 武福美 郭志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573-3580,3589,共9页
裂隙是影响工程岩体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平行双裂隙是一种重要的裂隙分布形式,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开展一系列平行双裂隙类岩石三轴压缩试验,研究裂隙产状对平行双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和破坏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平行双裂隙岩体强度、... 裂隙是影响工程岩体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平行双裂隙是一种重要的裂隙分布形式,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开展一系列平行双裂隙类岩石三轴压缩试验,研究裂隙产状对平行双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和破坏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平行双裂隙岩体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受迹长和迹长比共同影响,受裂隙间距影响较小,随倾角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倾角<30°时,破裂面起始于裂隙端部贯穿岩桥,并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发展,倾角在30°~60°之间时,沿其中一条裂隙剪切破坏。迹长和迹长比较小时(贯通率<25%,迹长比<2.5),破坏形态与裂隙无关;迹长较大(贯通率>75%),迹长比较小时(迹长比<1),破坏形态取决于长裂隙;迹长介于两者之间时(贯通率25%~75%),迹长比接近1时,受两条裂隙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双裂隙岩体 裂隙倾角 裂隙间距 迹长 力学性质
下载PDF
变驱动半径两轮并列式月球车的稳定性分析
19
作者 毕贞法 邓宗全 陶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04-1208,共5页
为了适应月球探测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种两轮并列式月球车结构,并分析了其驱动原理和性能.为了更好地适应两轮车系统的视觉导航及多车对接所具备的稳定性需要,设计了一种变驱动半径的两轮并列式月球车系统模型.针对两轮车系统的稳定... 为了适应月球探测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种两轮并列式月球车结构,并分析了其驱动原理和性能.为了更好地适应两轮车系统的视觉导航及多车对接所具备的稳定性需要,设计了一种变驱动半径的两轮并列式月球车系统模型.针对两轮车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数学建模,采用变驱动半径结构和状态反馈控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变驱动半径结构可以有效地实现两轮车系统的稳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车 变驱动半径 两轮并列式结构 稳定性 状态反馈控制
下载PDF
基于云监测平台的跨铁路桥梁转体智能监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泽露 李新伟 +2 位作者 李华鹏 王克兵 张美玲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6,共8页
为实现跨铁路桥梁转体过程中的实时智能监测,以提高转体效率和精度,基于云监测平台的数字孪生理论,融合BIM+GIS、智能传感、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研发了跨铁路桥梁转体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对环境参数、... 为实现跨铁路桥梁转体过程中的实时智能监测,以提高转体效率和精度,基于云监测平台的数字孪生理论,融合BIM+GIS、智能传感、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研发了跨铁路桥梁转体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对环境参数、转体参数、结构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同步转体模拟展示,实现桥梁转体全过程智能感知、分析预警及可视化的控制目标。通过实时监测转体桥梁悬臂端位置三维坐标,提出转体角度、转体速度、转体距离等转体参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转体情况;针对双转体桥联动监测,给出了双幅桥转体时防碰撞距离计算公式。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座转体桥梁工程,均实现了高效率转体、高精度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线桥 转体施工 云监测平台 信息化技术 智能监测系统 转体参数 双转体桥联动监测 工程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